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作家論:三島由紀夫文學評論傑作選

作家論:三島由紀夫文學評論傑作選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596738
三島由紀夫
林皎碧
木馬文化
2019年9月25日
127.00  元
HK$ 101.6  






ISBN:9789863596738
  • 叢書系列:三島由紀夫文集
  • 規格:平裝 / 320頁 / 13 x 19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三島由紀夫文集


  • 文學小說 > 翻譯文學 > 日本文學











      「這本書和《太陽與鐵》,為我生涯批評史中的兩大支柱。」

      ——三島由紀夫



      三島由紀夫首度公開一生熱愛的15位日本文豪



      「我不讀討厭的作家的書。」————



      ●備受日本人愛戴的「超人鷗外」的真實形象究竟為何?

      鷗外,在失去所有傳說和資產階級盲目崇拜的現代,確實值得以語言藝術家的身分復活。 我相信年輕世代,對於目前充斥在身邊的粗率、雜亂、遲鈍、冗長、懶散、軟弱、下流、可疑的文章,有一天肯定也會感到厭煩,看都不想再看一眼。因為無論任何人,在追求趣味上必然會愈往優雅高尚的方向前進。那時,人們無疑會重新發現鷗外之美,領悟到這才是真正的「帥」。



      ●明治後日本文學史上的天才泉鏡花,其實有透過作品被美麗女性玩弄的傾向?

      鏡花是從明治以來到現在的日本文學者當中,真是罕見的日語(言靈)的靈媒,他的語言體驗遠遠超越他的教養、生活史、時代的侷限。在以風俗為素材的故事裡,鏡花總是固執地保有浪漫主義精神的自我,只追求隱藏在他自我最深處的故事。 那是無與倫比的美麗、無與倫比的溫柔,同時也是充滿無與倫比的可怕之心的熟年美女,和有顆纖細之心美少年之間的戀愛故事。



      ●從細緻而冰冷肌膚下散發出悚然魅力的川端文學,竟來自棲息在詩人內心深處的日本戰敗命運??? ?

      我至今仍難忘第一次讀完《睡美人》的感覺,那像是待在沉沒的潛艇艙房內,感到氧氣一分一秒減少般地喘不過氣。在近代文學中,除了卡夫卡的小說,實在想不出其他堪可比擬之作。小說的場景從頭到尾都在祕密俱樂部的密室裡,是一種精神閉鎖狀態的巧妙象徵。想到這是身為小說家川端先生的地獄,就讓我感到不寒而慄。



      森鷗外、尾崎紅葉、泉鏡花、谷崎潤一郎、內田百閒、川端康成、林房雄……從明治、大正到昭和,橫跨三個世代、最終自決而死的日本傳奇作家三島由紀夫,為讀者一一卸下他生涯中敬愛的15位日本文豪的假面,他精讀、細讀文豪們的作品,並將經典文學中精神與美的意識,在本書中做出最生動真實的告白。



      【特別收錄】

      導讀�吳佩珍? 國立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所長

      解說�關川夏央? 作家?日本文學評論家



    好評推薦



      《作家論》與其說是介紹文學諸家,不如說是透過諸家評論這片三稜鏡,反照出作家三島由紀夫的鏡像。——吳佩珍? 國立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所長



      二十幾歲的三島由紀夫持續在探索自己的文體,那是拚了命的努力。而在許多年後,他寫下了《作家論》,亦即這本《作家論》可說和其評論集《太陽與鐵》及散文傑作選〈我的遍歷時代〉並稱。——關川夏央? 作家?日本文學評論家

    ?


     





    導讀? 文學諸家三稜鏡中的三島由紀夫鏡像�吳佩珍

    森鷗外

    尾崎紅葉�泉鏡花

    谷崎潤一郎

    內田百閒�牧野信一�稻垣足穗

    川端康成

    尾崎一雄�外村繁�上林曉

    林房雄

    武田麟太郎�島木健作

    園地文子

    後記

    解說? 三島由紀夫的「作家論」與「文體論」�關川夏央

    ?





    後記



      收錄在這本書的作家評論,除了已出版的《林房雄論》外,全都是為各種文學全集所寫的解說。我原本並不喜歡依靠解說來讀近現代文學的風潮。自己卻又勇敢接受撰寫解說的邀稿,態度上看似矛盾,實則是反過來利用自己不喜歡的風潮,一來這是再次玩味和重讀諸家名作的機會;再者也是借解說之名來累積作家論的稿件,所以才會接受。因此我寫的解說,以解說來看從一開始就不親切、也不夠完整,既沒有文學史的敘述,也沒有介紹作家的個人經歷,而是直接緊抓住作品,主要著眼在透過作品,使每個作家的特徵浮現出來。在這種情況下,我會故意以任性的態度,也未必注意到是否公平。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新潮社日本文學《谷崎潤一郎全集》的解說,我為了避免和其他全集的解說重複,把不過是短篇的〈金色之死〉當作焦點,始終就〈金色之死〉進行論述。為什?呢?因為我打從一開始,就打算採用這本書中評論作家的方法。



      把《作家論》當成文學評論來讀的人,也許會質疑我對所有作家都太過肯定。不過以我頑固的態度,一概不接受不喜歡作家的解說邀稿,真是無可奈何。這當然不意味著未收錄在本書的作家我都不喜歡;如果喜歡的作家出了全集,在那之前沒被請託撰寫解說也沒辦法。



      如同刑警對待嫌疑犯一般,從最初就以冷淡猜疑的眼神看待諸作家的《作家論》,未必都能夠成為犀利的批評。若是在非讀不可的狀況就另當別論,一般來說,我不讀自己不喜歡作家的作品,只讀喜歡作家的作品。因為是喜歡的作家,他的作品也會讓溫暖的心胸敞開。我相信自己一旦投入作品中,完全就依照作家的引導,以無私的態度在作品中散步,若不如此原本所謂的文學批評也不會成立。有很多偽裝成非政治主義、卻大費心思做出政治主義性的批評。何況是來自意識形態( ideology)的批評,那些就不在討論範圍。



      這就是我的基本態度。我從來不曾有過從一開始就積極否定之類的想法。從否定當中挑選出肯定的,這種事倒是有過。而一旦發現從中挑選出的作品有被批評的意義,就到了本書的目的。



      另外,本書與可稱作我個人評論的《太陽與鐵》,同樣是我少數評論工作中的兩大支柱。


    昭和四十五年十月 ?

    三島由紀夫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