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20世紀極簡歐洲史+歷史誰改寫的?地理知道+世界遺產的歷史真相(全三冊套書)

20世紀極簡歐洲史+歷史誰改寫的?地理知道+世界遺產的歷史真相(全三冊套書)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0281842050518
派屈克•奧雷尼克,武光誠,博學堅持俱樂部
廖桓偉,郭凡嘉,鄭舜瓏
大是文化
2019年4月30日
313.00  元
HK$ 266.05  






ISBN:0281842050518
  • 叢書系列:TELL
  • 規格:平裝 / 720頁 / 17 x 23 x 4.25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TELL


  • 人文史地 > 世界史地 > 文化史

















      《20世紀極簡歐洲史》



      紐約時報、芝加哥論壇大力推薦

      捷克共和國被翻譯成最多語言傳布世界的作品。



      20世紀,這一百年為何如此重要?因為:

      •女人是這樣開始參與世界的:寫信鼓舞前線士兵,也製造毒氣屠殺敵軍。

      •人們開始遠離宗教,互嗆誰的種族較優。

      •性獨立,對世界的影響超乎你想像。

      •人開始講效率:有四大最棒發明,這個世紀也殺了最多人。



      胸罩、芭比娃娃、山達基、優生學、網路、戰爭、種族滅絕與集中營,這些看似無關的主題,怎麼會環環相扣著寫下歷史?意外,引人入勝、甚至駭人。



      大文豪、捷克文學基金獎得主派屈克•奧雷尼克用8則故事告訴你。



      ◎優生學取代上帝

      •神跑哪去了?末日教派與優生學橫行

      這個世紀,優生學成為清除弱勢的藉口。

      德國納粹斷定,就算絕育、去勢、強迫墮胎也需要花費社會的錢,

      不如透過安樂死,來抹消人類發展中的反社會者,比較省事。



      •20世紀發生60次種族滅絕,納粹不算拔頭籌

      猶太人大屠殺──「這起事件並非種族滅絕,而是超越種族滅絕。」

      土耳其、俄羅斯也幹過種族滅絕。土耳其士兵射殺所有亞美尼亞男人,將女人與小孩,流放到美索不達米亞沙漠。遇害者不比猶太集中營少。



      ◎戰爭與兒時創傷哪個嚴重?他倆說民主為害最烈

      •民主腐化了一切。共產主義與納粹要新秩序

      民主讓人變成同性戀、無政府主義者、寄生蟲、懷疑論者、個人主義者與酒鬼。

      於是,1935年,納粹通過一條法律,禁止猶太人與非猶太人通婚,以免雅利安血統受猶太主義荼毒。



      ◎不信神,共產和民主都不能信,那信什麼?

      •當人們不那麼信神,就開創各種哲學主義

      達達主義者用之前沒用過的東西創造藝術,像是纜線、火柴、口號、報紙標題與電話簿。表現主義者則用全新的未知語言寫詩,以展現所有語言都是平等的──無論是否能被理解。



      •六○年代來了!流行青春,流行動物權

      再也不想窮困潦倒;每個人都想要冰箱、無線電話、貓、狗與按摩器,以及精神分析。都市人愛貓、愛狗……愛護動物,因為沒人作朋友。



      ◎歷史正在消失而我們正在目睹

      歷史其實已經結束,因為現代科學與新通訊使人類發達。

      紀念碑比博物館或文件檔案更能發人深省,因為它的訴求是記憶,不是歷史。



      這一百年為何如此重要?

      因為歷史在這裡加速,勾勒出現代的民主、信仰、醫療、流行與性自主。



      《歷史是誰改寫的?地理知道》



      ◎希臘土地貧瘠,憑什麼富強?印度半島南邊這麼大,文明怎麼全擠在北邊?

      ◎造成朝鮮分南北的,不是三十八度線,而是洋流、樹葉、和米麥——

      ◎四川聯外困難,為什麼秦始皇、劉邦、劉備、蔣介石非拿下這裡不可?

      ◎伊斯蘭建立強大王國,靠聖戰和戒律只是表象,動力來自創教三訴求……歷史是怎麼被改寫的?答案,只有地理知道。



      在學校,地理與歷史都是分開讀,所以不知前因後果,很無聊。



      但是,日本知名歷史學者、明治大學教授武光誠認為,歷史和地理放在一起看,故事的來龍去脈就清楚了,讀起來超有趣,因為,地理是歷史之母,地形、氣候本會限制人們的生活方式,但人類卻用盡智慧克服障礙,發展文明。



      ◎越過峻嶺卻立刻碰上沙漠,是綠洲串起亞洲和歐洲,不是中國打通綠洲絲路:

      .中亞乾燥因高山圍繞,雨水進不來,人們利用來自山麓的湧泉跟綠洲,並沿著綠洲當據點,發明坎兒井發展農業。

      .人類文明的發展通常是漁獵、畜牧,然後農耕,但「這裡」不是這樣。

      .當許多綠洲都市連起來能貫穿沙漠,東、西方商隊因此能順利通過乾燥地區。



      ◎為了爭奪綠洲,漢朝邂逅希臘、唐朝大戰阿拉伯,蒙古橫掃東西,改變歷史:

      .蒙古人沒文明?錯了。他們整頓絲路交通、建立驛站、加強貿易道路的警備,因為他們還在草原遊牧時,就注意到貿易帶來的好處。



      .之後成吉思汗登位,積極到處征討,在蒙古帝國的統馭下,各地急速發展。



      ◎希臘土地貧瘠,如何致富?還成為西方文明起源?

      .雖然地形不適合種穀,不過人們在山坡地開闢果園,種植葡萄跟橄欖,並做成葡萄酒跟橄欖油販售。

      .於是希臘人在海岬多建港口,海上貿易用酒油換糧食,順便建立殖民地。

      .希臘人買奴隸,讓他忙工作,自己的時間不是用來耍廢,而是用來念書(所以希臘哲學這麼多)以及強健身體(斯巴達三百壯士是真的)。



      ◎中國地理太複雜,只好用「樹葉」分南北最簡明──哪種樹葉:

      .中國人自認發源於黃河文明,但國外學者主張,其實大陸有黃河文明和長江文明,

      .春秋戰國時代長江文明就很興盛,還進入五霸七雄,是哪些國家呢?

      .為什麼說長江文明自成體系?證據是?長江文明後來跑哪去了?答案提示:吃麥子老是打吃米的。



      ◎四川偏僻,卻是最強根據地。秦始皇、劉邦、劉備、蔣介石都需要這個大糧倉:

      .四川的地形與氣候適合種植稻作,當地食材豐沛。

      .標高很高,四周又有高山當天然屏障,敵人難以入侵。但,更重要的是──

      .秦國占領四川,秦始皇得天下;項羽放棄四川,等於放棄漢中掌控的綠洲貿易,項羽沒讀好地理,招致失敗。諸葛亮拿不下漢中,鞠躬盡瘁;西夏掌握漢中,和宋遼三分天下。



      ◎西歐從樹海下養豬,到飄洋過海殖民:

      .「西歐」是哪裡?不用地理來看,你不會秒懂這段歷史。讀了地理才知道……

      .日耳曼人不算滅了羅馬帝國,而是吸收了她,因為……

      .直到中世紀中葉,西歐一直是樹海覆蓋的養豬之地。

      .西歐為什麼會進入大開墾時代?為什麼文藝復興之前,作者不說是黑暗時代?

      .文藝復興末期,歐洲怎麼會民族國家紛紛興起?開始積極殖「民」。



      以地理角度解析歷史,用歷史故事統整地理,

      地理與歷史分開看,往往一頭霧水,但一起讀,超有趣。



      《世界遺產的歷史真相》



      世界遺產真正用途才不是「觀光景點」,

      而是希望後人(我們)記取隱藏的歷史內幕。



      本書作者為博學堅持俱樂部,他們是一群熱愛互相較量、研究各種知識的博學集團。

      團員們都喜愛關注一般人不太注意的各類世界現象,並為解釋這些真相不惜東奔西走。像是:北京人其實腦袋有洞、商朝的大鼎竟然是拿來煮人的、猶太人為何亡國流浪……很重要的故事,教科書都沒寫。還有……。



      ◎教科書裡沒說──鬥爭的結局,贏家才能執筆:

      .倫敦塔景觀壯麗,為什麼拿來關犯人?連英國女王和王后都關過。

      .把頭砍下來當球踢?真有這回事。墨西哥奇琴伊察古城的競技,就是踢人頭球!

      .現代的恐怖分子哪來的?一切要從「聖地三合一」說起。

      .光緒皇帝搞百日維新失敗,為什麼死的是珍妃?

      .宙斯神廟,怎麼會蓋在太陽神的管區上頭?



      ◎教科書不會提起──末日詛咒與不死愛情:

      .西班牙格拉納達王宮有血漬般的鐵金鏽色斑點,這些紅色斑點其實是騎士們私通後宮的愛情遺跡。

      .傳說中的「法老的詛咒」真的存在嗎?告訴你,一切都是媒體瞎掰的啦。

      .清真寺裡頭有基督畫像,到底是穆斯林做禮拜的地方?還是基督徒?



      ◎教科書也不知道──當時發生什麼事,這些文明瞬間消失?

      .一百八十名士兵對上三萬大軍,為什麼算欺負弱小?祕魯庫斯科城怎麼被滅的?

      .伊朗古都波斯波利斯,曾是第一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波斯帝國,卻因妓女一句話燒成灰燼。現在這裡只剩下地基、柱子,還有柱頭上的獅牛雕像。



      ◎還有「關鍵時刻」才會播的歷史──外星人、怪建築、祖靈、聖痕、神諭:

      .日本姬路城的深夜怪談──阿菊井傳說。傳聞城內有一口井,每到半夜井底會傳出「一面、兩面……」的數盤子聲音。

      .印尼的婆羅浮屠寺廟建築群,是世界最大佛寺。這一千年多前的遺跡,建造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幹嘛建好了又深埋在地底下?



      更多你不知道的歷史內幕,包括:

      .聖彼得堡如何濱海造鎮、英國達拉謨教堂的聖母堂,為什麼一蓋就垮?

      .被視為死之國度的日本和歌山縣的熊野,有一趟往生者必走的參拜道路?

      .泰國大城遺址的無頭佛像,到底是誰砍的?

      .智利的伊斯特島上的摩艾石像,為何只有七尊面海而立,其他一千多尊石像都是背海而倒?

      .想看外星人,就來「小矮人之家」!



      一張張照片,帶你記取意想不到的歷史真相……。



    各界推薦



      《20世紀極簡歐洲史》


      政治大學歐洲語文學系教授張台麟

      知名臉書部落客海獅說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共同創辦人蕭宇辰



      《歷史是誰改寫的?地理知道》

      閱讀人主編鄭俊德

      教育部師鐸獎得主、建國高中歷史科教師黃春木

      歷史評論家公孫策

      知名臉書部落客海獅說



      《世界遺產的歷史真相》

      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副教授周健

      知名文史工作者謝哲青

      高中歷史老師陳惠珠

      《新聞龍捲風》主持人戴立綱

      建中歷史老師周志宇



    ?


     





    《20世紀極簡歐洲史》

    ?

    導 讀 鑑往知來�張台麟

    推薦序 進步還野蠻、理智或瘋狂?──難以定義的二十世紀�海獅說

    ?

    第一章 歷史在這一百年加速,在歐洲勾勒現在這世界

    1. 這一百年為何如此重要?

    2. 人們開始遠離宗教,互嗆誰的種族較優

    3. 性獨立比投票權更有用

    4. 初次對世界末日有感

    5. 女人是這樣開始參與世界的

    6. 人開始講效率:有四大最棒發明,也殺了最多人

    ?

    第二章 優生學取代上帝

    1. 舊世界的新出路──有些人不配

    2. 神跑哪去了?末日教派與優生學橫行

    3. 六十次種族滅絕,納粹不算拔頭籌

    4. 先進國家的絕育法與優生效率

    ?

    第三章 戰爭與兒時創傷哪個嚴重?他倆說民主為害最烈

    1. 芭比娃娃(穿集中營囚服)的深刻意義

    2. 精神分析──我感覺好多了,因為大家也憂鬱、神經質

    3. 人道組織出現──因為被俘下場生不如死

    4. 民主腐化了一切。共產主義與納粹要新秩序

    ?

    第四章 不信神,共產和民主不能信,那信什麼?

    1. 當人們不那麼信神,就開創各種哲學主義

    2. 舊世界結束、新世界沒來,還在種族滅絕

    3. 精神官能症、憂鬱症大流行,但真正有病的是……

    4. 六○年代來了!流行青春,流行動物權

    5. 文青曾加入納粹,後來很水瓶座

    ?

    第五章 國界消失中,人類剛開始說相同語言

    1. 除了健康還要政治正確和性別正確,才活得久

    2. 大家說相同語言世界就會和平。萬一都說木語?

    3. 被選中的人,可以坐在上帝右邊或成為孩子的爹

    ?

    第六章 人性繼續被消費中

    1. 醫療進步是為了延長壽命,還是扮演上帝?

    2. 吉普賽人遭到大屠殺,猶太人你怎麼看?

    3. 篤信某種思想的少數人掌權的可怕後果

    ?

    第七章 歷史正在消失而我們正在目睹

    1. 相對論:為了守護文明,發明毀滅性武器

    2. 不同國的人越來越像,國家反而更被凸顯

    3. 全世界都自由民主,歷史會終結也開創

    ?

    《歷史是誰改寫的?地理知道》

    ?

    推薦序一 歷史,從地理找出答案�鄭俊德

    推薦序二 重新發現「史地不分家」的豐富與精采�黃春木

    推薦序三 多開啟一個視窗�公孫策

    推薦序四 我們天天見到的東西,驅動了整個人類文明�海獅說



    前言 文明的腳步,從綠洲之路開始加速

    ?

    第一章

    峻嶺下去就沙漠,坎兒井文明——

    先有農業才去遊牧,綠洲之路早絲路幾百年

    ?

    東西交流的加速器──絲路 / 中亞好乾!山高圍繞,雨進不來 / 沙漠救星,湧泉跟綠洲 / 中亞農業與繩文時代同時興起 / 當地人利用坎兒井發展綠洲農耕 / 草原不夠,離開綠洲 / 農耕導致階級差異,走出綠洲做遊牧 / 你有,我沒有,牧與農開始貿易

    ?

    第二章


    為了爭奪綠洲,改變世界歷史——

    漢朝邂逅希臘,唐朝大戰阿拉伯,蒙古橫掃東西

    ?

    匈奴掠奪中國,但保障貿易道路 / 中國與希臘在綠洲初次相遇 / 中國一衰退,遊牧民族馬上抄起傢伙打過去 / 波斯文化由綠洲之路經中國傳到日本 / 國際都市長安和日本 / 伊斯蘭勢力東進,遼、西夏、金掌控綠洲 / 在蒙古帝國的管轄下,綠洲之路的任務告終

    ?

    第三章


    多山的地中海型氣候,逼希臘文明——

    貧瘠的希臘土地如何致富,更成為西方文明起源?

    ?

    西方文化源於希臘 /希臘文化傳播到古代日本 / 地中海地形和氣候,種不出穀物 / 海岬多建港口,海上貿易酒油換糧食 / 貿易路上,順便建立殖民地 / 奴隸忙工作,希臘人把時間用來念書 / 希臘衰退後的地中海社會

    ?

    第四章

    求知求富的堅忍伊斯蘭,地理使然——

    用知識和經商脫貧,以聖戰和戒律走出沙漠

    ?

    中東包括遠東,範圍不止亞洲 / 中東的地形與自然環境,讓人堅忍、經商 / 伊斯蘭教最初是商人的宗教 / 伊斯蘭教吸收各文化優點而誕生 / 創教始祖領軍推廣,繼起者持續聖戰 / 伊斯蘭教孕育的文化──求知、求富、自律

    ?

    第五章

    印度文明為什麼擠在半島北邊?——

    吹不到風的南邊、高山擋住上邊東邊,不信佛的西邊

    ?

    神祕消失的的印度河流域文明 / 印度的地形與氣候導致各朝代爭北棄南 / 雅利安人穿山而入/ 北印度邁向統一 / 印度的古典文化輸出與伊斯蘭文化進駐

    ?

    第六章

    中國地理太複雜,用樹葉分南北——

    吃麥子老是統一吃米的,把原生亞洲人趕入雲泰緬

    ?

    中國民族創造出來的東亞文化 / 中國地形與氣候太多樣,用「樹葉」區分文明吧!/ 文明在最長的兩條河各自興起 / 中國民族南下建立周朝,接管部分江南 / 原生亞洲人的王朝誕生於江南 / 秦推翻原生亞洲人的王朝,一統中國 / 江南地區特有的風俗

    ?

    第七章


    四川盆地偏僻,卻是最強根據地——

    秦始皇、劉邦、劉備、蔣介石都需要這個大糧倉

    ?

    群山環繞的祕境──四川 / 四川省的地形與氣候 / 四川自有文化,三星堆不同於中原

    / 秦國占領四川,秦始皇得天下 / 秦朝在短時間內滅亡 / 項羽放棄四川後招致失敗

    / 西漢的繁榮盛世 / 孔明的三分天下之計 / 犯下大失策的劉備 / 占領關中是為了占領綠洲貿易

    ?

    第八章

    造成朝鮮分南北的是洋流樹葉米麥——

    韓的意思是?韓人濊人倭人,誰是最純種的朝鮮半島人?

    ?

    新羅統一之前,朝鮮半島至少三國 / 朝鮮半島主要有兩「大」平原 / 又像華北延伸,又像日本延伸 / 古代居住在朝鮮半島南部的三種人 / 中國人在朝鮮半島建立王朝 / 朝鮮三國的紛爭到新羅統一

    ?

    第九章


    西歐從樹海下養豬,到飄洋過海殖民——

    接收羅馬帝國文明,展開大開墾,墾出文藝復興

    ?

    中世紀前半,西歐還是樹海覆蓋的畜牧之地 / 西歐的地形與氣候──從養豬到種田 /

    從日本氣溫感受巴黎 / 西歐的大開墾時代──開發農地與思想 / 科學、藝術、思考大躍進:文藝復興 / 民族國家興起,所以積極殖「民」

    ?

    第十章

    陡峭安地斯山,怎會出現貿易王國?——

    馬雅人平原上研究天文,印加人雲端做(古柯)貿易

    ?

    拉丁美洲的地理造就馬雅與印加文明 / 美洲原住民沒有米麥,跨海而來 / 馬雅文明太陽曆超精準 / 印加帝國擅長貿易,沒有文字

    ?

    第十一章

    洛磯山天險也擋不住拓荒者,美國何以強大?——

    為自由來美國,為致富去西部,為平等而奮鬥

    ?

    北美的地形與氣候──十三州宜人,為何西行? / 美國的拓荒精神──不怕出身低 /

    狩獵、淘金、買國土,大家往西移動吧!/ 淘金潮促進西部急速發展 / 牛多、錢多、賞金獵人跟不法之徒更多 / 美國的拓荒精神打哪來?

    ?

    終章 以前地理決定歷史,今後你決定歷史

    因交通障礙而產生的多樣文化,因綠洲而相連 / 西方文化的誕生──大平原上的大君主/希臘、羅馬和伊斯蘭帝國──君主順著貿易路線立國 / 從中國看東西交流──超級大地主走上綠洲之路 / 文藝復興與近代科學的誕生──滿足肚皮後,開發腦力 / 創造出歷史的力量──吸收

    ?

    《世界遺產的歷史真相》

    ?

    推薦序一 古文明遺跡,開啟你未知的歷史內幕�周健

    推薦序二 世界遺產的歷史意義�謝哲青

    ?

    第一章 教科書裡沒說──鬥爭的結局,贏家才能執筆

    1.沒有麵包和馬戲,哪來神鬼戰士?

    2.揭開集中營入口招牌的祕密

    3.城牆埋死人、城門賣活人

    4.天使之城意圖掩飾的惡行

    5.巴黎市民的娛樂,需要「人道關懷」

    6.恐怖分子哪來的?要從此地說起

    7.二十萬人的大煩惱:建造無憂宮

    8.皇帝造反,珍妃躺著也中槍

    9.在太陽神的地盤上,興建朱庇特神廟

    10.猶太人亡國始末

    11.白色巨塔裡的薄命女王與王后

    12.頭砍下來當球踢,真有這回事

    ?

    第二章 教科書不會提起──末日詛咒與不死愛情

    13.馬雅末日預言不準,但曆法超準

    14.「法老的詛咒」真的存在嗎?

    15.聽過《阿罕布拉宮的回憶》這首曲子嗎?

    16.輸了這場球賽,你的下場就是……

    17.英國莎翁名劇的丹麥主角

    18.在二十世紀的庭園,遇到十八世紀的皇后

    19.誰把基督像埋在清真寺的牆壁?

    20.英國巨石陣的謎題,答案是什麼?

    21.雪儂梭堡的倩女幽魂

    ?

    第三章 教科書裡沒說──史上之最,源自不能講白的野心


    22.迷宮般防盜系統,地宮怎麼設計的?

    23.史記不瞎掰,秦始皇真有地下宮殿

    24.北方威尼斯,沙皇濱海造鎮

    25.歐洲之王的野心,教宗認證還不夠

    26.超級迷信的商朝,將人煮了祭神

    27.文明古都曾發生過核爆?

    28.長城萬里長,但——多高?

    29.蒙哥夫人和蒙哥人,差一萬多年

    30.腦袋打洞的北京周口店頭蓋骨

    ?

    第四章 教科書也不知道──當時發生什麼事?這些文明瞬間消失

    31.極少數被保留下來的「平民遺跡」

    32.與埃及女王齊名的美女,如何搞垮國家?

    33.摩艾石像,人性貪婪的見證

    34.空蕩沙漠中,從地上長出來的首級

    35.羅馬人為何對腓尼基人這麼殘忍?

    36.只憑一百八十名士兵,打贏三萬大軍

    37.佛教國出現無頭佛像,誰幹的?

    38.重現一千八百年前的死亡瞬間

    39.妓女一句話,亞歷山大燒光波斯之都

    ?

    第五章 教科書一定刪掉──神鬼交錯的歷史,成佛封印的願景

    40.往觀音淨土出發,有去不准回

    41.名將木乃伊,有天會甦醒

    42.琉球尚氏王朝,其實不姓尚

    43.宮島之七件不可思議

    44.阿菊井傳說,姬路城的深夜怪談

    45.擋路柱子,只為封印聖德太子

    46.德川家康的遺體,為何改葬日光?

    ?

    第六章 「關鍵時刻」才會播的歷史──外星人、怪建築、祖靈、聖痕、神諭

    47.世界最大佛寺為何沉睡地底?

    48.伊斯坦堡古地圖,早麥哲倫四百年畫出南極

    49.「流淚基督像」:逼真到真的流淚

    50.想看外星人,就來「小矮人之家」

    51.原來吳哥城朝西蓋,是故意(整人)的?

    52.巴黎聖母院屋頂,為何要擺怪物像?

    53.有祖靈現身的大峽谷石屋「住宅」區

    54.外星人派來考察地球的白色巨人

    55.沙特爾大教堂,保存聖母瑪利亞的衣服

    56.方濟會創始者的聖痕奇蹟

    57.祭司們為何靠吸毒氣傳達神諭?

    58.一蓋就垮的聖母堂,是聖靈顯現?

    ?

    第七章 教科書不解釋的──神所創造的奇觀之地


    59.「在墳墓之山上,蓋座教堂」,否則腦袋戳洞

    60.至今只挖出一%的死亡都市

    61.寺院充滿「性愛」雕刻,羞奔……

    62.六角形石柱,是癡情巨人回家的路

    63.世界最大鐘乳洞中的「失落的約翰」

    64.世界最後祕境,至今無人生還

    65.你看過精靈玩泥巴嗎?

    66.海盜的最愛:生人勿近的魔窟

    67.踏入土耳其,往東走就會到達地獄

    68.充滿奇珍異獸的「不適合動物生存」之地

    69.有治療氣喘功效的鐘乳石洞

    70.為奪王位,信佛的國王不惜殺父

    ?

    結語 揭露教科書裡沒說清楚的歷史真相

    ?





    推薦序一



    進步還野蠻、理智或瘋狂?──難以定義的20世紀



    知名臉書部落客�海獅說




      「那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是智慧的時代,也是愚蠢的時代……不論說好說壞,都只能用最高級的形容詞,來描述它。」狄更斯用以形容法國大革命的名言,依舊適用於20世紀。從物質方面來說,20世紀絕對是個飛躍的世紀,而這個進步打從第一年便已經開始。



      1900年的巴黎,世界博覽會開幕,歌頌人類創造有史以來最璀璨的科技文明。訪客乘坐於會移動的人行道上、對藝術趨勢嘖嘖稱奇。對於沒能參與盛會的人來說,科技進步也在後幾年內,改變他們的生活:城市開始有電,留聲機的旋律劃破夜晚的沉靜。到了二戰之後,冰箱、洗衣機與電視開始普及,人們從最新設備中接收萬里以外的國際情勢。



      當許多新科技傳進生活中時,往往會發生許多有趣的事情。比方說,有些老人家習慣回答電視或廣播主持人的問題。當主持人問:「你覺得明天的天氣會怎樣?」老人家習慣回答:「是該下點雨了。」而供水系統首次供應熱水時,窮苦人與鄉下人還怕熱水、怕了很久。政府人員還得宣揚熱水的好。



      不過,兩次世界大戰迅速將人們從「直線進步」迷夢中拉回現實。人們認清若使用不良,科技對人類的危害無比強大。1917年有一名義大利士兵,寫信告訴家人:「我心中的一切美好事物,都逐漸遠去。我每天都更加篤定這件事。」



      在戰後,最早提出質疑的,便是德國歷史哲學家史賓格勒(Oswald Spengler)的《西方的沒落》(Der Untergang des Abendlandes),這本書起先惹來批評,反對者宣稱在這本「惡的預言書」中,史賓格勒扮演一種類似西方文明的輓歌者。但是,書中預言很快被戰後的物質匱乏、精神衰落所證實。而在二戰以後,《啟蒙的辯證》(Dialectic of Enlightenment)阿多諾(Theodor W. Adorno)更加質疑直線進步觀。人們終於拋棄19世紀以來的絕對自信,不再相信人類能終結貧窮與不公;工業革命帶來的機會遠超過人們的夢想,但其所造成的損害,也大於人們的夢魘。



      人們該如何定義20世紀?我們是前往天堂,還是跌進谷底?此書顛覆傳統歷史學編年式的寫法,從物質、科技、宗教、意識型態……探討上個世紀的發展歷程。



      也許每個人讀完後,對極端年代的定義依舊莫衷一是,但肯定21世紀的我們看完之後,一定能夠了解──我們的文明何以成為現今的樣子。



      (本文作者為漢堡大學歷史碩士,往研究之路狂奔10年之後,發覺自己志在成為天橋底下的說書人;研究的是共產黨、過的卻很資本主義;擅長中世紀卻離不開現代科技。總之,是一個集各種衝突元素於一身,卻泰然與之共處的人。海獅說臉書粉絲專頁:www.facebook.com/magicsealion/。)



    推薦序二



    歷史,從地理找出答案



    閱讀人主編�鄭俊德




      過往我們在學校學習歷史時,總是在年代、數字與各國文化的痛苦背誦中度過,更釐不清為何要背誦這些似乎用不到的東西。



      直讀到一段有趣的故事,才打開我對於歷史的興趣。



      在1937年,有三名中國留學生到了英國劍橋大學就學,除了精進學業之餘,他們亦和許多英國學者、學生交流,其中,大名鼎鼎的生物化學家李約瑟和他們關係特別融洽,更建立起深厚的友誼。



      隨著認識越深,李約瑟對中國人的學習表現益發驚訝,憑著過去的刻板印象,西方總覺得東方落後,沒想到這些中國學生的才智並不輸他,李約瑟馬上想到一個問題:既然中國人不輸給西方,為何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中國出現?



      於是,他花了畢生的精力嘗試解答,但仍沒有得到令人滿意的答案。這個問題引起各界關注和討論,其後被稱為「李約瑟難題」。



      自從「李約瑟難題」出現後,許多學者不斷從各種角度切入探索,有人從生物觀點出發,例如賈德•戴蒙(Jared Mason Diamond)的《槍炮、病菌與鋼鐵》;有人則從政治制度角度切入,如戴倫.艾塞默魯(Daron Acemoglu)與詹姆斯.羅賓森(James A. Robinson)的《國家為什麼會失敗?》,近期伊安•摩里士(Ian Morris)的大作《西方憑什麼?》,則從歷史角度出發,提出了西方之所以發展優於東方,最大因素在於「地理因素較佳」的理論。



      更令人驚奇的是,詹姆斯.費爾格里夫(James Fairgrieve)在1915年出版的大作《地理與世界霸權》,雖內容中統計數據在科技的限制下稍有誤差,但仍提出歷史、政治與地理對於歷史的影響。



      這當中多本書都有提到的關鍵,是「地理」。而本書作者武光誠,也提出相同的看法。但有意思的是,他從多數人過往熟知的歷史中,帶我們重新理解這些文化演進,或是數據背後的含義,例如裡頭提到了:



      •為什麼印加帝國會在3,400公尺的高地建立都市?這個高度幾乎等同臺灣玉山的高度,會在這麼高的地方建立國家,竟是為了商業貿易上的地理方便!



      •明明希臘幾乎無法種植穀物,為何能發展文明?原因也是出於地理環境,海運的便利使希臘成為貿易中樞。



      •四川很偏僻,為什麼從劉邦、劉備到蔣介石,都把此地當大本營?原因也出在該地理環境易守難攻,成為方便養精蓄銳再出發的好環境!



      過往你讀歷史或是地理總是覺得很乏善可陳,但讀過這本書之後,你會對於世界有新的體認,對人類發展的文明史擁有更寬廣的眼界,更佩服人類的演化智慧。



    推薦序三



    重新發現「史地不分家」的豐富與精采



    教育部師鐸獎得主、建國高中歷史科教師�黃春木




      在學校裡,歷史和地理經常相提並論,大家總是說「史地不分家」,這個概念確實重要,因為其中蘊藏著重大的文明事實。而且這兩門學問會成為學生的學習科目,同樣是基於近代以來,民族國家發展的需求。民族國家需要「文明傳統」和「固有疆域」才能建構起來,這就得靠歷史和地理合力幫忙。



      然而,在實際的學習歷程中,多數學生、甚至歷史老師、地理老師都在不知不覺中忽略了「史地不分家」的事實,老師無法相互徵引,學生難以融會貫通。就歷史課而言,因為長期忽略地理因素的影響,不要說這已造成歷史理解的局限,更使得我們對於文明發展的認識,因此產生偏狹或扭曲。



      本書作者的歷史研究相當關注地理因素的作用,而且也擅長運用地圖來解說歷史,《歷史是誰改寫的?地理知道》原文版於2015年發行,可視為此一研究視野的最新力作。中文版現在引入臺灣,應該可以產生提示及導正的功用。



      事實上,人地關係的交互作用與變遷,造就「居住」或「遷徙」的各種狀態,型塑人際互動的關係和模式,更帶動了思想、制度、器物、技術等革新,這既是文明發展的故事,從來也就是歷史發展的主要內容。



      本書提供豐富的實例來說明,淺顯易懂。依循著這個有趣課題,還可以進一步閱讀賈德•戴蒙的《槍砲、病菌與鋼鐵》,以及英國歷史學者費南德茲—阿梅斯托的《文明的力量》,都可以讓我們重新了解「史地不分家」的道理,並且掌握歷史或文明變遷的軌跡。



      值得提醒的是,人類的抉擇不可能由「地理」單一因素決定,歷史或文明發展,有相當大的一部分來自於針對地理條件的突破及改造。因此,我們真正要關注的是,人類在實際時空交錯中的思考和行動,這才是歷史、文明發展的真相。



      如果我們學習歷史,能夠從國家或政治的糾葛中解脫出來,騰出比較多的心力關注地理因素,從環境史、生態史的新視野出發,如此一來,歷史才會與生活、文明、人類自身產生緊密而深遠的連結。這樣的連結既可以讓我們有能力洞察、省思歷史和文明,也才能展開「人」與「公民」更具創造力的實踐。



    推薦序四



    我們天天見到的東西,驅動了整個人類文明



    知名臉書部落客�海獅說




      以前讀歷史的時候,我一直有個疑問:到底是什麼促成了歷史的進展?又是什麼東西改變了歷史軌跡呢?



      這個問題在歷史學範疇上並不新鮮。古典的歷史唯心主義表示,「理念或者大人物製造歷史」自然有一定的道理,然而,我們也很難忽略馬克思哲學裡的歷史唯物主義。此種唯物辯證法宣稱:一個時期的物質經濟生活條件,可以說明一切的歷史演變,其最基本的規律,就是生產力與生產關係之間的關聯性。用最簡單直白的說法,就是一派認為是理念推動了歷史,另一派則認為是資本與物質在改變歷史。那麼,到底是哪一個呢?



      兩邊都有各自的理論基礎,然而當人們探究歷史之初,探究那個理念與資本都還未誕生的時代,便會發現答案其實可能比我們想像的還要簡單明瞭──水。



      環境決定了人類文明的初生型態,水資源分布更是其中重要的一點──人類的生活離不開水。凱薩(Gaius Julius Caesar)曾經說過,如果要作為國界防線的話,最糟就是高山,其次是河流,整個自然界最好的防線,就是無水的沙漠。古代的波斯帝國也證明了橫跨沙漠遠征的困難度,當它在遠征埃及時,是透過預先派遣無數的駱駝補給水源,才終於讓整個大軍橫跨沙漠。



      即使是現代的高度文明,也未能脫離對有限水資源的依賴。雖然現今已有如海水淡化等技術,然而許多書籍(如《水資源戰爭》)則向我們揭示,人類不一定能從水資源匱乏的命運中解脫:跨國企業正企圖壟斷整個世界的水資源。簡而言之,地理環境所產生的天然資源,很大一部分決定了人類的資本與物質文明流向,在所有時代皆然。



      當然,除了水資源以外,還有其他許多決定人類文明的自然因素:河流的走向決定了城市變成商業的交會地。山脈的分布造成了易守難攻的地勢,使得許多文明在其中休養生息。《歷史是誰改寫的?地理知道》這本書超越了舊有的斷代歷史,以自然環境的角度來看待我們的文明本身。我認為除了提供我們另一個看待歷史的視角以外,還提供我們一個非常好的認知:文明與自然,終究彼此相互依存。



      人類從來都是自然的一份子,對自然的注重與珍視,終究會茁壯我們自身。



    推薦序五



    多開啟一個視窗



    歷史評論家�公孫策




      這肯定是頭一回,講世界史居然從坎兒井開始講。好似開了一個新的視窗,看見了一個全新、不同角度的景象。



      坎兒井是草原民族發展出來的水利科技,它讓人們可以不必逐水草而居。想想那是多麼偉大的事情:如果原始人類是單地起源(人類起源仍存在爭議),那麼,我前人從東非到亞洲,必定是循著一個又一個的綠洲,而坎兒井則是他們完全無法想像的東西。



      水,是「地理決定歷史」的元素之一,其他如氣候、山川、土壤……等都是。更好的例子是中國的省界,為什麼不像美國的州界那樣筆直?因為中國的省界多半是天然地理界線,最早可源自兩、三千年前,春秋時代的國界,例如陝西和山西以黃河為界,正是秦國和晉國的國界(甚至到今天還簡稱秦、晉);而美國開拓中、西部的過程,山川已不成障礙。



      歷史是人類社會的紀錄,而人類文明進步的最大動力是「私有財產」,這個動力則源自人類異於禽獸的天賦之一:人類懂得「交易」。為了持續擴大交易的範圍與規模,人類無休止的致力於重新定義「距離」。



      這裡稱「距離」,不是物理或數學的三度空間定義,而是四度空間定義,包含了時間因素,更明確來說就是甲地到乙地實際所需的時間。易言之,車、船、馬、動力機械,以及道路、港口、機場等,都是人類發明來重新定義距離(克服地理障礙)的工具,那事實上構成了人類的歷史。



      由這個觀點來看,秦始皇統一中國,是一次「天下市場單一化」的過程;十八、十九世紀的全球化,是一次「全球市場單一化」的過程。而眼前正在進行的第二波全球化,則是更進一步的「全球市場單一化」——距離又被重新定義,使數位化的產品(與服務)以光速完成交易(只需要用手機「嗶」一下)。這正好印證了本書〈終章〉的意思:「今後你決定歷史」,是因為你重新定義了距離。



      讀歷史的目的是鑑往知來,而我們一直被教導「歷史由偶然所決定」,結果是,記了一堆事件、人名、年代,卻不能鑑往知來,因為無法預測「偶然」。但是,歷史還是有「必然」存在,例如地理因素,就不是人力所能抗拒的必然。而本書對讀者的幫助就在這裡:多開了一個讀歷史的視窗,多了一個思考的角度,能夠觀察過去,推知未來。



    推薦序六



    古文明遺跡,開啟你未知的歷史內幕



    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副教授�周健




      「歷史」一詞的內涵指涉客觀的史實與主觀的史籍,兩者的範疇不可能完全重疊。官修或官方認可的正史,僅供學院派的蛋頭學者(編按:每天只會讀書做研究、不問世事的學者)做高層次的學術研究之用,民間私撰的野史(或稱別史)並非一無可取,因為饒富趣味,故廣受普羅大眾的歡迎。



      歷史透過教科書傳承至下一代,但課本裡沒說、無法解釋的真相,常成為民間的八卦傳奇或懸疑故事,留給世人無限的想像空間。古蹟更猶如博物館和美術館,乃文化結晶。名山大川若缺鄉野傳奇,將成冰冷的純物質世界,不易沁人心脾。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審定的世界遺產,分為3大類:文化遺產、自然遺產,以及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至2017年7月為止已達1,073處。受體力和財力制約,即使是最專業的導遊也無法全涉足,只能雲遊在浩瀚的書海中,增廣見聞。



      臺灣拜經濟起飛之福,觀光客跨海東征西討,各類的觀光指南與旅遊文學如雨後春筍般茁長甚速,其內容乃「天下文章一大抄」,只是技巧略有不同而已。



      本書的文筆細膩並附上精美的圖片,令人驚豔。作者不但旁徵博引,還以世界遺產為主題,娓娓道來隱藏在遺跡背後的歷史真相,並用最輕鬆的寫作方式,引導讀者閱讀及認識這些古蹟。書中獨特的敘事風格,令人耳目一新,具百科全書式的內涵,可成枕邊讀物,並使旅遊更具深度。



      在電子媒體新聞性的談話節目中,許多歷史題材時常被廣泛討論,甚至製作許多專輯,供閱聽人賞讀;例如世界末日預言、不可思議的神祕傳說等,其中又以古文明遺跡,為談話性節目熱烈討論的主題。但許多電視節目的製作單位,卻以網路資訊作為唯一的取材來源,無法辨別其真偽。本書內容不僅考究、深入淺出,更結合故事性與照片的呈現方法,增加閱讀的樂趣和驅使讀者對歷史的探索。



      生命的長度有限,但廣度與深度無限。希望各位喜愛歷史的讀者朋友能活用本書,讓這些令人驚豔的世界遺產景點,開啟你未知的歷史內幕。



    推薦序七



    世界遺產的歷史意義



    知名文史工作者�謝哲青




      布達佩斯(匈牙利首都)的地鐵線M1線建於1896年,是歐洲最古老的地鐵系統。總長只有5公里的M1線,保留了工業革命時代大眾交通工具最原始的風貌。每次拜訪布達佩斯,我總會找機會搭乘M1古老的黃色車廂,感受舊時代的速度;接著在戴阿克.費倫茨廣場站(Deak Ferenc Square)下車、穿越著名的瓦茨街(布達佩斯主要購物街之一)來到水岸,再從鏈橋(Chain Bridge)跨過多瑙河,花10分鐘登上城堡山,從漁夫堡(Fisherman’s Bastion,又稱漁人堡)俯瞰布達佩斯迷人的全貌。



      漁夫堡所座落的城堡山,是舊城的瞭望塔,也是歷史的置高點,這裡斑駁的石牆,更是人類歷史的見證。二十世紀上半葉,歷經兩次世界大戰後,無論就相對值或絕對值而言,都造成許多自然環境與文明的毀滅。直到今日,我們仍難以衡量戰爭所帶來的破壞及影響。



      文明普世價值(Universal Value,其價值或理念皆為所有人認同)在1950年開始復甦,戰後重建也為世界帶來新希望。到了1960年,世界人口已突破30億,新興國家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工業文明發展所產生的公害、污染,也正以不同的速度,破壞我們的世界。



      幸運的是,許多有志之士的發聲,促使簽署《世界文化遺產暨自然遺產保護公約》的締約國提出,由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簡稱UNESCO)列名,永續保存這些珍貴的歷史資源。



      過去,舊城布達與新城佩斯為了均衡發展,當地政府一度要拆除城堡山大部分的建築,重新設計新的國家象徵。如果現代化的新都心方案通過,布達佩斯的城市歷史發展,勢必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我也只能在老舊照片中,追憶那似水年華的美麗城景,而不是站在山頂懷想歷史。



      本書《世界遺產的歷史真相》,從圖片和文字帶領讀者重返古代現場。透過故事分享,揭發隱藏在時間之後的種種祕辛,讓這些古文明遺跡,不再只是著名的觀光景點而已。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