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閱人」與「讀人」
長久以來,華人社會便流傳著一種說法:「知人知面不知心,畫虎畫皮難畫骨」,意思是:我們很難從一個人的外表測知他真正的為人。孔子說:「視其所以,觀其所由,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可以說是中國「識人術」的濫觴,後來「相人之術」甚至發展成為道家的「五術」之一。
我認識幾位精通「相術」的朋友,跟他們聊過中國社會中所流傳的「相書」。很有趣的是:他們對於「相書」的普遍看法是「盡信書不如無書」,認為:「相書」上所言只能作為參考,真的要想「識人」,就必須要對人有濃厚的興趣,願意花心思去「閱人」,也就是本書所謂的「讀人」( reading people)。更清楚地說,在不同文化的影響下,人們會有不同的「行為密碼」。可是,破解這些「行為密碼」的法則卻是普世皆然。
本書的作者說她自己最為獨特之處,是她「對人近乎癡迷的好奇心」。在大學和研究所時代,她花了將近十年的時間,攻讀心理學、社會學、生理學和犯罪學;畢業後進入社會,以律師作為職業。工作上的需要,迫使她不得不竭盡所能,用「所受過的訓練、觀察技巧、常識和直覺」,去研判現身於法庭上的被告、證人、律師、陪審團員和法官。她「閱人無數」的豐富經驗,讓她的認知能力建立起一套精密細微的「解碼」系統,使她能夠從人們的肢體語言、講話音調、溝通技巧、外在行動以及環境脈絡,來看穿他們的價值理念和內在性格。
在這本書中,她又利用自己早年受過的社會科學訓練,很有系統地把自己「讀人」的心得寫了下來。有興趣的讀者不妨拿這本書的內容跟中國的「相書」相互比較,看這兩種文化破解「行為密碼」的方式到底有何異同。當然,讀者若是真的想練就一身「閱人」或「讀人」的本事,還是得信那句老話:「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光靠讀書效力是很有限的。
?
黃光國�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