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1
上冊
失去重心的近代中國:清末民初思想與社會的權勢轉移 1
一 思想權勢轉移:從西學不能為用到中學不能為體 4
二 社會權勢轉移:從士到知識人 11
三 社會權勢再轉移:知識人的邊緣化與邊緣知識青年的興起 25
近代湖南區域文化與戊戌新舊之爭 45
一 從邊緣走向中央的湘學 46
二 後湘軍時代湖南的守舊與趨新 53
三 近代湖南排外的實際與迷思 62
四 餘論:官紳的互動與競爭 68
思想觀念與社會角色的錯位:王先謙、葉德輝與戊戌前後湖南新舊之爭 77
一 引言 77
二 舊中有新:王先謙、葉德輝對國情的認知 83
三 由新轉舊:舊派人物反戈一擊的關注所在 96
四 餘波 117
他永遠是他自己——陳獨秀的人生和心路 121
一 發出時代的聲音 122
二 從國家到個人的覺悟 128
三 從文學到倫理的文化革命 132
四 從康、梁到胡、陳的時代轉折 136
五 走向行動的政治革命 141
六 一生定位 146
下冊
文學革命的社會功能與社會反響 151
一 引言:《新青年》的溝通作用 152
二 「我們」與「他們」的困擾 155
三 新文學作品的實際讀者 165
林紓的認同危機與民初的新舊之爭 171
陳獨秀與「五四」後《新青年》的轉向 197
一 「五四」前後的《新青年》 198
二 北大的學科調整與京城的新舊之爭 203
三 在自由主義和馬克思主義之間的陳獨秀 215
四 《新青年》的轉向 221
五 《新青年》編輯部改組風波 229
六 餘論:「五四」比我們認知的更豐富 236
課業與救國:從老師輩的即時觀察認識「五四」的豐富性 241
一 引言 241
二 蔣夢麟對「五四」的即時觀察 243
三 老師輩一年後的反思 250
四 救國和讀書怎樣兩全? 257
五 社會模範的自制能力 262
六 餘論:進一步認識「五四」的豐富性 269
從科學與人生觀之爭看後「五四」時期 對「五四」基本理念的反思 277
一 論戰雙方的動機 279
二 進化論與作為「五四」基本理念的「科學」 2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