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遊牧世界的市民城市:探討未來新生活型態城市創生發展新思維

遊牧世界的市民城市:探討未來新生活型態城市創生發展新思維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8759664
查爾斯.蘭德利
姚孟吟
馬可孛羅
2019年6月08日
283.00  元
HK$ 240.55  






ISBN:9789578759664
  • 叢書系列:Act
  • 規格:平裝 / 288頁 / 22 x 17 x 1.9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22歲~99歲
    Act


  • 藝術設計 > 室內設計 > 空間設計/佈置











    當「移動」成為生活、工作、探索的常態時,

    世界成為處處挑戰、處處是機會的新遊牧時代,

    在此流動浪潮下,居住者與城市的關係必須重新被定義


    以創意推動城市改造的國際權威查爾斯.蘭德利最新力作

    探討未來新生活型態城市發展新思維

    ?


    各界專家學者一致推薦:

    朱平 (漣漪人文化基金會創辦人)

    林崇傑 (台北市產業發展局局長)

    許毓仁 (立法委員、TEDxTaipei創辦人)

    張基義(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專任教授)

    黃瑞茂 (淡江大學建築系教授)

    溫肇東 (創河塾塾長、政大科智所兼任教授)

    蕭麗虹 (竹圍工作室負責人)

    ????????????? ?──以上依姓氏筆劃排序


    ?


    ?創意城市學權威查爾斯•蘭德利在《創意城市》一書,提出如何打造城市創意生活圈的思考技術。睽違多年,查爾斯•蘭德利再度以他對全球城市發展的觀察與研究,推出新作《遊牧世界的市民城市》,開展對於人類城市文明不同想像的對話。


    查爾斯•蘭德利指出,現代人生活在一個處處是機會,卻也處處挑戰的新遊牧時代。我們的社會、群體內外均處於緊繃狀態,焦慮感不斷上升,導致我們身處的世界出現極深的斷層,城市變得更複雜。二十一世紀的城市開始面臨新的挑戰。城市裡數位建設不斷加速,跨國移動交通工作日益便利,人類城市再次進入新的遊牧時代:部分是仰賴數位工具而居不定所的新遊牧人,另一部分則是為天災人禍所推動的大規模移民。這兩者無不挑戰城市發展的想像,挑戰市民的內涵,從而形塑不同城市的軌跡:成為自閉城市或開放都會。


    本書分成四部,前兩部闡述對於移動中世界與城市的觀察,點出現今城市面對的挑戰。例如城市中出現各式各樣的遊牧者,挑戰了城市擁有者的定義;公民資格也不再是城市居民獨有,反而成為待價可沽、高價者得的商品;大量湧現的移民潮、觀光客改變了城市地景與功能。


    蘭德利精闢剖析現代人生活的悖離困境:當世界趨向遊牧狀態,反而呈現巨大斷裂。許多人為了工作或休閒在世界各地游移。部分的人熱愛此種生活狀態,觀念與趨勢的交流成為廣大世界的一環。但其他也有人卻深感恐懼。基本上,遊牧指涉圈內與圈外;歸屬與不歸屬。遊牧是關於矛盾張力。」當我們熟悉的世界持續內縮,而城市愈加混雜、多元而游離時,我們的部落�社會天性,我們的抱團�離群直覺,就會持續拉扯這份矛盾張力。……


    後兩部則提出因應策略:城市,即是回應挑戰、適應挑戰的重要場域。城市應該創造更多「相逢區域」(zones of encounter),是平行生命得以遇見與混雜的地方,也是創造淺深不同連結的所在。許多的微型相逢,造就社群興起的沃土。城市住民與非住民透過不同形式「相遇」,各自以自己的長處,形塑地方紋理。觀光客、客人或半住民,可能尚未成為社群正式成員,也沒有政治權利,卻有看待城市資源與機會的嶄新眼光,發現城市住民習以為常的特色。積極參與的圈外人與圈內人之間的界線將逐漸模糊。


    蘭德利堅信,唯有透過人民各自行動產生的創意矛盾張力,以及面對矛盾的集體行動,方能成為新一代城市創生的基礎。作者的立論具前瞻性,處處帶給生活於「移動」頻繁的遊牧世界的我們更不一樣的思維。


     





    ?


    推薦序??? ?變動世界中的城市取徑??? 林崇傑

    第一部???? 變動中的世界

    ???????????????? 序曲

    ?????
    ???????? 遊牧者的回歸

    ???????????? ??? 遊牧者:新與舊的定義

    ???????????? ??????????遊牧的生活形態

    ??????????? ??????????外移者的差異

    ???????????????????????研究員和學者

    ?????????????????????? 國籍:買和賣

    ?????????????????? 遊牧的中繼站和熱點

    ???????????????????? 大遷徙

    ????????????????????? 逃亡與避難

    ?????????? ???????? ??離鄉背井和目的地

    ????????? ??????? ???同種與混血

    ????????????????? ? 追尋和體驗

    ???
    ???????? ?遊客和旅行家

    ??????? ?????? ?? ??性與愉悅的追求

    ?????? ?????? ?????美貌和健康

    ???????????????? ?寄生蟲和都市生活

    ????
    ????? ???有機體和病原體

    ???? ????? ?? ?? ?腐蝕性的歧義 侵蝕性的犯罪

    ?????????? ??? ? 人口問題

    ??
    ??????? ????城市與人類世

    ??????????????? 文化與城市混合

    ?
    ????????? ?想法與意識形態

    ??? ???? ?????? 語言和傳播

    ??????????? ?? 空間與地點的侵略

    ?
    ???? ???? 品牌與乏味

    ????????? ?瘋狂的流動

    ???
    ?? ???????金融與其攀升速度

    ?? ??? ??? ??? 物流

    ? ????? ??? ? 虛擬和現實

    ??????? ??? ? 更多的移動,快還要更快


    第二部???? 變動中的城市

    ????????????
    ?過去與未來

    ?????
    ????????? 歷史與古蹟

    ??????????? ???????????永恆的主題

    ???????????????????? ?現在與夢想

    ?????
    ????????? 概念的力量

    ??????? ????????? 地點和空間軌跡

    ????
    ??????????城市1.0、2.0、3.0……

    ?????????? ???????????數位化城市:影響和衝擊

    ??????????????????? ?城市的回歸

    ????
    ????????? 轉型與改變

    ????????? ???????????遊牧迷因與創造力

    ????????????????城市的感官地景

    ????
    ????????? 城市做為訊息傳達的裝置

    ????????? ???????????獨特性的衰退


    第三部???? 不期而遇的地帶

    ????????????
    ?會面與交融

    ?????
    ????????? 連結:深與淺

    ??????????? ???????????平行的生活

    ????????????????????? ?公民與市民

    ?????
    ????????? 賦能的軌跡

    ?????????? ???????????城市做為一個文明

    ?????????? ???????????下一步:公民的創造力

    ??????????????????? ?心理學與城市

    ??????
    ?????????城市和古代思想

    ????????? ???????????地方的意圖與健康

    ?????????????????? ?公民的信號

    ????
    ????????? 重建公民權

    ?????????????????? ?相關的抗爭

    ???
    ????????? 可以有另一種城市


    第四部???? 同理心的所在

    ????????????
    ?前進的模式

    ??????
    ?????????異國的城市,還是國際都市

    ?????????? ???????????都市性:它的過去與未來

    ?????????? ???????????都市性的十大主題

    ?????????? ???????????創意官僚

    ? ???????如果……

    ??????? 參考網站

    ?
    ????????? 感謝







    ?

    【推薦序】


    變動世界中的城市取徑


    ??????????????????????????????????? ??林崇傑(台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局長)


    ?


    故事要從查爾斯.蘭德利的《創意城市》(The Creative City)2008年在台出版說起。那時創意城市論述正是全球火紅,在他來台參加研討會期間,經由蕭麗虹老師的介紹,開始嘗試請他來擔任台北推動創意城市的總顧問。2010年的當下,我在空間部門正全面的推動以URS(都市再生前進基地)為行動實踐的都市再生計畫。斯時也提出了軟都市主義(Soft Urbanism)的行動論述,從URS、Future Lab、Next Play、Share Vision、Space Share、Open Green等六條取徑,同時邀請了學校老師、民間專業及各類NPO、文史團體,全面的啟動了以城市對話為主軸的都市再生工作。在那個當下,蘭德利經由我們誠摯的邀請,在2012到2014的三年多期間,伴隨著我們走訪台北各大企業主、年輕新創工作者、各大專院校及專業機構,同時也邀請了世界各個創意城市的關鍵推動部門與專業者來台工作討論,其工作成果依序彙整成三本中英文分析論述。其一《創意台北、勢在必行》(Talented Taipei & the Creative Imperative,2012)分析了台北邁向創意城市的必須,與整體環境的支持。其次在《創意平台:台北邁向城市3.0》(A Creativity Platform:Harnessing the Collective Imagination of Taipei,2014)具體的提點了台北邁向創意城市,在創意特區(creative quarters)上如何規畫釀造。在第三冊《台北的企圖心》(Taipei:A City of Ambition,2015)則直接提出了台北建構一個具有創意能量城市的工作進程。


    在那三年多的密切合作中,讓我對蘭德利的全球性論述有了相當程度的了解,而這本書也可以說是蘭德利將這些年在全球各地城市工作的經驗累積彙總的論述。一如蘭德利所言,2007至2008的金融海嘯及2017到2018的全球政治風潮(極右派的興盛與對菁英政治的不滿),結構性的影響了全球城市間的流動與城市內在的結構。全球城市內原有市民與遊牧者、外移者,乃至遊客、旅行家之間多層複雜的交織關係,在蘭德利抽絲剝繭的分析下,面貌變得清晰可循。但他更在乎的是在這變動衍化之中,如何建立一個開放包容的社會,讓城市的文化及市民更適切地融入變動中的世界,並且能夠持續發揮能量,促成城市的向前邁進。


    在外在變動的環境之下,城市往往深植於既有的脈絡之中,因此它的轉進需要一種為了城市轉型的轉化機制(transitional transformation)。不論是地點或空間,在因應現在與未來的調適,如何無縫連結,便成為城市調解複雜環境的重要工作。而以人為本的創造力,則是此城市經驗得以成功實踐的根本。城市做為各種不期而遇的場域,有意義的連結將帶來城市更為豐富的可能,這種凝聚的產生則需要創造性的規畫。蘭德利有意的提點出了整合的(integrated)、創新的(innovative)、包容的(inclusive)、鼓舞人心的(inspiring)、互動的(interactive)等5I,及試驗(experimenting)、參與(engaging)、確保(ensuring)、賦權(empowering)等4E,強調出城市市民的角色與賦權的模式,這也是他所主張的公民創造力的推展及其架構的基礎。


    蘭德利在最後章節城市前進的模式中,特別以「同理心的所在」標舉出城市在變動世界中持續前行的關鍵。唯有清楚的認知所在的所有人們的關係網絡與行動文化,方得以清晰了解在當今全球化城市中,城市在複雜人口結構及多層文化交織下,如何得以釐清理路保持創新前進。蘭德利也特別指出了綜效思考、共享公共空間、生態意識、健全規畫、美學、民主及跨文化思考、跨世代公平、跨族群包容的關鍵。而綜觀所有一切的推動,他也提出了政府部門的創意官僚在此所能扮演的重要推手角色。


    如果可能(What If),這本書期待給大家重新認識全球化下的己身處境,台灣的確方方面面都已經具備,但我們更需要一個漸進式的啟動,誠實的面對我們在法令、機制、效能、觀念等等的有所不足,以及對包容的狀似開放卻仍潛伏著結構性的意識束縛的真實情境。


    如果可能,活在當代的我們,應當勇於挑戰突破框架,追求實現跨域、跨境的網絡連結,及協力合作下可以共同營造的城市創新體驗。


    如果可能,讓我們一起為下個世代營造一個充滿想像、無所限制的創意城市!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