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蘇志燮的每一天 2008-2015 So Ji Sub’s History Book(紅色溫度 收藏版)
定價200.00元
8
折優惠:
HK$160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李繼開第七號文集:這樣的顏色叫做灰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710800
李繼開
依揚想亮人文事業
2019年4月15日
150.00 元
HK$ 120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9710800
叢書系列:
城市輕文學
規格:平裝 / 216頁 / 13 x 19 x 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城市輕文學
分
類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散文
同
類
書
推
薦
遇見有時(簡體書)
我和一枝筆在路上 3
茶館與短篇作品集
野火集(傳奇經典版)
重回舊地
內
容
簡
介
從在躺椅上晒太陽、吹著風的那一刻,作者的思緒被啟動,開始遊走於童年、青少年、少年,到今天的成年輪迴中。他耽溺並享受於記憶中的童年感受與遺失的細節,同時以自己獨有的眼光直視人生從小到老的恆定衰敗。隨著時間、季節的變化,他記憶裡封存的故事,最終混雜成一種灰色,如同生活裡的灰塵顯形一樣,各式各樣的灰,都會適時的出現。就這樣,身為藝術家的他,用文字,一點一滴的記錄了他對童年的記憶與懷念,對衰老的面對與認清,以及一切目前的生活現實。
五十三篇對家與人物的回憶、大自然的細節教育、地域的念想、藝術創作的自我認識、成長的喜悅、到步入中年後對逐漸衰老的認知的自身故事,其中還穿插著作者擅長的詩歌創作。這是一本作者對於人生不同階段的自我剖析。
伴隨著這樣的故事,在這本書的裝幀以及編排上,設計的概念便朝著作者那「雜混成了穿越時間的灰」的概念發展。「灰」是黑與白之間的唯一色彩,它既抽象也具象。它既存在於黑與白之間,也能與各種色彩呼應。它促成了立體空間的面,也彷彿萬年礦石上刻畫著時光的線。因此以黑/白/灰為整本書籍裝幀設計的基調,希望透過不同的灰階與排序,呼應作者文中所描述的昔日時光。封面上更大量運用基本設計原理呈現出–灰色也是繪畫理論中墨分五色的「焦、黑、濃、淡、清」色階裡重要一部分,藉著各種灰色以傳達生活中的成長與過往,且連結昔日與今日的對照,並在平面設計的版面編排中呈現如一張張寫意日常的生命風景。這些經由不同的灰色形狀與線條所構成的封面視覺,似雲淡、如輕風,卻有著「橫看成嶺側成峰」般的不同生命感悟。
本書特色
台灣唯一一位打破平面設計界、出版界與教育界紀錄,同時囊括被譽為「世界五大廣告設計獎之一」的LIA倫敦國際獎設計金獎和銀獎的創意人/平面設計師 - 胡發祥老師精心設計裝幀。
?
名人推薦
焦桐 / 駱以軍 一致推薦
目
錄
章節一?? ?白灰色的石頭
?小廚房與煤油燈
「過去世界」的劇場
石頭房子
床單
小衣服
田野保險櫃
春遊
搬家
灰
麵條與米飯
<殼>
<小廚房>
<菜園>
章節二?? ?黃灰色的飛蛾?? ?
四季食物
冬天的梅花
大自然的細節教育
樹生長了,不能回頭
江湖兒女
荒廢了的園子
雨水
乘涼夏夜
地衣
一把砍柴刀
章節三?? ?藍灰色的眼淚
望雲思親
老相冊
當那扇門關閉時
那些時間的沙
人老了,喜歡軟軟的食物
外公
<夏>
<到達>
<禮物>
章節四?? ?土灰色的住所
這樣的顏色叫做灰
西安
北京
武漢
江津
李市
地球村的租戶
黑夜裡池塘映著白雲,我想起了你
所有我經過的事物?? ?
章節五?? ?粉灰色的顏料
北方,如浪逆流,直推過山海關去
畫家本分
露從今夜白
我的畫室
過去事情的倉庫
老之將至的肖像
密室裡的自語者
<出門>
<少年時飛馳如風>
<離散>
章節六?? ?黑灰色的風箏
飛鳥是不變的
一瞬之光
人世不過流星
我的洞穴
睡著的農夫與麥浪
我離我從前太遠了
風箏,天空中的魚
我的普魯斯特問卷
彼此分離,彼此遺忘
沒辦法
時間的帷幕
?
序
自序
一種灰色的形成
我經常靠在我的躺椅上,有時候晒晒太陽,有時沒有太陽只有點小風,恍惚中看見自己躺靠著的身體起伏得像一座丘陵。這讓我不由想起我小時候生活的地方,從長江上了岸就一直向上走,走十幾里就可以爬到我家,因為我家所在的位置是最高的。我在家門口往下放眼望去,在那個時候可以先看到竹林、梧桐樹、廠房、田坎、一些小的土坡,而後可以見到更遠處的農舍與鎮子,然後看到火車站;如果視力很好的話,再遠就是一條灰白色帶子似的平躺流動的長江,和江對岸越來越淡的山外山。現在我陷在睡眠的躺椅中,眼睛就是我從前的家門口,我平伸出去的腳就是長江,小時候的我經常就會從腳這頭不斷地爬坡,慢慢走至我的眼前。
關於過去的漫長記憶,有總比沒有好,一個人的故鄉是不可以被選擇的, 我只能時不時摘取如雨後春筍般冒頭的記憶細節,一些回憶的準確出現就像一場不期而至的雨水一樣,讓人有種靠天吃飯的感覺。我在整個兒童時期感覺天地恆定,萬事萬物生長變化緩慢,而自己也從未想著急長大過。就算是這樣, 到了某個時候人也會離開他熟悉的過去,而在我離開時已經不是一個小孩子了。還記得在搬家前一個兒時的朋友送我了一對鴿子,等我到了新家鴿子飛走了再沒回來,一個月以後收到朋友的來信說鴿子自己飛回老家去了。
我身旁的長江是在它的中上游段,在緩緩流過許多的地名後就流到了我在重慶上大學的地方,我在那裡待了十年。之後長江向東流經過更多的地名,穿越三峽到了武漢,我現在待著的家就在長江邊上,我發現自己這麼多年一直是在伴江而居,發現在長江的沿岸也一直都有鐵路和月臺,深夜總是會聽見火車的聲音和江上輪船的聲音。
在一個人生命裡,兒時的故居總是會伴隨終生的,這就像對於某種食物偏好的口味和對某種氣味的記憶一樣。很多人的家鄉都已經消失不見了,就如我的老父親在幾年前有機會去找尋他在成都雙流的故居一樣:從前的石板路和水井早就不見了,於是他在夜色中的一家超市和理髮店門口留影,說這就是從前他家的所在。這樣滄海桑田的事情實在是太過平常,但該記得的是一定會記得的。所以以至於我回鄉時見到的飛鳥和地裡的蔬菜野菜,也像見到它們的先祖一樣毫無陌生感,彷彿它們就應當一直守在此地一般。
在流走的時間面前,一個人的真實面目只能是駐足於此時此地。自己過往幾十年經過的四季顏色變化,記憶裡面無數可說可不說的事情,終於雜混成了一種灰色。這是一個封存了我個人歷史的灰色信封。自己一直以繪畫作為職業, 心知一種灰色形成的自然而然與不可言說之處,它就是一種必然的結果;如同生活中的灰塵的顯形一樣,時間一天天過去,淡淡的和暴烈的灰的味道都會適時出現。
此時我靠在我的躺椅上,想像自己身軀成為了一條有著山川河流,田園廠房的長長的路,或者是我小時候每天回家時爬過的起伏丘陵,彷彿我在目送自己的離開和注視著我的每一次歸來。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