|
泰雅生活誌:泰雅耆老口述歷史
|
|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
|
|
|
|
|
9789864439980 | |
|
|
|
楊馥祤 | |
|
|
|
晨星 | |
|
|
|
2020年5月12日
| |
|
|
|
117.00 元
| |
|
|
|
HK$ 99.45
|
|
|
|
|
| |
|
|
|
|
|
|
詳 細 資 料
|
ISBN:9789864439980叢書系列:台灣原住民系列規格:平裝 / 160頁 / 14.8 x 21 x 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出版地:台灣 台灣原住民系列
|
|
分 類
|
社會科學 > 文化研究 > 民族學/風土民俗 |
同 類 書 推 薦
|
|
|
內 容 簡 介
|
記錄復興區泰雅族耆老們如何在那個動盪的時代,
順應變遷,演繹出獨有的生活型態。
2018年作者楊馥祤因綠際會拜訪復興區泰雅族十位耆老,
以口述歷史方式記錄了泰雅族人因應時代而演繹形成的生活型態如:
祖訓規範、嫁娶文化、教育、禮俗、傳統工藝等的變遷與轉變。
因感悟歲月無情地摧折了耆老們的容顏與記憶,
為了不讓過往美好的泰雅文化最終只能被黃土埋葬,
2019年開始著手整理、編輯、重新書寫口述歷史文稿,
期望能留下祖輩珍貴、值得紀念的泰雅舊時光。
本書特色
1.訪談泰雅族耆老留下最珍貴的第一手百年泰雅歷史生活誌。
2.口述記錄泰雅族因應時代而演繹形成的祖訓規範、嫁娶文化、教育、禮俗、傳統工藝等的變遷與轉變。
|
|
目 錄
|
002 作者序
005 第一章 緒論
013 第二章 祖訓規範:gaga
043 第三章 嫁娶文化
075 第四章 日常生活
125 第五章 傳統工藝
145 第六章 部落故事
157 〔附錄〕泰雅語重要詞彙對照表
|
|
序
|
作者序
2018年8月,在桃園市立介壽國中陳昭惠主任的邀請下,我參與了該校的「夏日樂學田野調查」暑期課程教學,瞭解學生對泰雅嫁娶文化的興趣,以及對過去泰雅先人生活方式感到好奇的項目。我把這群泰雅孩子想要探索的問題記在腦海,心想有一天能逐一訪談耆老們,解開他們心中的疑惑。我沒想過,這個願望這麼快就能實現。
2018年9月,感謝復興區公所的邀請,使我有機會協助訪談在地耆老,作口述歷史記錄。時間快速地往前邁進,就在訪談即將屆滿一年前,我從復興區織女尤力.阿茂的口中得知,泰雅族口述傳統保存者黃榮泉耆老已在2019年2月辭世,這才使我從忙碌的日子中驚醒。歲月無情地摧折了耆老們的容顏與記憶,為了防止復興區過往美好的泰雅文化最終只能被黃土埋葬,我開始著手整理、編輯、重新書寫口述歷史文稿,以期為復興區的泰雅孩子們留下祖輩珍貴、值得紀念的舊時光。
老實說,書寫本書的內容和分析耆老們生活的歷史脈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過程中難免有很多不完美和缺漏,但我儘可能多次尋訪在地耆老和專家學者們的建議,並對照文獻史料,希望這本書能為泰雅文化的學術研究帶來一些微薄的貢獻。
這本書能夠出版,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首先,我要感謝教育部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的經費支持,與國立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陳德懷講座教授對我執行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的無限包容,我才得以在善盡大學社會責任之餘,從事如此有意義的泰雅文化研究。
我也要感謝書中十位復興區耆老們不吝傳授我這個外來者豐富的復興區在地故事與泰雅傳統文化,以及復興區巴崚國小族語老師陳松明耆老的泰雅語翻譯和泰雅知識補充;感謝復興區前鄉長張維正耆老對書中泰雅語詞彙的教導與校對;感謝臺大人類學系王梅霞教授在桃園學研討會對復興區泰雅文化研究方向的提點;感謝復興區長興國小許梅珍校長為本書提供的寶貴教育建議;感謝復興區的師生們,讓我瞭解記錄和保存泰雅文化是如此重要且刻不容緩的事;感謝游靖儀、蘇星燕兩位同事協助拍攝訪談耆老過程與資料檢核;感謝復興區公所辦事員吳拓農先生訪談期間一路陪伴及分享自己身為泰雅人在成長過程中的特殊經歷,使我對泰雅人的身份認同有更深層的理解;更感謝晨星出版有限公司主編徐惠雅小姐的賞識與支持本書出版。
在此要特別感謝桃園市復興區立圖書館靛.吉駱館長不吝與我分享他在復興區的在地生活經驗,提供我許多泰雅文化的諮詢與資料,在在豐富、滋養本書的內涵。最後,謝謝復興區這塊土地上曾經幫助我、讓我更認識復興區泰雅生活與文化底蘊的每一個人。
本書內容取自於復興區,也用之於復興區。本書版稅全數捐贈給桃園市復興區課程策略聯盟,作為當地部落孩子的清寒獎助學金,使他們能獲得更好的學習機會。購買本書,您也能為山區泰雅學子略盡棉薄之力。
|
|
|
書 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