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這本書改變了超過一萬四千人的人生
「我想克服怯場!」
「我希望自己變得很會演講!」
但就算許下願望,情況也不會改變。
這問題當然沒有簡單到光用想的就能解決。
您好,初次見面,我是鳥谷朝代。
我是日本唯一專為怯場症者設立的協會「克服怯場症協會」的理事長,也是專治怯場症的專家。
想要當眾說話,手或聲音卻會顫抖,腦袋一片空白,什麼話都說不出口,便是所謂的「怯場」。為了飽受怯場之苦的人們,我每年都會在社區大學或公司、學校等處,主講兩百場以上的演講。
我教導許多人說話與演講技巧,並以為志業。但我之前並非新聞主播,也不是談話專家,而是任職於地方政府的公務員,而且還是那種「由於過度怯場,完全派不上用場的公務員」。
過去因極度怯場而自我厭惡的每一天!
接下來,想跟各位讀者稍微介紹我的怯場症歷程。
我記得,那是國中一年級時,輪到我要在國語課上唸課文所發生的事。小學畢業前,我都還算擅長唸課文,但那時我的聲音突然顫抖,而拿著課本的手也是抖個不停。
坐在我前面的男同學驚訝到轉過頭來看我,那場景對我而言至今仍記憶猶新。
在那之後,我只要聽到要唸課文,當時所感受到的恐懼就會甦醒,之後輪到我唸課文的日子,我就會裝病,逃到保健室。
其他如上音樂課時,一想到要吹直笛,我的手就會發抖到無法吹奏;歌唱考試時,也因為緊張到難以呼吸,導致聲音出不來等等,每次一想要在大家面前做些什麼,我的手或聲音就會顫抖,並一直持續這樣的狀態。
升上高中後,狀況不但沒有改善,還變本加厲。
我曾經參加入軟式網球社團。然而,練習時原本都沒事,比賽時卻因緊張導致錯誤連連,一直帶給同隊夥伴困擾。
不斷陷入這種情況的時期,不只運動如此,甚至看到人們在歌唱節目或戲劇、記者會上「緊張的模樣」對我而言也是折磨。
「到底為什麼我會變成這樣啊......」感到難為情的我,每晚都躲在棉被裡哭泣,青春期過得非常痛苦。
我以「再也不想要在課堂上發表」為理由,而放棄升大學。(由於我的在校成績算好)老師們都很驚訝,但我無法說出事實,也不顧周遭的反對,就決定在高中畢業後直接進入職場。
很幸運地,我通過了國家公務員與愛知縣名古屋市的招聘考試,於家鄉的名古屋市政府就職。
起初在辦事處工作,但到市政府的第二年,我二十歲時,便調到了祕書室。而在祕書室工作的第二年,又竟然被任命為市政府領導人——市長的祕書。
在超過兩萬人的市府職員中, 我是唯一的市長祕書, 也就是所謂的「位居要職」。我實在沒有想到,在這樣的單位裡,被選為市長祕書的會是不喜歡受到矚目的我。
明白我個性的雙親為此感到擔心,我自己也覺得壓力好大。但由於這樣的機會不會有第二次,我還是決定好好努力看看。
每天都會有許多知名政治家或演藝人員來拜會市長。而電視節目的拍攝或採訪也不少,每當需要我參與其中或端出茶水時,我都在跟自己發抖的手戰鬥。
「我果然無法勝任這工作」、「這樣的我根本沒有當祕書的資格」我每天都在責備自己中度過。
儘管如此,這工作也做了四年,接著調職令就來了。
下一個服務單位是教育局。
在教育局,會針對學校教職員舉辦研習或說明會,我們時常要輪流當講師、司儀等。
對本來以為終於不用在別人面前發表的我來說,當研習講師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輪到我當講師或司儀的當天早上,我就會裝病請假。
這種事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旁人當然也就失去對我的信任,人際關係也變得不好,最後我因自律神經失調而留職停薪。
雖然幾個星期後就復職了,但自我厭惡感卻愈來愈強烈,每天都過只要出門上班就令我感到痛苦的生活。
轉機降臨到「恨透在別人面前說話」的我身上
在教育局服務的第四年,下個單位的調職令又來了。
而這個單位的名稱是市議會調查課。
然後,就在此時,對我來說「人生最大危機」=「轉捩點」出現了!
由於市議會的工作人員必須廣泛地瞭解市府的事情,因此調查課的全體同仁都要在位階低於課長的其他職員面前,發表長達二十分鐘的市政研究報告。
之前,我都躲掉要當眾說話的工作,硬是丟給其他人承擔,但因為這是全體同仁都要發表的,唯有這次我是躲不掉的。
如果做不到的話,就只能辭職了。不!應該要早點辭職才對!
我的怯場症嚴重到這種地步,本來就不像一般人一樣能做好工作......我已經想到辭職這條路,也下定決心迎接終將到來的離職日。
然而,不知為何,我就是有種無法放棄的感覺,便開始在網路上搜尋關於怯場症的資訊。
目前為止,我只有想著要如何躲開當眾開口的場合,但現在是我第一次尋求逃避以外的方法。
如果用「怯場」、「緊張」等關鍵字來搜尋,會搜到許多精神科的網站。
藥物──
如果吃藥就能抑制怯場......這麼想的我馬上就到精神內科看醫生。
醫生速速聽了我的話後,只說:「那我開藥給妳吧。」
對於太過籠統的對應感到失望的同時,我有點害怕。
身體明明沒有哪裡不舒服,卻要吃藥這點讓我反感,最後我還是沒有使用藥物。
接著, 我的目光停駐在「催眠治療」的小廣告上, 那廣告寫著「治好你的臉紅、冷汗與口吃」。
以電話預約後,我帶著忐忑不安的心走入一間老公寓,一對一地接受老師的催眠治療,但花了超過二十萬日圓卻幾乎沒什麼效果,反倒讓我覺得「我的怯場症果然是治不好的......」而意志消沉。
距離我上場發表不到一個月,就在我正要放棄,覺得只有離職這條路可走時,找到了在社區大學開設的「談話講座」。
雖然我對「靠談話講座治好怯場症」感到半信半疑,但時間實在所剩無幾,我馬上就報了名。
一去體驗課程,就看到有十位年齡約五十到六十幾歲的男女正在練習發聲。
每個人都從腹部好好地發出聲音。
有些人在唸歌舞伎的開場白,有些人則是在練習演講,但大家都講得很好,根本就像專業演員。
「剛開始我只要一緊張就完全發不出聲音, 但練習之後就能做到這種程度呢!」我受到這句話的鼓勵,也有了勇氣,覺得「自己或許也能辦到」!
即使從表面看不出來, 但其實大家都因緊張而煩惱不已, 當我知道這點的同時,也放下了心。
「從這間教室開始努力看看吧!」、「我再也不要那麼害怕在大家面前講話了,好好面對怯場的毛病吧!」我下定了如此的決心。
我趕緊製作了工作發表用的大綱及腳本。
仔細想想,之前我就算有上台發表的機會也全都躲掉了,像這樣準備還是第一次呢。
我練習唸了好幾次,同時也請旁人幫我聽聽看。
練習時, 我感到自己有了明顯的改變, 從「在別人面前說話」=「發抖、厭惡、想逃離」到「當眾說話」=「我好像多少做得到耶?」
終於,輪到我發表的那天......結果我想不用說你也能知道了。
我到現在都還忘不了,那天我沒有躲掉,而是完成發表的舒暢感,以及幸好不用辭職的安心感。
就是因為如此,才有了今日的我。
你的人生也能靠「說話方式」改變
以此為契機,感謝談話講座讓我克服了怯場症。
之後,我當了講座助理,協助許多人克服怯場,於是我心中也出現了一個疑問。
那時,提到「談話講座」,一般的印象是請退休的前主播來當授課老師,讓能言善道的人更為精進。
事實上,在日本並沒有確切訴求「克服怯場」的談話講座。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不擅長說話是與生俱來的嗎?因為這丟臉到難以啟齒嗎?但明明就有對此感到非常苦惱的人吧。
像我這樣十七年來有著嚴重怯場症的人,都能改變到這種程度。
談話講座拯救了我,而我想要把這樣的經驗推廣到社會上。
我想協助像我這樣暗自苦惱的人,便爽快辭去穩定的公務員一職(笑),創辦了專為克服怯場症的談話講座「怯場症者.不擅言詞專設演講學苑?」,並且創立任何人都能輕鬆改善怯場的方法,到現在也有十二年了。
而在二?一四年,我發起「一般社團法人克服怯場症協會」,此為日本第一個由曾經是怯場症者為受怯場所苦的人們所創立的協會,並任職理事長。
於日本各地的社區大學、學校、公司、組織舉辦演講,至今協助了超過一萬四千人,包含其他講師在內,協會共協助了超過兩萬五千人克服怯場。
正因為我有過重度怯場症,所傳授的並非是常見的演講技巧,而是真的能夠克服怯場的訣竅。
從事協助他人克服怯場症的十二年來,我遇過幾千次、幾萬次這樣的場面──
「我曾經有重度怯場症,但現在我能在一百人面前演講呢!」
「我克服了怯場症,而且當上了研討會的講師!」
這與「至今都不會騎腳踏車的人,憑著練習終於會騎了」是一樣的,並非奇蹟。
演講、說話方式都屬於技巧。和騎腳踏車一樣,只要訓練就能愈做愈好。
沒有人一出生就會騎腳踏車吧?一開始需要輔助輪,然後從習慣踩踏板開始。
習慣了之後,再將輔助輪拆掉,由爸媽在後方支撐著,練習取得平衡,最後爸媽放手讓孩子自己騎車。
應該許多人是這樣練習了一到兩個星期,然後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就會騎了吧。
開車也是如此,起初完全沒有開車技巧,在駕訓班學習知識與實質技能,透過不斷實際演練以習得駕駛。
就如拿出勇氣學會騎腳踏車、開車的人得以擴展活動範圍,當你克服了怯場,與他人之間的來往、工作或興趣也會愈來愈廣泛。
一口氣將勇氣、自信與幸福拿到手吧!
希望有以下困擾的讀者都能夠閱讀本書──
l?? 到了陌生的地方,想到非得自我介紹,就感到沉重。
l?? 想到要參加婚宴或派對就很憂慮。
l?? 在同樂會或家長會等場合,時常祈禱不要輪到自己上台說話。
l?? 出席葬禮或飯店入住登記時,覺得在別人面前寫字很可怕。
l?? 當輪到自己要在朝會上發表,就超想請假。
l?? 不管是唱歌或演奏樂器,只要一想到要當眾表演,就覺得很討厭。
l?? 還有,認為怯場症「因為是種病,所以治不好」。
l?? 覺得「自己個性內向又負面,根本不可能在別人面前好好說話」。
l?? 近期需要上台簡報,想到就討厭,可以的話想辭職。
l?? 試過了各種療法,但緊張的問題卻沒有改善。
l?? 認為「要是沒有怯場的問題,我的人生就會更順遂了」。
如果你符合以上其中一項,請務必要讀到最後!
順帶一提,上述全部是過去的我發生過的事,但我現在:
l?? 治好了怯場症!
l?? 內向又負面的個性也改變了!
l?? 不需要(因怯場症)辭掉工作!
l?? 儘管催眠與藥物治療都沒效,但我還是改變了!
l?? 人生充滿和諧與愉悅,好比樂園!
然而,如果放著怯場症不管,就有以下的壞處......
1老是感到緊張不安
尾牙、餞別或迎新、同學會、家長會......無數個當眾說話的機會, 但無論何時、何種場面,你都無法打從心底享受。
2在職場上無法獲得他人信任
躲掉重要的上台簡報,或在開會時一言不發的上班族,是沒辦法取得周遭信任的。
3沒有朋友
當朋友或同事拜託你「在婚禮上致詞」,你是否一不小心就露出厭惡的表情,或予以婉拒嗎?請好朋友幫忙,但對方不僅沒給予祝福的話語,還露出了厭惡的表情......這種悲傷是一輩子都忘不了的!
4變得討厭自己
因為怯場症, 也討厭在許多人面前發表, 所以也愈來愈討厭一直在逃避的自己。在這樣的狀態下,一輩子都不可能好好說話吧。
5無法享受與人交談的樂趣
要是不去處理不擅長與他人對應的問題,就無法由衷享受對話的樂趣,也會給對方不愉快的印象。
以上1?5點,都是我曾經發生的事......
藉這個機會,我要向當時的主管、同事與朋友們深深致歉!
而當你不會怯場、擁有說話力後,就會發生這樣的「好事」!
l?? 因為已經不再害怕,跑業務、談生意、聚會、地區活動、聯誼……不管去哪裡都無所畏懼。
l?? 在正式發表時變得更強,公司與客戶都信賴你。
l?? 不再對交談感到困擾,在工作往來、朋友相處、與鄰居互動上,都能給人好印象。
l?? 能有自信地當眾說話,姿態或表情、身形也在無形中變好。
l?? 工作與人際關係都變得順遂,徹底改變你的人生!
我敢說,在人生中,「說話的方式」是最重要的技巧。
學生時代用成績高低分優劣,但成了社會人士後, 別人是靠「你懂不懂得說話」來判斷你是否有能力做事。
就算有再怎麼聰明的腦袋、再怎麼好的點子或企劃,如果沒有將之發表於眾人面前的技巧,也沒有用。
「能夠當眾發表演說的人」確實會拿到更多生意機會,人生也會變得精采。但如果缺乏訓練,多麼可惜啊!
甚至可以說,閱讀本書的讀者「都是今後有機會當眾說話的人」。
也就是說,「是社會需要的人」。
因為當眾說話這件事,是受人之託才會做的事。
而你如果不被他人需要,就不會有在眾人面前說話的機會。
「這場演說,我只希望由你來主講。」
「這個簡報,我想全部都交由你來負責。」
受到如此請託時,希望你能愉快接受。
就算不是現在也沒關係,我希望你有一天能夠說出「我會試看看!」、「請讓我負責!」
因此,我寫了這本書。
人生只有一次。
假裝無視自身怯場的問題、不斷找藉口,一輩子都在逃避於他人面前發表;或是,一次正面迎擊並且克服怯場症,不管遇上什麼樣的場合,都能愉快地接受、承擔下來。
這兩種人生,你要選擇哪個?
縱使煩惱,怯場症也不會痊癒。煩惱不過是浪費時間罷了!
早點開始練習,也能早點輕鬆!
二?一六年四月
鳥谷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