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流亡中的「轉世」:在「預立遺囑」與「金瓶掣籤」之間擺盪的藏漢關係

流亡中的「轉世」:在「預立遺囑」與「金瓶掣籤」之間擺盪的藏漢關係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763462
蘇嘉宏
翰蘆
2019年7月10日
187.00  元
HK$ 168.3  






ISBN:9789869763462
  • 叢書系列:文學與宗教類
  • 規格:軟精裝 / 408頁 / 17 x 23 x 2.6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文學與宗教類


  • 社會科學 > 文化研究 > 民族學/風土民俗











      一般而言,我很早就已宣布:有關達賴喇嘛轉世的制度是否需要延續下去,最終要由西藏人民做出決定。



      所謂喇嘛之轉世,乃是為利益眾生乘願而來的,因此,要預先觀察時間、地點、族姓和生母等「五照見」後才會降誕人間,這也是佛教與眾不同的特點。



      在何處如何誕生、以及如何認證等,都是乘願轉世之當事者的不共選擇權。同樣地,我的轉世也將摒除政治的干擾,完全遵循宗教原理來進行,這點至關重要。


    ∼以上摘自達賴喇嘛尊者親自署名之序文



     





    達賴喇嘛尊者賜序

     

    作者自序

     

    第一章 流亡中的「轉世」:在「預立遺囑」與「金瓶掣籤」之間擺盪的藏漢關係


     第一節 「轉世」與「科舉」分別是藏漢民族的「社會階層垂直流動」之重要機制

     第二節 「轉世」:「後達賴喇嘛時代」的藏傳佛教格魯派之法脈傳承

      一、第十四世達賴喇嘛關於轉世的公開聲明(2011年9月24日)(僅為「摘要」,標題為作者自行添加)

      二、2017年7月在拉達克接見臺灣信眾時的講話

      三、藏傳佛教高僧會議宣示:未終朱古?

      四、達賴喇嘛轉世問題必須在自由國度解決

      五、司政洛桑僧格博士

      六、黃教高僧果碩法王的觀點

      七、寧瑪派第七任掌教法王格澤仁波切的觀點

     第三節 中國大陸對「轉世」的看法

      一、中國大陸官方立場

      二、中國大陸學界關於「轉世」的研究成果

      三、中國大陸關於「轉世」的實踐:以「第十世班禪額爾德尼轉世靈童的尋訪、認定」之過程為例

     第四節 結論:藏漢雙方欠缺互信基礎下的「轉世」

      一、「預立遺囑」和「金瓶掣籤」兩者之間並不當然對立

      二、「中間道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框架下」的 「藏漢和解」治理模式

      三、轉世靈童尋訪可能行為主體

     附錄一:第十四世達賴喇嘛關於轉世的公開聲明 (2011年9月24日)

     附錄二:達賴喇嘛回答華人學者、知識份子等的提問

     附錄三:中印洞朗邊界爭議

     附錄四:黃教(格魯派)果碩法王訪談紀錄

     附錄五:紅教(寧瑪派)掌教格澤法王訪談紀錄(謹以此文 敬慟哀悼格澤法王於2018年11月19日圓寂)

     附錄六:司政洛桑僧格博士訪談紀錄

     附錄七:習近平與藏漢對話:達蘭薩拉的觀點

     

    第二章 2016年3月藏人行政中央司政與西藏人民議會換屆選舉: 過程與結果


     第一節 印度藏人社區的政治與社會之變遷

      一、達賴喇嘛的「訓政」角色

      二、印度及海外流亡藏人社會的民主化歷程

     第二節 「選舉人資格」與「選舉人結構」

      一、選舉人資格之取得採「選前註冊制」

      二、選舉人結構:主要以傳統「西藏三區」、「教派」劃分 「選區」

     第三節 預選階段的概況

      一、預選制度:補救印度暨海外藏人社區欠缺政黨政治的提名功能

      二、2015預選與2016年正式選舉:司政候選人介紹

     第四節 「正式選舉」階段的競選活動:以《美國之音藏語部》組織的辯論會為例

      一、候選人的主要共識:「推崇達賴喇嘛」、「繼續努力推動和談解決西藏問題」

      二、西藏三區的地域認同之訴求

      三、候選人所認知的西藏民族目前所面臨之最主要困境

      四、藏漢對話(流亡藏人較為常見的用法為「藏中和談」)

      五、藏人內部凝聚力或團結

      六、流亡藏人在印度的具體公共事務

     第五節 「正式選舉」階段的選舉結果

      一、司政

      二、西藏人民議會議員

     第六節 2016年3月藏人行政中央司政與西藏人民議會換屆選舉結果之觀察與分析

      一、地域觀念(傳統西藏三區地域認同)左右選舉的可能性有限

      二、有關選舉經費限制等選務爭議和排斥李克先的說法之澄清

      三、關於雄天宗組織被排斥、被剝奪選舉權的說明

      四、與達賴喇嘛相關的一些問題始終是選舉焦點

     第七節 結論:印度與海外流亡藏人社區的幾個趨向

      一、達賴喇嘛「退休」後政治地位依然崇隆而持續主導印度藏人社區

      二、印度藏人社區普遍的民族史觀共識:西藏在歷史上一直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

      三、流亡藏人社區的「票倉」

      四、世代交替下的社會結構變遷

      五、網路的社群媒體應用使全球藏人更邁向一體化

      六、洛桑僧格的政治路線:「反華」傾向的國際遊說?

      七、兩岸關係:達賴喇嘛願在「不給主人或任何一方添加麻煩」前提下訪臺,將只「專致於宗教活動,不涉入政治。」,可以進行「科學(學術界)與宗教的對話。」、「隨時都可以成行。」

     附錄一:若不為難,隨時歡喜到臺灣!-訪談達賴喇嘛紀錄(摘要

     附錄二:李克先多倫多公開演講紀錄:李克先通過視訊向加拿大的藏人演講及回應聽眾提問

     附錄三:西藏流亡政府計畫委員會主管貢秋尊珠訪談紀錄

     附錄四:西藏流亡政府最高法院秘書長扎西嘉措訪談紀錄(一)

     附錄五:西藏流亡政府最高法院秘書長扎西嘉措訪談紀錄(二)

     

    第三章 2015年3月西藏人民議會關於「藏人行政中央2015至2016年財政預算案」的審議與相關議程:康巴選區前任議員格桑堅參的訪談與分析


     第一節 西藏人民議會預算審議概述

      一、第十五屆西藏人民議會關於2015年∼2016年的預算審議

      二、從公開的預算中觀察藏人行政中央的政經動態

     第二節 預算審議流程

      一、每年三月為「預算會議」,九月為「政府工作報告會議」

      二、「標星」提問程序

     第三節 預算審議的內容

      一、該年度預算增長6.8%

      二、「臨時增撥(追加)」預算法案之性質

      三、新的年度預算之分配與使用

      四、援助專案基金的主要項目

     第四節 本次會議除「預算」以外仍制定幾項政治與人權的議案

      一、新增亞太地區(澳大利亞和南亞以外的亞洲地區)議員席位的修法案

      二、其他西藏人民議會實務運作概況

     第五節 結論:議會是各區域、各教派的多元價值和利益匯整的制度性平臺

     附錄一:藏人行政中央2015-2016年度財政預算報告

     附錄二:格桑堅參議員訪談紀錄(摘要)(2015年4月30日 美國華盛頓四健會總部)

     附錄三:藏人行政中央2018/2019年度總預算法案摘要簡表

     附錄四:藏人行政中央各部委系統2018/2019年度綜合開支預算細表

     

    第四章 印度的藏傳佛教在臺灣的傳播現況

     第一節 前言

      一、藏傳佛教的特色

      二、藏傳佛教的傳播範圍

      三、藏傳佛教在臺灣是臺灣人自己選擇的宗教信仰

     第二節 藏傳佛教各教派在境內藏區的分布概況

      一、西藏三區的教派地域分布概況

      二、藏傳佛教教派之傳播範圍概況

     第三節 1959年以後藏傳佛教各教派在印度各地暨不丹、錫金、尼泊爾和拉達克地區的傳承現況

      一、藏傳佛教各教派在印度(不丹、錫金、尼泊爾等)的概況

      二、1959年以後藏傳佛教因藏人遷徙而在印度復興

     第四節 藏傳佛教各教派在印度弘法之法王或具代表性高僧概況

     第五節 臺灣藏傳佛教概況:以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認可」之各教派佛學中心為例

      一、藏傳佛教各教派在臺灣的概況

      二、藏傳佛教在臺灣的道場:以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為中心的交流網絡

      三、結論

     附錄一:藏傳佛教寺院在臺灣的概況

     

    第五章 流亡藏人的政治態度:在臺藏人個案分析研究


     第一節 前言

      一、多元文化認同:典範轉移與藏族族群意識的建構

     第二節 調查過程

      一、研究對象

      二、抽樣方法

      三、研究限制

     第三節 調查結果

      一、兩岸政府及人民對在臺流亡藏人族群之友善程度

      二、族群情感認同比較

      三、族群認同

      四、統獨立場

      五、族群認同強度

     第四節 結論

     本章問卷調查結果統計附表

     

    第六章 憲政治理的「原生性」的需求與「衍生性」期待:中國大陸在政權穩定中力爭「先進」的「軍—黨—政」治理模式之憲政選擇

     第一節 前言

      一、問題意識

      二、文獻探討

     第二節 「後進」國家以成文法統一事權集中國力力爭「先進」

     第三節 中國大陸的治理的「軍-黨-政」國家治理模式

      一、鄧小平時代

      二、江澤民時代

      三、胡錦濤時代

      四、習近平時代

      五、修憲讓軍委主席、總書記和國家主席得以「『軍-黨-政』三位一體」集中事權力爭「先進」

     第四節 結論:中國大陸發展道路—解構西方的單一標準

     

    第七章 族群文化與民間信仰:臺南市安定區蘇厝甲(蘇林村)三年一科王船醮儀的觀察


     第一節 「燒王船」的臺灣人文歷史背景

      一、臺灣的民間信仰屬於「擴散型或非制度型宗教」

      二、奉祀神明是建立同鄉族群識別與認同的宗教性標誌

      三、「瘟神信仰」和「燒王船」在今日臺灣西南部地區仍然盛行

     第二節 「蘇厝甲」的歷史地理之變遷

      一、蘇厝甲歷史地理今昔概況

      二、臺江內海周邊地區的人文環境變遷

      三、蘇厝長興宮王醮是曾文溪流域燒王船史源之一

     第三節 蘇厝長興官

      一、蘇厝長興宮主祀「玉敕代天巡狩十二行瘟王」

      二、蘇厝長興宮保留傳統的瘟王醮科儀

     第四節 結論:族群融合與文化創意

      一、傳統信仰不分族群

      二、地方仕紳(禮祝之儒)與道教高功在王醮中結合分工

      三、「燒王船」從「閉戶避送」一改而為「觀光文化創意產業」









      之前,《流亡中的民主:印度流亡藏人的政治與社會》(水牛出版社,2005年)、《民主在流亡中轉型:2011年3月達賴喇嘛聲明「退休」與「政教分離」的新噶倫赤巴、藏漢對話和在臺流亡藏人政治與社會》(商鼎文化出版公司,2012年),做為一個臺灣研究西藏議題的「個體戶」,這兩本書是在困知勉行中寫作、出版,本書是研究「印度流亡藏人的政治與社會」系列專書之三,寫作的初衷一如以往,就是祈願能對藏漢雙方增加彼此的正面理解和互信,終能實現兩岸民族和解、藏漢族際和解,心中有夢。



      藏學研究在臺灣已經式微,藏傳佛教卻日益興盛,儘管樸素的宗教上修持之社會需求越益顯明、普遍,然達賴喇嘛來臺的宗教弘法之行一直被突出的兩岸政治爭議所長期糾纏而延宕,達賴喇嘛始終無意給兩岸關係添麻煩,雖說這是他身為一代高僧的無比慈悲心,可惜因緣難以具足,心中有憾。



      世人所關注的「轉世」,田野訪談事涉進入「後達賴喇嘛時代」之前的「虛擬『圓寂』」,類似用詞或有不敬,也難以在對話、寫作時直接向受訪高僧、藏人直接提問出口,以免牴觸受訪人信守的核心價值,所幸最終都能在宗教上的豁達中獲得寬容、宥恕。「轉世」在藏漢雙方各有「預立遺囑」、「歷史定制」的堅持,但是也仍有可能最終走到一致?無法強求,心中有願。



      雖只是位西藏研究的「個體戶」,卻希望自己也可以是一個「勸和」的人;可惜不論在藏漢關係、兩岸關係和朝野關係上,匹夫有志,報國無門。旦復旦兮,日月光華!謹能用這本書的寫作,自強不息,野人獻曝,敬呈各地學界的前輩和讀者們指正。



      本書以第一章的章名為書名,第一章為〈流亡中的「轉世」:在「預立遺囑」與「金瓶掣籤」之間擺盪的藏漢關係〉,整理、分析達賴喇嘛和北京雙方關於「轉世」議題的爭點和磨合關鍵。第二章為〈2016年3月藏人行政中央司政與西藏人民議會換屆選舉:過程與結果〉,這一篇是連續三屆實地觀察、訪談位在印度的藏人行政中央司政和議會換屆選舉比較完整的忠實紀錄。第三章為〈2015年3月西藏人民議會關於「藏人行政中央2015至2016年財政預算案」的審議與相關議程〉,主要是根據對康巴選區前任議員格桑堅參的訪談,進行藏人行政中央預算編列與執行的研究與分析。第四章為〈印度的藏傳佛教在臺灣的傳播現況〉,有感於近年藏傳佛教在台大興,也有些引起關注的議題,故而撰寫;但是,有意迴避了一些教派之間涉及刑事、民事的訴訟案件,雖說這些案件可以看出一些臺灣新興藏傳佛教教派或「類藏傳佛教」的發展現象,考慮到不引起更多爭論而捨棄。第五章為〈流亡藏人的政治態度:在臺藏人個案分析研究〉,這是一個距今較久的調查了,在此首次完整呈現其結果;將來若再有寶貴的因緣、資源可以進行的話得以第二次調查,前後對比,當可看出在臺藏人政治態度的固守與變遷。後面兩章則是近期在其他領域的習作,第六章是〈憲政治理的「原生性」的需求與「衍生性」期待:中國大陸在政權穩定中力爭「先進」的「軍-黨-政」治理模式之憲政選擇〉,對於近期有關中國大陸修憲的焦點議題提出一些看法;第七章則是〈族群文化與民間信仰:臺南市安定區蘇厝甲(蘇林村)三年一科王船醮儀的觀察〉,這是近年來往民俗研究方向進行摸索的一個試探。



      寫作過程得力於許多朋友真心無私的協助,銘感五內,無法一一言謝,鞠躬敬祝每一位幫助過我的人健康長壽、闔家幸福!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