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風的十二方位:娥蘇拉.勒瑰恩短篇小說選

風的十二方位:娥蘇拉.勒瑰恩短篇小說選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597032
娥蘇拉.勒瑰恩
劉曉樺
木馬文化
2019年8月14日
140.00  元
HK$ 119  






ISBN:9789863597032
  • 叢書系列:繆思小說
  • 規格:平裝 / 416頁 / 15 x 21 x 2.6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繆思小說


  • 文學小說 > 翻譯文學 > 美國文學

















    娥蘇拉.勒瑰恩是最偉大的作家之一。

    她不只是科幻作家,更是文學界的標誌性人物。

    ──史蒂芬.金



    勒瑰恩的文字寫入了我的靈魂。

    ──尼爾.蓋曼



      ※奇幻大師勒瑰恩的追本溯源之旅,堪稱第0號作品

      ※哲學、奇想與科幻的完美融合

      ※30年等待,繁體中文版初問世!

      ※收錄《黑暗的左手》、《一無所有》靈感來源、《地海系列》前傳

      ※作家 臥斧、臺大外文系教授 趙恬儀專文導讀



      世上最幸福快樂的城市,住著最悲慘可憐的孩子──《離開奧美拉城的人》

      那孩子小小的手中捧著一個木盒,微笑著說,裡面裝的是黑暗──《黑暗之盒》

      一式十型的複製人不幸死去九個,剩下的那人,將會如何?──《死了九次的人》

      在科學等同黑魔法的世界,對知識的單純渴求竟招致殺身之禍?──《師傅》

      無人知曉山下巫師的真實身分,直到另一名屠龍巫師出現,他們才發現真相──《名的規則》



      《風的十二方位》由勒瑰恩自選17個短篇,收錄自我點評與花絮、起源與軼事。故事設定從中古世紀延伸至遙遠未來;有偶然拾起的靈感,也有未來長篇的起源。勒瑰恩向來善於以優美犀利的筆觸,刻畫衝擊既定印象的情節。於她筆下,所有世俗界線皆可挑戰與破除。透過這本短篇自選,我們將在作者帶領下踏上一趟回溯之旅,一點一滴深入她以文字開闢的科幻疆土,探索豐沛故事力量的源頭。



      來自遠方、來自朝夕晨昏�來自蒼穹十二方位的風,



      說吧,我必回應;告訴我,我能如何幫助你;

      在風自十二方位吹來�我踏上無盡長路之前。



    各界推薦:



      作家 李屏瑤、作家 李伍薰、科幻作家 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副教授 洪凌、作家 陳?青、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教授 黃涵榆、PanSci泛科學總編輯 雷雅淇、中華科幻學會 會長兼常務監事 難攻博士──推薦

    ?


     





    珊麗的項鍊

    巴黎四月天

    師傅

    黑暗之盒

    解縛之咒

    名的規則

    冬星之王

    美好的旅程

    死了九次的人



    腦內之旅

    比帝國緩慢且遼闊

    地底星辰

    視界

    路的指示

    離開奧美拉城的人

    革命前夕

    ?





    推薦序



    「閱讀」最大的意義──關於《風的十二方位》




      二○○五年,娥蘇拉•勒瑰恩(Ursula K. Le Guin)的「地海」(Earthsea)系列作品被改編成同名迷你影集。



      一季三集的《地海》影集評價普通,在當年被提名及獲頒的獎項大多是特效、配樂方面的技術項目;觀眾大抵認為這部影集不很差,也不算好,倘若讀過原著,則會明顯察覺雖然影集情節與小說相仿,但就是有什麼東西不大對勁──可能是影集裡的角色形象與閱讀小說時的想像有很大的出入,可能是情節推展當中某些角色的作為沒能表現小說裡的關鍵意義。其實,會讓人覺得不大對勁的最根本原因,或許是影集沒能在影像敘事當中,展現勒瑰恩原著裡地海世界的氛圍。



      地海世界,或說勒瑰恩大多數作品的氛圍,是屬於文字的。



      這不代表勒瑰恩的作品不該以其他表現形式承載──勒瑰恩的作品曾被改編成廣播劇、舞台劇、動畫片及影集,她自己也寫劇本。勒瑰恩的文字作品擁有一種抒緩的節奏,敘事方式有時讀起來不大像小說,反倒有點像人類學、社會學或民族誌,就算故事裡出現以魔法或科學技術的拚鬥,對應的想像畫面也不會是商業電影裡常見的眩目聲光特效。這些特色會與故事的主題相互扣接,形成讓讀者沉浸其中的氛圍;也就是說,無論將勒瑰恩的作品改編成哪種表現形式,改編者都不能只處理情節,還必須設法用另一種表現形式構築類似氛圍,少了這層,改編作品就會缺乏原著的重要特色。



      從這個角度來說,《風的十二方位》(The Winds Twelve Quarters)就有重要的閱讀意義。



      《風的十二方位》最初在一九七五年出版,是勒瑰恩從一九六三年到一九七二年之間創作的短篇選集。「一九七五」聽起來距今已經接近半個世紀,似乎相當遙遠,但勒瑰恩十歲左右就開始嘗試創作,正式發表第一篇短篇故事的時間是一九六一年,在一九七五年之前,她的重要作品,包括「地海」系列的《地海巫師》(A Wizard of Earthsea)、《地海古墓》(The Tombs of Atuan)、《地海彼岸》(The Farthest Shore)及「伊庫盟」(Ekumen)系列的《黑暗的左手》(The Left Hand of Darkness)、《一無所有》(The Dispossessed)等書都已經出版,成為奇幻�科幻領域的大師級作者。是故,這本在一九七五年出版的短篇選集,是我們追尋勒瑰恩的創作腳步,觀察作家如何一路摸索、思考、反覆實驗而終於成熟發亮的紀錄。



      而且,勒瑰恩還在每個短篇之前,都加了短短的前言,或者解釋選擇的原因,或者敘述創作的緣由。



      倘若讀者對這類作家成長史沒什麼探究興緻,那也無妨。因為《風的十二方位》當中的十七個短篇,並無劣作,每篇都能帶來閱讀的愉悅,也能引發思索。當然會有讀者認為這是溢美的過譽之詞,例如選集中的第一篇〈珊麗的項鍊〉(Semleys Necklace)情節就相當簡單,主要情節架構幾乎可以視為古早民間傳說的一種變形,結局也並不意外。但在這樣簡單直接的早期創作中,已經可以清楚讀出勒瑰恩如詩一般的敘事韻律,以及將古典社會學研究的方式,置入科幻�奇幻故事的企圖──這個企圖,讓〈珊麗的項鍊〉成為「伊庫盟」系列第一個與讀者見面的故事,也成為奠定勒瑰恩小說風格的礎石。



      勒瑰恩作品裡出現這種寫作企圖,或許並不令人意外。



      父親是人類學家,母親是心理學家及作家,哥哥也是文學學者──勒瑰恩出身書香門第,家中藏書豐富,從小就養成了閱讀習慣。既然成長於學者之家,勒瑰恩雖然對寫作抱持熱情,但原來仍朝學術之路邁進;她一九五一年拿到學士學位,隔年就拿到碩士學位,本來繼續攻讀博士,但在一九五三年到法國旅遊時邂逅了一名歷史學家,同年結婚,也決定中止學業,全心創作。這個抉擇聽來帶著浪漫色彩一如她十年後創作的〈珊麗的項鍊〉,或許讓學術界少了一名學者,卻讓文學界多了一名重要的作家。



      勒瑰恩作品的重要性,放在她擅長的科幻�奇幻類型裡來看,會更加明顯。



      無論各種類型小說的源頭可以上溯到什麼時代,二十世紀都是人類史上這些創作發展最快速的時期,輔以教育普及、傳播與交通發達等因素,小說逐漸成為庶民娛樂選項之一。但無論哪種類型小說,成名作家的男女比例都不平等,除了早先女性受教育的限制更多之外,女性在其他領域面對的不成文限制也不少,勒瑰恩在〈死了九次的人〉(Nine Lives)前言裡就提到這個狀況。男性作家不見得會刻意在作品裡打壓女性,但很容易不自覺地以男性為主的視角敘事。



      就算是經典作品,這類情況仍十分常見。



      例如艾西莫夫(Isaac Asimov)的偉大作品「基地」(Foundation)系列,最初的三部曲裡真正重要的女性角色算起來只有兩個,而其中一個發揮的最重要功能在於與男性角色的感情關係;托爾金(J. R. R. Tolkien)的傑作「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三部曲裡,幾乎找不到重要的女性角色──作家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曾半開玩笑地說托爾金作品裡重要的女性角色只有兩個,如果把蜘蛛怪物算進去的話就有三個。除此之外,無論是「基地」或是「魔戒」,都可以明顯看出西方本位的思考模式,例如故事的舞台是「帝國」或者「大陸」。



      但勒瑰恩的故事不是如此。



      其他男性作家的作品自然也看得到社會制度及人性道德的討論──雖然類型小說成為大眾消遣,但利用架空場景探究現實議題,其實一直是創作者們的焦點;不過勒瑰恩的作品從女性視角出發,類似的討論方向,就呈現出截然不同的觀點,就連論述無政府主義的〈革命前夕〉(The Day before the Revolution),都會顯出意想不到的姿態。而且勒瑰恩不只提供了另一種性別視角,甚至還超越了男女二分的想像,在〈冬星之王〉(Winters King)裡,雙性同體、會在一年當中特定時段轉為某一性別以利繁衍後代的人種登場,這個人種後來在長篇《黑暗的左手》當中再次出現,從根柢顛覆了許多刻板的性別印象。



      除此之外,勒瑰恩也在男性作家的科幻�奇幻領域裡,開闢了全新的想像空間。



      「伊庫盟」裡跨越星際的巨大聯盟並沒有變成單一帝國或相互征戰的政治體,而是為了相互了解及文明進展而齊心努力;「地海」當中沒有建立在廣闊大陸上的類中世紀王國,而是無邊海洋上由大量島嶼組成、彼此以船交通的聚落,居民長得不像身披盔甲的白人騎士,而像黝黑精瘦的亞洲平民,巫師並不是優於常人、有能力無中生有的存在,而是協助醫療或生產、幫忙行船或耕作,以及維持世間平衡的工作者。諸如此類在勒瑰恩的長篇裡會讀到的特點,都能在這本選集中發現;選集裡也有幾篇作品,就是「伊庫盟」和「地海」系列的前身。因此,沒讀過勒瑰恩其他作品的讀者,會在選集裡讀到精采的故事,而熟悉勒瑰恩的讀者,則會獲得更多樂趣。



      此外,選集中的〈腦內之旅〉(A Trip to the Head)相當值得一提。



      乍看之下,這篇小說讀來有趣,但有點莫名其妙;勒瑰恩在前言裡提到了創作的起因,並稱這篇小說為「拔塞器」,意即創作者本來因為某種原因寫不出東西,後來又忽然像被拔開塞子一樣源源不絕地產出故事。身為以文字為主要創作形式的創作者,我也遇過一模一樣的情況,讀到這篇自然覺得興味盎然;不過倘若讀者沒有創作經驗,也可以從這篇小說裡頭,稍微窺見創作者寫出有條有理故事的腦袋,其實多麼亂七八糟。



      無論熟悉勒瑰恩的讀者、不熟悉勒瑰恩的讀者,以及非創作者與創作者,《風的十二方位》都值得一讀。



      閱讀勒瑰恩,除了享受奇妙的故事、從中思索她對性別、社會結構及人性道德的看法之外,更要緊的,是感受勒瑰恩以文字搭構的氛圍。那種氛圍不僅出現在故事當中,也會籠罩在讀者閱讀的當下,就算出現緊張驚險的橋段,勒瑰恩的文字仍會維持一種悠然舒緩的節奏;同樣的情節被影像化之後,這種節奏難以呈現,況且,畫面上不斷向前推進的劇情,某部分限制了閱聽者接收資訊及思考細節的能力。勒瑰恩的敘事用詩的韻律放緩速度,如此一來,便會敦促讀者更仔細地品評文字況味與思索箇中寓意。



      而這正是「閱讀」最大的意義。


    文字工作者 臥斧




    其 他 著 作
    1. 西岸三部曲I 天賦之子(二版)
    2. 西岸三部曲III 覺醒之力(二版)
    3. 西岸三部曲II 沉默之聲(二版)
    4. 西岸三部曲套書(二版)
    5. 世界誕生之日:諸物語
    6. 地海戰記 全彩色故事書
    7. 地海六部曲套書 經典收藏書盒紀念版
    8. 地海巫師
    9. 地海古墓
    10. 地海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