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 定價117.00元
  • 8 折優惠:HK$9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用瑜伽療癒創傷:以身體的動靜,拯救無聲哭泣的心

用瑜伽療癒創傷:以身體的動靜,拯救無聲哭泣的心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613969
大衛?艾默森,伊麗莎白?賀伯
許芳菊
橡樹林
2019年5月16日
127.00  元
HK$ 107.95  






ISBN:9789865613969
  • 叢書系列:眾生
  • 規格:平裝 / 296頁 / 21 x 14.8 x 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16歲~80歲
    眾生


  • 醫療保健 > 養生法 > 養生功法











    ?

    透過每一次瑜伽式中的呼吸、旋轉、伸展與休息


    真正放鬆、放下、自在,與向前


    讓我們得以在生命的核心、在靈魂中獲得釋放


    ?


    創傷研究先驅、《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作者


    貝塞爾•范德寇醫生Bessel van der Kolk,MD引言推薦


    ?


     不論是因為虐待、意外或是戰爭所引起的創傷,倖存者最後都可能受到極為深刻的傷害,他們被身體背叛,因為身體無法保護他們的安全,更造成他們的痛苦。要從創傷中完全康復,必須要與自己做出連結,包括與自己身體的連結。本書介紹了「創傷感知瑜伽」,超越了傳統只著重在心智的談話治療,能夠讓創傷倖存者透過正念、呼吸、溫和的瑜伽練習,與自己的身體培養出更正向的關係。書中提供了有關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深刻描述,探索了創傷感知瑜伽的四大關鍵特質,並且提供創傷感知瑜伽一系列的練習,讓在家練習者、瑜伽老師和治療師,都可以善加利用。此外,也透過許多寶貴的案例故事,提出了將瑜伽引入治療以及如何建立創傷感知瑜伽課程的建議。


    ?


     本書對於受過創傷的個人、瑜伽老師、臨床心理師,以及任何一位期待重新發現身體與生俱來智慧的人來說,都是不可獲缺的資源。




     





    推薦序 彼得?列文博士(Peter A. Levine,Ph.D.)


    推薦序 史蒂芬?寇培(Stephen Cope)醫務社工



    推薦序 蜜雪兒?皮爾札克-韋格那(Michelle Pietrzak-Wegner)


    引言 貝塞爾?范德寇醫師(Bessel van der Kolk, M.D.)?


    1 拿回你的身體


    2 創傷壓力


    ? 創傷壓力與創傷治療簡史


    ??從歷史觀點看心理健康症狀


    ??? 創傷事件與症狀之間的關聯


    ??? 退伍軍人和創傷壓力


    ???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診斷的擴大應用


    ???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現代治療模式


    ??? 複雜型創傷與現有治療模式的侷限


    ??? 更多新進療法


    ??? 創傷治療的未來


    ?


    ? 創傷與生存反應


    ? 創傷的影響


    ? 以瑜伽做為創傷治療方式???


    ?


    3瑜伽


    ? 瑜伽的起源


    ? 瑜伽在西方


    ?


    4創傷感知瑜伽


    ?創傷感知瑜伽的需求


    ?創傷感知瑜伽的關鍵主題


    ? 體驗當下


    ? 做出選擇


    ? 採取有效行動


    ? 創造節奏


    ?


    5給倖存者


    ?展開創傷感知瑜伽的練習


    ?在家的練習


    ?


    6給臨床心理師


    將瑜伽策略融入診間的治療


    將瑜伽介入措施與目標搭配


    ?為當下創造出一個焦點


    ?發展正念技巧


    ?建立好奇心並培養對感覺的忍受度


    ?改變和身體的關係


    ?回歸中心


    ?根植大地


    ?建立情感調節技巧


    ?呼吸練習和情感調節


    ?練習選擇


    ?整合經驗


    ?加強信心


    ?建立與他人的連結


    因應瑜伽策略引進診間所帶來的挑戰


    ?


    7給瑜伽老師


    ?建立創傷感知瑜伽課程


    ? 語言


    ? 協助


    ? 教師素質


    ? 環境


    ? 練習


    ?因應瑜伽教室裡的觸發反應




    結論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