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公園地景百年流轉:都市計畫下的臺北,邁向現代文明的常民生活史(特贈「日治臺北市區計畫街路並公園圖」)

公園地景百年流轉:都市計畫下的臺北,邁向現代文明的常民生活史(特贈「日治臺北市區計畫街路並公園圖」)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624203
林芬郁
貓頭鷹
2020年4月11日
483.00  元
HK$ 410.55  






ISBN:9789862624203
  • 叢書系列:台灣珍藏
  • 規格:精裝 / 216頁 / 26 x 19 x 1.8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0歲~99歲
    台灣珍藏


  • 人文史地 > 中國史地 > 文化史











    一座城市,總少不了公園

    ?

    都市叢林中的唯一綠地,誕生於台灣不過120多年

    ?

    ?

    ◎特別贈送:

    1932年日治「臺北市區計畫街路並公園圖」

    「臺北公園系統」古今對照賽璐璐透明片

    ?

    ?

    ●1932年一張都市計畫圖,揭開臺北邁向現代化之路

    ●從圓山公園開始,追索17座公園的百年歷史變遷

    ●溜狗、運動、漫步、沉思之餘,那些你需要知道的公園知識


    ?

    ?

    ◇為什麼臺灣會有公園?

    ?大安森林公園、二二八和平公園、植物園,這些熟悉的城市綠地,都是起自於二十世紀初臺北都市計畫的成果。當時日本政府意圖將臺灣帶向現代化的道路。隨「星期制度」出現,大眾交通系統發展,時間與空間的雙重變革,開啟臺灣人的休閒風氣。公園成了大眾的休憩場所,並兼負保健、防災等重要功能。1932年都市計畫中規劃了17座公園。

    ?

    日治時期,政府還拆除了臺北城牆,鋪設有美麗行道樹和安全島的三線道路,現今愛國東路、中山南路、忠孝西路、中華路等三線道,是臺北車水馬龍的街道,但是當年卻因人煙稀少成為情侶約會好所在,臺語老歌〈月夜愁〉說的就是這道路上發生的故事;而現在時興的路跑,在當時的三線道就舉行過了呢!

    ?

    ?

    ◇公園深入日常,休閒中有濃濃的「政治」味

    ?公園和許多現代化設施一樣,都是日本政府「二手移植」的成果。將歐美公園的音樂亭、噴泉造景與西方的博物館、博覽會、動物園等空間「再現」於公園內,民眾可以在精心塑造的空間中,接受文明洗禮,體驗前所未有的新鮮事,例如棒球比賽、相撲比賽、音樂表演等,當時《臺灣日日新報》還會刊登音樂會曲目。

    ?

    此外,圓山公園中的臺灣神社與植物園內建功神社的祭典儀式,還有公園內的收音機體操,都是讓民眾在享受休憩活動之餘,強化愛國意識、健身保國的思維,也是「教化」國民的有效方式。

    ?

    ◇隨歷史變遷的公園命運交響曲

    17座公園百年來的命運各不相同,有些因戰爭工程停擺,有的存續至今,如二二八和平公園。戰後有些被當成居民聚落、眷村用地、國防軍事基地等,有些甚至直接改變用途放棄建設公園。

    ?

    不久前因圓山文化遺址產生爭議的圓山自然景觀公園,戰時將運動場改建為軍醫院,戰後曾供美軍顧問團使用,後改建為中山足球場,在2010年又成為花博用地,其中經歷的土地轉移過程宛如臺灣現代史的縮影。

    ?

    ?

    ◇體檢台北公園,我們還可以這麼做

    ?本書透過實地田野考察與資料蒐集,一一重現17座公園的歷史與現況。作者為地理與歷史雙學科背景,引領讀者翻閱百年來的地圖、都市計畫圖、報刊、文獻、明信片、照片,讓我們能對臺北公園的地景風貌與歷史脈絡有更多認識。更深入全面檢視臺北公園建設的問題,如圓山公園的考古遺址問題,防災公園可以怎麼做?本書特闢專欄以日本公園與紐約案例提出建議,期待臺北的公園可以乘載更多文化歷史外,還能發揮其實用價值。





    ◎專業好評?

    ?

    本書充滿知性、內容豐盛,探索的議題深且廣,是在學修習臺灣史、地理、都市計畫的學生、愛好文史者、疼惜臺灣文化資產與所有關懷臺灣這片土地的人士,都值得加以細細品味的好書。爰此,今本書出版之際,本人於此特大力推薦之。

    ──國立臺北大學前人文學院院長 張勝彥

    ??

    本書可說是一本與常民生活息息相關,適合臺灣史、地理學、都市計畫、都市景觀與公園設計學界,愛好文史人士、關懷文資保存與熱愛臺灣這片土地的所有讀者群閱讀的一本佳作。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授 洪致文

    ?

    一座公園,不只是一處開放空間而已,它還蘊含著歷史的脈絡與文化資產的積累。此書,讓大家從另一個視角,看見臺北的公園!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名譽教授 傅朝卿

    ?

    林芬郁博士的書展現具有深厚歷史與地理訓練的周延與審慎研究和書寫的風格,而書中傳達的空間理路和社會、政治脈絡,正是了解首都臺北今日風貌和公園地景的最好切入點。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授兼副總務長 蘇淑娟

    ?

    都市裡的公園,不僅是公園,還隱含了都市官僚的治理想像,更承載了都市居民對地方的情感依附。若有機會的話,不妨帶著這本書至公園的樹蔭花香下?讀,穿越時空去想像過去公園的嫵媚,相信抬頭再見公園時,必能在這嫵媚之中,發現它另一層的知性美。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授 林聖欽

    ??

    這本擲地有聲的好書考究了臺北市的「公園」規劃歷史以及地景變遷,幾乎就是一扇理解臺灣多重殖民經驗的窗,帶我們去尋訪百年來城市不老但斑駁充滿的靈魂。

    ── 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 黃舒楣

    ?

    在文史領域耕耘、守護文化資產不遺餘力的林芬郁老師,這次以「都市公園」的角度切入探討臺北城市發展,從日本時代的都市計畫沿用至戰後的「公園系統」設計,由此透過點線面的維度剖析、輔以大量珍貴圖資,讓許多原本難以理解的脈絡頓時豁然開朗!在此推薦給想要更了解臺北、更了解臺灣的朋友們。

    ──聚珍臺灣總監 王子碩

    ?

    至今臺北仍有未拆除圍牆的公園見證歷史遺緒,也還有「阻礙交通」的古蹟被脫離歷史脈絡搬到公園裡放置,公園見證歷史進程的推動,以及觀念尚待更進步的未來......誠摯推薦這本梳理臺北開放空間變遷的好作品,也期許臺灣人持續朝向更為相互尊重的方向前進。

    ── 建築文化資產工作者 凌宗魁

    ?

    ?

    ◎一致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序)

    ?


    王子碩�聚珍臺灣總監

    林于昉�秋惠文庫庫長

    林聖欽�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授

    邱秉瑜�都市計畫專欄作家

    建築大叔�漫畫家、建築師

    洪致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授

    凌宗魁�淡江大學建築系專任副教授

    馬繼康�世界遺?旅行家

    張正�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創辦人

    張勝彥�國立臺北大學前人文學院院長

    傅朝卿�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名譽教授

    黃舒楣�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

    蘇淑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授兼副總務長


     





    好評推薦

    導讀



    前言

    第一部、臺北都市計畫與公園系統

    一、臺北現代化的都市空間轉換

    二、臺北公園系統中的「公園道」

    ?

    第二部、日治時期臺北都市公園的開展

    第一章 打開臺灣公園的新頁:圓山公園(公一)

    第二章 臺北首座市區「改正公園」:臺北新公園

    第三章 植物園華麗轉身為公園:臺北植物園(公十)

    第四章 本島人居住地首座公園:龍山寺公園(公十二)

    第五章 新店溪畔的體育運動公園:川端公園(公八)

    第六章 都市計畫上「曇花一現」的「公十六」、「公十七」公園

    番外、庶民的日常因公園而美麗

    ?

    第三部、1937年都市計畫中短暫消失與永遠消失的公園

    第一章 二次大戰後臺北的社會情勢與都市公園發展

    第二章 曾短暫成為「美軍屬地」的花博公園美術園區(公二)

    第三章 林安泰古厝落腳處:濱江公園(公三)

    第四章 飛機航道下的花博公園新生園區(公二)

    第五章 東區唯一的大型公園:中山公園(公六)

    第六章 車水馬龍中可以歇息之地:大安森林公園(公七)

    第七章 新店溪浮覆地誕生了中正河濱公園「公十一)

    第八章 西區邊陲的綠空間:玉泉公園(公十三)

    第九章 推土機下產生的林森公園與康樂公園(公十四、公十五)

    第十章 「永遠消失」的「公五」、「公九」公園

    第十一章 「大臺北市區計畫」中都市公園興建總檢討

    ?

    第四部、臺北都市公園的文化地景詮釋

    ??? 一、太陽旗下的「殖民」公園地景

    ???? 二、戒嚴時期「中國中心觀」的「再殖民」公園地景

    ???? 三、公園新氣象「心靈解殖」公園地景

    結語

    ?

    參考書目

    圖片來源

    索引




    其 他 著 作
    1. 臺灣文化藏寶圖
    2. 沒有電視的年代:阿公阿嬤的生活娛樂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