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什麼是繪畫?:我們該如何觀看、如何思索所見之物?

什麼是繪畫?:我們該如何觀看、如何思索所見之物?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9057448
朱利安.貝爾
官妍廷
典藏藝術家庭
2019年6月20日
193.00  元
HK$ 173.7  






ISBN:9789579057448
  • 叢書系列:See
  • 規格:精裝 / 264頁 / 15 x 23 x 3.7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See


  • 藝術設計 > 藝術總論 > 藝術理論

















    繼約翰.伯格《觀看的方式》後,又一精彩之繪畫論述

    從模仿、表現、形式、現代性、抽象和再現……探究繪畫的脈絡與發展



      我們該如何觀看、如何思索我們所見的景物?我們能不能相信畫裡的東西?現代藝術是怎麼一回事?過去兩百年來,改變繪畫本質的因素是什麼?古代的繪畫,又是如何一步步達到今天的狀態?



      書中含括從喬托的濕壁畫到中國卷軸畫,從墨西哥勞工的現實主義壁畫到賈斯培.瓊斯的抽象畫,以及從柏拉圖時代到後現代以來的形式轉變和藝術理論的簡明介紹,全面檢視繪畫的發展,同時透過豐富的史料與圖片,爬梳歷史脈絡,為讀者提供深入淺出的繪畫理論來梳理這些問題,並且從哲學性和歷史性的觀點,觸發讀者思考。



      《什麼是繪畫?》從圖像與標記的繪畫源起、到繪畫形式轉變如具象與抽象、敘事與非敘事之間的繪畫關係,進而釐清繪畫「表現」與「再現」等觀念,清晰簡明的告訴讀者西方世界觀的改變如何體現於繪畫之中,同樣也是一本精彩的西方藝術史論述。



    聯合推薦(按姓氏筆畫順序)



      邱建一│藝術史學者

      陳貺怡│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院長

      謝佳娟│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副教授

      謝哲青│作家、節目主持人



      令人耳目一新、不落俗套之創作!──恩斯特.宮布利希爵士(E. H. Gombrich)│《藝術的故事》作者



      貝爾的思維相當生動,對於繪畫的解釋也極具說服力,我非常驚訝也感到十分敬佩。──約翰.艾德菲爾德(John Elderfield)│前紐約MoMA繪畫與雕塑部總策展人


     





    致謝文



    第一章 圖像與標記

    起源和圖像

    對自然的模擬

    繪畫與標記

    風格與替代

    創作與沉思



    第二章 視覺與知識

    肖像描繪與觀察

    繪畫作為知識的模型

    攝影與現實主義

    感受

    塞尚以來的現實主義

    第三章 形式與時間

    形式與形體

    時間和故事

    繪畫史的歷史沿革

    現代主義時代

    後現代主義及神話



    第四章 表現

    表現的意義

    市場和人類

    色彩

    心智與精神

    形體

    溝通



    第五章 人文學科與藝術

    比較與思考

    作為自由的藝術

    特定媒材和特定對象

    樂趣



    第六章 再現

    再現的層次

    「理論」

    「繪畫之死」

    圖像繪畫



    參考資料



    圖片清單





    前言



      什麼是繪畫?你只要拿起畫筆,就可以輕鬆回應這個問題,但如果要用文字形容,可能就有各式各樣的解讀,每種結論或許會相互關聯,也牽涉到更多哲學性和歷史性的答案。本書試圖以簡明的文字呈現出這個問題的複雜度,而當你開始閱讀這本書時,我希望能夠觸發你進一步的思考,甚至是以文字或畫筆來進行表達。當然,我並不期待你會同意我所說的每一句話。



      那為什麼要提出這個問題呢?早在1990年代,藝術圈普遍認為繪畫的輝煌時期已經遠去。藝術出版界的傑出編輯尼可斯.史坦哥斯(Nikos Stangos)邀請我寫一本書來探究這個問題。在他職涯的早期,尼可斯曾和約翰.伯格(John Berger)合作出版《觀看的方式》(Ways of Seeing),這本書在1972年出版後,堪稱是最普及的藝術理論書籍。尼可斯認為,約翰.伯格寫完這本書的二十年後,該是時候再出版一本名為《再現的方式》(Ways of Representing)的書。他也認為,以「再現」作為書名,將會引起關注和對於繪畫的熱議。



      但我寫了一本和尼可斯初衷不同的書。我試著與經歷了二十年閉門創作,無師自通的畫家接觸,並且探究他們創作中的脈絡。我們認為最合適的書名是《什麼是繪畫?》(What is Painting?),同時也希望讀者能夠理解,我們並沒有要提供任何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案。



      我的現任編輯羅傑.索普(Roger Thorp)要求我提供一個新版本的藝術理論入門,讓非專業的讀者也能夠理解。在這二十世紀後期,大家對繪畫熱情逐漸消退的此刻,我們推出了這本書。然而事實卻證明,大家仍然在練習繪畫,因此當我在修編內文時,便將這樣的情勢變化反映於書中,同時我也試圖著重於二十多年前所形塑的論點之內在變化。



      從書名的問題衍生出更多得以討論的議題:

      是否有一個可以統一所有被我們稱之為「繪畫」的東西?

      現代藝術的表達概念是什麼?

      過去兩個世紀以來,改變繪畫本質的因素是什麼?

      古代的繪畫實踐,是如何一步一步達到現今這樣的狀態?



      本書的六個章節將透過檢視歷史脈絡、以及普羅經驗來梳理這些問題。



      第一章將介紹西方傳統繪畫的本質,以及我們對於繪畫的感受。第二章則探討繪畫與攝影的歷史關聯,這個關聯涉及「知識」、「現實」和「感知」。第三章將討論「現代性」如何扭轉我們對於時間和空間的理解,並有助於定義「現代」(或後現代)藝術。第四章指出了個人觀念的表達,是如何塑造出我們文化中的繪畫實踐,而第五章則思索被稱為「繪畫」的藝術形式、與其他藝術形式(如雕塑)、以及「藝術本身」的概念之間的相互關係。最後,第六章則討論了繪畫及其學術理論的關係,並嘗試提出對於繪畫的理論分析。



      這些篇章並非各自獨立,而是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探討論點。資料索引也提供了延伸資訊的檢索。


    朱利安•貝爾




    其 他 著 作
    1. 去倫敦上繪畫課:英國皇家繪畫學校的20堂課
    2. 去倫敦上繪畫課:英國皇家繪畫學校的20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