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愛的69種玩法(I、II雙重魅惑夾鏈袋限量版)
定價227.00元
8
折優惠:
HK$18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一碗肉臊飯:台灣小吃裡的肉臊學問與時代記憶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740234
黃婉玲
出色文化
2019年3月15日
160.00 元
HK$ 136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9740234
叢書系列:
好食光
規格:平裝 / 192頁 / 17 x 23 x 1.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好食光
分
類
飲食
>
食譜
>
中式料理/家常菜
同
類
書
推
薦
樂活上菜
不只是家常菜,是讓人想回家吃飯的好味道:ㄚ樺媽媽一生必學的101道暖心家常菜
鮮香麻辣正川味:用常見香料製作超實用川味調料,烹調出怪味、魚香、乾燒、椒麻等千滋百味的川菜,熱菜、涼菜通通有,不只開胃下飯,更大呼過癮!
花蓮上菜
我的減醣高植餐桌—高比例蔬食減脂對策:66道常備品•家常料理•早餐•涼拌•湯品•點心
內
容
簡
介
台灣第一本深談肉臊的專書!
透過小吃裡的肉臊學問,重現台灣早期的飲食光景,
深入闡述每一種肉臊的製作精髓以及做法撇步。
*理解肉臊之於台灣小吃的重要。
*重新闡明台灣小吃的真實樣貌。
*剖析當代台灣飲食謬誤的真相。
從此不再一鍋肉臊走天下
台灣經典小吃,從肉臊說起。
藏在小吃裡的肉臊,說著前人的料理智慧與飲食記憶。
特別收錄—黃老師私房肉臊食譜做法
*肉臊飯的南北差異?
*米粉炒還是炒米粉?
*蚵仔煎原來有放肉臊?
*鹹味狀元糕的美味秘密?
*已經消逝的肉圓仔和鹹軟物仔
代表著台灣庶民飲食文化的肉臊飯,到底有些什麼樣的學問?
傳統台菜飲食文化家黃婉玲老師透過本書,深入解析款款肉臊的製作細節差異與滋味層次變化!
同一款肉臊不適用於各種料理,每一種料理小吃各有其最配搭的肉臊,不論是肉塊的尺寸、醬汁的濃淡、配料的成分,差一分一毫都會影響滋味的最佳呈現。
黃老師在傳承台菜的教學現場,深刻感受到現代人對於肉臊的誤解與謬用,於是提筆寫下我們熟知的台灣小吃裡的肉臊學問細節,不管是飲食現場的重現,抑或人與料理之間的人情故事,以及詳細的肉臊做法與眉角,都一一詳實記錄在本書裡。
?
目
錄
前言
肉臊飯
台南水餃
米粉炒
米糕
肉圓仔
芋粿
狀元糕
阿雪的家常肉臊
蚵仔煎
筒仔米糕
台南麵
煎鎚
碗粿
滷肉飯
蝦仁肉圓
豎臊
擔仔麵
鹹軟物仔
鹹湯圓
黃婉玲私房肉臊/圖解做法
?
序
自序
飲食文化最能夠赤裸反映出時代的背景,古早味原汁原味呈現數百年來祖先對食材的珍惜與巧思,能夠將每一種食材變化出美味的功力,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傳統飲食文化也跟著改變。 ?
近五十年來社會演變的腳步更快,我們的生活習慣也跟著產生劇烈的變化,卻也無形中對我們的飲食文化產生更大的衝擊,要知道小吃是我們的根,也是本,倘若我們的根、本動搖了,基礎不再,那我們台菜的原味就不見了。 ?
肉臊是小吃最基本的元素,它需要是火候的控制和時間的等待,偏偏現代人的生活充滿著求新、求快,傳統做菜的「等」、「慢」要訣變得太遙遠,我們學得一樣技術,就希望套用在百種東西上面,不能像祖先一款肉臊只用在一種菜色中,我們太想變了,卻成為古早味的致命點,想不到我們的優點在這裡竟然成為缺點。
很多人談肉臊飯這個議題,總會以為肉臊是很單純的食材,只要能夠生產一款肉臊就能「萬用」,殊不知即使是看似相同的肉臊,以不同的逼油程度和摻雜的材料,如醬油、五香等,就會變成不同的肉臊,適用在不同的食物上面,台灣早期對這種庶民餐點其實已經發展到淋漓盡致,在使用上可是十分講究的。
肉臊的基本組合,不外乎肉丁、糖、五香、甘草、醬油、油蔥酥和水,不同的肉臊再從這幾個材料拉出來做變化,使用的地方也不同,像肉臊飯的肉臊可以拿來淋汁拌青菜,但要用肉臊飯的肉臊做米糕,就會讓米糕顯得有點乾澀,用來做台南湯麵,也不夠油,吃起來的滋味嫌平凡。
所以「一鍋肉臊走天下」的觀念其實是錯誤的,麻煩的是有些業者連那一鍋肉臊都沒煮好,更不用說哪一款肉燥適用在什麼食物上了,這也才讓我興起談肉臊的念頭,將我所學和大家分享。
因為我覺得肉臊是庶民百姓的基本飲食,用不同的肉臊可以做各種不同的小吃,倘若大家連肉臊的製作和使用都不懂,小吃當然會走味,而如果連小吃的原貌都沒了,那我談老台菜就會顯得有點曲高和寡。
這本書中無法詳盡介紹各種食材所需的數量,只因為斤兩計算在古早味是很難存在的,畢竟氣候、濕度都會影響採用的數量,而且火候的大小、等待的時間,也無法精準的用馬表來測量。 ?
現代人在做肉臊時最無法執行的就是「慢」,所謂慢工出細活,殊不知唯有慢慢等候,才能讓肉臊產生醬香味,但也不能慢過頭而產生焦味,兩種極端的做法,是現代人容易出現的問題。 ?
有趣的是,現代人無法自我要求多做幾次,以累積經驗和功力,只會一昧要求快速學習,卻也就難能累積功力,肉臊的功力很精深,這本書詳細記錄各款肉臊的製作方式,讓你了解肉臊不能以一當百,如此才能將古早味原汁原味傳承下去。
當大家抱怨小吃走味時,其實很多是肉臊惹的禍,小細節做錯了就影響整個局面,味道就走樣了,現在我們清楚每道小吃的肉臊作法之後,也許就能將老滋味留下來,現在來做,一切還來得及拯救。
這幾年我深感現代人凡事想著創新,還沒學到正統台菜的做法,就急著想要求新求變,造成老台菜快速消失,因此我這幾年積極推動「老台菜的飲食復興運動」,希望過去那種讓人回味無窮的老滋味能原汁原味的流傳下去,我深感,倘若小吃能得到振興,想必台菜也就能復興了。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