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五四」一百週年(思想37)

「五四」一百週年(思想37)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0852929
余英時,戴燕,賴慈芸,王曉明,朱元海,唐小兵,李奭學,彭錦堂,魏淑珠,馬國明,李懷宇
聯經出版公司
2019年5月01日
120.00  元
HK$ 102  






ISBN:9789570852929
  • 叢書系列:思想
  • 規格:平裝 / 328頁 / 14.8 x 21 x 1.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思想


  • 人文史地 > 中國史地 > 朝代史 > 民國

















      五四新文化運動在百年中國歷史積累了什麼精神遺產?



      2009年是五四運動一百週年,《「五四」一百週年(思想37)》發表余英時先生的專文與唐小兵先生對余先生的訪談,縱論五四運動在思想上的複雜結構與歷史上的持續作用。這兩篇文字的意義主要不在於紀念百年前的一場學生運動,而在於闡釋、發揮這場新文化運動在百年中國歷史中所積累的一筆精神遺產。本期還有「讀書人的古今遭逢」、「金庸的武俠世界內外」等專欄。


     





    中國革命:「國家—社會」複合體的建成與失敗(王曉明)

    現實與歷史的糾葛:內藤湖南的中國觀及其反響:百年後重讀《支那論》(戴燕)施特勞斯對中國究竟意味著什麼?:兼談中國施特勞斯派的問題(朱元海)

    ?

    余英時先生析論「五四」

    試釋「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歷史作用(余英時)

    「五四精神是一股真實的歷史動力」:「五四」百年之際專訪余英時先生(唐小兵)

    ?

    譯書人的古今遭逢

    賀清泰譯《古新聖經》及其北堂本始末(李奭學)

    三城記:冷戰時期滬港台的譯本與譯者大遷徙(賴慈芸)

    彭淮棟與所譯《浮士德博士》(彭錦堂)

    彭淮棟翻譯作品中的文言文(魏淑珠)

    ?

    金庸的武俠世界內外

    金庸武俠世界的大象(馬國明)

    金庸的晚年心境(李懷宇)

    致讀者

    ?









      致讀者



      今年是五四運動一百週年,本期《思想》發表余英時先生的專文與唐小兵先生對余先生的訪談,縱論五四運動在思想上的複雜結構與歷史上的持續作用。這兩篇文字的意義主要不在於紀念百年前的一場學生運動,而在於闡釋、發揮這場新文化運動在百年中國歷史中所積累的一筆精神遺產。



      如余先生所再三強調的,「五四」精神在近代中國是「一股實實在在的歷史潛力」。他指出,這個精神用胡適先生的話說,即是一種「評判的態度」或者批判的精神。五四的傳統一路發揮這種批判精神,在中國大陸鼓舞了歷次的民主思潮,在台灣則經由《自由中國》在思想上啟發了日後的民主運動。在海峽兩岸,它都確實是「真實的歷史動力」。



      但是從1980年代末期開始,由於本土的民主化取得了一定成果,加上後現代與去中國化的潮流沖刷,五四在台灣似乎失去了立足之地。在今天的中國大陸,官方固然對五四的批判精神多所壓抑,即使在知識界,自由派批評五四的激進主義,保守派不滿五四的反傳統,「中國道路」論則否定五四的普遍主義,五四與這個時代彷彿失去了有機的聯繫。余先生的分析與論證兼顧政治與思想,旨在展現廣義五四運動的豐富內容,值得我們參考、反思。



      本期的另一個主題是翻譯。在中文世界的文化積累中,來自翻譯的比重堪稱驚人,構成了我們文化資源的主要部分。不過兩岸皆然,都不視翻譯為「正業」,無論物質的酬報還是專業地位的認可都遠遠不足。但即使如此,仍有不少人投身翻譯,藉著引進另一個語種的文化精華為中文讀者開拓視野,自己也在嘔心瀝血的翻譯過程中發揮才情、文采、知識的儲備,尤其是跨文化的文化涵養,獲得了成就感。



      在台灣,彭淮棟先生正是一位以翻譯為志業的有心人。他的譯筆精湛高雅,除了忠實轉達原文,往往還能引讀者含?玩味,一些經典譯著在海峽兩岸乃至於華人世界擁有無數讀者。淮棟兄在去年去世,在本期,我們邀請到他的摯友彭錦堂、魏淑珠記述他的為人與譯筆,聊表紀念之意。我們也獲得李奭學、賴慈芸兩位分別撰文,探討翻譯史上的兩段故事。譯書人的遭遇極為多樣,本刊36期發表訓練先生的〈清河翻譯組蠡測〉,讀來令人感慨萬千,或可與本期的文章對觀。



      內藤湖南的史學著作非常知名,在中國史的領域中有著可觀的影響。他也是明治、大正年間的中國問題專家,多次以記者身份或者受命於日本政府到中國調查,與中國政界的來往也稱頻繁。他所著《支那論》對於中國的國情與走向提出許多觀察與建議,即使在一百年之後,其獨特處依然值得參考。戴燕教授正在從事此書的中譯,先將所撰的譯本導讀交給本刊發表,對於內藤湖南的經歷、《支那論》的內容,以及生前身後幾代學者的回應與評論,做了細緻的梳理介紹,相信會引起讀者們的興趣。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