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1
從別人成功的經驗中學習
一九四四年,漢斯.亞斯伯格(Hans Asperger)醫師在他以德文發表的文章中指出,四位正常智能的孩子在人際互動上有困難,他們對某些事情有超過同年齡孩子的強烈興趣。在一九九四年──五十年後,「亞斯伯格症」被正式放入美國精神醫學診斷標準中,患者主要的特徵為:
第一,在社會互動有障礙,表現在較不會用非語言的行為如眼神、表情、姿勢等來協助互動及溝通,無法發展出與同年齡孩子相同的同儕關係,缺乏與人有互動性地分享快樂、興趣和成就等的能力,在社交上有困難,不易與人建立互動關係。
第二,發展出較侷限、重複式的行為及興趣,經常專注於一種狹隘的興趣,如某一段歷史、比賽統計分數、昆蟲、地圖、公路學,而其障礙已造成生活上的困難,故亞斯伯格症的孩子被看成是較輕症的自閉症患者。
亞斯伯格症的孩子,在語言及認知發展上沒有明顯的困難。不過,在語言能力的評估,不能只放在他們對文字的理解;亞症的孩子在語言上常有困難,無法了解「弦外之音」,對文字多限於字面上的理解。若在溝通上常需加上表情、語調等去了解語言真正的意思時,會帶給亞症的孩子很大的困擾。「你做做看,做了你就知道了」,這句話配上不同的口氣,可能是鼓勵一個人去嘗試新的事物,也可能是相反的意思,對於亞症的孩子是相當大的困擾。
在臨床上,面對這些孩子最常碰到的困難,就是他們有著正常的智能卻伴隨著不足年齡的情緒表現(表現於處理自己的情緒、了解他人的情緒)──像廣告中那個沒吃到炸雞就坐在地上大哭的青年,這種不協調也會帶給孩子與家人相當大的困擾。
幾年前,在看過《星星小王子》──這本由肯尼斯這位亞斯伯格症孩子所寫的自傳之後,就一直期待,想要知道肯尼斯的母親的教養方式,她如何幫助這位固執、聰明但有明顯適應及人際關係及情緒處理上有困難的孩子。
學理、知識很重要,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亞斯伯格症,但是,知道後並不代表就能夠明白如何跟他相處,因為他很多想法上就是比較特殊。由別人成功的經驗中學習,會幫助我們事半功倍。
在這本書中,作者以一位母親的經驗,與我們分享她管教亞症孩子的一些小祕訣。從第一章中「照顧照顧者」開始,到認識與了解亞斯伯格症,重新幫助孩子建立自尊、降低焦慮、利用孩子的優勢能力以及「視覺、結構」的方式……,提出了建議;在後二章中,更就亞症孩子的特質,做了更詳細的解釋,幫助我們了解亞症的孩子,並提出了一些解決方案。
在臨床上,常面對亞症的父母焦慮著苦無對策。家有這些超級固執、不善解人意、難變通的孩子,父母常被他人誤解──因為他們是「被寵壞、行為不好又不快樂的孩子」。其實,固執與堅持是成功的必要條件,如果我們能夠了解如何用技巧善加利用亞斯伯格症孩子的優勢,就能製造雙贏的局面。
感謝作者願意分享她教養亞斯伯格症孩子的經驗,健行文化出版這本書,讓我有更多的資源與孩子、家長一起討論,幫助他們能夠知己知彼,面對生活、教養上的挑戰。
吳佑佑【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