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本書的寫作脈絡與使用方式,是以例題的發問為根本,向外延伸並帶入主體課文,這種以問題為導向來讓讀者理解「為什麼這個問題在考試上重要,在實務運作上也重要」的方法,應該可以讓讀者更有意識地讀書,並且有更高的回饋感,知道自己已經會回答多少考古題,並因為非以死板僵硬的「擬答」為主體,因此能使讀者更靈活地面對新興的考題,而這種應變能力也往往是考場上決勝的關鍵。
正因為前述所說的編排方法,因此本書仍會具有一定的份量,但因為是例題引導課文進展的關係,閱讀理解上應該不會有太大的負擔,反而可以省下許多時間;且搭配考古題理解,在讀書的同時其實就是在解題,也可以減少自我練習的時間。因此本書適合閱讀的對象,除了有充足準備時間(四至六個月)的考生外,距離兩個月左右的考生,應該是有閱讀完一遍,並複習一至兩遍的餘韻,因此對時間只剩兩個月左右的考生也相當適合。
關於本書閱讀的順序,如果在時間充裕的情況下,因為已經順過編排的邏輯,故從頭讀到尾也沒有問題;但如果在時間不充分的情況下,建議是從立法程序的章節優先閱讀起,因為這是考試的重點,也是現行制度運作中的重要骨幹,然後準備熟練後再閱讀立法技術篇;此外,過於技術與細節的部分,也可以暫時略而不究,先把自己的體系建立出來才是正辦。
最後,本書得以出版,感謝朋友給的寫作建議、女友的協助、包容與支持,以及老師的容忍。也要非常感謝學稔團隊的幫助,感謝曉玉前主編的邀稿與提醒,感謝旼甄辛苦的校稿及提醒本書缺漏部分,感謝柔?主編給的建議與討論,使本書得以更加完整的呈現給同學。
香香? 2019年10月於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