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動物姿態及設計概念 畫出力的表現2

動物姿態及設計概念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774860
麥可.瑪特西
林婉婷
楓書坊
2019年8月01日
120.00  元
HK$ 102  






ISBN:9789863774860
  • 叢書系列:生活美術
  • 規格:平裝 / 212頁 / 19 x 25.4 x 1.06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生活美術


  • 藝術設計 > 繪畫 > 繪畫方法 > 素描技法











    ∼運用「力量」繪畫,讓動物表達更深層的情緒∼

    蹠行動物、趾行動物、蹄行動物等不同動物種類,

    都能從一個簡單形體下筆,展現「力」的力量!



      【以力為核心,畫出不同物種的動物姿態】



      地球上擁有各種動物,

      其複雜與多樣性,

      讓繪製動物變成一項艱巨的挑戰,

      不論牠們是靜止還是動態,

      都很難捕捉其靈魂。

      要如何畫出兩隻灰態在滾動嬉戲?

      或是一頭正匍匐前進,準備獵食的豹呢?



      繪師或動畫師們,

      能否透過一些基本原則或通用步驟,

      畫出栩栩如生且結構正確的動物而不用熟記每種動物的身體構造?

      麥可?瑪特西用「力量」解答了這個問題。



      作者不執著於構造細節,

      而是直觀動物整體姿態與力量作用的全景圖,

      透過觀察、理解與對比人體結構,

      你會發現動物與人體驚人的相似,

      在作品中,「很多動物的情緒都是透過人類的儀態和姿勢來表達的!」

      而動物與動物間主要差別在於肢體,不在於軀幹。

      其肢體運動的節奏主導整個身體形態,

      瞭解前足與後足的動作變化,就能輕易畫出不同種類的動物。

      之後再將動作分解,設計出角色。

      不需為了畫出構造細節和比例而讓圖畫顯得僵硬。



      不管你是因為本身有興趣,

      還是以動畫師、插畫家、概念藝術家或3D模型家為業,

      跟著本書,探索不同動物的運動方式,

      還有其構造、力量、形體、形狀的變化,

      能讓你在沒有對照實物的情況下

      畫出有「力量」的動物輪廓!



    本書特色



      ◎認識蹠行動物、趾行動物、蹄行動物動作中力的走向,以及與人類構造的相似度。

      ◎兩百多張手繪及放大觀察的插圖,了解力量、形狀和形體如何影響不同種類的動物姿態。

      ◎學習三分構圖的設計原則,簡單創造各種動物角色,書內提供靈感來源的照片。



    名人推薦



      「不管是大熊打架或是美人魚歌唱,我都努力畫出力量的流動,帶給人物和動物活力。

      麥可?瑪特西的著作中也探討一樣的藝術能量,鼓勵所有畫家用力量畫圖。我們需要這樣的鼓勵,因為我們太容易故態復萌,一味證明自己有多會畫,而忘了將筆下人物原有的力量釋放出來,去感受這種自由。」──葛連•基恩(Glen Keane,美國動畫師、作家和插畫家,參與過《小美人魚》《阿拉丁》《美女與野獸》《泰山》《魔髮奇緣》等數部迪士尼經典動畫的角色監製和創作。)



      「麥可不只有專注在構造的細節上,更是將動作和形體的精髓加以濃縮,並解釋兩者如何相輔相成,要看姿勢和動作的整體,而不只是形態上的細節而已。因為前者取決於目標觀眾、計畫和藝術願景,而後者可以之後再加入畫中。」──Animals Real and Imagined作者及生物設計師泰瑞爾?惠特拉(Terryl Whitlatch,美國知名插畫師,曾擔任電影《星際大戰》《熊的傳說》《魔龍傳奇》等電影中的生物造型設計)



      「在人體速寫的領域中,人體生理構造的理解和動作力量的展現是詮釋人體姿態必修的課題。跟隨本書作者深入淺出的說明,您也能夠畫出活潑生動的人體畫作。」──簡志嘉(Chester Chien)/ CCH概念設計工作室創辦人、藝用解剖學名師、畫家

    ?


     





    .序

    .前言

    .主要概念

    .力量:重點是線條!

    .力形(有力的形狀)

    ?

    第一章:有力的動物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大揭曉!

    .形體

    ?

    第二章:蹠行動物(慢速陸地動物)

    .熊

    .浣熊

    .袋鼠

    .囓齒動物

    .蜥蜴

    .靈長類動物

    ?

    第三章:趾行動物(中速陸地動物)


    .犬科動物

    .貓科動物

    .大象

    .鳥類

    ?

    第四章:蹄行動物(快速陸地動物)

    奇蹄動物

    .馬

    .斑馬

    .犀牛

    偶蹄動物

    .鹿

    .麋鹿

    .羚羊

    .山羊

    .公牛

    .長頸鹿

    ?

    第五章:動物設計


    .三分法

    .參考資料

    .索引





    推薦序



      許多學習動畫的人,對於要描畫出令人信服的動態動物形象感到很困難,這是可以理解的。光是各個物種的數量之多,就足以讓人迷惘而不知所措。但有一些基本原則,只要遵循這些基本原則,就能創造出動物繪畫的實用藍圖。



      這種生物物理學、地心引力、時間和動作的結合,可以透過很多方法來學習與呈現。對我而言,這是個很直覺的過程,從幼兒時期開始,就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專注且認真地觀察動物以及動物群體的獨特之處——首先是身體構造之美,再來是動作之美。從烏龜到老虎,所有的動物都有其獨特的肢體動作。因為父母及祖父母的關係,我很幸運這輩子能不斷與各種動物接觸,不管是蝌蚪或是馬兒。



      不過,並非人人都有這種機會,尤其是現代人愈來愈常待在室內盯著螢幕看,而不是走到外面的世界,親身體驗動物的生活方式。因此,這種感知有所脫節。法國拉斯科(Lascaux)和西班牙阿爾塔米拉(Altamira)的洞穴壁畫之所以這麼栩栩如生,就是因為古代藝術家與動物一起生活,天天觀察牠們。



      了解動物的身體構造很重要,如果想要成為成功的野生動物畫家及動畫師,這確實是畢生課題。但能夠將身體構造轉換成動畫,還需要更進一步的努力。這本書很實用,教你如何做到這點,書中將動作和形體分解,變成可以套用的公式,不論是學生或是老師都能輕易理解。麥可將重點放在動作與形體的本質,以及兩者相互作用的方式,而不只是專注在構造上的細微末節。他全盤地探究了姿勢、動作,而不只是形態細節,因為形態細節可以取決於目標觀眾或藝術願景選擇要不要添加。



      這本書縮短了現代人與大自然間的距離。麥可無論是到動物園、鄉村,還是自家後院,都親身觀察大自然之美,這也應該可以啟發鼓勵有志投入動物繪畫、動畫和動物設計的學生出去走走,以本書做為引導,重新發現美妙的動物世界。


    泰瑞爾?惠特拉

    二○一○年十月三十一日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