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阿德勒勇氣寶典:自助與助人手冊

阿德勒勇氣寶典:自助與助人手冊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589709
陳偉任
白象文化
2020年5月01日
117.00  元
HK$ 99.45  






ISBN:9789863589709
  • 規格:平裝 / 264頁 / 14.8 x 21 x 1.3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心理勵志 > 心理學 > 經典學派/大師思想











    輕彈「停、看、聽、走」四重奏,輕鬆進入阿德勒的世界,重構人生的美好樂章。



      ◎累積20年豐富的臨床經驗,加上各領域的不間斷研究,提供您最完整的阿德勒式勇氣灌注良方。

      ◎深入淺出的文字闡述,加上畫龍點睛的圖片解說,讓您一舉解決所有人生路上的煩惱。

      ◎內容分為學理篇及應用篇,在獲得完整知識後,在各面向上逐步實踐,輕鬆生活由此開始。



      ★神經精神科主任、心理諮商博士陳偉任,以橫跨兩個領域的專業,教導您最正確實用的阿德勒改變術。



      已有20年臨床醫療經驗的諮商博士陳偉任醫師,仍不斷致力於各類心理學領域的研究。

      認知行為、現實、焦點解決、敘事、完形、動機式晤談、動力導向以及家族治療等,

      最後以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統整各學說,

      提出「阿德勒勇氣改變術:停、看、聽、走四步驟」的自助助人模式。



      停:停止自己失控的情緒

      看:看看這是誰的問題

      聽:聽懂對方的行為目的

      走:走出互動的新選擇



      在完整介紹阿德勒學說後,

      分別闡述如何在伴侶、親子、家族等關係突破瓶頸,

      讓雙方走向新的和諧模式,解決人際煩惱。

    ?


     





    作者序

    前言

    ?

    壹、學理篇

    一、阿德勒生平與個體心理學的緣起

    二、重要核心概念

    1. 自卑感與自卑情結

    2. 補償作用

    3. 賦予勇氣

    4. 認知論

    5. 家庭角色

    6. 創造性自我

    7. 人際關係論

    8. 目的論

    9. 整體論

    10. 社群感

    11. 生命任務

    12. 平等合作

    13. 夢的功能

    三、診斷與評估

    1. 症狀與心理疾患

    2. 阿德勒取向精神疾病臨床評估

    四、助人工作相關技術

    1. 初步會談評估

    2. 行為目的評估

    3. 生命風格評估

    4. 虛構目的評估

    5. 優勢/資源評估

    6. 改變動機評估

    7. 4Cs原則

    8. 特殊技巧

    五、治療目標與助人歷程

    六、與其他心理學派的關係

    七、優勢與限制

    八、阿德勒心理學再度被喜歡的原因

    ?

    貳、應用篇


    一、阿德勒助人歷程四階段

    二、阿德勒取向家族治療

    三、阿德勒取向伴侶治療

    四、阿德勒取向藝術治療

    1. 繪畫治療

    2. 遊戲治療

    五、阿德勒取向督導模式

    六、阿德勒取向生涯諮商

    七、阿德勒取向親師諮詢

    八、阿德勒取向父母教養學

    1. 現代的孩子有什麼不一樣

    2. 管教孩子爸媽要先懂的事

    3. 親子教養之實務操作

    九、阿德勒人際溝通術:停、看、聽、走四步驟

    1. 學理依據

    2. 實務操作

    3. 特殊族群之運用

    ?

    參、參考文獻

    ?





    作者序



      筆者20年的精神科醫師生涯中,除了精神醫療領域必需的專業訓練外,同時也致力於心理學領域的專研,當中也包括完成了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的碩士及博士的訓練課程。這一段不算短的心理學領域專研過程,當中的學習包括認知行為、現實、焦點解決、敘事、完形、動機式晤談、動力導向、以及家族治療等不同學派的學習。



      上述不同時期各種不同學派心理學的學習,對於筆者平日的臨床工作以及助人模式都有著相當程度的影響和助益。然而,回顧這樣的專研歷程,筆者總覺得自己像一隻變形蟲,當下學了什麼樣的諮商技術,自己就好像變成什麼樣心理學派的諮商師似的,感覺上沒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中心思想。這樣的感受,筆者就好像是一個遊牧民族似的,接觸到什麼心理學,就學什麼心理學。但,這看似隨機的學習歷程中,隱約地又感覺這條諮商領域的學習之旅,又不全然是漫無目的、毫無章法的學習。多年來諮商領域的學習,會駐足在我心中的相關理論及技術,隱約地又好像依循著某種的準則,只是這樣的準則,筆者自己有好一段時間看不懂是依循什麼準則罷了。這樣的疑惑,直到6年前筆者開始著手撰寫博士論文的時候,終於有了明確的答案。



      人生的旅途,老天爺似乎冥冥中早已安排好,筆者在某種因緣際會下,開啟了對阿德勒心理學的學習之旅。這個故事或許可以從102年的那一段時間說起……



      回想那一段為了順利通過博士班的資格考,長達三個月早上三點半就起床來讀書的日子,與之前筆者參加高中聯考、大學聯考、醫師執照考試那樣K書的感覺,再相似也不過了。在順利通過資格考並且思考博士班論文題目的時候,當時正擔任自殺防治中心執行長的我,想當然爾,就是構思有關於自殺防治相關的研究議題。當中,原本構思了幾個關鍵的議題,包括有動機式晤談、華人孝道、華人面子等。經過了半年多的構思,當時也很順利地幾乎完成研究計劃架構的構思。然而,俗話說「計畫趕不上變化」,筆者因醫院職務的調動,離開擔任八年自殺防治中心執行長的位子,我也正在思考是否需要調整論文方向?



      當筆者正在思考這些種種可能的變動時,老天爺似乎冥冥中有了安排。這時讓我遇到了剛從美國返國不久的楊瑞珠教授,還記得那一次和楊教授在愛河旁二元品嚐咖啡館的相遇,她和我分享了「彈性生涯」的觀念。於是,我的博士論文題目有了緣起。現在回頭來看這一段師生相遇的對話,影響的不只是我博士論文的方向,對於我的生涯,也產生了不少的影響。



      賈伯斯曾經說過:「人生中每一件事都是一個點,發生當時看不出原因,但在路的盡頭,這些點都會連成一線,那時你才明白那些事件發生的意義」。



      筆者回顧自己這一段不算短的心理學學習歷程,從一開始認知行為治療的學習,接著又接觸到動機式晤談、焦點解決、現實治療、家族治療,也曾到美國大蘇爾(Big Sur)的伊薩蘭學院(Esalen Institute)學習完形心理治療。每一段心理學的學習,都深深地影響了筆者不同時期的臨床工作模式。然而,隨著阿德勒心理學的學習,筆者終於找到家的感覺,有了一個屬於自己可以歸屬的理論架構。冥冥中,筆者之前十多年不同領域心理學的相關學習,似乎都在為筆者接觸阿德勒心理學做準備。也因為有之前這些不同的學習,筆者在接觸到阿德勒心理學後,好像有一種融會貫通的感覺。



      這些年來,認知、完形、焦點、敘事、家族、動機式晤談的學習,似乎只為了等待與阿德勒心理學的相遇……



      2016年11月25日,台灣阿德勒心理學會首次在社區舉辦工作坊,地點選在高師大美學角落──啡拾光咖啡館,筆者受邀擔任台灣阿德勒心理學會第一場工作坊的講師,分享了〈阿德勒教你如何愛孩子〉。這一天,標記了筆者在社區開始推展阿德勒心理學。自此,筆者有了更多與阿德勒心理學互動的經驗。當年,筆者也於臉書建置了「陳偉任心晴小站」的粉絲專頁。粉絲專頁上的紀錄,也記載著這幾年來筆者與阿德勒心理學互動的人生足跡。



      某種因緣際會下,開啟了筆者與阿德勒相遇的故事。從沒有想過喝咖啡會心悸的我,人生走到了中年的時候,竟然會和咖啡館有了兩段難以切割的生命交會:



      第一段與咖啡館的緣分,楊瑞珠教授讓筆者與阿德勒相遇……

      第二段與咖啡館的緣分,筆者有機會讓更多人與阿德勒相遇……



      兩段在高雄咖啡館與阿德勒相遇的故事,讓筆者與阿德勒注定交錯,生命彼此有了微妙的互動。也因此,高雄和維也納,從此,也沒了距離。



      人生還沒有走到盡頭,似乎,筆者已經找到阿德勒所說的社群感。未來,筆者還是會持續地透過「陳偉任醫師心晴小站」,與各位好朋友分享阿德勒心理學。

    ?




    其 他 著 作
    1. 當心理學遇到腦科學(二):神經科學於自我照顧與諮商的運用
    2. 當心理學遇到腦科學(一):大腦如何感知這個世界
    3. 強化動機 承諾改變:動機式晤談實務工作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