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論述、導讀、訪談三個面向,呈現亞美文學研究在跨越國家、地理、語言的界限後所展現的多元現象。第一輯「論述亞美」的主題多涉及歷史、創傷與苦難,討論越南裔美國作家高蘭的《猴橋》,華美小說家湯亭亭的《第五和平書》,華美詩人林永得的《南京大屠殺詩抄》,以及詩人學者張錯有關美國華工的一書三詩。第二輯「導讀亞美」旨在引介臺灣於亞美研究領域的成果,包括作家專輯評論、期刊專號與論文集緒論、翻譯文集序言、學術專書序言與亞美短篇小說序言。第三輯「訪談亞美」藉由問答呈現亞美文學研究在臺灣的發展與意義。
一個影像是一項邀請:去觀察、學習、專注。照片不能代我們做知性及德性的工作,但能助我們踏上此途。—桑塔格,〈戰爭與攝影〉(Susan Sontag, “War and Photography”)
一個影像是一項邀請:去觀察、學習、專注。照片不能代我們做知性及德性的工作,但能助我們踏上此途。—桑塔格,〈戰爭與攝影〉(Susan Sontag, “War and Photography”)
中華民族是個健忘的民族,許多重大歷史事件都沒有在文學中有相應的表達。—哈金,《南京安魂曲》〈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