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那些動物告訴我的事:用科學角度透視動物的思想世界
定價127.00元
8
折優惠:
HK$10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雲水十方:淨海法師佛教文集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5988210
淨海法師
法鼓
2019年7月01日
153.00 元
HK$ 130.0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575988210
叢書系列:
智慧人
規格:平裝 / 408頁 / 15 x 21 x 2.0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智慧人
分
類
宗教命理
>
佛教
>
其他
同
類
書
推
薦
馬鳴菩薩:弘傳大乘
生命的流轉與還滅:十二緣起初探
茶園裡遇見佛陀
從《金剛經》探討原始佛教與大乘佛教的關係
國家、知識、信仰:《佛學叢報》與清末民初佛教的近代轉型
內
容
簡
介
親近充滿慈悲與智慧的長老善知識,
聽聞正法,生歡喜心,而信奉受行!
淨海法師的弘法步履,廣及世界各地,
他乘願行向十方,雲水自在,
期望無論東方或西方,都能實現美好的人間淨土。
本書精選法師筆耕半世紀的文章,
跟著長老學佛精進,身心安樂!
【佛學篇】介紹基礎佛法概論,並解析重要佛典、佛學作品。
【修行篇】涵蓋佛法的種種修行實踐,提供修行指南。
【道誼篇】緬懷與師長道友的道情法誼。
【雜文篇】包括書序、新聞感懷,及祝福開示等。
【初級佛學課程】12堂精要的基礎佛學教材。
★慈悲心的長養
諸佛菩薩愛護一切眾生,特別是佛陀的慈悲,在經典裡形容就如母親對待獨子的愛心一樣。世間上為人父母的人,特別是母親,對她唯一的孩子一定是非常地疼愛,照顧有加。諸佛菩薩對一切眾生的愛護,就如同自己的獨子一樣,這是一個很好的比喻。
在佛的弟子中,有一位比丘生了嚴重的皮膚病,身上長有膿瘡。在早期醫藥不發達時,或是貧窮的地區,衛生醫療條件差,膿泡生多了,如又不講究衛生,身體會生惡臭,味道很難聞。更可怕的,膿瘡很容易傳染。這位比丘生了膿瘡以後,與他同住的比丘們,都嫌棄他、遠避他,因為大家覺得這位比丘身上的味道太難聞了,都離開他而去。後來,佛陀知道了,覺得這位比丘非常地孤單,就親自去照顧這一位比丘,幫這位比丘燒熱水、洗擦身體、換洗袈裟,這位比丘後來病情轉重,最後佛陀為他說法,比丘安詳地去世了。
還有一個故事:有一位比丘,眼睛瞎了,他想穿針縫補衣服(袈裟),於是他叫道:「啊,哪一位同修可以來幫我穿針的?」正好當時佛陀走過他的身邊,佛陀就說:「我來幫你穿。」針穿好給了比丘後,佛陀為他說法。這位比丘一聽,認出是佛陀的聲音。立刻起立恭敬地說:「啊,您是佛陀,怎麼能為我穿針呢?」佛陀說:「因為你的眼睛不好,所以我應當幫你穿針的。」佛陀是多麼地偉大和慈悲啊!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慈悲心,但不像諸佛菩薩的慈悲心,那樣無限廣大,遍滿虛空法界。所以我們須要培養慈悲心,就像栽種培育樹木花草一樣,從種子、發芽、生莖,以至枝葉開花茂盛,每天都要細心照顧,才能茁壯起來。
關於慈悲心的長養,在《清淨道論》裡,有很好的解說,這裡節錄如下:
1. 對自己修慈悲心
:培養慈悲心,先要對自己有慈悲心。《道論》云「我欲樂,不苦」,就是我希望得到快樂,沒有痛苦。我們人在世間都希望自己快樂,沒有痛苦,因為自己內心充滿了慈悲心,就會對別人「保持自己無怨、無害、無惱、有樂」;意為保持自己心中沒有怨恨,不傷害眾生,不惱怒眾生,而能施與眾生快樂。所以首先要對自己有慈悲心。
2. 對可愛者修慈悲心
:對自己有慈悲心以後,要對可愛者修慈悲心,可以先從我們所愛的人,所尊敬的人,修習慈悲心,比如孝養父母,敬事師長,愛護妻子兒女,及家中的親戚等。以慈悲遍滿自己後,對自己可愛可喜可尊重恭敬的阿闍黎(阿闍黎即是自己親近的出家教師)或是高僧大德等人修習慈悲心,我們因受他們的引導,得以信佛皈依三寶,聽聞正法,如法修學。
3. 對一切人修慈悲心
:慈悲心一天天長養擴大起來後,自然而然會對一切人有慈悲心,而且能令我們的心慢慢柔軟起來。佛說:眾生心性剛強,不易調伏,煩惱和知見都很重,貪念執著堅固,常對別人懷有敵意,這都是因為眾生的心不能柔軟所致。修學佛法,先要讓自己的心性柔軟調適,心中的瞋恚和憤怒就會消失。若不能使心柔軟,慈悲心是不易培養出來的。
4. 對怨敵修慈悲心
:這個層次就更高了,當我們對自己、對親愛的人、對一般人都有慈悲心了,對自己的怨敵仇人,也要生起慈悲心。慈悲心生起後,就不會再對他們懷有怨恨,到這時候,心中充溢著慈悲,一切的瞋恚煩惱,都可以完全消失了。
5. 平等修慈悲心
:眾生心性不同,對我們來說,世間有好人、壞人,有親人、有怨敵,但是諸佛菩薩,對一切眾生都能夠怨親平等,廣度眾生。不像一般凡夫,有關係的人、親愛的人,才去度化他們,而對我不友善、不懷好意的人,就不去度化。佛陀對一切眾生,大慈大悲,不分怨親,絕對平等,這稱為平等修慈悲心。
慈悲心修習長養以後,可以獲得種種功德利益,《清淨道論》提示說:慈悲心具足後,能觀察到眾生瞋恚的過失,及行忍辱的美德;一個有慈悲心的人,會受到他人的愛敬,睡眠安樂,心境安寧,對一切眾生都做有利益的事情。再者,修學佛法時,因有大慈悲心,堪忍一切大苦而容易成就,證悟菩提意樂堅固。
?
目
錄
序
第一篇? 佛學篇
佛出人間
四阿含經的宗趣及特質
《維摩詰經》的特色
怎樣修學佛法?
端正法、正法要、增上法
由六根作用說到臨終助念
修學聖道四法
佛法如良藥
佛法能起淨化人心的功用
知苦與滅苦
恭喜「法財」
自增上、世增上、法增上
知性的佛教
人間淨土的體現
生死不懼、惡業可怕
佛教的生死觀
佛教的財富觀
《往生淨土論頌》釋義
第二篇? 修行篇
兼修難行道與易行道
如何修學菩薩?
五停心觀對治五種障礙
六和敬——和樂清淨的僧團
如何安定我們的身心?
如何防護我們的心?
談修行:讀經、持戒、坐禪
少欲知足
作福無厭
如何修學慈悲心?
何處適宜修行?
親近善知識的重要性
第三篇? 道誼篇
慈師塔——慈師圓寂三週年紀念
憶念我與演公長老的一段因緣
德州佛教會二十週年紀念特刊獻詞
我與浩師學長
我與華嚴蓮社的因緣
達拉斯弘法記
阿根廷弘法之行
弘傳華嚴宗的華嚴蓮社
薪火不滅——敬悼印公導師
憶與仁公長老共住三年多
泉州一晤憶常師
《永惺法語錄》第二冊序
憶念永惺長老與德州佛教會的因緣
從民宅到梵宇
《尋思集》序
憶在美國佛教會時
第四篇? 雜文篇
《佛陀畫傳》譯者的話
中英彩色《佛陀畫傳》中譯序
《佛陀畫傳》印地語序
《佛光法苑》的成長
《佛法在人間》的發刊詞
略談佛寺住持之沿革
評阿富汗塔利班政權摧毀佛像遺蹟
「九一一」恐怖事件
佛教的轉型及其演變
口出妙香
新年的話
皆大歡喜
消災祈福有作用嗎?
跨世紀的新年
福至心靈
新年的展望
傳統梵唄與現代佛曲
《佛光法苑》第二百期感言
第五篇? 初級佛學課程
說明
第一課? 教主——釋迦牟尼佛
第二課? 禮敬三寶
第三課? 五戒十善
第四課? 四諦、八正道
第五課? 蘊處界淺說
第六課? 緣起法
第七課? 三法印
第八課? 業力的因果觀
第九課? 菩薩行
第十課? 禪定的修習
第十一課? 三藏的結集
第十二課? 佛教發展略史
?
序
序?? ?
我是一個出家人,很平凡的弘法者,平時並不歡喜多寫文章,因為自覺佛法的修養不足,又不具有文采,有些文章,是為了需要或一些佛教刊物索稿受逼迫而寫出來的。我曾形容自己寫文章時,有如土法搾油一樣,思緒遲緩,慢慢被壓搾出來的,十分辛苦。有時讀到他人的好文章時,就覺得自己寫得不好,感到滿意的很少。
現今我把過去多年的一些舊作收集起來,很多曾在我們美國德州佛教會創辦的《佛光法苑》雙月刊上登載過,或有些已編輯成書出版,供作弘法結緣之用。現在再經過幾次整理和修改,而訂名為《雲水十方—淨海法師佛教文集》,依內容性質大致分為:〈第一篇? 佛學篇〉、〈第二篇? 修行篇〉、〈第三篇? 道誼篇〉、〈第四篇? 雜文篇〉、〈第五篇? 初級佛學課程〉。雖然分為五篇,也不是很嚴格的,沒有系統性和嚴密組織,但都是有關佛法和佛教的。
佛學篇:可說是研究佛法之學,常指側重於思想體系、源流、發展的論述。佛陀說法四十五年,主要開示為四聖諦、十二因緣、三法印、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等。四聖諦是四項聖者親證體悟的真理,一面顯示世間雜染的因果,一面顯示出世間解脫的道果。十二因緣是解說生死流轉的原因和過程,如逆觀十二緣起即可獲得生死解脫。三法印是印證佛法的真實性:一、諸行無常,一切世間有為法悉皆無常;二、諸法無我,有情生命的存在都從因緣和合而生起,無有自我獨立性;三、涅槃寂靜,取證涅槃境界。五蘊是分析有情身心的本質,就人類而言,是由色法和心法的積聚,才能形成一個生命體。十二處及十八界,是說明有情生命如何產生認識的作用。此外,也包括後世弟子、高僧大德、歷代學者的佛法論理著作。
修行篇:這涵蓋佛法種種修行實踐,可總括成戒、定、慧三學,詳細分為三十七道品,做為佛弟子日常修行的依據。修是熏修或學習;行是奉行、實踐,即對於佛法的教理不斷地熏修學習,信受奉行。三學是戒學、定學、慧學,是修學佛法的綱要。戒學為戒律,有防非止惡作用,律是僧團的規範;定學為禪定,能使身心安靜止息各種思慮;慧學為智慧,能做如理思惟,消除煩惱。戒能生定,定能發慧,三者不可缺一。三十七道品,可分為七類項目: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依三十七道品七個項目修學,都能使人達到證悟正覺,所以稱為道品。此外在《雜阿含.道品誦》中,還說到安般念、四不壞淨等。大乘佛教的修行,更要廣行六度和四攝法等。
道誼篇:道誼,是指道情法誼,僧人清淨的情誼。佛陀成正覺後,遊化人間,說法濟世度人,充分表現慈悲的情懷。出家人行菩薩道,應有「出世的精神,作入世事業」。我自幼出家,都在較大或很大的僧團中生活,很少離群獨居。在僧團中,上有長老上座,中有同參道友,下有青少年學僧。還有僧人與信眾之間,我都不善交往酬應,不是一個充滿活躍和具有魅力的人。早期師長和教過我讀書的老師,都認為我是一個鄉下的土孩子,笨笨傻傻的。總之,我在青少年時期,好像樣樣都不開竅。另一方面,因我生性直樸,我對與師友同學之間的共事合作,帶有幾分憧憬,而後來都經不起現實因緣的變化和阻礙,理想都未能實現;中老年後,漸趨向平淡,但待人誠懇基本保持不變。
雜文篇:雜文從字義來講,好像是一些無系統的文章集合在一起,敘述都為瑣碎之事,而歸為雜文之類。不過雜文也指:篇幅短小,內容多樣,筆調活潑,詞句雋永,指為精美的小品或散文。因我文化修養水準不高,沒有這個天分,只是隨緣寫的一些雜錄,但都與佛教有關的。
初級佛學課程:這是我於二○○二年春為本會德州佛教書院初級佛學班而編寫的一本小冊子,共有十二課。因為開班上課的人,大多是成年的知識分子,平時工作都很忙,所以教材宜於簡短精要,供短期或密集時間上課講授,介紹基本的佛法。經過本會德州佛教書院三次採用教學,德州台塑拉瓦卡本會分會、休士頓佛光山中美寺也試用為課本,都得到很好的效果。
以上四篇共收集長短文章約六十餘篇,加上《初級佛學課程》,彙編成這本書的內容。現在這本文集裡,多數是我自己所寫的,也有部分是我講說而由信眾們記錄下來的。總之,我沒有什麼創新之見,大多是沿襲先賢再做一次敘述而已。
最後我要特別感謝的,德州佛教會會友劉向春、王欣欣二位居士,發心為我這本書修改潤色全文,法鼓文化編輯部為本書美化排版及精心校對,在這裡我要致以誠摯的感謝。(二○一八年二月二十日)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
1.
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四國佛教史
2.
西方各國佛教略史
3.
佛教史叢談散集
4.
佛國留學紀實
5.
南傳佛教史
6.
真理的語言:法句經 Words of Truth: Dhammapada
7.
唯識第一課:大乘廣五蘊論略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