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以點滴功夫行宏大願景
陳鋕雄教授將近年發表的文章集結成冊,心血灌注的成果問世,實為可喜可賀,陳教授的文章充分展現了一位學者懷抱宏偉願景下,為提升台灣作為民主法治之文明社會的點滴功夫。陳教授長期探究如何提升法律人水準之作法,所關心層次包含法律人搖籃的法學教育、律師資格考試,及法官遴選問題,並著重於法官與律師職業倫理之提升。陳教授並注意到法律人的教育、考選、任用到執業等不同階段職涯的變革其實環環相扣、不可切割。文章處處可以見到這些階段環環互動的全面關照,具體來說,於法學教育面的改革,陳教授探討學士後法律系、法律專業學院教學之內容,提出「教學律師事務所」的理念,進而導出「律師執業法學」之觀念。考試面的改革,包括探討律師考試之錄取率及就業市場需求等問題,並參考美國實務,提出「先實習、後考試」之考試新制。再者,陳教授亦認為可嘗試加入「實案表現測驗」(Performance test)等考試方式。同時,陳教授亦著墨於法官法施行後如何增加法官晉用之來源等,內容豐富,深具啟發意義。陳教授亦參考鄰國如日本、韓國之制度,由法官與律師考試的錄取率探討我國司法院遴選適當人才出任司法官之甄別力,眼界包括國內企業界對優秀律師人才的需求,並倡議學界與律師界之加強合作,並期待律師團體站出來領導台灣法學教育的方向等論述,可謂獨具慧眼,深值參考。陳教授之研究內容不為己,而係為提升法律人之素質,以加強我國民主法治社會的水準及法律人在國際之競爭力,願景宏大,實為一位經國濟民、憂國憂民之人文學者。近年是我國法學教育及考試制度重大變革的時代,本書為對當時變革之方案提出意見,留下重要的歷史見證。司法改革議題方興未艾,陳教授的研究心得,對於日後司法改革依然具有長遠的參考價值。
陳教授所撰寫的文章系列有部分則係針對「律師倫理議題」進行探討,內容包括「律師與當事人關係建立之倫理問題」、「企業律師職務上之倫理衝突」、「律師對同業不法行為的舉發義務」、「論計時收費之律師倫理」、「論律師廣告之限制」、「律師服務電子媒合平台之倫理問題」等,探討的主題都是律師執業倫理的新興問題,上述問題的共同特色在於,這些倫理議題於我國律師倫理規範有所規定,並為律師執業上所常見,惟吾人卻難以定奪其倫理界線,致使現今實務上涉嫌違反者多,但受懲戒之案例鮮少。簡言之,倫理規範尚處於道德及自我良知的層次。為此,多年來,陳教授深研律師倫理問題,以填補我國律師倫理欠缺之一角,冀望律師倫理規範可更趨健全與成熟。陳教授研究之方向主要參考外國(尤其是美國)之相關倫理規範案例,博採多家學者見解,並參考實務案例解說,進而對比我國之規範而提出建言。陳教授之研究結晶不但能啟發國內相關之研究,作為實務界執行規範之參考,以點滴功夫累積的成果對於律師公會、律師懲戒機關均極有參考價值,對司法之貢獻既深且廣。
陳教授認為美國法律倫理學之發達,美國每年培養的律師人數多,其中固有頂尖的律師,但亦有很多不適格的律師踏出法學院校門,因此美國當地的律師倫理規範及實踐,蓬勃發展。台灣最近幾年律師錄取人數大量增加,對於律師倫理之要求亦應相對提高其力度。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國內法律研究所之博、碩士論文,對特定議題之研究往往是綜合國內外文獻並提出己見,因此大法官釋憲時,多以國內相關的碩、博士論文為主要之參考資料。本人擔任大法官二年許,發現國內許多教授長期指導學生而累積了碩、博士論文,對於提升國內法學研究及實務判決之品質提供了極大之助力,本人在此向國內各位長期投入研究、勞苦功高的學者們致敬,而陳教授就是其中非常傑出的一位,共勉之。
司法院大法官
黃瑞明
2019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