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新語林:民國的《世說新語》

新語林:民國的《世說新語》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8924536
陳灨一
新銳文創
2019年6月12日
140.00  元
HK$ 119  






ISBN:9789578924536
  • 叢書系列:血歷史
  • 規格:平裝 / 344頁 / 14.8 x 21 x 1.7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血歷史


  • 人文史地 > 中國史地 > 人物史/傳記











      寫盡時人之事,幾無一字無來歷!



      袁世凱文膽

      張學良祕書

      ──陳灨一以生動文筆,記錄清末民初政界名流人物!



      《新語林》內容皆為清末民初的政界及社會名流的人物軼事,以「時人而寫時人之事」,所寫的人與事,都是作者親見親聞的,而「所作多獨得之秘」,從「未經人道破者」頗多。



      仿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之體例,全書分為八卷,一為德行,二為言語、政事,三為文學、方正、雅量,四為識鑒、賞譽、陽藻、規箴,五為捷悟、夙慧、豪爽、容止、自新,六為企羨、傷逝、棲逸、賢嬡、術解,七為巧藝、寵禮、任誕、簡傲、悱調、輕詆,八為假譎,黜免、儉嗇、汰侈,忿猖、讒險、寵悔、紕陋、惑溺、仇隙。且於每則故事之下,附有所記人物之小傳。



      敘事生動,當時情境宛若浮現眼前。



      「凡所述固以不掩其真為主,而行文尚多不欲盡吐之言,

      ? 非以恩怨為褒貶,非以好惡定是非。」

      ── 陳灨一



    本書特色



      ★「時人而寫時人之事」,所寫的人與事,皆為作者親見親聞。

      ★以生動文筆,記錄其所見所聞,揭露不為人知的「獨家內幕」。

      ★珍貴史料精彩重現,文史專家蔡登山專文導讀。

    ?


     





    【導讀】 陳灨一的《新語林》及《晚清民國聞見錄》�蔡登山

    楊序�楊士琦

    楊序�楊士晟

    自序

    例言



    │卷一│

    德行



    │卷二│

    言語

    政事



    │卷三│

    文學

    方正

    雅量



    │卷四│

    識鑒

    賞譽

    品藻

    規箴



    │卷五│

    捷悟

    夙慧

    豪爽

    容止

    自新



    │卷六│

    企羨

    傷逝

    棲逸

    賢媛

    術解



    │卷七│

    巧藝

    寵禮

    任誕

    簡傲

    排調

    輕詆



    │卷八│

    假譎

    黜免

    儉嗇

    汰侈

    忿狷

    讒險

    尤悔

    紕陋

    惑溺

    仇隙



    ?





    導讀



    陳灨一的《新語林》及《晚清民國聞見錄》



    蔡登山




      陳灨一(一八九二-一九五三),又作甘簃,字藻青,號穎川生,別號睇向齋主人(「睇向齋」,原是陳灨一父親陳叔?的書齋名,時逢戰亂,陳宅毀於一旦。陳灨一獲悉,「幾不知涕泗之何從」。),江西新城(今黎川)人。出身科舉世家,其祖上有一門七進士的顯耀背景,受家庭環境薰陶,少承舊學,喜好古文,「灨一甫五歲受四子書,十四歲畢十三經,雖奧賾未喻而劬勞可念也」。十四歲應縣試,居第一。與民初中樞顯宦楊士琦(杏城)有表親之誼,後為其引薦入袁世凱幕中從事文案工作。青年時在天津為各大報紙撰寫政論文章,受到張學良的賞識,一九二五年被張學良羅致入少帥幕府,擔任機要祕書。一九二七年進入京師禮制館。一九二八年在北平、天津學校教書。一九三二年赴上海創辦了《青鶴》雜誌,直到全面抗戰爆發。一九三七年後隱居北平。陳灨一交遊甚廣,與近世名家章太炎、夏敬觀、楊雲史、葉恭綽、陳三立、袁克文、吳湖帆、錢基博、章士釗、于右任、溥心畬等皆有往來。一九四八年舉家遷至臺灣。晚年境遇淒慘,以算命賣字為生,一九五三年去世。其主要著作有《睇向齋秘錄》、《睇向齋逞臆談》、《睇向齋談往》、《睇向齋隨筆》、《睇向齋聞見錄》、《新語林》、《懷遠錄》、《歷史人物觀》、《甘簃詩文集》、《辛亥和議之秘史》等,一九九八年大陸收集整理出版了其生前的文章集,名為《甘簃隨筆》。



      《青鶴》雜誌是由陳灨一獨立出資創辦並擔任總編纂,於一九三二年十一月十五日在上海出版發行的半月刊,年出一卷二十四期,歷時近五年,一九三七年七月三十日,第五卷十八期出版,在第十九期即將付印之際,上海發生「八一三事變」,刊物毀於炮火,無奈之下只得停刊,共發行了一百一十四期。根據陳灨一的〈青鶴之命名〉一文知道:《青鶴》之名,出於《拾遺記》的記述:「幽州之墟,羽山之北,有善鳴之禽名青鶴。世語曰:青鶴鳴,時太平。」刊物取名《青鶴》,即寓意吉祥之禽鳥能「喚醒並世士大夫之迷夢」,亦期望人人皆有「太平之心」。陳灨一力主延續傳統、發揚國故,宣稱「本志之作,新舊相參,頗思於吾國固有之聲名文物,稍稍發揮,而於世界思想潮流,亦復融會貫通,勤求理論,不植黨援,不畫畛域,不納貨利,不阿時好」。(陳灨一〈本志出世之微旨〉)雜誌分論評、專載、名著、叢錄、文薈、詞林、考據、雜纂、小說(劇本)等欄目,為研究晚清近代的政事、經濟、思想、文學、學術等提供了翔實的材料。



      陳灨一的《新語林》可說是民國的《世說新語》。他是模仿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之體例,全書分為八卷,一為德行,二為言語、政事,三為文學、方正、雅量,四為識鑒、賞譽、陽藻、規箴,五為捷悟、夙慧、豪爽、容止、自新,六為企羨、傷逝、棲逸、賢嬡、術解,七為巧藝、寵禮、任誕、簡傲、悱調、輕詆,八為假譎,黜免、儉嗇、汰侈,忿猖、讒險、寵悔、紕陋、惑溺、仇隙。且於每則故事之下,附有所記人物之小傳。



      陳灨一的自序說:「凡所述,以不掩其真為主,非以恩怨為褒貶.非以好惡定是非,閱時三十有八月。其聞人事牽掛,濡滯幾兩越寒暑,復攖病擱置久之。顧不佞才疏膽弱,未敢求速,稿凡數易,僅成茲篇,事取其高潔,義取其公正,言取其雋永。」袁思亮稱其文謂:「其所紀述,盡當世人,言行美惡,務存其真。又其辭淵雅雋永,能使人消釋鄙吝,曠然有絕塵出世之思,與記瑣閒談神怪者異矣。」



      《新語林》全書內容,大都是清末民初的政界及社會名流的人物軼事。但它與前人所寫的「語林」體的書籍,有個最大的不同之處,是陳灨一在自序所說的以「時人而寫時人之事」,也就是他所寫的人與事,都是他親見親聞的,這與其他人靠文獻或傳聞以「今人而寫前人之事」者,可說是大異其趣,這也是其他同類作品所難以企及之處。陳灨一因出身世宦之家,又長期隨侍於清末民初權力中心的中樞人物如楊士琦幕中,因此所述之人與事「幾無一字無來歷」。而「所作多獨得之祕」,從「未經人道破者」頗多,也就是「獨家內幕」相當多,這也是本書精華之所在,也是治史者不可多得的材料也。



      《晚清民國聞見錄》包含有《睇向齋秘錄》、《睇向齋逞臆談》及《睇向齋談往》三本小書,《睇向齋秘錄》是發表在包天笑所主編的《小說大觀》,後來在一九二二年秋由上海文明書局出版。所談都是清末民初的人物掌故,確是聞所未聞的實情實事,共計一百一十三則,每則文字不多,或記一事,或記數事,具體而微,生動有趣,可作為清末官場外史來讀。其中亦有不少可資治史者採擷之史料。《睇向齋逞臆談》刊於《青鶴》半月刊,有二十六則,主要記民國初年政界要人,如岑春?、饒漢祥、楊度、熊希齡、康有為、梁啟超、錢能訓、程德全、周學熙、張一?、趙秉鈞等人軼事及政治活動,間或涉及政壇內幕。《睇向齋談往》刊於《青鶴》半月刊,共計六十二則,專記作者在張學良幕中之見聞。對張氏父子及奉系中諸要人名士之軼事,內部派系間之關係,郭松齡反奉事件等均有論及,史料價值極高,作者又長於文筆,因此所述之軼事頗具可讀性。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