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覺知教養:看見自己和孩子的內在需求,療癒每個迷失在育兒焦慮的父母

覺知教養:看見自己和孩子的內在需求,療癒每個迷失在育兒焦慮的父母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843535
王樹
野人
2019年6月05日
127.00  元
HK$ 101.6  






ISBN:9789863843535
  • 叢書系列:野人家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7 x 23 x 1.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野人家


  • 親子教養 > 生活教養











      蒙特梭利內在需求論X薩提爾家庭治療模式X馬斯洛需求層次論



      ————唯一融合3大名家精華的教養專書————

      附錄【父母成長體驗手冊】&章末【實用教養建議】



      用「愛與尊重」對待孩子,為何換來孩子的自私和不尊重?

      讀了不少教養工具書,那些妙招對我的孩子都不管用?

      明明很愛孩子,卻常在某個瞬間理智斷線,忍不住對他抓狂?

      不知不覺間,發現自己成了曾經最討厭的那種父母?



      該怎麼做,

      才能讓教養不再是「知道但是做不到」的理論?



      好的教育,不應只局限於對孩子行為的訓練和矯正,

      更重要的是看見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



      看見自己和孩子的內在需求,

      療癒每個迷失在育兒焦慮的父母



      覺知,讓你探索自己,

      真正連結到孩子的心,

      讓內在智慧指引你與孩子一起成長,共同完善自我。



      ▋為什麼這一代父母都處於育兒焦慮?為何愛與尊重對孩子沒用?

      原因很簡單:內在世界失衡了。而內在失衡來自哪裡呢?童年!童年時期,來自上一代父母無意識的羞辱、比較、指責的體驗,夾雜太多的負面感受,若未得到傾訴和轉化,將儲存在身體的記憶中。一旦父母帶著這種心理模式去養育一個孩子,無意識中,孩子就會秉承父母這種低自尊的思維方式和心理結構。



      ▋該怎麼做,才能找回孩子的內在平衡?

      一個人成長的基本心理需求是安全感和歸屬感,要完成自我的建構,需要滿足孩子對重視、尊重、接納、欣賞、規則和界限的內在需求。滿足這些基本的心理需求後,孩子自然會走向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自我實現。



      ▋內在需求若沒得到滿足,會對孩子產生什麼影響?

      成長過程中缺乏歸屬感和安全感,讓孩子覺得「我一定要做好,否則我不值得被愛」「我一定要成功,否則我不夠好」「我一定要成為……否則我不重要」……原本幸福的生活慢慢變得與焦慮、恐懼、壓力常伴。於是為了遮蔽、逃離這些感受,人們的溝通模式就變成了討好、指責、 打岔、超理智……這一切都因為人們與那個最深的、最根本的「我是」失聯了。



      ▋若父母童年時內在需求匱乏,該如何補救?

      想要改變這一切,關鍵在於父母的覺醒。從探索自己的冰山開始,運用自我覺知力觀察內在的匱乏,療癒自己的創傷,然後運用一些方法逐步提升自我價值的時候,就會開始整合自己的內在資源,接納自己的全部。一旦父母有了這種接納低自尊,並逐漸發展高自尊的成長體驗,他們就會懂得如何讓一個孩子有較高的自我價值感。



      帶著覺知愛孩子,回應孩子成長的心理需求,

      讓他們成為尊重秩序、自律自愛、綻放天賦的人!



    本書特色



      1.本書依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蒙特梭利內在需求論和薩提爾家庭治療模式的基本理論,梳理了孩子從心理需求到精神需求的發展脈絡,喚醒父母關注孩子的心理和精神需求,給足孩子內在的營養,從而幫助孩子建構更加完整的自我。



      2.作者用真實案例深度解讀孩子的內心世界,沒有長篇大論的理論性知識,言簡意賅,容易引起共鳴,回應家長的需求。



      3.章末【給父母的教養建議】提供引導0∼12歲各階段孩子的實用教養建議,幫助父母用具體的方式滿足孩子的內在需求,引領孩子往更高的精神需求前進,建構良好的自我價值觀。



      4.附錄【父母成長體驗手冊】提供了10個體驗式活動教案,可供學習團體演練,父母也可選擇其中的活動帶領孩子一起完善自我。



    名人推薦



      李偉文│牙醫、作家、環保志工

      李崇建│作家、《薩提爾的對話練習》作者

      周志建│心理治療師、《跟家庭的傷說再見》作者

      彭菊仙│《管教的勇氣》、《誰說分數不重要?》作者

      張旭鎧(阿鎧老師)│兒童學習力專家

    ?


     





    【自序】看見孩子的內在需求



    【緒論】覺知教養,療癒父母與孩子的心靈處方

    ◎越來越多蒙特梭利幼兒園VS.越來越多失衡的孩子

    ◎除了身體與認知的成長需求,兒童還有感覺、情感、精神、社會化的發展需求

    ◎連結孩子的心,才能知道他真正的需要

    ◎童年時的內在需求不被滿足,造就了充滿「心理坑洞」的成人



    第1章

    內在需求——推動孩子自我實現的動力

    嬰兒的生存不僅僅依賴基本生理需求的滿足,

    還依賴於安全感和歸屬感的建構。

    父母可以透過重視、尊重、接納、欣賞、規則和界限,

    來協助孩子建構安全感、歸屬感和自尊,推動孩子自我實現的探索。



    從馬斯洛需求理論解讀孩子的「內在需求」

    ◎安全感與歸屬感是一個人的基本心理需求

    ◎父母對孩子的愛,幫助孩子建構安全感、歸屬感

    〔延伸閱讀〕關於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



    自我認同與自我接納,讓孩子成為自己的主宰

    ◎父母的愛、尊重與接納,是孩子建構自我意識的養分

    ◎父母的覺醒力量,能引導孩子完成健全的自我建構



    第2章

    歸屬感與安全感——兒童建構自我的基礎

    嬰兒需要被父母、家庭全然接受,如同一個事物被一個空間接受一樣。

    當這種全然的接受感在孩子的內在如同一顆種子被種下時,

    孩子心理上的安全感就容易建構了。



    歸屬感,人類內在共有的渴望

    ◎孩子在生命早期未能建構歸屬感,就會?生?烈的孤獨與疏離

    ◎父母無意識的言行,將成為孩子一生無法磨滅的傷

    【給父母的建議】0∼12歲孩子的「歸屬感」這樣培養!



    安全感,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石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經常活在難以言喻的恐懼中

    ◎孩子藉由早年與父母的關係,來確定自己與世界的關係

    【給父母的建議】0∼12歲孩子的「安全感」這樣培養!



    第3章

    滋養蒙特梭利「心靈胚胎」的4大心理需求

    人的成長基本的需求是安全感和歸屬感,

    而要完成其建構,

    人們需要獲得重視、尊重、接納、規則和界限。



    兒童心理需求之(1)重視

    孩子需要父母的重視,來確定自我存在

    ◎缺乏父母的重視,讓孩子覺得「我不夠好」

    ◎童年的痛苦體驗根植於心,長大後將重複相同痛苦

    【給父母的建議】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這樣表達對他的「重視」



    兒童心理需求之(2)尊重

    父母的尊重造就孩子的自信

    ◎滿足孩子渴望尊重的需求,他就能建構「我是足夠好的」的信念

    ◎成長過程中的尊重需求未獲得滿足,成年後將出現的三大問題

    ◎配合孩子的速度,大人的等待也是一種尊重

    【給父母的建議】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這樣表達對他的「尊重」



    兒童心理需求之(3)接納

    接納讓孩子學會如何完善自己的生命

    ◎引導孩子表達情緒,他就能學會接納自己

    ◎接納創傷,允許它的存在,讓你的生命走向完善

    ◎接納的體驗,讓孩子體驗到心中的愛

    【給父母的建議】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這樣灌輸他「接納」的觀念



    兒童心理需求之(4)規則與界限

    規則與界限讓孩子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環境

    ◎0∼6歲的適當規則與界限,是孩子培養自律的土壤

    ◎自律不僅是外在能見的守規矩,還包括內在的自我約束

    ◎自律讓孩子獲得真正的內在自由

    ◎灌輸孩子正確的身體接觸規則,讓自律從外在向內在演化

    【給父母的建議】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這樣灌輸他「規則與界限」的觀念



    第4章

    精神需求讓孩子活出自我的光采

    滿足基本的心理需求之後,

    人自然而然走向精神追求:審美和自我選擇,

    以此來完成自我建構、自我實現和自我超越的人生三部曲。



    兒童精神需求之(1)自我選擇

    對自己的選擇負責,讓孩子獲得真正的自由

    ◎真正的教育,是教會孩子「成為自己」

    ◎引導孩子體驗精神和物質帶來的不同感覺,沿著正確的道路去自由選擇人生

    ◎當一個人活出內在的真實自我,他將具備人格魅力

    【給父母的建議】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這樣引導他「自我選擇」



    兒童精神需求之(2)美學需求

    孩子需要在美的環境中長大

    ◎美是孩子認識世界外顯的方式,更是生命內在素質的展現

    【給父母的建議】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這樣滿足他對「美」的追求



    第5章

    以覺知的愛面對孩子

    孩子的誕生也好,養育孩子的過程也罷,

    歸根到底,就是不斷提醒父母:

    從心的位置來愛我們的孩子,因為這是成長的唯一法則。



    愛的五種表達方式

    ◎第一種愛的語言:肯定的言辭

    ◎第二種愛的語言:服務的行動

    ◎第三種愛的語言:禮物

    ◎第四種愛的語言:身體接觸

    ◎最後一種愛的語言:精心時刻

    ◎成人自身擁有良好的生命狀態,就是給予孩子最好的禮物

    【給父母的建議】給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愛的語言」



    覺知的愛

    ◎覺知,讓你探索自我並做出改變

    ◎覺知練習的4個步驟

    ◎關於「愛」,我們最常陷入的三個地雷

    ◎帶著覺知去愛,你將給予孩子成長最棒的養分

    【給父母的建議】日常生活中的覺知小練習



    第6章

    薩提爾家庭治療模式——兒童教育最有效的自我療癒系統

    太多的人在童年的成長歷程中,

    內在深埋著「我不夠好」「我不值得活下來」 以及「我不重要」的無意識記憶。

    這使得很多兒童在成年後陷入「低自尊」 的狀態。

    而薩提爾家庭治療模式,就是為了提高人的自尊感。



    認識自我的No.1覺知工具——冰山理論

    ◎探索你內在的冰山,為生命找到療癒的出口

    ◎當人們失去了一致性的生命狀態,就意味著人們失去了和諧的自己

    ◎兒童的冰山建構與內在需求是否被滿足息息相關

    【給父母的建議】日常生活中的「冰山理論」練習



    當成人的冰山遇上兒童的冰山

    ◎未能滿足的渴望和實現不了的期待,構建了負面的信念

    ◎改變的關鍵,就是帶著覺知看自己與孩子

    ◎學會與冰山底層的「我是」連結,滿足內在渴望、彌補匱乏感,

    ?就能擁有愛自己的能力

    ◎療癒曾經的創傷,觀察內在較低的自我價值感,你將接納真正的自己

    【給父母的建議】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療癒」練習

    〔延伸閱讀〕自我建構與童年體驗的關係



    心靈教育來自一致性的生命狀態

    ◎一致性的第一個層面:關注你的感受,接納並承認它們

    ◎一致性的第二個層面:透過自我探索重新認識自己,改變對自己的錯誤認知

    ◎一致性的第三個層面:與人、與自然、與萬物保持一致

    ◎孩子的謊言,正是開啟親子溝通的機會

    【給父母的建議】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這樣引導他「一致性表達」



    【後記】保護好孩子的「第二層皮膚」



    【附錄】父母成長體驗手?



    ◎「歸屬感」體驗活動教案

    ◎「安全感」體驗活動教案

    ◎「重視」體驗活動教案

    ◎「尊重」體驗活動教案

    ◎「接納」體驗活動教案

    ◎「規則與界限」體驗活動教案

    ◎「自由選擇」體驗活動教案

    ◎「審美」體驗活動教案

    ◎愛的體驗活動教案

    ◎熱身(破冰)活動參考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