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提筆至此,本書的寫作似將告一段落,然內心深處,仍強烈地意識到,對於濫用知識產權市場支配地位的反壟斷規制這一課題的研究遠非寥寥二十餘萬字便可予以「終結」。也曾豪情萬丈地暢想過自己的著述能夠如何淋漓盡致地將該選題豐富地加以個性化的詮釋,然付梓之際,才真正明瞭自身學識的匱乏以及學術之海的浩瀚無邊,忐忑、惶恐之感如影隨形。
知識產權是將知識產品之歸屬予以制度化後的產物,旨在鼓勵智力創新,為其傳播和商業運作提供激勵,「施利益之油於天才之火」。然而知識產品本身便是具有內在衝突特質的:一方面,其乃發明者智力之結晶,個人獨占主義特色理所當然地蘊含其中;另一方面,其又折射出人類知識的一種傳承性,它只是人類知識繁衍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已,它既是站在前人知識產品的肩膀上得以產生,又必須為後來者的知識生產奠定基礎,同時還需發揮其對社會福利之增進功效。因此,建構於知識產品之上的知識產權制度,也必然存在「雙刃劍」效應,並在不同層面上擁有不同的內涵解讀。
19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曾說過:法律是人類的理性。作為歷史與文化的產物,每一個國家和民族都在各自漫長的演進過程中探求符合自身發展的法律制度,由此孕育出各式風情萬種,卻又意蘊悠長的法律文化。處在社會轉型時期的中國,面對日益嚴峻的濫用知識產權市場支配地位問題,建構相應的法律規制制度,重塑公平、自由、效率化的市場競爭秩序,倡導知識產權與反壟斷法衡平發展的法文化理念,便成為我們的不二選擇。如果說,本書的研究還有一定創新的話,那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基於選題的價值,畢竟這是一個公法與私法的交界地帶,也是一個當下較具前沿性和開拓性的話語。我所做的,只是截取了反壟斷法實體制度的三大支柱之一「禁止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制度」,將其與知識產權相結合,並將搜集到的相關素材予以歸納、加工,提出自己的粗淺看法,呈現出的仍是命題本身的多樣性、複雜性和權變性。
回顧本書寫作的前前後後,感受到的是一種質疑和索解的過程,論述是否正確固然重要,但在爭議中的「問題意識」卻更加彌足珍貴。如若本書所述的論點或思維路徑能為學界抑或實務界帶來某種「衝撞」或啟迪,那也足夠了。
和所有的著作一樣,這本書凝結了許多人的幫助和支持。除了向本書參考文獻中的數百位學者致敬外,特別要感謝我的恩師趙萬一教授。趙老師從我讀研究生起,便一直對我視如己出,無論是在學業上,還是在生活中,即便到了工作、讀博以及在德國留學階段,老師一如既往地時時關心我、鼓勵我。和老師的每次談話,都會讓我折服於老師的博學厚識,不經意間學問的深妙之處便會呈現眼前,自己原有的輕浮之氣也被逐一化解,多的只是一種對於知識的敬畏之感。感謝我求學路上的各位老師、同學、好友、師兄弟姐妹,你們的理解和鼓勵讓我可以靜心學業,從未覺得孤獨和無助。
最後需要致謝的,是最值得我感恩也是對我人生最重要的兩個人,我的父親和母親。從我出生之日一直到今天,父母的操心就從未間斷過,他們的愛從來都是那麼醇厚和無私,每每想到他們付出的心血以及殷殷期盼,我都不敢有絲毫的怠慢,唯有不斷努力,方能不負他們的養育之恩。
任何列舉都是有限的,對於不能一一言及的給我諸多關懷和幫助的人,在此一併致謝。
?
龍柯宇
2015年5月於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