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風險無處不在。認識風險、控制風險、消除風險,實現利益的最大化,是個體、組織、政府所共同追求的目標。
中國保險業面臨的風險,大體上有七大類,即保險風險、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戰略風險、聲譽風險、流動性風險。而流動性風險因其形成的原因複雜、衝擊破壞力大,在極端情況下流動性不足甚至可能導致破產,是金融機構最致命的風險。流動性風險的產生除了因流動性計劃管理不完善、流動性管理機制不健全的因素之外,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聲譽風險等風險領域的管理缺陷同樣會導致流動性不足。流動性風險一般可劃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某一個公司層面存在當期現金流缺口,需要通過變賣資產、籌資活動等方式解決;第二個層次是某一類公司存在流動性不足,公司自我解決風險手段失效,需要政府及第三方機構(如保險保障基金) 介入阻止風險的擴散;第三個層次是整個市場存在流動性危機,如2007 年美國的次貸危機。
中國作為新興的保險市場,在良好的宏觀經濟預期環境下,保險創新層出不窮,保險開放不斷擴大,「國十條」等政策支持效應不斷顯現,保費規模得到快速增長,特別是壽險行業的發展異軍突起,成為保險市場最主要的主體,行業發展規模已成為繼美國之後的全球第二大壽險市場。發展與風險共存,尤其是流動性的風險壓力日增。人壽保險經營原理必然存在資產負債的不完全匹配,隱藏著潛在的流動性風險,再加上宏觀環境、決策失敗、企業競爭等因素,個別壽險公司出現當期流動性問題是符合企業發展生態的。資產驅動負債型公司的興起、中短存續期產品的大規模銷售? 退保規模和比例快速上升,監管密集出抬結構調整系列政策後,規模型業務大幅收縮,一些壽險公司呈現出流動性風險隱患。這些公司還暴露出公司治理不完善、資產負債管理不足、產品結構失衡等一系列問題,使得流動性風險及其成因更加複雜化。
在流動性短缺下,保險公司通常會以高額成本獲取資金以應對突發的流動性需求,造成巨額的損失,影響其盈利能力;而一旦出現了違約風險,特別是在疊加的機構信用危機下就可能對整個金融市場帶來破壞性的危害。除此之外,還會影響投保人對保險公司的信任,潛在購買需求的減少,保單退保或保單貸款的增加等。比如全球保險巨頭美國AIG在次貸危機中也難以幸免;20世紀90 年代日本在本國經濟衰退及亞洲金融風暴的衝擊中,先後多家壽險公司破產等。由此可見,流動性風險帶來的危害性和破壞性。
流動性是當前中國保險風險監管和風險處置工作中首先要面對和解決的實際問題,流動性作為企業的「生命線」,不論是政府還是企業本身都格外重視。流動性風險管理,無論從宏觀的角度對風險管理機制的思考,還是從微觀角度包括對流動性風險的識別、計量、監測和控制,都需要保險公司、保險市場、監督機構等共同參與,建立和完善事前預警和糾正、事中管理、事後處置與救濟等一整套制度機制,從而避免出現區域性、系統性的流動性風險,促進中國壽險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如何防範出現第三個層次的流動性危機,化解第二層次的流動性不足,降低第一層次的流動性問題,這需要系統性地進行思考和研究。沈璜、劉小書兩位同志具有豐富的金融保險實務經驗和良好的專業理論研究能力。2017 年他們參與了中國保監會部級研究課題項目——— 「防範化解中國保險機構流動性風險研究」,在大量實證研究的基礎上,對流動性風險進行了全面的梳理和認真分析,最終形成《防範化解中國壽險公司流動性風險研究》這本專著。該專著較為系統性地對中國當前壽險業流動性風險及管理進行了研究,並提出了系列管理建議,為行業提供了許多有益的?發和參考。更可貴的是,他們長期以來的堅持以及為行業發展所做努力的責任感尤為值得敬佩,這可能是他們最大的成果。
今年是打好金融風險攻堅戰的第一年,全行業正在全面部署、有序開展。借此機會,希望有更多的學者、機構參與到該項研究和探索中來,不斷指導、完善保險業的風險管理水準,促進保險業高質量穩健發展。
李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