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讀人:10秒鐘成為知己知彼的人際贏家 【暢銷版】

讀人:10秒鐘成為知己知彼的人際贏家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254819
喬艾琳•狄米曲斯,馬克•馬札瑞拉,溫蒂•派翠克•馬札瑞拉
張芃,褚耐安
中國生產力中心
2019年10月01日
163.00  元
HK$ 138.55  






ISBN:9789866254819
  • 叢書系列:能力開發
  • 規格:平裝 / 488頁 / 15 x 21 x 2.4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能力開發


  • 心理勵志 > 人際關係 > 讀心/識人











    紐約時報暢銷書!迎接10萬個注視目光珍藏版!

    讀人如同閱己!



      從舉手投足的細微動作以及互動,看穿他人真實樣貌與意圖,讓對方底細無所遁形。



      你是否能從字裡行間「聽出」謊言?在什麼情況下,直覺是最佳的判斷依據?



      哪些跡象表示某人正在談戀愛?美國頂尖行為學家狄米曲斯博士教導我們,如何發現某人個性、工作習慣、性傾向的重要線索,並正確解讀這些線索,讓我們能運用於工作、家庭與人際關係,並告訴我們如何解讀一個人的外表、聲調、表情和習慣。



      運用讀人的技巧於交友、戀愛、婚姻、家庭或事業,能使你正確地判讀他人,並做出正確決定。

    ?


     





    出版緣起

    【推薦序】

    「閱人」與「讀人」/黃光國

    解讀他人,強化自己/戴勝益? ?

    【原序】熱愛人?? ?

    【新版序】熱愛人?? ?

    1 準備讀人: 想要讀人,做好準備

    2 問對問題並聆聽回答? ?

    3 發現模式:見樹亦見林? ?

    4 第一印象(上):外貌? ?

    5 第一印象(下):肢體語言? ?

    6 重點不在說什麼,而在怎麼說:學會聽出弦外之音? ?

    7 溝通方式 為什麼你要那麼說?在溝通中尋找隱藏的含意

    8 談話的內容:言詞是判斷的依據? ?

    9 行動至上:認清行為顯示的本性

    10 環境? 觀察人的處境? ?

    11 所見非真:注意例外

    12 網路時代的讀人術

    13? 辨識恐怖分子:察覺犯罪行為

    14? 傾聽心聲:直覺的力量

    15? 超速讀人法(S.P.E.E.D.):瞬間做出正確判

    附錄A 外貌特徵所傳達的訊息? ?

    附錄B 肢體語言所傳達的訊息



    ?





    推薦序



    「閱人」與「讀人」




      長久以來,華人社會便流傳著一種說法:「知人知面不知心,畫虎畫皮難畫骨」,意思是:我們很難從一個人的外表測知他真正的為人。孔子說:「視其所以,觀其所由,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可以說是中國「識人術」的濫觴,後來「相人之術」甚至發展成為道家的「五術」之一。



      我認識幾位精通「相術」的朋友,跟他們聊過中國社會中所流傳的「相書」。很有趣的是:他們對於「相書」的普遍看法是「盡信書不如無書」,認為:「相書」上所言只能作為參考,真的要想「識人」,就必須要對人有濃厚的興趣,願意花心思去「閱人」,也就是本書所謂的「讀人」( reading people)。更清楚地說,在不同文化的影響下,人們會有不同的「行為密碼」。可是,破解這些「行為密碼」的法則卻是普世皆然。



      本書的作者說她自己最為獨特之處,是她「對人近乎癡迷的好奇心」。在大學和研究所時代,她花了將近十年的時間,攻讀心理學、社會學、生理學和犯罪學;畢業後進入社會,以律師作為職業。工作上的需要,迫使她不得不竭盡所能,用「所受過的訓練、觀察技巧、常識和直覺」,去研判現身於法庭上的被告、證人、律師、陪審團員和法官。她「閱人無數」的豐富經驗,讓她的認知能力建立起一套精密細微的「解碼」系統,使她能夠從人們的肢體語言、講話音調、溝通技巧、外在行動以及環境脈絡,來看穿他們的價值理念和內在性格。



      在這本書中,她又利用自己早年受過的社會科學訓練,很有系統地把自己「讀人」的心得寫了下來。有興趣的讀者不妨拿這本書的內容跟中國的「相書」相互比較,看這兩種文化破解「行為密碼」的方式到底有何異同。當然,讀者若是真的想練就一身「閱人」或「讀人」的本事,還是得信那句老話:「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光靠讀書效力是很有限的。

    ?
    黃光國�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