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譯唐宋八大家文選序
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洵、曾鞏、王安石、蘇軾、蘇轍,這八位作家因在散文的寫作方面善於創新出奇,是唐宋以來散文創作領域中的一面旗幟,成?歷代讀書人仰慕和學習的對像。元明以來,編選和評批唐宋八大家散文的書開始盛行,其初衷是為參加科舉考試而獵取功名的讀書人提供一個範本,以韓、柳為代表的八大家的創作,用散體的句子,自由地抒寫,給駢體文主導下沉悶板滯的文壇,注入了新鮮的空氣,張?出?烈的個性。
與古代主要為士子提供習作的範本不同,如今的選本,主要還是以品讀賞析古代的作品為主。今人?讀古人的作品,模仿而創作不是其目的,通過?讀古代的作品,可以增廣見聞,諸如歷史、地理、政治、文化、語言、宗教、經濟、社會、風俗等方面的知識,這是其一。其二是體悟人生,也就是通過品讀古代的作品,今人可從中獲得的啟迪,這也是古代作品的價值所在。
作?唐代散文的二大家,韓、柳在這方面表現得尤其突出,他們的文章更多的是融進了對人生的感悟,二人在仕途上多有坎坷,咀嚼?生活裏的酸甜苦辣,品味?人生中的喜怒哀樂,如韓氏的《師?》、《進學解》、《毛穎傳》、《送窮文》等,以及《藍田縣丞?壁記》、《送孟東野序》、《送李愿歸盤谷序》、《送董邵南序》等,又如柳氏“永州八記”和《愚溪詩序》等,以及《捕蛇者?》、《種樹郭??傳》、《童區寄傳》、《梓人傳》等,不論是絮叨?自己的挫折,還是描寫了他人的遭際,得與失,進與退,陞與黜,生存的負重與不易,付出與回報之間極度的不成正比,復雜的情感糾結其中,而執著、自信、堅毅的不時流露,也?明其渴望有?的熱情未曾泯滅。
以歐陽修?代表的宋代六家,在這方面給人的感受要淡一些,大概是宋代文人士大夫來自生存上的壓力和負重遠不及唐人那樣沉重,因此他們能站在一個更高點審視社會,解讀人生,如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朋黨論》、《與高司諫書》,曾鞏《戰國策目錄序》、《南齋書目錄序》、《墨池記》、《宜?縣縣學記》,?洵《心術論》、《六國論》、《春秋論》、《管仲論》,王安石《本朝百年無事劄子》、《伯夷論》、《答司馬諫議書》,蘇軾《喜雨亭記》、《省試刑賞忠厚之至論》、《范文正公文集序》,以及蘇轍《六國論》等,發論堂堂正正,洋溢??烈的使命感、責任感和正義感。另一方面,則是談論如何能做到善於處世,這也是宋人文章中常流露出的思想情感。如蘇軾,以其卓越的才華?世人所矚目,令人羡慕,也遭人忌恨。生存的壓力不是物質方面的,更多的是來自精神方面的。如《前赤壁賦》、《後赤壁賦》、《淩虛臺記》、《超然臺記》,在仕與?、去與留的選擇中掙扎,在留戀與厭棄紅塵之間不斷地徘徊,希望能尋找到一片淨土,超越物欲世界的糾?。又如蘇轍《?州快哉亭記》、《東軒記》、《武昌九曲亭記》、《子瞻和陶淵明詩集引》、《書白樂天集後》等,也多涉及到如何處世的話題,其中几篇也是與乃兄蘇軾有關的,勸慰與開導,在逆境中善於保護自己,也是其用心處。至於歐陽修《醉翁亭記》、《六一居士傳》,蘇洵《木假山記》、《名二子?》,以及曾鞏《贈黎安二生序》和王安石《君子齋記》等,多少也談到了這一話題。
本編入選的八大家散文計有:韓愈十六篇,柳宗元二十一篇,歐陽修二十篇,蘇洵十篇,曾鞏十篇,王安石十六篇,蘇軾十五篇,蘇轍十一篇,共一百十九篇,凡論說、序跋、書表、祭文、碑銘、辭賦、傳記等,形式不一。相對於八大家現存的篇章,數量是有限的,這裏既要體現出八大家散文作品的代表性,又要照顧到各家入選數之間的相對平衡。在有限的入選篇目中,在品讀與賞析中,能?今天的讀者提供或多或少的啟迪和借?,是本書的目的所在。
鄧 子 勉???? 二○一九年十二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