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遠橋多年從事語文工作,我與他認識已六七年。我們相識的機緣是一起參加上海市高考語文命題,他活潑的見解給我留下了印象。
記得在入闈期間,我們曾相議,能否選一些駢文,作為試卷的閱讀材料,以檢測考生閱讀、理解、賞析作品的能力。然而,這實際上行之頗難。一則因為目前中學語文教學缺乏駢文授受,學生對這種文體異常陌生;二則因為駢文通常遣典較多,讀者需具備相當的文史知識,方能比較順暢地閱讀,這對現在高中生而言,無疑勉為其難。閃起的念頭,因此而復歸歇寂。儘管如此,我們認為學生階段可以適當地讀些駢文,以提高語文修養,不要完全冷落了文學史上這一曾經顯赫的文體,這看法並沒有改變。適值三民書局約我編著《新譯六朝文絜》,我推薦遠橋承擔。後來他隨我讀博士,做六朝文學研究,與駢文的接觸就更多了,體會不斷加深,寫作時間也更加集中,經數年努力,終於寫出了這部書稿。
以上所述,是此書大致由來。
讀六朝各類作品,會覺得很有意思。比如讀沈約《宋書》和其他史書,感覺上似乎帝王武臣們一直都在忙著打仗,或者處心積慮地進行內部爭利奪權,而文士們則忙著用駢體寫各式各樣優美的文章,語詞?稱華麗,極其講究修飾技巧。比如謝惠連《雪賦》、謝莊《月賦》等,讀過之後,似乎覺得大臣、文人們經常地在賞月、觀雪、聽歌、看舞,整天琴聲作伴,豔女斟酒,生活優雅,極富風趣,一點戰爭的氣息都沒有。一個尚文尚美、推崇駢文的時代,怎麼會與戰火頻仍、爭鬥殘酷的時代湊在一起?對此,大概只能感歎它是上蒼一件傑作。倘使我們只見其一面,不見其另一面,那麼,所看到的就不是完整的六朝。我有時讀六朝駢文,思考這個問題,常常會湧起莫名的感興。
《六朝文絜》是清朝後期許槤編選的一部駢文總集,收六朝人駢儷之作,選文、評論都別具眼光,所以問世後,就受到喜愛駢文,尤其是喜愛六朝駢文的讀者廣泛好評,被視為學習六朝駢文的入門書。打個比方,《六朝文絜》在眾多的駢文讀本中,略似唐詩選本中的《唐詩三百首》,古文選本中的《古文觀止》。當然,知道《三百首》和《觀止》的人更多,其書也更加流行。這從一個側面說明,後來駢文的勢力不足與唐詩、古文並峙,即使在清代,駢文的受眾也相對少,現在情形更是如此。然而,除去文體的原因,就《六朝文絜》本身來說,它得到讀者廣泛喜愛,表明選本確實取得了成功。
一部書獲得成功,當有其成功之道。大致與《六朝文絜》下述的特點有關:(一)選本篇幅小,適合讀者既想閱讀、瞭解駢文,又希望能夠避免負擔過重的心理。(二)選者標榜「析詞尚絜」(許槤《六朝文絜》自序),在繁密冗長的六朝駢文中,精選清潔,乃至樸實之作,而且所選作品以短小文章為主,使可讀性大為增加。(三)對選入的作品作細緻、大多恰當的評論,評語往往要言不煩,幫助讀者具體領略文章妙處。由於具備了這麼一些好處,所以專家願意推薦,讀者也樂意接受。
西元二○一○年,我在臺灣東吳大學教書一個學期,講授「中國古典要籍選讀」這門課,用的讀本就是《六朝文絜》。所以選用這本書,是考慮到它的選文,無論是分量還是難易的程度都比較適當。自己是希望學生通過學習其中的作品,對駢文獲得一定瞭解,提高鑒賞力,漸起愛好之心,?學習六朝文學史、駢文史打下一定基礎。也是緣於這種考慮,我建議三民書局將此書列為其古籍今注新譯叢書的一種。承蒙不棄,此書果然立項了,這是我要向三民書局道謝的。
遠橋編著此書以來,我們交談也因此增加了新的話題。我時常聽見他說:「書中某詞,找到材料,可作新解釋。」「讀某句文字,覺出了一種新趣味。」此?,他欣欣然樣子也會感染我。讀者從這本書裡,不難讀到一些新鮮的見解,這是他探獲的玄珠。
? ?
遠橋請我寫幾句話,冠於書端。因拉雜言之,兼記數事,以為序。
?
二零一七年六月十六日,於神戶六甲山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