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是文化的根源,也是一切藝術的土壤。
民俗,是指與國民生活有關的傳統,且涵藏特殊意義的習俗,包括歲時節慶與生命禮俗等。文化,則指人文化成,乃民俗紋理的符顯,也是民俗的集體性表現。換句話說,民俗來自斯土斯民的傳統社會生活及其倫理秩序觀,因此是文化的根源。
本書分為三大篇(臺灣文化底蘊、民俗藝術、文學思路),共106章。簡介如下:
1.臺灣文化底蘊篇:包括臺灣位置、歷史、族群、宗教、傳統建築、表演藝術、工藝美術、飲食文化等,臺灣不愧是一座美麗島。
2.民俗藝術篇:包括宗教、表演藝術、工藝美術及飲食文化。
(1)宗教部分:包括歲時節慶、傳統建築等。
(2)表演藝術:包括大戲、小戲、偶戲、陣頭、舞蹈、口鼻笛、流行歌曲等,傳釋斯土斯民的心聲與夢想。
(3)工藝美術:包括編織、雕刻、陶瓷、金工及其他等五大類。
(4)飲食文化:包括閩、客、原住民、中華八大菜系及異國料理等口味。對於吃道的追求,包括材料的選擇、刀工的運用、五味的調和、火候的拿捏、烹飪的規劃、吃法的講究、器皿的安排、氛圍的營造、健康的要求及創意的思考,成為豐沛的軟實力。
3.文學思路篇:是作者長期投入文學創作、關心文學環境所做的一些反思。
全書廣就民俗藝術多元面向論述,以散論代替嚴肅的專著,加上約三百張圖片說明,寓理論於平易的散文,探索民俗藝術�臺灣文化雙重概念的建構,以分享讀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