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當我遇見一個人:薩提爾精選集1963-1983

當我遇見一個人:薩提爾精選集1963-1983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571513
約翰.貝曼
楊東蓉
心靈工坊
2019年6月18日
150.00  元
HK$ 127.5  






ISBN:9789863571513
  • 叢書系列:Master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4.8 x 21 x 1.4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Master


  • 心理勵志 > 心理學 > 經典學派/大師思想

















      發掘每個人深藏內在的自我療癒潛能,就能帶來成長與轉變



      人的內在都蘊含了所需的滋養資源。我的治療就是協助人們接觸並學習如何運用潛能,進而創造出一個成長系統。──薩提爾



      家族治療大師維琴尼亞•薩提爾(Virginia Satir, 1916-1988)以精神分析的執業背景,卻在 1951 年毅然闖入家族治療這片未開發地,並透過細膩的觀察本領和對人的信心與好奇,挽救許多家庭的危機,發展出著名的「薩提爾模式」(The Satir Model)。其中具像又實用的許多助人技巧,像是溝通模式(討好、指責、超理智、打岔)、冰山隱喻、家庭重塑等等,幫助人們探索自己內、外在經驗的差異,使人更認識自己、與自己的獨特性連結,時至今日仍影響深遠。



      薩提爾不以病理學角度看人,相信人們有內在能量和資源,能夠學習並改變應對方式,過著更負責、更賦權的生活,並肯定單親、重組、非傳統的家庭型態,相信家庭運作良好的關鍵在於關係而非形式,這些想法都大大超越了她的時代,並與現代社會遙相呼應。此外她看重治療師對自己感受的覺察與應用,強調唯有當治療師能善待自己、與自己調合,才能在真誠的互動中對個案有正向啟發。



      本書編輯群以知名心理治療師約翰.貝曼為首,精選薩提爾逝世前二十多年的教學文章,不僅畫龍點睛地呈現她一路走來的信念、風格、方法及實際案例,更帶領讀者見識薩提爾對治療的貢獻與時代意義。



      「維琴尼亞.薩提爾身為家族治療創始人之一,她的創意是世界公認的。她堅信人們擁有不斷成長、改變和獲得新理解的能力,她的目標是改善家庭中的關係和溝通。她曾說過在療癒家庭的過程中,我們也療癒了世界。」──約翰•貝曼



    本書特色



      ★宛如親炙家族治療大師維琴尼亞•薩提爾教學風采的11篇作品。

      ★每篇由1位資深薩提爾治療師引言導讀,親近易讀。

      ★薩提爾逝世30週年後的最新繁體中文作品,展現學派發展與時代意義。



    名人推薦



      (按姓氏筆畫排序)

      成 蒂|資深薩提爾模式婚姻家庭治療師及訓練導師

      李崇建|《薩提爾的對話練習》作者

      林宏川|台灣薩提爾成長模式推展協會理事長

      吳就君|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授、華人伴侶與家族治療協會創會理事長

      楊志賢|台灣薩提爾成長模式推展協會理事

      賴杞豐|家族治療師、青島大學兼職教授



    好評推薦



      「治療師越能一致性、越完整,即越能與他人建立深厚的連結,而這正是家庭治療產生成效的基本要件,也是我們在本書中所看到的精華。」──成 蒂(資深薩提爾模式婚姻家庭治療師及訓練導師)



      「薩提爾女士當年提出的諸多概念,日後一一被印證且被後人認可它的重要性,現今看來均是走在當年時代尖端,例如同時著重處理個案的內在和人際系統間的關係、靈性生命力量的展現等等。」──林宏川(台灣薩提爾成長模式推展協會理事長)



      「在薩提爾模式健康成長的理念普及於台灣各領域之時,本書的出版更具有時代意義,透過對薩提爾本人文本的爬梳,共鳴於薩提爾人本博愛的胸懷,相信每一個在台灣追求健康成長的個人與家庭都會得到激勵與指引。」──楊志賢(台灣薩提爾成長模式推展協會理事)



      「這本選集,讓我理解薩提爾女士個人到專業養成的完整脈絡,以及她的哲學思考與治療理論的完成,更加穩固我在治療過程裡的信任與信心。相信對喜愛和學習薩提爾學派的同道,都是一本『葵花寶典』。」──賴杞豐(家族治療師、青島大學兼職教授)

    ?


     





    〔推薦序1〕治療師運用自我�成蒂

    〔推薦序2〕遇見薩提爾模式�賴杞豐

    〔推薦序3〕家族治療的先鋒�林宏川

    〔審閱者序〕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

    〔譯者序〕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前言〕以冰山為師,解讀家族之謎�約翰.貝曼



    第一章: 思覺失調症與家族治療

    引言:桑迪.諾瓦克



    第二章:視家庭為一個治療單位

    引言:斯圖爾特.皮德克



    第三章:家庭系統與家族治療取向

    引言:格洛麗亞.泰勒



    第四章:家族治療師的成長軌跡 ?

    引言:嬪蒂.芭迪爾



    第五章:讓單親家庭運作

    引言:格洛麗亞.泰勒



    第六章:聯合家族治療

    引言:史蒂芬.史密斯



    第七章:一個家族治療師成長歷程的面貌描述

    引言:柯琳.墨菲



    第八章:治療師與家族治療

    引言:莎朗.布萊文斯



    第九章:當我遇見一個人

    引言:傑絲.卡洛克



    第十章:治療師的運用自己

    引言:卡爾.賽爾斯



    第十一章:治療師的故事

    引言:莫伊拉.哈根



    [附錄1] 延伸閱讀

    [附錄2] 中英對照表



    ?





    推薦序一



    治療師運用自我



    成蒂(資深薩提爾模式婚姻家庭治療師及訓練導師)




      這本薩提爾一九六三年到一九八三年珍貴的文集,是由當今最負盛名的導師約翰.貝曼(John Banmen)及其寫作團隊,在薩提爾的文稿中挑出精選的十一篇彙編成冊。如今由受過完整薩提爾專業訓練的專業助人者楊東蓉社工師翻譯為中文繁體版,格外令人雀躍與感動!



      這十一篇文稿的英文版一如往昔薩提爾的寫作風格,非常平易近人,但其中所蘊含的生命底蘊和專業反思,則需要治療師累積足夠實務經驗,經過反芻沉澱,才能體會她所要傳遞的深刻智慧。



      回溯在二○○○年時,當年到台灣做訓練的導師瑪莉亞.葛莫利(Maria Gomori)語重心長地強調,治療師充分運用自己才是治療歷程中最有力量的工具。當時的我只求專業技術的精進,對瑪莉亞說的這番話尚懵懵懂懂、一知半解。直到她提供〈治療師的故事〉一文(本書第十一章),我才在多年後逐漸體會其中深刻意涵。



      本書讀者可比我們當年幸運多了,將能一口氣由本書十一篇章的闡述,看到薩提爾娓娓道來,她如何運用自己整個人的內外過程、系統觀的家庭治療、症狀與家庭、與人接觸、家庭治療方法和理論、治療行進的歷程、治療師不斷成長和反思自我等等內容,整本書前後對照,更加能從中讀到薩提爾所示範治療師運用自我的精髓。

      

      其實除了薩提爾外,近代亦有其他學派,例如家庭治療大師米紐慶(Minuchin, 1996; 2014)或後現代主義治療師安德森(Anderson, 1997)曾指出治療師運用自我的重要意義。但薩提爾在本書中,不僅僅傳達這個理念,將其精神前後貫穿在每個篇章中,還由她與家庭互動過程的親身經歷,詳實記載其心路歷程和獨到?永的見解。



      她將治療師運用自我以樂器為隱喻,治療師個人的完整性、自我觀照、專業勝任能力、愛與慈悲,和一致性的程度,決定了他是否能精準地聆聽和理解來訪者,並與來訪者演奏出美麗和豐富的樂章。她強調治療師這個人本身才是治療效果的關鍵,他要能在治療歷程中,允許自己清晰呈現和接觸自我、允許自己檢視所持有的觀點、並且允許自己分享這些內在經歷。她認為雖然學習理論和技術是重要的,但要在完全人性化的脈絡中使用這些工具,才能充分展現其豐富的療效。



      薩提爾在本書分享她發展家庭治療的歷史背景,她如何脫離主流的精神分析,由個別治療進入家庭治療的脈絡,在當時這可說是一種離經叛道的行徑,但她仍然追隨她心中真實的聲音。在一九五一年她會見第一個家庭,觀察到家庭系統中的雙重訊息,她視症狀為家庭系統功能不良的表徵,並接下來逐步發展各種重要的工具,包括家庭事件編年史、自我環、幽默、隱喻、歷程式提問、溝通姿態和雕塑等,協助家庭由封閉轉向開放健康的系統,促進家庭成員間的一致性對話,推動每位家庭成員發展高自我價值。隨著與更多家庭的接觸,她即更加確定每個人的自我價值在此模式的重要性,那是一個人內在力量的來源、是改變的指標、也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基石。



      我佩服薩提爾在會見一位來訪者或家庭時,尊重每個人是獨立的個體,是生命力的展現。她去接觸每個人真實的自我,並且強調除非人們意識到自己是有價值的,否則無法發生改變,而這正是治療師關鍵性的任務。在與來訪者相遇的時刻,她鼓勵治療師帶著對界線的尊重,運用身體、皮膚、觸碰、眼神和自己所有的感官來接觸來訪者,並經由這些能量的流動與他們連結。



      她示範了治療師帶著愛的接觸會帶來信任,有了信任才會帶來實質的改變。她說:



      當我伸向你的手時,你也把手伸向我,我感受到一種連結。在那一刻,我正在看著你,接觸到你皮膚的感覺和我皮膚的感覺;在那一刻,這個世界除了你和我,沒有其他人。值此特別的時刻,你接收到我的全神貫注;你可以感受到,我所連結的是你這整個人,而我也覺得把自己整個人完全給予你,這時候並伴隨著微笑,我的微笑在向你和你生命的展現「問好」,這個體驗使我感覺我與另一個生命可以有連結。(第131頁)



      我非常喜歡薩提爾所強調的這種與來訪者生命的相遇,在某種意義上,代表治療師與來訪者彼此自我相互的認可、和生命存在之間的共鳴。



      讀者會發現,薩提爾在家庭治療中一直會把焦點放在健康和正向的可能性上,她通常會詢問家中每個成員一個問題:「來到這裡,你希望會發生什麼?」而不是問「你們的問題是什麼?」她將治療歷程視為是人類連結的經驗,也是人們發現自我的成長歷程,在此旅程中會創造出我自己和其他生命一起的冒險和探索,透過這個心靈之旅,人們感受到更多活力、關愛、信心、希望、創造性,並因此看到新的可能性,讓彼此在家庭中重新相互靠近。



      文稿中她提到,每次會談她都盡可能為家庭成員,帶來一個可以看出去的窗口或一扇門,讓他們對自己感覺更自在、有能力,能夠發揮創意與其他家庭成員協力合作,建設性地解決困難。這就是薩提爾模式所強調,治療師處理的是人際互動歷程中的應對方式,而非聚焦在問題解決上。她相信治療師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必須致力於開啟來訪者的療癒潛能,否則不會有實質的改變發生。而開啟的途徑是透過治療師深層自我與來訪者深層自我的交會,在這個發生的時刻,會創造一個接觸真實自己、表達脆弱、允許改變發生的情境,因而為來訪者在靈性層次帶來觸動和轉化。



      當治療師帶領來訪者進入靈性的生命能量、發現其內在資源時,治療師本人的一致性是最不可或缺的要件,即治療師內在是安詳自在、踏實和諧的,由內往外散發出他獨特的仁慈、愛心、接納、希望、坦誠、真實,使得來訪者在這樣的能量中,感到安全和信任願意開放自己,並產生更多冒險進入未知的勇氣。



      薩提爾提醒治療師要努力覺察自己,使肢體與語言訊息之間沒有矛盾,言行一致不帶評價,否則來訪者立即會因為治療師的不一致而產生否認、防衛和懷疑。治療師與自己的生命力連結,體驗自己是完整獨立的個人,內在有高自我價值感,存在著安全感與力量,而能全神專注關懷來訪者,這樣的一致性會提升來訪者的信任感,是治療師與來訪者建立穩固安全治療同盟的基礎,也是來訪者心靈和關係療癒的關鍵。薩提爾說:



      當我能接觸我自己、我的感受、我的想法和我所聽到看到的,我就是在朝向成為一個更加整合的人在成長。我愈一致、愈完整,就愈有能力與另一個人接觸。(第157 頁)



      在家庭治療歷程分享中,她相信治療關係是一個親密的體驗,為了成長和改變,來訪者需要一個安全的環境去開放真實地面對自己,這種開放有時會使他們感覺脆弱且容易受到傷害。當他們在治療中覺得脆弱時,就需要被保護,因此治療師的責任和專業倫理是去創造一種讓來訪者感到安全、免於受傷害的治療氛圍。這需要治療師對自己的狀態保持敏感的覺察,同時也要隨時謹慎關注自己的一言一行。



      本書中薩提爾都前後貫穿以上這些想法,重點在於當治療師全然運用自己,與自己生命力連結,同時與每個家庭完全同在時,即更容易推進治療,去到想去的深度,同時仍然尊重每位來訪者的獨特性、脆弱、選擇、權力和生命的神聖性。來訪者在治療師所示範的這種一致性中,即開始願意看見和解除個人的保護機制,脫下防衛盔甲,重建對話橋樑,使家庭關係產生新的平衡。



      在此過程中對治療師而言,運用自我最大的挑戰,莫過於在觀察與評估家庭每位成員和他們之間的互動時,要時時刻刻覺察自己的所聽、所看、所思、所感,還要常去意識到自己所做的對此家庭產生何種影響。因此在治療期間,治療師會內在、外在進進出出,並在會談中與來訪者共創未來更多的可能性。治療師可以在自己的專業知能和覺察個人內在經驗之間,達到微妙細緻的平衡,他能安住於自己的內在,同時發揮專業判斷做最好的介入,穩定自如地貼近跟隨治療歷程,但仍然可以掌握治療過程的主導權。



      在薩提爾的分享中,可發現家庭治療最困難的地方,還包括治療師要同時在許多不同的層面上工作,這種「同時性」的能力,需要治療師隨著時間和經驗發展才能產生。他既能夠置身於整個家庭系統之中,又置身於此之外;他要與家庭成員保持足夠的距離,這樣才可以在自己的視野範圍內,觀察到家庭的互動和溝通模式;他還要能敏銳地覺察和理解自己身處這個家庭系統時,他個人的身體和內在經驗,並可與之分享。此時,治療師所面對的是每位家庭成員的個人系統、人際間的家庭系統、跨代的原生家庭系統,這些系統接受到文化社會的浸潤而帶來更多複雜的差異性,這些都是我們看到薩提爾在家庭治療歷程中,同時都會考量的多元面向。



      由本書的治療歷程可知家庭治療師的角色是多元化的,他可以是教育者、聆聽者、翻譯者、觀察者、嚮導、照相機、性別角色的示範者、溝通典範,和連結者等。治療師需具備足夠的專業知識和技術,但不是全能的專家知道所有的答案,也不是法官判定誰對誰錯,他可以摘下專業光環的帽子,表現出與來訪者共同擁有的人性面。他可以與來訪者一起冒險,表達當下對不清楚的狀況的疑惑。他願意信任內在的判斷和直覺,並且隨時與來訪者澄清和確認。



      我在本書中所學到的重要功課,是當治療師能真實接觸核心自我、內在經驗、所有想法、和所有感官知覺時,他即成長為一個整合的自我。治療師越能一致性、越完整,即越能與他人建立深厚的連結,而這正是家庭治療產生成效的基本要件,也是我們在本書中所看到的精華。薩提爾相信人們已經擁有成長所需的資源,治療師的任務是讓來訪者運用他們自身的資源,在適當時機使用適切的工具,協助他們達成正向積極的治療目標。



      家庭工作是治療師與家庭共創新局面的歷程,她比喻如同編製一條新的掛毯,從使用過的毯子中抽出舊線,加上新的線,捨棄不合時宜的線,然後共同創作編織一幅新的設計款式。無論來訪者顯示的難題為何,薩提爾始終都對每個人的靈魂深深的欣賞,帶著尊重和好奇,相信每個人都是個奇蹟,生命的本質已然尊貴美好。本書呈現她的治療工作始終如一地展現出這些信念,並讓我們因此見證當一個人的生命力在愛、慈悲、涵容和接納的沃土中被滋養和發展時,就自然會綻放出美麗璀璨的生命之花。



    推薦序二



    遇見薩提爾模式



    賴杞豐(家族治療師、青島大學兼職教授)




      我沒有機會與緣分遇見薩提爾女士,卻因緣巧合的在她嫡傳兩個弟子,瑪莉亞.葛莫利(Maria Gomori)與約翰.貝曼(John Banmen)手中學習了她的治療哲學,近三十年的浸泡,不論再多其它學問的融入,她已溶入在我的血液中,怎樣都剝離不了!薩提爾女士的二十二條治療哲學,這幾十年下來,每次讀它,都讓我心驚肉跳;對於她先知般的智慧,與中華文化的契合,每每讓我感動涕零。



      有緣在機構擔任執行長的那些年,主辦貝曼的薩提爾短期治療的兩年期專業培訓,還有每年兩次瑪莉亞老師的個人成長課程,和後來家庭重塑與家族治療的專業訓練。十多年有機會長期跟在兩位老師身邊,學習與體會薩提爾女士傳承下來的學問,偶然與貝曼聊起,得知他手上有一些薩提爾女士離世前尚未發表的文章,時間距離《薩提爾的家庭治療模式》(Tht Satir Model: Family Therapy and Beyond)一書的出版,已超過十年有餘,遂慫恿貝曼將她的文稿集結成書,多年後有幸見到書的出版,自然為學習薩提爾這門學問的同儕能拜讀祖師遺作,感到幸福與感動,當然我也是受惠者之一。



      冰山理論與家庭圖是薩提爾學問中的兩大重要工具,熟悉此二,不論在個人諮詢或是家族治療,都像是祖師爺醍醐灌頂;家庭重塑幾乎是貫穿在薩提爾模式的所有治療理念,處理過去發生而擺脫不了的影響,最是有力;不論是運用哪個治療理論,都可以見到它的存在。自我環的曼陀羅中,身為人不可或缺的八大區塊,環環相扣維持著生命的存在,也是相同。從個人系統開始到整個家庭系統的互動,從不一致的溝通到一致性,僵化的家庭規條到能有時候偶爾可以的生活指引,從封閉到開放,失功能到有生產力,一切切無不穿梭在她的文章裡。讀它,有如薩提爾女士就在耳邊娓娓道來,耳提面命,告訴你如何在治療中,從體驗性、系統性、正向導向、聚焦改變



      到運用治療師自己。她的家庭治療有教育性,卻又不失尊重案主,在協助成長的過程裡,幫案主尋找與轉化資源,又巧妙的要案主自己做決定與為所做的決定負責,進而更加一致性的實踐於生活。



      貝曼老師非常的用心,在每一篇文章前邀請了薩提爾學者或是專家們事先做了一些或說是導讀,還是個人觀點的分享,本來是好事一件,我個人卻有些不同的見解。我建議讀者更直接接觸薩提爾女士文章裡的哲學精華,深入品味、體驗大師的精神。單純屬個人的看法。



      近年在大陸,有機會參加美國加州帕羅奧圖(Palo Alto)家庭心智研究所(Mental Research Institute, MRI)的短程家族治療(Brief Family Therapy)的學習,當年薩提爾女士也曾工作於此,與作為溝通和建構主義理論,家庭和短程治療領域中著名的瓦茲拉威克(Paul Watzlawick)在互動�溝通的理論共同研究學習,還有貝特森(Gregory Bateson)、巴費拉斯(Janet Beavin Bavelas)、傑克森(Don D. Jackson)。她還曾經在與心理劇創始人莫雷諾(Jacob Levy Moreno)一起工作時發展出家庭重塑的理論(莫雷諾的心理劇)。薩提爾女士從一個社工到精神分析師,經過各種不同的淬煉,成為獨樹一格的家庭治療師,她的學問中關於體驗性的部分,當治療進行時,呈現許多治療時的內在體驗,運用個案能量場的方式很像當今的能量醫學(Energy Medicine)和能量心理學(Energy Psychology)所做的工作;也相當中醫經絡中氣的運行所帶來的感覺。



      這本選集,讓我理解薩提爾女士個人到專業養成的完整脈絡,以及她的哲學思考與治療理論的完成,更加穩固我在治療過程裡的信任與信心。相信對喜愛和學習薩提爾學派的同道,都是一本「葵花寶典」。



    推薦序三



    家族治療的先鋒



    林宏川(台灣薩提爾成長模式推展協會理事長、博仁綜合醫院身心醫學科主任)




      維琴尼亞•薩提爾女士在五?年代家族治療風行興起之際,以她獨特的引導方式與神奇魅力般的改變效果掀起風潮。她具有溫暖關愛、主動開放、大方、能與人快速連結的良好特質,懂得不同家人各自當下的內在心理,對人性完全的尊重,可以融化並化解與對方的屏藩。她能夠帶領家庭成員在人性情感的脈絡下,彼此連結,能真實地體驗自身的感受和觀點。



      同時薩提爾促使人們打破情感不能表達的固有規條習慣,很內外一致性的表達而出,令彼此展現良善正向關懷。當家人之間可以清晰表達內心的需求和想法,也讓彼此交流有著正面的感受,關係有新的轉變,很多原本不對勁的外顯問題,也消失匿跡不見了。



      家族治療植基於家庭系統理論,對人類心理和行為問題的解讀看法,有別於個人治療是從個人的立場來思考,是一個新的思考角度和方向。家族治療更著重於直接改善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樣貌和相處關係的品質。薩提爾女士更促進個人內心經驗新的統整,令一個人的外在和內心能夠趨於一致性、自然的表達,同時對自己有更好的接納和認可,因而提昇自我價值感,人際關係自然趨向和諧。



      所以家族治療可以讓原本的個人問題,經由家庭系統內部的調整,而可以有新的轉變,也持續較長久。



      薩提爾女士在描述當年她無心插柳進入家族治療的開端,實在有趣。在當年盡是盛行精神分析個人治療的情境下,是不會面見家庭或舉行家庭會談。有一次她把一位年輕女孩的個別問題有療效的推展改變,卻在某天接到這位女孩母親的來電,揚言對薩提爾提告。於是薩提爾邀請這對母女一同前來,她看見母女之間有著不同的互動關係而影響著女孩的問題,這在個人治療時是看不見的。薩提爾心想這個家庭還有其他成員,於是也請爸爸來了,但母女在面對爸爸時的互動反應又不同。最後另一位家人哥哥出席了,這位表現優秀的哥哥,原來是一位被全家人高高捧在上位的王子,也反映女孩位階的相對低下和內心的衝擊反應。這例子告訴我們,原來個人的行為反應內心的情感,深受家庭系統內部的影響鉅大,彼此互相影響。



      而家族治療已發展數十年載,至今也興起諸多後現代主義家族治療學派,各派別有不同樣貌和介入處遇重點,但有一點仍不變、有一現象仍然存續,即在實務工作上仍一直有相當的家庭來尋求協助,希望帶著某種「問題」的家人能改變轉好。



      所以學習家族(家庭)治療,對於當代助人工作的治療師或諮商師而言,更增添一項利器,不僅可以將僅從個人心理的立場去看問題,擴展為由整個家庭系統的角度去看對個人的影響,對人的問題看法也將更豐富,因為人都出生於家庭,早期的發展受家庭的影響十分密切,不言而喻。學習家庭治療,可以協助治療師了解:案主的個人議題與來自原生家庭家人之間的關連影響為何,仍密切負面相關影響的是什麼,而去解構關連和重整關係,讓案主有新的體會和心理成長。儘管治療師�諮商師不是專門從事家庭治療,但有著家庭治療系統理論的觀點和概念,也能夠在對案主個別治療�諮商的評估上,多所助益。



      薩提爾女士本身當年特別著重在教學與訓練治療師,留下的理論書籍並不多,但她在家族治療的鑽研和訓練,著實為後學提供了一個非常棒的學習典範。這本書是薩提爾難得的手稿,並由同樣致力薩提爾模式教學多年的心理學家約翰•貝曼(John Banmen)博士和後繼的學習者,共同整理摘錄出來十一篇重要的文章,包含她曾出版或未出版的作品,每一篇皆由一位資深學習者以提綱契領的重點闡述,來做引領介紹。整本書對學習家族治療的人來說,可謂如獲至寶,可以很細膩的明瞭薩提爾對每一處治療細節的想法,從而清楚家族治療的基本概念,包括如何觀察、評估、明瞭家庭動力,及如何推動家庭成員成長而改變。同時也告訴治療師,如何獲得自我訓練的藍本。



      我對自己的運用



      薩提爾女士在書中說:



      我理解到,當我和病人或家庭完全同在時,我能更容易地推進治療。我可以去到我想去的深度,同時尊重另一方的脆弱、權力和生命的神聖。當我和我自己、我的感受、我的想法、我的所看和所聽接觸時,我正成長為一個更整合的自我。我更一致、更完整,能與他人建立更好的連結。



      治療師這個人才是圍繞成功治療的中心所在。



      薩提爾女士當年提出的諸多概念,日後一一被印證且被後人認可它的重要性,現今看來均是走在當年時代尖端,例如同時著重處理個案的內在和人際系統間的關係、靈性生命力量的展現等等。尤其薩提爾藉由運用治療師自己來加入治療,這更是一甚有力量的推動工具,更快取得個案的信任,也讓個案能接受治療師的引導,祛除他的害怕,從體驗性的歷程獲得真實的改變,並開始探索新的成長模式,這是獨特的有效治療要素。當然,治療師得訓練自己並學習提昇自我力量的流暢動能,敞開自我,綻放生命力,對人性良善的堅定信念,對人願意慈悲和關愛,薩提爾式的「神奇改變力」便不再遙不可及。



      願這本書為你打開新的視野,帶來學習家族治療的進程概念,以及更洞悉明瞭與人的深度連結!

    ?




    其 他 著 作
    1. 薩提爾的52個冥想練習:覺察內在的冰山,跟自己和解,與他人共好
    2. 薩提爾成長模式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