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年羹堯之死

年羹堯之死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756006
鄭小悠
河景書房
2019年3月21日
117.00  元
HK$ 99.45  






ISBN:9789869756006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人文史地 > 中國史地 > 朝代史 >

















      權臣年羹堯,雍正稱他為「功臣」、「恩人」、「千古君臣知遇榜樣」,

      為何在一年內被定九十二款大罪,最後死於雍正帝手裡?



      ──君與臣,其複雜深刻的關係,往往就體現在「人情事理」之中。



      年羹堯是清代中前期的重要大臣,在現代影視劇上鏡率頗高,也因此在觀眾心目中形成一些程式化的形象,如武藝高、功勞大、個性張揚跋扈等等。然而,歷史上的年羹堯並不是個簡單的臉譜化人物,他四十七歲的生命雖然不長,然而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大功大罪的人生經歷,卻頗能令後來人感慨嗟歎;他與康熙、雍正兩位君主,以及同時代許多著名人物,都有複雜深刻的關係,並由此而對歷史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而這種複雜與深刻,往往體現在人情事理的細節當中──

      年羹堯到底做錯了什麼?雍正為何一定要置他於死地?



      《年羹堯之死》從新穎的角度,圍繞著年羹堯與雍正君臣關係的演變歷程,從新穎的角度,立體而真實地展現年羹堯與雍正的性格;更根據奏章、信件、黃帝朱批等珍貴史料,加以對史實細節的深入刻畫與剖析,結合時代背景、制度設計、社會心理、風氣好尚,通過古今同理的人情世故與邏輯推理,做出細緻的歷史推斷,為年羹堯大起大落的一生下了新的註解。



    名人推薦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研究員 鄭永昌

      國立臺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教授 邱麗娟 ──推薦



    好評推薦



      「鄭小悠女士大作以檔案文獻出發,並未囿限於史料的束縛;以學術研究為基礎,卻不拘泥於學術論著的表達形式。全書文筆流暢生動,文字洗練,揉合了時下的網路語言或通俗俚語,更使人親切可讀,雅俗共賞。作者描繪人物的內心世界,鞭辟入裡;論述人物背後的大歷史,又能深入淺出,以簡馭繁。全文既兼顧學術的客觀性,也體現史學家的想像力,馳騁縱橫,全書兩百餘頁,彷彿為讀者展開另一齣清宮大戲。」── 鄭永昌(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研究員)



      「歷史普及讀物不容易寫,既要有趣,又要扎實,還要引發思考。小悠的作品,達到了這樣的要求。」──郭潤濤(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



      「雅俗共賞,神形具備。」──張帆(北京大學歷史系主任)



      「春榮秋葉落,古語剪燈香。妙手追前史,殷鑑念尤長。



      《年羹堯之死》──一位轟動朝野的人物史話。」──張志清(國家圖書館副館長)

    ?


     





    自序

    ?

    「功臣不可為」

    家世與姻親

    英雄少年時

    春風得意馬蹄疾

    郎舅之間

    關鍵時刻的關鍵人物

    報君黃金臺上意

    你就是朕的恩人

    三巨頭的恩怨情仇

    監視者變成保護傘

    事情發生了變化

    為「倒年」做鋪墊

    改造川陝軍政集團

    逮捕進京

    年公最小偏憐女

    虎入年家

    大罪九十二款

    虛虛實實

    不斷攀升的死亡人數

    萬事豪華如轉燭

    ?

    附錄一

    附錄二

    參考書目





    自序?? ?



      《年羹堯之死》這本小書,是我正式出版的第一部著作。然而每每打開電腦,欲自作一序時,便生出近鄉情怯的感覺,不知從何下筆,述說內心的感觸。唯有略陳固陋,聊展寸私而已。



      我從小喜歡歷史。當然,這裡所謂的歷史,和我後來作為專業學習了多年的歷史學是很不一樣的,無外乎評書戲曲、歷史小說等大眾喜聞樂見的講史方式。上高中以後,我逐漸步入互聯網世界,並開始在網上與人論史。當時,受《雍正王朝》等熱播清朝題材電視劇的影響,網路上論說清史的聲音最為熱烈,我也不能免俗,躍躍欲試,頗想加入討論。不過,以我一貫好勝求異的性格,雖然極年輕,也不肯跟在別人後面,或應諾叫好,或發表些過於幼稚的觀點。於是,我開始在網路上默默蒐集清史文獻,半懂不懂,啃了不少史料。記得高三時,班主任讓我們羅列自己閱過的課外書,我的書單中竟有《雍正朝漢文硃批奏摺彙編》之類,令老師大為驚詫。有了些背景知識打底,我在網路清史圈也顯得遊刃有餘起來,先是發史料,再是論觀點,上大學以後又寫起了網路小說,吸引了不少粉絲,自我感覺十分良好。然而,當我真的憑著這樣得來的自信,選擇北大歷史系,準備以清史為專業時,我才倉皇發現:原來我這樣的「出道」經歷,就是學院派口中的「民科」啊!



      還好,北大是個英雄不問出處的地方,只要能夠按照專業要求完成學業,其他事情是不消多說的。六年時間的研究生學習,我努力而又盡量不動聲色地克制自己的「民科」趣味,強迫自己變得專業、再專業一些。終於在二○一五年,我拿到了歷史學博士學位,一時間洋洋得意,自詡為孫菊仙、言菊朋,「名票下海」,轉型成功。



      博士畢業以後,我入職國家圖書館,雖然科研壓力較之留在高校有所緩解,但如何利用自己的專業背景,開展閱讀推廣、文化傳播,成為我必須要考慮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此前的「民科」經歷,特別是在歷史普及文章寫作方面積累的題材和經驗,就頗值得我「創新性轉化」與「創造性發展」起來。於是,我撿起了自己的舊愛好,再以歷史學專業的思維方式、研究方法昇華其境界、匡正其觀點、去取其材料,以微信公眾號為平臺,寫作多個系列的讀史、講史小文章。《年羹堯之死》,即其一也。



      這裡還要說說我跟本書的主人公年羹堯的緣分。在「民科」時代,我的頭號「研究」物件是當時最受熱捧的雍正皇帝。年羹堯作為康雍時期的一位極重要大臣,我雖然對其經歷、事蹟有所涉獵,但也失於浮泛。二○一○年,我認識了後來的密友吳菲帆。現在已經是上海灘律師的她,當年還是個追捧我小說《天地古今惟一嘯》的本科小女生,且她的趣味與旁人大不同,所鍾愛的竟是我筆下的配角—年大將軍羹堯。作為一個意志十分薄弱的作者,隨著與「年粉」小吳的頻繁交流,我對年羹堯的興趣也日漸增高,閱讀了與之相關的不少史料,對他的性格、經歷,也頗多同情之理解,甚至一度因為對他下筆「偏袒」,招致其他讀者的不滿。



      二○一二年,隨著博士階段科研壓力的日益增大,只完成了三分之一的小說慘遭擱筆,至今未能完結。幸好,因為寫小說而積攢的材料還在電腦中,因為寫小說而梳理的思路還在自己腦中,幾年後重新撿起,倒也不費什麼力氣。不過,當年小說寫得駁雜,轉作以歷史學為基礎的普及讀物,總要有個明確的主題。這時候,年羹堯這個傳奇人物的傳奇經歷搶先浮現在我的腦海中。



      年羹堯是清代中前期的重要大臣,影視劇上鏡率頗高,也因此在觀眾心目中形成一些程式化的形象,如武藝高、功勞大、個性張揚跋扈等等。然而,歷史上的年羹堯並不是個簡單的臉譜化人物,他四十七歲的生命雖然不長,然而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大功大罪的人生經歷,卻頗能令後來人感慨嗟歎;他與康熙、雍正兩位君主,以及同時代許多著名人物,都有複雜深刻的關係,並由此而對歷史發展產生重大影響。這種複雜與深刻,往往體現在人情事理的細節當中,欲將這些細節鋪陳展示給更多的讀者,引起他們的共鳴與思考,就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學術論文所能實現的,而非融情入理、苦心孤詣、筆觸纖微所不能。在這種情況下,我寫作了《年羹堯之死》,嘗試以此人為突破口,實現我對於歷史普及讀物的追求,即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制度設計、社會心理、風氣好尚,通過古今同理的人情世故與邏輯推理,向讀者做出歷史場景的推斷、認識誤區的澄清,將類比的觸角突破時間的塵封,引入到今天的現實生活中。



      《年羹堯之死》在網路連載後,經我的博士指導老師之一、北大歷史系主任張帆教授介紹出版;又煩張老師,並我的導師北大歷史系郭潤濤教授、我的領導國家圖書館張志清副館長多加垂注,撰寫推薦意見。師長輩的殷殷熱望,令我喜而生愧,愧而圖進。本書蒙策劃人尚紅科先生青眼有加,棄瑕錄用,感激之情,亦難言表。此外,文章在網路發布時,收穫了許多師友和網友的轉發鼓勵與精采評論,拳拳惠愛,再致謝忱。至於我的父母、家人,更自始至終都是我的忠實讀者與堅強後盾,工作的壓力和寫作的勞苦,在他們的支持下一次次冰消瓦解,化作動力與激情。



      值此拙作付梓之際,心曲葵葵,毫端草草。已矣哉!書不盡意。


    鄭小悠

    二○一八年三月十八日於家中




    其 他 著 作
    1. 雍正:天地古今惟一嘯
    2. 正說「九王奪嫡」:清史專家重述康熙朝最驚心動魄的皇位爭奪戰,獨到拆解雍正奪取上位的重重疑點
    3. 清代驚世奇案啟示錄:帝王心術、官場規則、制度弊端、人情羅網,從疑案的煉成看清代從盛世走向末路的更迭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