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讓我們從事情邏輯的開端講起。或者相反的,從事情結束的部分——「現代」開始談起。如同書寫的當下,我們正處在一個難以理解的領域,例如從宏觀經濟現實裡,目賭一場對抗某些專家階級的完整暴動。而且這些專家不單已不再是專家,他們甚至無法自知這個事實。美國聯邦儲備會前主席葛林斯班與伯南克,也只掌握到一部份的經驗現實,也就是我們發現的太晚:宏觀的資產負債表要比微觀的資產負債表走得更長久。這也正是為何我們必須更小心,到底要讓誰來制定中央的宏觀決策。
更糟的是所有中央銀行都是在相同模式下運作,形成養分貧瘠的單一思路。因為在複雜領域下,專業知識不會高度集中;而在有機狀態下,如同海耶克所證明,事情會以自動分散的方式進行,只不過海耶克使用的是「知識分散」的觀點。而現在看起來,我們似乎不必用到事情的「知識」部份就能運作良好,而且也不需要個人理性的部分,我們所需要的就是「架構」而已。
這並不是在要求所有參與者都有決策的部分主導能力,因為動機強烈的參與者,可以不成比例的扭曲決策方針(我研究過少數民族統治的不對稱性),這是在保障每個參與者都可以選擇是否要成為玩家。
然而在規模轉變下,卻產生了神奇的效果:理性市場並不需要個別交易者理性,事實上,他們在「零智能」下的運作良好,亦即良好設計下的「零智能群眾」,會比集權管理下的高智能人類群組表現得更好。
這也就是為何比特幣是個好主意,因為它填補了複雜系統的需求。並不只是因為它是加密貨幣,重點是在於無人擁有它,也就是沒有任何官方權威可以控制它的命運。它是由群眾,也就是使用者所共有。而且它現在已經有了多年的交易紀錄,足以為自己爭取權益。
對於其他競爭的新數位貨幣來說,他們必須要先擁有這類「海耶克式」的分散式資產才行。
比特幣是一種無政府貨幣嗎?可能有人會問:我們所擁有的金、銀、其他金屬以及其他貨幣,不也是沒有政府的嗎?這種說法並不正確。因為當你交易黃金時,可能交易的是港銀的黃金,最後會收到一紙存貨證明,然後你可能會把它帶到紐澤西州之類。銀行控制託管遊戲而政府控制銀行(或者應該客氣一點的說是銀行家與政府官員,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管理)。因此比特幣比起黃金在交易上的更大優點是:結算並不需要特定託管人,政府並無法控制你腦子裡的那些密碼。
最後,比特幣將會渡過陣痛期。它可能會失敗,不過也很容易捲土重來,因為我們已經知道一切如何運作。就目前的狀態而言,它的交易過程可能並非很方便,還無法輕鬆地在你附近那家強調美德信號(virtue-signaling、一般指星巴克努力塑造的企業形象)的連鎖咖啡,購買一杯無咖啡因濃縮咖啡。雖然在目前拿比特幣來直接當作貨幣可能太過激進了,不過這確實是第一種有機的貨幣。
它的存在就像一種保險策略,可以用來提醒政府:國家體制所能控制的最後對象——貨幣,已經不再由他們獨佔。這點讓一般大眾在對抗歐威爾式的未來時,多了一份保障。
?
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黑天鵝效應》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