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懷元廬存稿之三:風雨聲中,初到臺灣的那段歲月

懷元廬存稿之三:風雨聲中,初到臺灣的那段歲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8924642
李雲漢
新銳文創
2019年9月06日
117.00  元
HK$ 99.45  






ISBN:9789578924642
  • 叢書系列:血歷史
  • 規格:平裝 / 210頁 / 19 x 26 x 1.0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血歷史


  • 人文史地 > 中國史地 > 人物史/傳記











      「那時代,臺海兩岸的戰火尚未停息,狂風暴雨隨時都可能襲來。這些作品,是我青年時代艱苦奮鬥歷程中的痛苦、哀怨、哭泣以及吶喊、奮進、憧憬等複雜的情緒。」──李雲漢



      一位見證動盪時代的歷史學者,一本橫亙九十載的歷史證言。



      本書收錄民國史學者李雲漢青年時期的作品(1949.8-1954.8),

      反映中央政府初到臺灣、兩岸戰火未歇,那段大時代下的境遇。



      本書是民國史學者、年屆九十三高齡的李雲漢教授的第三本文集,並紀念來臺七十年。內容上,有思親懷鄉、壯懷激烈和記事論述的文章,以及文藝與閱讀心得和殘留的日記。這些作品共七十七件,寫自民國三十八年八月至四十三年八月,即作者從大陸來到臺灣的初期。本書收錄的作品,在精神上和實質上發自真誠,有靈魂,無矯飾,除了記錄作者青年時代的境遇、生活、心理狀態和寫作風格,更是當時臺灣獨特的歷史寫實。



    本書特色



      ☉一位見證動盪時代的歷史學者,一本橫亙九十載的歷史證言。

      ☉收錄民國史學者李雲漢青年時期的作品,反映中央政府初到臺灣、兩岸戰火未歇,那段大時代下的境遇。

    ?


     





    一、海南哀歌

    虞美人�民國三十八年九月

    晨思�民國三十八年十月



    二、思親.懷鄉

    心願�民國三十九年六月

    寄不出的家信�民國三十九年四月

    流浪之歌�民國四十年一月八日

    勇者心聲──原題為〈心靈的歌唱〉�民國四十年元月十九日

    刺梅嶺上開──懷鄉曲之一�民國四十年元月二十五日,寫於圓山

    寫給父親�民國四十年四月十七日初稿,八十六年元月十六日重寫

    月下哀思──懷鄉曲之二�民國四十年五月二十六日初稿,八十六年一月十日修改

    哭吧,苦命人兒!�民國四十年六月五日寫,八十六年一月十一日修改

    黃昏──懷鄉曲之三�民國四十年六月二十二日初稿,八十六年一月十一日修改

    我的爸爸�民國四十年八月,《自由青年》

    金雞嶺禮讚�撰文時間失記



    三、記事,論述與通訊

    踏著先烈的血跡前進──革命青年憑弔太原五百完人成仁招魂塚紀實�民國三十九年四月

    拿起我們的筆,與戰友並肩作戰!�民國三十九年四月

    為什麼?是喪失了革命精神還是偶然衝動�民國三十九年五月

    中共統治下的中等教育�民國三十九年五月,《自由青年》

    自治週後感�民國三十九年六月

    響應來一次文藝改造運動──兼論當前文藝的重心�民國三十九年,《自由青年》

    慈母.醫生.辭典──與政幹班同學談政工人員的任務�民國三十九年

    國民黨改造的特質�民國三十九年,《自由青年》

    中國國民黨的改造與中國前途�民國三十九年

    如何做一個改造後的國民黨員�民國三十九年

    歡迎你們歸隊──給脫離組織的黨員同志�民國三十九年

    不許落伍.不准退後──本月二十一日團長訓話後的感想�民國三十九年十月

    如何塑成團型──響應團長整頓團風�民國三十九年

    革命精神與革命作風�民國三十九年

    從法理觀點上談「臺灣問題」�民國三十九年十一月

    拿出力量來──為迎接反攻並敬告全體同志�民國三十九年十二月三十日

    獻詞�民國四十年二月

    我們對團刊的認識和期望──為團刊發行週年紀念而寫�民國四十年三月

    由文藝發展談到文藝反攻�民國四十年六月,《更生報》

    明廉循分.知恥圖強�民國四十年

    光榮屬於團勝利歸於我們�民國四十年七月

    自己的前途自己創造──給軍中服務同志的第一封信�民國四十年

    服從、負責、服務──敬獻給畢業暨實習的同學們�民國四十年十月

    拿什麼來慶祝國慶──國慶日感言�民國四十年十月

    我對開國紀念的新認識�民國四十一年三月

    革命必先革心──給新入團的團員同志�民國四十一年

    給我們的──兄弟姊妹們�民國四十一年十月

    忠心赤膽證同心�民國四十一年十月

    我們完成了入伍教育�民國四十一年十一月

    杏壇春暖筆掃千軍──教育行政科簡介�民國四十二年十月



    四、壯懷激烈

    獻�民國四十年七月三十一日

    燈�民國四十年八月

    想�民國四十年十一月,臺北圓山

    傍晚�民國四十年十二月二十日,臺北圓山

    給拜倫�民國四十一年一月二十一日日記,臺北圓山

    祝福一個永遠倔強的孩子�民國四十一年二月十四日日記,臺北圓山

    生日的悲歎�民國四十一年四月廿二日生日之夕,臺北大直

    槍與詩�民國四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日記

    寄到大陳前線軍二隊伙伴�民國四十二年一月,鳳山軍校

    友情�民國四十二年元月十九日,臺灣鳳山

    企盼�民國四十二年元月二十四日,臺灣鳳山

    安慰�民國四十二年元月二十五日,臺灣鳳山

    惶恐�民國四十二年元月二十五日,臺灣鳳山

    大埤湖畔征夫曲�民國四十二年元月二十八日,草於臺灣鳳山

    她�民國四十二年元月二十八日,臺灣鳳山

    歸心如火�民國四十二年元月三十一日,鳳山軍校

    寄大陳島馬鶴凌隊長�民國四十二年二月四日

    春節題贈汪靜珍陳松明兩女豪�民國四十二年二月六日於鳳山軍校預訓班

    行軍途中小吟�民國四十二年二月二十日

    溫馨�民國四十二年四月二日日記

    瞭解�民國四十二年五月三日日記,臺灣鳳山

    耕耘�民國四十二年五月三日,臺灣鳳山

    霧�民國四十三年三月二日,臺北大直

    中央山脈探險吟草�民國四十三年七月二十四日至八月七日



    五、殘留日記

    民國四十年(一九五一年)

    民國四十一年(一九五二年)

    民國四十二年(一九五三年)



    六、文藝與閱讀心得

    《孤雁淚》讀後感�民國四十年七月

    新文藝雜談�民國四十年夏,寫於圓山,時就讀於臺灣省行政專修班教育行政科

    悼念孫熙烈�民國四十年十一月八日日記

    敵人的悼念�民國四十二年七月一日《步訊》第四版

    尋夢者之歌

    民生主義教育政策中的訓導問題──研讀《民生主義育樂兩篇補述》心得�民國四十三年十一月

    中央山脈探險東隊壁報發刊詞�民國四十三年八月一日,應中隊長李久沂之請寫於磐石臺電保線所



    ?





    《風雨聲中》自敘



      民國八十六年(一九九七),九十二年(二○○三)兩度花費一些時間整理舊稿,總算告一段落。對我自己而言,最具紀念意義的是五十多年前初來臺灣時的那些作品──係自民國三十八年(一九四九)八月至四十三年(一九五四)八月,共得七十七件,代表我青年時代的境遇、生活、心理狀態和寫作風格。



      這些作品,有的已發表,有的未發表。已發表的作品,散見於《臺灣省青年服務團團刊》、《自由青年》、《自由中華》、《更生報》、《步訊》等刊物,我曾分別剪貼在一冊資料簿中,至今仍然保存著。說起來,這冊資料簿本身也滿有紀念意義。它是民國三十九年夏間,友人贈我的一冊《美國八大偉人》(畫傳),由於窮,買不起像樣的粘貼簿來存貯作品,就把它一書兩用了,偉人的姓名及畫像,我不佔用,因此仍可一翻即得。其餘篇幅則貼滿了我各式各樣的短文,也算是「琳瑯滿目」了。未發表過的作品,除了民國三十八年冬在海南的兩篇詩詞,係卞玉玟兄所寄贈外,其餘都是從我的日記簿中摘錄出來。由於原稿筆跡不工整,不清楚,所以我再照原稿重抄一遍,有的並作了註記,說明重抄的年月。



      我把這些青年時代的舊作,按性質及時序,分為六類,各標主題如後:

      一、海南哀歌

      二、思親.懷鄉

      三、記事、論述與通訊

      四、壯懷激烈

      五、殘留日記

      六、文藝與閱讀心得



      這些文字,當然不是我青年時代作品的全部。譬如說,民國三十九年春,《新生報》曾以「讀書一得」為題舉辦徵文,我撰短文應徵,錄取了,並刊載出來,我也曾剪存過,後來卻因搬遷住所而遺失了。也有幾篇詩作,我嫌語法太亂,用情也太衝動,銷毀了。



      在海南的四個月,是段愁病交加的悽慘歲月。感謝卞玉玟兄,他把我在壁報上寫的一首詞和一首詩,抄入他的日記中,五十年後又再抄出來寄給我,使我能再度聽到自己的聲音,也為我的「海南生活」留下一點點痕跡。「思親與懷鄉」的作品,披瀝出我「圓山時代」的生活與思想縮影。由海南來臺灣,由「七洋」到圓山,雖然結束了餐風宿露的流浪漢生活,在所謂「革命學府」裏暫時安定下來,然國破家亡的慘痛,背鄉離井的哀傷,以及風雨飄搖,命運尚在未定之天的憂愁,卻無時無刻不縈結在心頭,悲憤但卻無奈──這心緒,清晰的反映在我的作品裏。我這時也有太多的幻想,〈我的爸爸〉一文,幻想的成分即大於真實。事實上,我父親不是「老兵」,也不完全是「英雄」,只是由於思親情切,我把父親的志節和不幸的遭遇幻想成另一種情境!



      青年服務團受訓,行政專修班就讀,陸軍軍官學校暨步兵學校接受預備軍官教育的四年間,是一段嚴厲的考驗。值得自我安慰,我算是順利的通過這一考驗,而且未曾中斷我斷斷續續的筆耕。這期間寫的論文、散文和通訊,列為一類;不同體裁的詩作,則標以標題曰「壯懷激烈」,代表著我青年生活的另一境界。



      我有寫日記的習慣,其間也曾中斷過數年。整理舊稿時,發現生活在圓山、大直、鳳山這四年間的日記是完整的。只是在退休之後,不斷的為過多的藏書藏文作「瘦身」工作,忍痛把一生的日記原稿銷毀了。只檢存了極少數的日記,稱之為「殘留日記」。筆跡過於潦草,因而重抄一遍保存下來,原跡也就付之丙丁。



      我寫文章,一直都是用本名李雲漢,這表示對文章的內容負其責任。初到臺灣時的作品,除本名外,卻曾採用過三個筆名:風葦、流螢、伯筱。三個筆名,都有我自己才能說得清楚的不同意義。風葦,是象徵圓山時代的心境,願意做一株在狂風中搖曳不已卻始終能堅毅不拔的蘆葦。流螢,是在故鄉讀中學時一位要好同學的筆名,由於戰亂,分開了,為了懷念也是紀念知友,我借用了這個筆名。伯筱,在我流落海南島做學生兵時,一度採用為正名,到臺灣後我就再用本名。為了不忘淒苦的海南生活,有時就署名伯筱。



      這些文字,當然不是學術性的。我的學術作品,至民國四十三年(一九五四)十一月升學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之後,才開始。這些作品,寫作技巧上也還不夠老練,但在精神上和實質上卻發自真誠,有靈魂,無矯飾,是我那段生活史的寫真──我青年時代艱苦奮鬥歷程中的痛苦、哀怨、哭泣以及吶喊、奮進、憧憬等複雜的情緒,一一出現在這些文字中。我珍惜自己的青年時代,因而決定將這些作品彙編為一冊《風雨聲中》,長期保存,作為自己、家人和友人的紀念。



      取題為《風雨聲中》,是想反映我來臺及初到臺灣那個時代和環境的特徵。那時代,臺海兩岸的戰火尚未停息,狂風暴雨隨時都可能襲來。圓山山麓的弦歌以及鳳山軍營的磨練,都可能只是風雨前的寧靜。說真的,我們這些心懷孤臣孽子悲憤心情的大陸來臺青年學子,是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的情境中,揀來了幸運,壯大了自己。我把這時代中自己留存的作品彙編起來,標題為《風雨聲中》,誰曰不宜?

    ?
    李雲漢識於臺北文山陋寓懷元廬

    中華民國九十二年五月二十八日




    其 他 著 作
    1. 中國近代史(簡史)(六版)
    2. 懷元廬存稿之二:懷德與憶往
    3. 懷元廬存稿之一:雲漢悠悠九十年
    4. 中國近代史(簡史)(增訂五版)
    5. 中國近代史(增訂二版)
    6. 史學圈裏四十年(平)
    7. 史學圈裏四十年(精)
    8. 中國現代史論和史料(精)
    9. 盧溝橋事變(平)
    10. 盧溝橋事變(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