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愛的69種玩法(I、II雙重魅惑夾鏈袋限量版)
定價227.00元
8
折優惠:
HK$18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黃帝內經2:從頭到腳說健康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734772
曲黎敏
康鑑文化
2019年5月24日
120.00 元
HK$ 102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3734772
叢書系列:
中醫養生誌
規格:平裝 / 320頁 / 14.8 x 21 x 1.6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中醫養生誌
分
類
醫療保健
>
中醫
>
中醫養生
同
類
書
推
薦
人體使用手冊:抗衰老自癒工程──對抗疾病與老化,從臟腑自癒開始!
白胖胖、黃胖胖、黑胖胖,你是哪一種?:中醫辨證論治減肥法,輕鬆有效不反彈
遠離身體裡的「虛.寒.濕.熱.瘀」
一灸見效:古法艾灸的簡易祛病方(三版)
祛濕密碼:逆齡養生小錦囊|疫下新版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許醫師,有沒有可以學習怎樣活得健康的書
活學活用讀心術全集:把人看到骨子裡的讀心智慧
養生要從五臟六腑開始
內
容
簡
介
解讀中醫養生術 掌握不生病的智慧
從頭到腳,一次對生命新的閱讀
領略中國傳統文化的智慧與魅力
參悟大道至簡,真切實用的養生智慧
◆女人比男人更長壽嗎?
◆為什麼頭髮乾了才能去睡覺?
◆為什麼緊張會搓手?
◆為什麼吃烤鴨要配蔥絲?
◆為什麼會做夢?
◆為什麼中國人產後要坐月子?
◆為什麼小孩的眼睛比大人有神?
◆觀察手指可以看出五臟健康?
本書特色
?? ?
很多人並不是死於疾病
而是死於不運動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改變習慣才是健康的關鍵
◎真切實用的養生祕笈
人首先要對自己的身體有一個深刻的認知,雖然不一定要明醫理、明藥理,但一定要明生活、明情理。本書是作者多年苦心學習的一次總結,獻給所有熱愛生命的同修者。
◎神奇的老祖宗智慧
《黃帝內經》注重天人合一、陰陽平衡、順應四時、飲食宜忌等,兩千多年來一直是中醫理論的基礎,更是中國人奉行的生活飲食起居大法。它不像西醫書籍總是在解析生理、病理等艱澀專業詞彙,它幫助我們認知日常事物中的玄妙智慧,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名家開講引領入門
初學者看《黃帝內經》會感到艱深困難,但聆聽曲黎敏教授的精彩解讀,用現代話語來詮釋,拉近經典與讀者之間的距離,讓每一位有心者都能跨越時代鴻溝,輕易進入浩瀚的中醫領域,利用《黃帝?經》中實用的養生智慧,強健身心、延年益壽。
?
目
錄
【作者序】從頭到腳,對生命新的閱讀
?
第1章 頭部
1 頭髮
頭髮疾病
頭髮的養護保健法
2 頭部經脈循行
頭上的經脈
3 頭部疾病
頭痛
頭暈
健忘症
高血壓
中風、腦溢血、腦血栓
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方法
情志病
憂鬱症
治療憂鬱症5個方法
失眠
?
第2章 五官
1 五官為五臟之官
鼻為肺之官
目為肝之官
口唇為脾之官
舌為心之官
耳為腎之官
五官通利則五味、五色、五音方能俱辨
2 眼睛
目為心之使
眼病
為什麼人悲傷時會哭泣?
眼睛速效保養方法
3 鼻子
鼻祖之源
鼻子的循行經脈
鼻子常見疾病和預防
為什麼會得鼻炎或皮膚病?
4 口
口水多
口熱舌乾
口苦
口臭
口甘
5 舌頭
舌本強,舌本痛
舌抖
咬舌
錯語
譫語
嘮叨
人為什麼嘆息?
人為什麼打哈欠?
6 牙
從牙齒看飲食習慣
牙病
取穴合谷
7 耳朵
耳朵的經脈循行
耳鳴和耳聾
耳朵保健法—心腎相交
8 人活一張臉
臉上循行的11條經脈
面色
眉毛
顴骨
臉頰
人中
嘴唇
?
第3章 咽喉
1 咽喉要道
2 咽喉病
?
第4章 頸椎
1 頸椎經脈循行
2 頸椎養生之道—龜息法
?
第5章 兩臂、兩手、兩腋、兩脅、兩肩
1 兩臂
兩臂的經脈運行
兩臂保健法—拍心包經
2 兩手
手心和五指經脈
手指3大鍛鍊方法
3 兩腋和兩脅
兩腋
兩脅
少生氣,避免兩腋兩脅得病
拍膽經勿忘拍兩脅
4 兩肩
缺盆的經脈循行
肩背痛
肩部特效保健法
?
第6章 胸腔
1 腠理
何為腠理?
腠理常見病
使用汗法注意事項
2 乳房
女人為什麼長乳房?
乳房疾病
乳房保健
3 五臟六腑之心
心為君主之官
心臟病和心臟養生法
4 五臟六腑之肺
肺主氣,司呼吸
肺的疾病
5 五臟六腑之脾
脾的功能
脾病
脾的養生法
營養過剩也是病
6 五臟六腑之胃
胃為後天之本
胃病
7 五臟六腑之肝
肝的功能
肝病的養生保健
8 五臟六腑之膽
膽主生發之機
膽病
9 五臟六腑之腎
腎的功能
腎病和腎臟保健
10 五臟六腑之大小腸
為何看病時大夫都問大小便?
大小腸病
腸道養生法
11 腹
腹部
腹部病
腹部養生法
?
第7章 後背
1 力氣從哪兒來?
2 後背疾病
3 後背的養生方法
?
第8章 前陰、肛門
1 男性病和女性病
2 男性、女性生殖功能養護法
3 肛門疾病
痔瘡
脫肛
4 肛門疾病常用療法
?
第9章 腿
1 腿部疾病
2 腿部生活保健法
?
第10章 腳
1 腳的疾病
2 腳部養生
?
序
作者序
從頭到腳,對生命新的閱讀
中國文化的最高境界,不總是超凡脫俗,而是存在於世俗的日常生活中。在儒家是人際關係的盡善盡美,在道家及禪宗是取法自然,在醫家則是陰陽和諧及五行生剋之間的均衡。而所有這一切,都應融匯在人們的行為和言語中……。
在中醫眼中,人不是機器,而是「內景」,生命如同一棵樹,在自然光影的明滅中,從枝枒在四季風雨的變化上,我們就可以知道它深埋在地下根部的情況。從此,人類隱祕的氣血內臟,不再是黑暗混沌的「灰箱」,而是如詩、如畫。
從遙遠的《黃帝內經》到現代,多少年過去了,也許我們心靈對自然的感悟正在退化,也許我們又要試圖尋找一種方式:一種重新解放自己的方式,平靜自己的方式,感受生命喜悅的方式。我們重新又在毫無意義的歷史奔跑中停下腳步,仰望燦爛的星空,我們靜靜地呼吸、放鬆,放鬆我們習慣戰鬥的臂膀;放鬆我們戒備的眼睛;放鬆我們疲憊的心靈……我們坐下,就這麼坐著,等待著颳了幾千年古老的風,再次掠過我們的面頰,我們等待新生。生生不息,萬物和生命,順應它、尊重它、靜思它,這便是傳統醫道教給我們的虔誠。
◎吃錯藥小心傷身
近幾年來,養生保健的書籍蜂擁而出,有種讓人無所適從之感。今天張說該這樣,明天李說該那樣,經常有朋友拿著稀奇古怪的方子或保健方法來問我,保健方法對錯倒無大礙,不舒服了,停下就是;吃錯了藥,可是性命攸關,肺腑可不會說話,所以,這裡面有幾點需要注意:
1 中醫用藥因人而異
第一,中醫用藥因人而異,幾乎沒有一個通方大家可以一起共用。中醫治病講辨證論治,同樣是感冒發燒的人,有人要用「桂枝湯」、有人要用「麻黃湯」。用錯了,就會出大問題。還可能是不同的病,比如有的人是痛經,有的人是憂鬱症,醫生卻用同一個方子來治療,這就要看醫生辨證施藥的水準。所以藥不可以亂服,一定要找到明醫理的醫生才行。
2 不要過分依賴藥品
第二,現代人有過分依賴藥品的問題。你一定要明白,藥不可能解決人的全部問題,得病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我們靈魂和肉體的雙向選擇,解除病症同樣需要我們從心靈上有所感悟。
在西方,人生病了,先是看醫生,醫生治不了,就求教於哲學、心理學,一切都不行了,就去求助宗教。
而在中國,只要找到一個好的中醫就行了。因為中國醫學最可貴之處就是:它涉及全方位的拯救,宇宙的大天對應著身體的小天,天地之神不可見,人體裡的五臟神明卻是真實不虛的,所以佛道兩家都宣稱「即身成佛」,當下覺悟才是生命的真諦。
3 人體本身有自癒力
第三,身體的虛弱是積勞成疾,身體的健壯是積精累氣。我們把自己的身體全部交給醫生,是一種人性的軟弱,是對自己不負責任的態度。每個生命裡都蘊涵自癒的能力,這種能力源於我們心靈的自信、樂觀和覺悟,老天給了我們那麼多,給了我們身體、父母、家庭、兒女,還給了我們糧食、書籍和友情,我們怎能輕易地放棄自己。
◎改變習性才是健康關鍵
我這幾年的工作,無論是講《黃帝內經》,還是依照著《黃帝內經》講「從頭到腳」,無非都是想告訴大家,人首先要對自己的身體有一個深刻的認知,雖然不一定要明醫理、明藥理,但一定要明生活、明情理。只有擺脫對生命的無知,我們才能有一種全新的生活,明白生老病死無非都是生命的常態,我們才能不過於執拗;明白「百病由心生」、「百病生於氣」,我們才能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目前虛弱的狀態,從而變得堅強有力。
總而言之,中醫的偉大在於它掌握人性核心的東西,無論賢愚,人的臟腑都是一樣的。人人都有本性(臟腑就是本性),而習性、人的起心動念等使人相遠,使人遭遇不同疾病的折磨。人不必一不舒服就向外求藥,要先想想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否有不對的地方?能夠改變習性,才是健康的關鍵。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
1.
穴位按摩對症療法
2.
詩經:越古老,越美好
3.
黃帝內經•五行養生智慧:察覺病徵╳調理五臟╳強健六腑,從內到外擺脫病痛、維持健康
4.
詩經:三千春秋的深情【上下冊套書】:曲黎敏品100首詩經名篇
5.
詩經:三千春秋的深情(上)曲黎敏品100首詩經名篇
6.
詩經:三千春秋的深情(下)曲黎敏品100首詩經名篇
7.
黃帝內經:把健康一次說清楚
8.
黃帝內經 3:曲黎敏談養生觀
9.
黃帝內經養生智慧
10.
黃帝內經•養生智慧
11.
曲黎敏速效對症按摩
12.
曲黎敏人體自癒妙藥(軟精裝)
13.
從頭到腳神奇按摩法(附全彩標準經穴圖)
14.
從頭到腳速效按摩法
15.
房事養生胎育祕密
16.
從頭到腳自我按摩法(附彩色經穴圖)
17.
從頭到腳健身法(附贈DVD)
18.
黃帝內經養生智慧套書
19.
從頭到腳說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