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拒絕家庭意外!居家安全設計健檢100+:瓦斯•水電•防墜•防盜,讓家人遠離危險的保平安設計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昏迷六十天:從遺忘到重生的奇蹟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716949
于劍興
經典雜誌出版社
2019年7月29日
100.00 元
HK$ 8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9716949
叢書系列:
醫療人文
規格:平裝 / 208頁 / 15 x 21 x 1.04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醫療人文
分
類
社會科學
>
報導文學
同
類
書
推
薦
香港甚好的片刻︰加山傳播專訪合輯
新納粹風暴:一位猶太記者在德國意外經歷的一段奇妙之旅
報導者事件簿001:留學黑工
做為獨立記者:寫好新聞的十個心法
百年大學演講精華(2022年版)
內
容
簡
介
無情的車禍導致青年劉文成顱內出血昏迷不醒,
大林慈濟醫院陳金城醫師以妙手醫術,
喚醒了沉睡的他,
也為整個家庭帶來重新開始的希望!
?
目
錄
推薦序
信任與愛 共創奇蹟? ?
林俊龍
虛懷若谷? 實踐慈悲??
陳金城
??????????????????????????????????????? ?
?
第一篇?
青春少年時
把握病房相遇、阿嬤牽起的緣
捨命陪「女」子
各自拚搏的青年男女
努力到最後一刻,不能放棄
以結婚為前提的交往
關於結婚,該怎麼說
?
第二篇 ??
徬徨人生路
夜哭不停的小男嬰
拉向絕境的考驗出現
轉到大林慈濟吧
陳金城醫師說:應該有機會
醒來後的遺忘
新手爸爸的心情
外表酷酷的醫生,有什麼樣的心
就是要一個完整的家
進行好久的顱骨修補手術
多了一個「小孩」
嘗試外出工作
帶爸爸去慈濟兒童班
?
第三篇
撥雲見日光
想做的先做,比較重要
到雲林聯絡處做環保
敲敲打打,心很高興
那笑容太可愛了
找太太一起
想做最幸福的女人
不是同情,是在一旁關注
能夠轉念是幸福的事
草根菩提,覺悟有情
醫療志工課
?
第四篇?
勇敢向未來
給他機會學習,才會成長
他不是正常人,有辦法嗎?
腳健手健,卡贏黃金萬件
做志工,有心最重要
只要願意,就能培訓
心念轉了,人生也轉
繼續相伴,修慧人生
?
序
推薦序一
信任與愛 共創奇蹟 ?
◎林俊龍
慈濟醫療與其他醫療單位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於醫療團隊有志工作伴。醫療志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在慈濟醫院輪班,或陪伴病人與家屬,或照顧醫護團隊,更重要的是,擔任醫病之間的橋樑,讓醫病、護病之間溝通更順暢。因為志工的加入,讓慈濟在推動全人醫療上,更臻圓滿。志工提供的可說是一帖帖「心靈良藥」,更有甚者,當病人出院返家後,若需要經濟幫助或是膚慰陪伴,社區的慈濟志工就會接手持續關懷,甚至協助有困難的病人後續回診或就醫,讓醫療之愛延續。
陳金城醫師是嘉義民雄人,當大林慈濟醫院啟業後,他就從花蓮慈院回到家鄉來,但因大林地處嘉義偏遠鄉間,人力招募不易,有四、五年的功夫,腦神經外科都是「單人科」,就靠他一個人撐起這一科。他一個星期七天、一天二十四小時,隨時待命,常常他跟家人外出吃飯,才吃到一半就接到急診電話而趕回醫院,餐點也只好打包。通常,他都在不離開醫院半個小時車程的範圍內活動。有一天,在心得分享時,他禁不住哭了,他直言那幾年,非常愧對家人,因為那時的他全部心力都放在工作上。
陳金城副院長付出與成長的歷程,其實也帶出大林慈院啟業時期的艱辛。原本我每年會回美國一次與孩子們團聚,啟業時期只能請孩子們回臺灣來,也沒能去義診,都守在醫院裡。記得某一天,我終於有空檔到地下室的餐廳用餐,瞪大眼睛一看,怎麼大家都來了?原來那天是颱風天,病人來得少,同仁才有機會去餐廳用餐。啟業時期的人仰馬翻,令人難忘,陳金城醫師和許多資深同仁,都是一起打拚的功臣,感恩他們克盡職責,堅守崗位,讓這個田中央的大醫院成為值得信賴與託付的好醫院。
陳金城醫師,從年輕開始,就是很老實的個性,實事求是。他對病人很好,開刀手法細膩精良,在大林慈院這十多年來,已處理過數不清的疑難重症,許多病人找過臺灣各大醫學中心求治,就是沒有人願意為他們開刀,只有陳金城願意接手一試,他說這只是單純為病人著想的那一分心。這種「騎士精神」,是我最佩服他的地方。其實我知道,即使是已經做過的手術,他還是會在術前再次查文獻、模擬,做足準備,然後膽大心細的進行手術,才會有這麼好的治療成果。
而病人與家屬也都是感受良深,所以在大林慈院院慶活動的時候,都有病人與家屬前來見證,藉機在眾人面前感謝他。
劉文成師兄能在陳金城副院長的治療下從植物人狀態醒來,接著恢復部分語言能力,復健後能回復正常生活;並在志工接引下,於慈濟環保站找到了新的人生價值,妻子與孩子也一起同行助人的菩薩道。這印證了慈濟「五全醫療」理念──全人、全時、全家、全隊、全社區;整個醫療團隊照顧的不只是病人的身心靈,也包含他們全家,從住院前、中期,到出院後返回社區仍持續。
《昏迷六十天,從遺忘到重生的奇蹟》由大林慈院公傳室于劍興採訪並寫出了一個平凡人、一個家庭如何在醫師與志工全心全力搶救照護下,展現自身不平凡的生命力,謹寄予無限祝福,樂為之序,並推薦給各位讀者,一起見證由團隊與病人共創的奇蹟,感恩。
(本文作者為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執行長)
推薦序二
虛懷若谷? 實踐慈悲
◎陳金城
在腦神經外科手術房的「刀光血影」中,照見生命中至真且善的柔情。
劉文成是我十多年前的一位病人。因緣不可思議!直教人忖思醫療的本質為何?當自己在戮力追逐精湛醫術拔除病苦外,也許,還能多想一些、多做一些,而從病人與家屬得到的回報,可能有想像不到的美好滋味。
當劉文成正享受著一家三口的幸福時光不久,竟遭遇到嚴重的車禍,好不容易從重傷中甦醒,但一切都已經變了調,工作、家庭、美好的未來?難以想像的苦發生了。記得劉文成的另一半瑩慧提到,別家醫院的醫師說文成就算活下去也是植物人,都在昏迷中,那股對現在與未來的憂慮、惶恐的無助心情,讓人不忍。而身為醫師能做的,就是克盡本分地給予醫療上的協助。
其實,不管別的醫師怎麼說,當時仍昏迷的文成,因為頭蓋骨還沒蓋回去,仍可能有治療的機會;就算頭部已經裝了引流管,也可能因為腦血管沒有通而必須再處置。總是,醫者的使命必須要為病人試過所有的可能性,而非輕言放棄。自己曾治療過很多「奇怪」的病人,事實上都是因為看到還有治療的機會與可能。儘管我們的努力不見得每次都有機會成功,但至少為病人創造了改善的機會。只要每天累積一點點進步,一段時間後就會是一大步的進展,對病人有很大的幫助。
總是告訴自己,保持謙虛、不要輕言放棄。
在主要的治療完成後,文成固定來回診拿藥,預防癲癇的發作。但他太太總是顯得悶悶不樂,也難怪,雖然文成努力的復健、學習,但進步緩慢,像是另一個需要照顧的大孩子。遇上這樣的情況,我只是試著提供瑩慧不同的思考角度,與其每日煩惱,不如幫他選擇有意義的事做。
在為文成手術治療的時光中,我也歡喜迎接第一個孩子的誕生。是一分身為父親的同理心吧!覺得文成的家庭突然遭逢變故,反觀自己是何等幸福。於是自然就會多想一下,想要盡更大的努力、做更多一些。我努力地說服瑩慧讓文成積極治療,期待獲得更好的結果,讓生命有機會發揮良能。
雖然當時我並無法預知會得到什麼結果,但只要盡力了,就不會有遺憾!過往看診的經驗裡,也許只是對病人講了幾句鼓勵的話,卻可能改變他的一生。像是要病人戒菸、茹素來維持健康,而那可能是家人怎麼勸都做不到的事。在醫療之外,醫師可以做得更多,可以影響病人一起做很多對的事。
事實上,以我曾經治療過遭逢重大意外的病人經驗,文成的恢復情況已經是種福氣。從瑩慧是個照顧著的角度來看,必須肩負著家庭經濟、照顧先生與小孩的責任,壓力很難言喻;不過,從文成的角度看呢,原本就擁有積極努力個性的他可是好不容易又獲得重新開始的機會,僅是看他每天努力地復健、學習認字,從來不說聲累,就值得為他喝采。
幾年後,文成的身體愈來愈結實、健康。他最喜歡到慈濟位於斗南鎮上的環保站,發揮他甲級電匠的專長,成為拆解各種複雜設備的「大師」,大家因為能有更好的回收成果而歡喜,他也從中獲得無比的成就感,環保站可真是創造奇蹟的地方。甚至,常在醫院看到他穿著背心做醫療志工的身影。雖然話講得比較慢、比較沒那有那麼好的表達能力,但總是有什麼事都搶著做!他告訴我,來做志工很歡喜。
慈悲不是靠口說,而是要去行動、去實踐。
身為醫者,能把病人照顧好就是最大的快樂。想想,往往是我們得到更多的快樂,因為是病人讓我們領悟行醫的意義與真諦。而除了病人外,行醫多年的經驗更體會到不能只看到病人、病情的本身,背後還有家屬需要一起關照,只有當家庭穩定,病人的整個問題才能迎刃而解。病人好了,家人沒了壓力,社會也隨之祥和。
如是因,如是果,要能甘願做、歡喜受,努力的以樂轉苦。
從劉文成身上,看到自己所擁有的幸福。縱有難以言喻的人生考驗,若能把握住因緣,境隨心轉,依然能活出不一樣的人生,發揮更大的良能。他能以身說法,告訴大家愛的能量有多大,告訴大家把握因緣,能做就是福。
(本文作者為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