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1
文武兼修不悖離? 中國文化才能真正扎根
中國武術在千年傳承下有其豐富的文化與知識內涵。在身體的部分有各種關於力學及解剖的獨特技擊技巧,並與中醫醫學理論結合的養生保健;在心靈部分則有關於品德修養以及天地自然的生命哲理。
中國武術文化蘊含強韌的生命力,當社會不安動盪時,武術的技擊防身躍升為習武的首要目的;而當人民安居樂業時,人們開始改而追求武術的保健養生,增強體能與健康;在文化不斷地提升下,武術的品德修身養性,則儼然成為時代使命。
古人文武兼修,春秋戰國時的「士大夫」就是一個典型例子,所以至聖先師——孔子也有配劍。三國的武聖——關羽,其夜讀《春秋》的故事也是流傳千古的美事。唐朝的詩仙李白〈俠客行〉注1以及詩聖杜甫的〈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並序〉注2,兩人更是將武學、文學與仙學表現得淋漓盡致,每每讀來,豪氣沖天,迴腸盪氣!
武術結合國學,早在中國武術的招式名稱可見雛型,如「推窗望月」、「寒芒衝霄」、「天王托塔」、「迎風展翅」……等等,民國初期中央國術館的「滿江紅拳」或後來的「滿江紅劍」搭配岳飛〈滿江紅〉的詞曲演練招式更是國學結合武術動作的典範。
然而若僅僅是文字與動作的結合,實不足以展現國學與武術於萬一,必須深入了解國學及武術,甚而對於品格或個性有何深邃的影響?方能將武術與相應的國學做深層的連結,達到薰陶氣質,陶冶品德的功效。
讀者必須了解,文字、聲韻與動作皆能陶冶個性,而個性也會反過來影響人對文字、聲韻與動作的喜愛。
從朗讀國學可以發現喜愛讀誦《論語》者,有中規中矩的氣質;喜讀《詩經》的人多浪漫;多愁善感的人喜好宋詞。武術亦然,剛猛的八極拳可以使人消除膽怯,柔和的太極拳能使人放鬆心情,腦筋靈活的人喜愛多變化的八卦掌,動作敏捷快速的人喜歡翻子拳。
武術與國學互為表裡,兩者緊密的連結不言可喻,此外更可應用中醫陰陽與五行的原理,達到身心合一的養生保健,拓展延伸國學與武術結合的效益。
近來許多的教學為推廣武術將其遊戲化,希望能將武術往下扎根,因此著重遊戲與趣味而忽略了練習的正確性,輕忽品德與內涵的薰陶性,無異於「買櫝還珠」或是「引鴆止渴」,看似習武者年齡層下降,但學到錯誤的伸展方式與訓練模式,也種下錯誤的習武種子,日後想導正或是鍛鍊正確的武術時,必須另外花一番功夫校正,但是學習的態度卻是影響一輩子。
觀察市面上標榜國學與武術合一的兒童教學,韓基祥老師的教學法理念是有趣又不失正確性,練習之餘又不流於嚴苛,本人與韓基祥老師為精益求精,賦予國學武術更深層的文化精髓,因此於本書特別增列功效性的說明,設計十大保健功效,並附加相對應的穴位保健按摩法提升功效,這些內容非常適合現代人,尤其親子之間建立共同的話題與語言。
健康的身體以及修養的品德是一生重要的資產,沒有健康的身體,財富沒有意義;沒有修養的品德,生命是不完美。國學如太極的陰,代表著靜、心靈;武術如同太極的陽,象徵著動、身體。國學武術,動靜相養如太極一般的完整與協調,不僅是個人生命修養基礎,也是中華文化的呈現,如此的推廣與耕耘,便能往下扎根,向上發展,廣布全球。
?
文�國際氣功養生聯盟理事長•李章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