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瀏覽桃園文學的千年輪廓
我從1977年師專畢業,志願到桃園服務,當中近二年的預官役又是抽籤到位於桃園中壢的軍營,迄今住在桃園境內已滿42年,桃園這個第二故鄉成了我筆耕的文學田園,料必也將是我此生依傍最久的縣市。常想要為桃園的文學盡些力,雖然也曾以桃園為場景、為題材寫過一些作品,但總是自認不夠努力,有虧一個文學愛好者應該關愛鄉土文化的想法與責任。
要寫這本有點算是「桃園文學史」的書,我一直擔心自己能力不足,從不敢赴之行動,之所以硬著頭皮寫看看,首先是有感於桃園市長鄭文燦先生及文化局長莊秀美小姐都是年輕時的舊識,深知他們非常關心桃園的文化及文學,2014年就任之後真的大力進行地方文藝建設與文學推展,按市府的規劃,預計最快2020年將會有一座「桃園文學館」矗立在桃園的土地上。
其次,要感謝並埋怨著作等身的報導文學大家陳銘磻先生,他認為桃園文學館成立前,最好要有一本爬梳桃園文學的書,做為未來充實文學館的基石和準備,因此極力把這副拖著犁耙的重軛加在我這隻出身水牛厝的水牛頸上,並用一句冠冕堂皇的理由鞭笞我──桃園作家中只有你有能力唱桃園文學的牛犁歌。於是,我想起「欲做牛,免驚無犁通拖」的台灣諺語,也基於聊盡身為在地文學作家的責任,就這樣姑且拉拉看了。
既然要對桃園文學爬梳一番,我便計劃把它寫成「桃園文學史」,但接到核准公文已是今年4月初,又限定要在11月底前完成出版,算一算,我只有半年6個月的時間可以執筆,而類似這樣的書從來沒人寫過,一切都要靠自己一磚一字從頭砌立。幸好,從17世紀初期到20世紀中期出土的台灣古籍,我大約自1985年完整回復台灣人應有的台灣人意識之後,為了增加自己對台灣這塊母土的認識,三十幾年來便已陸陸續續或詳或略的讀過這些古籍,這部分可以節省許多尋找和閱覽的時間。4月間,我把一堆古人及現代桃園人的著作分批搬到新竹尖石的山上,就開始「自炊自擂」?落去。
許多年來,在許多人的眼中或感覺裡,桃園市(縣)一直被視為文化沙漠,今年9月間,我在一次國立台灣文學館前來桃園舉辦的文學活動上,還聽到有人這麼提起。這種形容在古時候應該屬實,由於桃園開發較晚,文化發展自然較遲緩,不過日治以來迄今,桃園其實已轉成一片文化綠洲了,當我把目光集中在桃園文學之後,益加發現桃園文學實已花團錦簇,不是單靠一己之力在短時間之內所能詳加梳理。而為了使桃園文學至少還能概略展現一個完整的千年輪廓,本書僅能重點報導和評介,也因為必須趕赴最慢在9月底的截稿時間,原本預想也要寫的部分有潛力的新秀及值得一敘的事物與作品,就只好暫時從簡或留待未來有機會再補充了。
接著我想感謝三個人,寫作期間,為了給「桃園作家」有個明確的定義,且不是單憑我個人片面的主觀想法,我分別請教陳銘磻和莊華堂兩位資深作家,感謝他們提供寶貴意見,他們對「桃園作家」的看法如下:
1. 認同桃園土地而生活者;2. 出生或出外的桃園人;3. 確定是個熱愛文學的寫作者;4. 具有一定、相當的知名度;5. 出版文學著作至少三、五本以上;6. 非文學類著作者不屬於文學作家。7. 出生或成長於桃園地區,現在移居它地,但有創作書寫桃園的歷史文化、風土民情者;8. 非出生於桃園,但曾經因在學、就業或婚姻等各種因素,在桃園住過幾年或現在住在桃園,有創作書寫桃園的歷史文化、風土民情者。
我便依這些看法,加上綜觀整個桃園文學史後所得的認知來略做修正並使之具體量化,列出「桃園作家」在不同時代的條件(見本書第一章)。
另一個要感謝的是桃園市立圖書館的祕書胡心慈小姐,胡小姐善良熱誠,在我寫這本書期間,得力於她的協助,我才能獲得許多館藏的書籍來閱讀,否則光靠我個人的藏書,絕對無法瀏覽桃園的文學全貌。最後當然也要感謝桃園文化局及圖書館的文學閱讀推廣方案,使本書得以順利出版。
2019.10.17
寫於新竹尖石和桃園內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