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沒收新制(四):財產正義的實踐

沒收新制(四):財產正義的實踐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5110857
林鈺雄,潘怡宏,朱庭儀,連孟琦,王士帆,黃士元,陳子平,黃士軒,謝國欣
元照出版
2019年5月01日
173.00  元
HK$ 155.7  






ISBN:9789575110857
  • 叢書系列:刑事實體法
  • 規格:平裝 / 496頁 / 15 x 21 x 2.4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刑事實體法


  • 社會科學 > 法律 > 刑法











      經濟犯罪,經濟解決!自2016年7月1日起施行的沒收新制,從傳統刑罰論轉向經濟刑法的制裁手段,於我國法制史上可謂「刑法的百年變革」,同時也開啟了「經濟刑法的新紀元」,對我國整部刑事制裁體系及訴訟程序,將產生深遠影響。本書各章,探討沒收新制下,「財產正義的實踐」之實體與程序爭點,兼及德、日、英等比較法制,並分析進階的沒收總論、各論問題,如發還條款、保全扣押、第三人參與程序、金融八法修正等,以饗讀者,期能協助我國從舊法邁向新法的法治轉型工程。



    ?


     





    主編序──經濟犯罪、經濟解決 林鈺雄



    第一編 沒收程序法

    第一章�綜覽沒收程序新法 林鈺雄

    壹、前 言�3

    貳、修法範圍及立法歷程�7

    參、新法之修正重點�13

    肆、未竟之業:代結語�36



    第二章�論保全證據與保全沒收執行之獨立扣押的競合 潘怡宏

    壹、前 言�39

    貳、競合適例與法律問題�42

    參、保全證據與保全沒收執行之獨立扣押之區別�44

    肆、保全證據與保全沒收執行之獨立扣押競合之處理�55

    伍、結 論�61



    第三章�德國刑事沒收程序逐條釋義──第三人參與、單獨宣告及事後程序(§§430 ff. StPO) 林鈺雄

    第430條(將追訴限於其他法律效果)�68

    第431條(狹義沒收參與)�70

    第432條(偵查程序中聽詢可能之狹義沒收參與人意見)�79

    第433條(狹義沒收參與人在審判程序中之地位)�81

    第434條(狹義沒收參與人之代理)�84

    第435條(向狹義沒收參與人通知庭期)�88

    第436條(審判期日之進行)�90

    第437條(在救濟程序中之審查範圍)�94

    第438條(以處刑令命狹義沒收)�97

    第439條(事後程序)�100

    第440條(單獨狹義沒收程序)�106

    第441條(事後程序中狹義沒收或單獨狹義沒收之程序)�111

    第442條(等同於狹義沒收之法律效果;利得沒收參與)�114

    第443條(財產扣押)�114



    第四章�刑事程序中被告潛逃──談犯罪所得沒收程序之轉換 朱庭儀

    壹、客體程序──潛逃者之犯罪所得也能沒收�117

    貳、問題意識──主體程序中被告潛逃,程序應如何繼續�119

    參、德國模式──主體程序轉換至客體程序�119

    肆、程序轉換之廣泛可用性──代結語�125

    ?

    第二編 發還條款與金融八法

    第五章�財產犯罪所得之沒收與發還問題──兼評最高法院106年度相關決議及裁判 林鈺雄

    壹、前 言�129

    貳、最高法院之新近決議�134

    參、綜合評釋�141

    肆、結 語�157



    第六章�沒收新法之發還被害人問題──兼評逃漏稅捐罪之相關裁判 林鈺雄

    壹、前 言�161

    貳、實務見解──從三則裁判要旨出發�164

    參、本文見解�166

    肆、結 語�188



    第七章�2017年德國沒收新制中之賠償被害人模式 連孟琦

    壹、前 言�191

    貳、舊法潛在被害人條款及償還協助模式之問題�194

    參、被害人優先原則中之被害人概念及排除沒收之規定(§73e I StGB n.F.)�197

    肆、沒收裁判之效力對被害人權利之影響(§75 StGB n.F.)�199

    伍、新法改採之賠償模式(Entschadigungsmodell,§§459h∼459n StPO n.F.)�202

    陸、結 論�211

    後 記�212



    第八章�評析沒收新制中之被害人優先保障規定──兼評金融八法沒收條款之修正爭議 連孟琦

    壹、前 言�215

    貳、沒收制度中之被害人(追索)權利優先保障原則�220

    參、沒收屬於犯罪行為人所有之犯罪所得不必然在沒收裁判時發生權利移轉給國家之效力──新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與第38條之3第1項應採兩階段理解�227

    肆、我國法絕對被害人權利保護優先主義之問題�231

    伍、金融八法沒收條款與刑事訴訟法第473條之糾葛�244

    陸、結 論�247



    第九章�金融八法犯罪所得發還「潛在被害人」──對金融罪犯讓利的修法 王士帆

    壹、前 言�249

    貳、潛在發還被害人的災難效應�251

    參、德國2017年新法改革經驗�257

    肆、結 論�263



    第十章�「被害人權利保護優先主義」何去何從?──析論刑訴法第473條第1項的適用 黃士元

    壹、問題的產生(院部各吹各調)�265

    貳、法規命令的規範意旨�269

    參、提案機關承辦人對「被害人權利保護優先主義」的圖像�270

    肆、「被害人權利保護優先主義」與沒收新制之衝突矛盾�274

    伍、結 論�291

    後 記�293



    第三編 日、英比較法制

    第十一章�日本刑法沒收規定的思維 陳子平

    壹、日本「沒收」規定的立法�298

    貳、日本與我國修法前「沒收」規定的異同�302

    參、日本刑法「沒收」的性質�304

    肆、日本刑法典沒收規定的思考�306

    伍、日本麻醉藥品特例法沒收規定�308

    陸、結 語�312



    第十二章�概觀日本「關於刑事案件中沒收第三人所有物程序之應急對策法」 黃士軒

    壹、前 言�313

    貳、日本制訂「應急對策法」的背景�314

    參、「應急對策法」的制訂過程與內容概觀�335

    肆、展望──代結論�348



    第十三章�建構整合型沒收機制──英國犯罪收益法初探 謝國欣

    壹、序 論�351

    貳、四項工具�353

    參、洗 錢�370

    肆、結 論�373



    附 錄

    一、「金融八法沒收條款與刑訴473條之糾葛」研討會會議紀錄�377

    二、2017年德國刑事訴訟法(StPO)關於沒收修正中譯�425





    主編序



    經濟犯罪、經濟解決




      我國自二○一六年七月一日起施行沒收新制。沒收實體法主要仿效自一九七五年一月一日起施行的德國刑法立法例,重構我國刑法的沒收體系並轉向經濟刑法的制裁手段,可以說是「一舉從DOS版轉型到WIN版」的浩大工程,堪稱我國刑法前所未見的百年變革,同時也開啟了經濟刑法的新紀元。



      我國舊普通刑法「DOS版」的沒收規定,立法漏洞百出、名實不副,實務因陋就簡、捉襟見肘。由於不堪使用,舊法時代的立法者,為因應時代變遷需求,大量遁逃至附屬刑法(特別刑法),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原先一百多部附屬刑法沒收規定的根本弊病,尤其在於紛亂雜沓、過猶不及,立法體例毫無章法,立法用語各行其是。從繼受軌跡來看,我國普通刑法的立法藍本,遠溯至一九○七年清末修法大臣沈家本上奏的「(大清)刑律草案」,此草案承襲先前一九○五年版刑律草案初稿的「沒收從刑說」,深受日本十九世紀末明治時期第一版舊刑法之影響。換言之,在二十一世紀的第十六個年頭,我國刑法的沒收體系及思維,還未脫離清末變法圖強的繼受法初期,也還停留在那個不知食安、經濟犯罪為何的年代。



      鑑於我國沒收舊法的缺漏與亂象,立法政策的重點,已非「應否」重新打造一部合乎當代刑法思潮、社會需求的「WIN版」沒收新法,而是「如何」打造。從DOS版升級到WIN版的首要之務,在於掙脫桎梏我國刑法長達百年的「從刑枷鎖」;此次新法立法者遂大刀闊斧「去從刑化」,確認沒收是獨立的法律效果,不具刑罰性質,因此也才能開展無罪責沒收、第三人沒收、獨立宣告沒收等重大的新制突破,爾後對我國整部刑事制裁體系及追訴實務,勢將產生深遠影響。



      本書各章,探討沒收新制下,「財產正義的實踐」之實體與程序爭點,兼及德、日、美等比較法制,並深入分析新法施行後進階的沒收總論、各論實務問題,如發還條款、保全扣押、第三人參與程序、單獨宣告沒收、金融八法沒收條款之最新修正等,以饗讀者,期能為我國刑法的百年變革,略盡棉薄之力。不過,徒法亦不足以自行。儘管我國立法終於邁向經濟刑法的新紀元,但制度百年變革也是觀念轉型工程,其成敗仍取決於我國實務將來實踐新制的意願與能力,尤其是終審法院能否摒棄抱殘守缺的判例文化,更是關鍵。共勉之!


    主編

    林鈺雄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