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中國戰爭小說綜論

中國戰爭小說綜論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4782635
陳穎
萬卷樓
2019年5月01日
233.00  元
HK$ 198.05  






ISBN:9789864782635
  • 叢書系列: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百年學術論叢
  • 規格:平裝 / 493頁 / 17 x 23 x 2.4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百年學術論叢


  • 文學小說 > 文學研究 > 華文文學研究











      本書是關於中國戰爭小說綜合研究的學術專著,全書分為上、中、下三篇。上篇「流變論」對上起中國遠古戰爭神話傳說,下迄二十世紀末的中國戰爭小說的發展演變過程進行全面梳理;中篇「文化論」從政治倫理觀、英雄崇拜意識、兵學文化、漢民族宗教意識、女性觀等多重視角闡述中國戰爭小說與中華傳統文化的關係;下篇「比較論」擇取海峽兩岸有代表性的抗日小說作品,分別比較了兩岸鄉土抗日小說、史詩抗日小說、軍政抗日小說等兩岸同一時期或同一內容和形式的抗日小說,力圖站在全民族的高度,從抗日小說創作這一獨特視角,揭示海峽兩岸文學和文化不可割裂的民族共通性。


     





    第五輯總序 1

    目次 1

    引論 中國戰爭小說概念和範圍的界定 1



    上篇 流變論

    第一章 中國古代戰爭小說的歷史軌跡 3

    第一節 中國戰爭小說藝術溯源 3

    第二節 中國第一部長篇戰爭小說的問世及餘響 8

    第二章 二十世紀中國戰爭小說的歷史回眸 15

    第一節 世紀初戰爭小說的反侵略求民主主題 15

    第二節 「五四」新文學革命浪潮中的現代「反戰」小說 21

    第三節 抗戰烽火與三、四十年代戰爭小說的「救亡」主題 28

    第四節 特殊政治區域中戰爭小說的特殊主題與風格 44

    第五節 戰爭小說英雄主義凱歌高奏的嶄新時代 50

    第六節 新時期戰爭小說創作的多元走向 58

    第七節 邁向新世紀的戰爭小說 90

    第八節 戰後臺灣以抗日為主題的戰爭小說創作 98



    中篇 文化論

    第三章 從中國戰爭小說看中華民族政治倫理觀的演進 153

    第一節 儒家政治倫理思想及其在中國古代戰爭小說中的藝術表現 154

    第二節 西風東漸與中國近代戰爭小說的政治附會 181

    第三節 馬克思主義政治學說與中國現當代戰爭小說的新政治境界 188

    第四章 從中國戰爭小說看華夏英雄崇拜意識 201

    第一節 戰爭神話──奠定英雄崇拜的民族標準 202

    第二節 亂世英雄的道德光環與悲劇結局 206

    第三節 工農兵英雄──當代英雄崇拜的主體及其消遁 219

    第五章 中國戰爭小說與中國兵學文化之關係 229

    第一節 中國古代戰爭經典小說對兵家思想的藝術演繹 229

    第二節 中國古代戰爭小說中的兵器和武藝 247

    第三節 毛澤東軍事思想與中國當代戰爭小說創作 254

    第六章 中國古代戰爭小說與漢民族宗教意識 263

    第一節 道教對中國古代戰爭小說的形而下觀照 264

    第二節 佛教對中國古代戰爭小說的形而上闡釋 272

    第三節 陰陽五行說對中國古代戰爭小說的準宗教影響 277

    第七章 中國戰爭小說的女性觀 281

    第一節 中國古代戰爭小說中的女性──男性爭戰中的異數 281

    第二節 中國現代戰爭小說中的女性──革命戰爭於她們解放的意義 288

    第三節 中國當代戰爭小說中的女性─—男性標準打造的女英雄 295



    下篇 比較論

    第八章 海峽兩岸鄉土抗日小說比較 311

    第一節 創作母題比較 311

    第二節 人物形象比較 344

    第九章 海峽兩岸史詩抗日小說比較 363

    第一節 創作背景比較 366

    第二節 敘事策略實例比較 385

    第三節 價值觀差異下的敘事比較 407

    第十章 海峽兩岸軍政抗日小說比較 427

    第一節 政治格局的此消彼漲和文藝政策的殊途同歸 427

    第二節 兩岸軍政抗日小說之同題異構 431

    參考文獻 469

    後記 475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