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對於很多台灣的大學畢業生而言,畢業後「不務正業」做一些和主修八竿子打不著的工作已成為一個普遍的現象。而我能將我的大學、研究所所學,緊緊地和我的工作—─英語教學—─緊扣著,用著這樣的「幸運」好好做些什麼事,是我一直感激的。
2011年9月,受到Pit Corder一篇1967年的經典文章〈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 Errors〉當中所述,對於了解「怎麼學」要在了解「怎麼教」之前之必要性所啟發,我毅然決然從賓州大學離開至哥倫比亞大學教育生研究院,在那開啟了對於第二語言習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的深度學習。
在學習過程中,影響我特別深的,是一位叫韓照紅(ZhaoHong Han)的中國籍女教授。認識她的人,包括很多學界的教授,都知道她講話鏗鏘有力,授課風格極為嚴格且犀利。讓對知識有真熱情的學生,修習她的課程如入寶山。
對於精通中文、英文、日文,也曾經粗淺地學習過法文的我,她曾經跟我談到,因為我有眾多學習語言的經驗,我會有更多更準確的「直覺」(stronger intuitions),知道可能什麼才是較正確的學習語言方法,而我們可以再去用實證研究去驗證那些直覺。也就是在研究第二語言習得的過程當中,認知到了「chunking-based learning」(語塊學習)的重要性。
眾多認知心理學研究顯示,我們的大腦,相對於「離散」(discrete)的資訊,對於記憶一塊有連結性、有系統的資訊群比較在行。而「collocations」(搭配詞)的學習,即是因應大腦這樣的特性。同時也可以讓我們在思考字和字如何搭配使用時,防堵我們的「中文想法」或「中文概念」滲透進去。搭配詞就是一個詞組,而這個詞組裡頭可能包含兩個甚至兩個以上習慣搭配在一起的字(A collocation is a familiar grouping of words, especially words that habitually appear together.)。由於每個語言都有它們習慣組合字詞的方式,所以熟稔搭配詞對於幫助我們正確且道地地使用語言,會有極大的幫助。
例如,我們中文可以說「學習新知」,但是「learn new knowledge」卻是錯誤的英文。例如,當我們要表達「確切的日期」時,英語母語人士能夠直覺地、不假思索地使用出來「a firm date」,這也是搭配詞的力量。更不用說英文母語人士公式般地(所以也有人稱搭配詞為formulaic expression),使用出「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sth」(對於∼有更深入地了解),這也是搭配詞所互相結合的產物。
但相對於學習者,英語母語人士在習得搭配詞的過程是一個較自然、不費力的過程,甚至有可能不自覺。但對於第二外語學習者來說(成人尤是),由於先天後天條件和學習環境都較不利,需要有一個管道,能接觸到眾多的搭配詞。
因為這樣的一個契機,我從2015年起辦了超過100場搭配詞學習免費公開課、也在2016年創建了「搭配詞的力量」Facebook專頁,同時也撰寫了《搭配詞的力量Collocations:名詞篇》這一本書。本書結集了眾知名搭配詞字典(Macmillan Collocations Dictionary, Oxford Collocations Dictionary, BBI Combinatory Dictionary of English, Longman Collocations Dictionary and Thesaurus)和種種語料庫,整理出來台灣人最需要的搭配詞、以及沒有記憶的話,極容易受到「中文腦」影響而用錯的搭配詞。目前市面上的搭配詞用書,大多是厚重的字典,沒有中文翻譯輔助,有時也過度繁雜,比較像是工具書,其實不太適合學習者直接學習。
「搭配詞的力量」一系列書,希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夠提供對搭配詞學習有興趣的台灣學習者,最直接的幫助。希望本書能作為學習者一個新的立基點,從今以後能讓「語塊學習」、「搭配詞」等等的新觀點,有效提升英語能力,不再「字字是英文,句句非英文」,「年年學英文,年年從頭學」。
創勝文教共同創辦人
王梓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