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台北爸爸,紐約媽媽(紀念珍藏版。兩款書衣,隨機出貨)

台北爸爸,紐約媽媽(紀念珍藏版。兩款書衣,隨機出貨)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596554
陳俊志
木馬文化
2019年4月03日
167.00  元
HK$ 141.95  






ISBN:9789863596554
  • 叢書系列:我愛讀系列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6.5 x 20 x 1.7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我愛讀系列


  •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散文











      《台北爸爸,紐約媽媽》2019年紀念珍藏版

      陳俊志唯一文字作品+聶永真友情跨刀設計

      讓我們繼續讀他的故事,在淚水中,永遠記憶這位美麗少年。

      最坦誠、最驚世駭俗的家族書寫

      榮獲金鼎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




      【紀念珍藏版】

      隨書附贈「永遠的美麗少年:陳俊志紀念特輯」,收錄十位名家追憶陳俊志文字:李桐豪、張小虹、張娟芬、陳雪、畢恆達、童子賢、楊力州、楊索、瞿欣怡、顧玉珍。



      【聶永真設計概念說明】

      知名設計師聶永真為《台北爸爸,紐約媽媽》精心打造「爸爸版」「媽媽版」兩款書衣。兩款書衣,隨機出貨,一次完整珍藏。



      聶永真:「我想為這本書反設計一個簡單到不行的外表,聚焦在作為一部重要的文學作品的單純與經典性:兩版大幅灰白的書衣,笨拙塗畫著一雙散落的高跟鞋、香菸與灰燼,背面卻是各自鮮豔明媚的滿版綠與粉橘,裡層的內封為少年陳俊志與弟弟的合影。」



      【首次出版震撼文壇】

      2011年《台北爸爸,紐約媽媽》首次出版,獲詹宏志、朱天文、朱天心、李昂、張小虹、王小棣、陳坤厚……等55位文學�影像界名人推薦,張小虹譽為「二十一世紀的《孽子》與《荒人手記》」,詹宏志形容「中文世界裡罕見的懺悔錄式的告白書寫」。2012年榮獲金鼎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由導演黎煥雄改編為同名舞台劇。



      我想,父親在我們生命中缺席了那麼多年之後,仍然從未看到這個破裂的家裡粉身碎骨的每個人心裡面對愛的無比渴望。我們每個人都孤獨,包括父親自己。在分離的世界,跳著單人舞。——陳俊志



      一位台美離散家庭的長子,用盡氣力寫字造像,重返時間流淌的三十年之間,與記憶拔河,為自己來自的破落家庭,用無比的愛與勇氣寫下一則則令人心痛的情書。

    ?? ?

      全書透過文字與影像追索自身家庭傷痕與秘密,同時召喚整個世代的情感與記憶。更以一位同性戀長子的眼光,深具性別意識地凝視著「家庭會傷人」背後愛恨交織的歷史。親見一個低階台美移民家庭的興衰,打造一則台灣移民離散的時代寓言。

    ?? ?

      作者父親為台灣彩色沖印業第一個本土品牌——爵士彩色沖印店創辦人,顛峰時期開了七家連鎖店,父母後因債務問題遠走美國,四名小孩留在台灣。從此家庭離散,分居兩地。本書內容:第一部份「父別書」寫寄人籬下的滄桑童年,以及父子之間的愛恨糾結;第二部份「電影院裡的少年」寫性別認同與電影啟蒙;第三部份「有光的對岸,月之暗面」寫移民紐約的母親及母系家族的異鄉生活。



    好評推薦



      俊志是說故事的頂尖高手,只是這用一生來書寫的故事太過刻骨銘心,字字血淚,家族史不只是家族史,而是整個台灣政治經濟文化變遷的縮影,少年成長史也不只是成長史,而是同志情愛性慾的啟蒙與幻滅。——張小虹(台大外文系特聘教授)



      艾西莫夫希望能死在自己的打字機前,因為他認為將軍要死在任上。Mickey,你為你的作品死過幾回毫不保留,或許也算吧。——張娟芬(北藝大文學跨域創作所助理教授)



      琪姊啊,您真是快樂王子(或公主,或彼岸花,您盡可揀選您喜愛的封號Whatever),一無所有,仍慷慨地給予這個世界愛。——李桐豪(作家)



      在同志運動的現場,妳站在第一線捍衛著;在國外影展的映後座談,妳流利的與觀眾闡述創作的美好。在看片室裡,看著一幕幕的記憶,我淚水不停,本來想寫文字罵妳的,卻不知不覺想妳了。——楊力州(導演)



      你說自己是碎掉的人,姊姊死去時,一部分的你,那澄澈的青春之泉就永凍了。俊志,我懂「阿季」兩字重量,可嘆,再也不能聽你這樣喊我了。——楊索(作家)



      我知道他有一顆最溫柔的心,他嘗過人世間最艱難的苦,所以能看見最黑暗中幽微的事物,並且將之轉化成可以飛起來的光,照耀世間受苦的靈魂。——陳雪(小說家)



      幸好,他把自己的故事留下來了。作為創作者,陳俊志沒有白活,他把生命都留在文字裡。我們繼續讀陳俊志的故事,為他流淚,永遠記得他笑起來,燦爛如花。——瞿欣怡(作家)



      文學有很多種面貌,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裡引尼采的話說,「一切文學,余愛以血書者。」俊志的《台北爸爸,紐約媽媽》正是這樣一本作品,以血書之,那些絕境裡的倖存者,但從未放棄幸福的可能。——童子賢(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



      這位勇敢真摯的社運姊妹是一團火,妖艷之火。再暗的路都要照亮。沒路,就用自己的生命燒出一條路來。令人既敬佩又心疼,還有偷偷的欣羨。我會記憶著你,感謝世間曾有如此美麗的妖孽。——顧玉珍(前台灣人權促進會秘書長)



      他有一些難得的特質,讓人會想要呵護他,任他撒嬌。同志發生事情了,他拿著攝影機站在第一線,用肉身與國家機器對抗。為了爭取同志與紀錄片工作者的權益,他據理力爭,毫不退縮。為了工作,他足不出戶、焚膏繼晷;為了朋友,他仁至義盡、兩肋插刀。——畢恆達(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如今陳俊志已經是個不懼牽掛、回首過去的鬼魂,他無限柔情地觸撫家屋寫真的映像廢墟、咀嚼往日片段的荒蔓記憶,再緩緩春蠶絲吐隻字片語的書寫過程,在我看來,猶如是一小塊一小塊凌遲地割骨剜肉還返雙親的寫照,也許完成這本書,他已經脫離親緣、超渡自己了。——詹宏志(PChome網路家庭董事長)


     





    推薦序 割骨剜肉:讀陳俊志的《台北爸爸,紐約媽媽》

    代序 一個人在路上,想回家

    ?

    輯一 父別書

    全家福

    忘川之水

    美國的味道

    星星知我心

    姊姊

    遺照

    ?

    輯二 電影院裡的少年

    記憶餘燼裡的玫瑰男孩

    日向洋之

    流浪楚浮少年路

    和關錦鵬交換日記

    學院之樹與芭比娃娃

    我的異性戀怪叔叔陳進發

    三女神

    那些膠捲一樣的記憶

    鐵皮書性史

    彷彿乙醚的記憶朝你而來,離我而去

    蜿蜒的山路與長久的凝視

    ?

    輯三 有光的對岸,月之暗面

    媽媽的褐石公寓

    月娥

    客途秋恨,追月之人

    初吻之夜

    姊妹情仇

    紐約大逃亡

    ?

    尾聲

    幻影之家

    ?





    推薦序



    詹宏志




      我坐在群山之中的環流台地,一字一句讀著陳俊志送來的書稿清樣,這裡離台北的喧囂十分遙遠,遠到像在不知名的外星球一樣。清晨露寒料峭,但我的心底忽冷忽熱,時間空間也不斷更替迭換,有一刻我彷彿回到冬曰雪封的紐約,另一刻我又回到盛夏熾熱的台灣鄉間……。我的閱讀心情也不平靜,有時候我心痛地想:「連這個你也說出來?你真的很勇敢,但太苦了吧!」有時候我卻情急得想大叫:「俊志俊志,你在幹什麼?你把好好一個故事都糟蹋了!」

    ???  

      讀完之後,我卻掏空虛脫一樣,稻草人似的呆坐在那裡,好像把情感感覺情緒思緒都耗用盡了,一時三刻不適宜回到人間,更不適合議論思考……。

    ?? ?

      這是什麼?這究竟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這當然是一本勇敢而哀傷的書。

    ?? ?

      它勇敢而哀傷,我卻不能倒過來說它哀傷而勇敢。如果我說它哀傷而勇敢,就意味著故事雖然哀傷,最後卻讓我們感覺到書中人或書寫者的勇敢,那故事的未來就透露著光明與療癒的可能性,它就是一本提供希望與信念的書;但我說的是勇敢而哀傷,意思是,儘管書中人或書寫者如此勇敢,努力對抗某種沈重的命運,終究夜幕還是落黑下來掩沒一切,最後的結局只剩纏綿不去的哀傷和疼痛,這就成了一首反覆低?、隱隱作痛、無法卒聽的絕望之歌。

    ?? ?

      ?什麼如此勇敢卻又如此絕望?因為這個故事血肉相連,無從分割,一切割就血肉模糊,與汝偕亡,一點救贖的希望都沒有。

    ?? ?

      在中文世界的書寫傳統裡,懺悔錄式的告白書寫向來是不存在的,告白自剖所帶來的滌淨作用也是不被承認存在的。在中文傳統裡,書寫是用來教化和諧的,不是用來揭露衝突的;自省也是用結論來道德教訓別人的,很少是用過程來裸露鏡顯自己的。也許西方文學才有向上帝懺悔的傳統,上帝既然是全知的,你還沒說,祂已經完全明白,懺悔者當然沒有遮掩修飾的必要。即使到了現代化社會,上帝的連鎖事業營運已經過時,不能全面照應;精神分析與心理分析已取代上帝,繼續提供聆聽告白的收費服務,愈赤裸黑暗的自省,被視為是愈接近治療的告白。往自己內在暗處深掘、不畏創疤傷口的作品,因而成為西方文學一個令人戰慄佩服的傳統。

    ?? ?

      但我們屬於「子?父隱,父?子隱」的另一種傳統,我們不是誠實認真面對自己的民族,而是遮掩傷痕、粉飾太平的民族,也是傾向於好死不如歹活的民族,我們總是世故地抹去銳邊利角,隱去內心的真實慾望,虛情假意地配合別人。我們不愛真相,真相永遠是玻璃破片,割傷別人也刺痛自己,我們活著已經感到艱難,還要內在真相來折磨自己做什麼?

    ?? ?

      這樣,你就知道陳俊志這本書有多麼稀少和多麼驚世駭俗。

    ?? ?

      陳俊志的書有雙重告白,一是家族私史,一是情海翻騰。但前者更準確的說,是家族醜聞的私密回憶;後者則應該說,是同志世界的慾海翻騰。而兩者在書中也曾交會成一個高潮事件,那就是他的油漆工男友劈腿自己的親妹妹,比通俗劇更誇張戲謔的那一刻……。

    ?? ?

      這就是我?故事無法分割的緣故。你如何可以分割血緣?己身所從出,或從己身所出,通通無可選擇。生物父親是一個結果,不是願望,更非離奇身世可以改變或掩蓋;你可以被平凡或奇特的俗世父親養育成人(包括他是一位國王、園丁、或一匹叢林野狼在內),但你只可以有一位真正給你DNA的生物父親,不管你自己知不知道(陳俊志是知道的,因為他在書中寫道:「……敦化南路家屋二樓逆光的廁所馬桶,童年的我無意中見到父親的陽具。在逆光中,在微粒飄浮的空氣塵埃中,在偶然閃現的記憶中,那模糊不清的陽具是賜予我生命的源頭。」)。

    ?? ?

      陳與父親的衝突也是雙重的。一方面是父親因債逃家,沒有負起對妻子與兒女的責任;另一方面則是父親不接受兒子是同性戀者的事實,兒子的自我與家庭顯然是無法共存的。但這種不得理解的衝突無路可出,連爭辯甚至弒父都無法解決,除了自我放逐,流浪到另一個場域去做一個沒有來歷的鬼魂。

    ?? ?

      或者,你要像三太子哪吒一樣,割下你自身的骨頭還給你的生父,剜出你全身的肌肉奉還你的生母,只有把血肉都銀貨兩訖付畢還清了,我們再無瓜葛,你才能真正脫離血緣的牽連與家族的枷鎖。在此之前,你只能絕望地抱著一絲希望,一覺醒來,自己已經變成了毫無牽掛的孤兒……。

    ?? ?

      「地獄就是別人。」但當中最靠近地獄的一種別人,就是「家人」。自由意志與血肉牽連先天不相容,這件事一早就被存在主義者識破了。

    ?? ?

      如今陳俊志已經是個不懼牽掛、回首過去的鬼魂,他無限柔情地觸撫家屋寫真的映像廢墟、咀嚼往日片段的荒蔓記憶,再緩緩春蠶絲吐隻字片語的書寫過程,在我看來,猶如是一小塊一小塊凌遲地割骨剜肉還返雙親的寫照,也許完成這本書,他已經脫離親緣、超渡自己了。

    ?? ?

      用這樣斷絕殘酷的象徵,我也才能夠說明這本書的重要性和震撼性。但我也許還不能說出書寫家族暗黑史的意義,陳俊志不只在書寫過程中超渡了自己,其實他也通過一種俯瞰的觀照,超渡了其他家族成員。世俗給家族某些成員的評價描繪可能有敗家敗德、任性浪蕩,只有通過另一種理解,才能賦予超脫的形象,他們才超凡入聖了。

    ?? ?

      書中一段描述,可能會讓我回味多年。那是關於不守婦道的二姑姑的一場戲,眾人正在新店溪谷的土雞城?父親舉辦一個宴會,二姑姑帶著膩戀的男友前來,席中父親突然臉色鐵青開罵起來,場面正顯得不可收拾。但二姑姑「從來不是溫婉嫻淑的良家婦女」,大家正在勸嚷之中,這時候,卡拉OK樂聲響起,「二姑姑忿忿地拉起祿仔……前一步後一步婀娜多姿地跳起恰恰。」

    ?? ?

      黑暗溪谷泛著鬼魅燈火的土雞城,徐娘半老的黑貓二姑姑示威似的、不認份的、不服世俗禮教的,在卡拉OK委靡的樂聲,拉起一位中年台客,煙視媚行地跳起恰恰,這個勁爆場面俗擱有力,寫實到超現實的境地,耐人尋味到不行,也不負書寫者本是影像藝術家的身分。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