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 定價117.00元
  • 8 折優惠:HK$9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政治的消融與萌生:新自由主義國家的治理效應

政治的消融與萌生:新自由主義國家的治理效應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747448
群學
2019年11月15日
167.00  元
HK$ 158.65  






ISBN:9789869747448
  • 叢書系列:NC新世紀的社會與文化
  • 規格:平裝 / 400頁 / 14.8 x 21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NC新世紀的社會與文化


  • 社會科學 > 文化研究 > 文化人類學











    擺脫舊的學術實作與思考慣習

    以細緻的個案研究作為建構新知識

    以及為臺灣社會尋找出路的堅實出發點



      過去二、三十年來,一種標榜市場自由化、政治民主化的新自由主義形式的統治形態已經儼然成為全球最具主導性的趨勢。「政治」逐漸成為一種主要由官僚系統與專家學者所構成的管理階層來經營治理的場域;政治上的異議,被化約為技術性的問題,可以透過談判與溝通尋求政策上的解決。



      然而,在新自由主義秩序下的出現的抗爭、結盟、動亂、佔領活動,提醒我們「政治」沒有消失、也沒有被馴化,而是以更為複雜的模式與尺度在發生。本書一方面對各種國家與權力理論進行反省與批判;另一方面分別利用美國資訊業、台灣新竹科學城、香港新界的宗教儀式與宗族、魯凱人的情緒政治等個案來說明政治的形式如何繼續在當代轉化與萌生,重新去定義生命與生活的內容。

    ?


     





    導論一 ?? ?

    政治已經逝去?還是到處都是政治?/林開世



    導論二?? ?

    新自由主義國家下的政治、權力與新知識的浮現/黃應貴



    第一章

    新自由主義與國家:對當前幾種理論取向的評估/林開世



    第二章

    新自由主義下的治理技術:主體形構及抵抗/洪世謙



    第三章

    網路與國家監控:資訊服務中介者的角色、功能與作為/陳舜玲



    第四章

    新疆界: 科學城的誕生與重組/莊雅仲



    第五章

    鄉民或公民: 當代香港新界治理性的個案研究/容紹武



    第六章

    「權力」、情緒與分歧的未來:當代魯凱人的政治社群性/鄭瑋寧



    作者簡介



    ?









      本書主要依據「新世紀的社會與文化」計畫第六單元「新世紀的政治思維與治理」的活動成果而來。照慣例,這單元經過了近半年(2017.07.01-2018.01.13)的講論會活動,每次由一位參與者報告個人的研究個案,再由其他參與者提問、切磋。待所有參與者報告一輪之後,於2018年3月10日及11日兩天在清華人社院舉辦正式學術研討會,邀請其他相關的學者一同討論。接著,十篇會議論文經過修改、學術審查、修改等繁複過程,有些人或因個人因素而撤稿,有或因論文主題難以與本論文集的主題聚焦而被建議另投其他刊物,最後只通過了六篇論文。



      本單元主要參與人員有來自人類學(四位)、政治學(三位)、政治思想(一位)、法律學(一位)、社會學(一位)等不同學科的學者,故確實是跨學科對話的盛會。筆者特別感謝這些參與學者,在討論過程中所提供的刺激與啟發。然就在修改、審查流程中,筆者於2018年七月底因心臟手術引起併發症而必須休養半年,致使審查延誤。所幸,本叢書的編輯委員會所有成員,分攤了原屬主編的各項工作,讓審查過程不致完全停擺。特別是本單元編輯委員會召集人李丁讚教授,以及林開世、張隆志與陳文德等委員,分別承擔了許多瑣碎工作。筆者在此表達誠摯謝意。



      由於政治一直是筆者較不擅長的研究領域,因而邀請了熟悉政治領域的台大人類系林開世教授,共同來編輯此論文集。本來我們兩人打算合撰導讀,後來發現兩人在剖析問題的角度與見解有不小的歧異。這種情形在學術領域其實並不罕見,只是在書籍出版上是否適當,尚須考慮。幾經思考,我們決定何不採取開放的作法,讓兩篇導論並存,各抒己見?這種超越傳統的實驗或許會讓讀者疑惑,但若能催促讀者也開放思考,未嘗不是額外的驚喜與收穫?



      最後,我必須感謝在論文集不同階段的所有參與者及幕後支持者的貢獻。他們是:沈清楷、吳文欽、吳齊殷、周迪生、周素卿、柯朝欽、夏傳位、陳文德、陳嘉銘、葉浩、黃兆年、童涵浦、萬毓澤等,在此僅致謝意。至於蔡英俊前院長及吳俊業前主任在位期間,不吝提供此單元相關活動所需經費及人力支援、研究群助理傅偉哲打理各項庶務,以及群學總編輯劉鈐佑及其他編輯在出版上的付出與支持,在此一併致謝。

    ?
    黃應貴? 敬上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