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還不錯的老後:他們這樣過生活:一群人的老後3

還不錯的老後:他們這樣過生活:一群人的老後3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8587625
黃育清
四塊玉文創
2019年3月07日
100.00  元
HK$ 85  






ISBN:9789578587625
  • 叢書系列:大齡人生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8 x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大齡人生


  • 心理勵志 > 熟齡生活











      來自長輩的訊息:《一群人的老後》第三彈,

      共居同老、人氣銀髮故事集又來囉!



      「只要能夠聚在一起,就是幸福、忘憂的事了。」

      一本應援現代人健康老化的樂齡優活書




      當老態、老身、老境步步靠近,「我們老人」如何正面迎接老、雙手擁抱老,在歲月的洗鍊下,活出一幅還不錯的老後日常——

      

      老,是好好一起過。

      人類歷史上最重視老年期的時代來了!一群人的老後,他們這樣過,我們想怎麼過?作者以養老院資深住民的身分,用文字娓娓描繪43幅長輩日常:有時鬧彆扭、有時耍小心機,還有更多努力支撐生活的時刻……看他們用什麼方法補足老後心靈和行動的缺口,如何調整出更舒適的老後品質!



      老後人生設計,總是愈早開始愈好!

      藉著這一群人生學長姊的故事,提早知道老後的樣貌,看著別人的故事、規畫自己的人生下半場,從熟齡慢慢走向初老、中老、老老的旅程中,預先準備好行李與心理,做好老後人生設計,趁早往嚮往的老後人生前進。



    名人推薦



      ● 推薦人(依姓氏筆畫排名)

      老年醫學、安寧緩和專科醫師、TEDxTaipei講者──朱為民

      財團法人愚人之友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李希昌

      台灣自立支援照顧專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林金立

      資深報人──俞國基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

      資深作家──陳冷

      散文作家──?涵

      作家──楊富閔

      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執行長──鄧世雄

      《熟年誌》總編輯──賴麗秋

    ?


     





    推薦序

    自主選擇老後居所,是成功老化的要素!

    _魏惠娟(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教授、教育部樂齡學習總輔導團計畫主持人、國立中正大學高齡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國立中正大學高齡跨域創新研究中心副主任)

    ?

    作者序

    活到老、學到老_黃育清

    ?

    輯壹 忘齡相伴

    1. 快樂住民,我。

    2. 你的眼、你的手

    3. 我不寂寞

    4. 當我們同在一起

    5. 快樂在一起

    6. 教授與軍官

    7. 美麗的黃昏

    8. 途中

    9. 歸去來兮

    10. 朋友、朋友。

    11. 家在這裡

    ?

    輯貳 擁抱老身

    1. 「客人」來了

    2. 忘了、忘了

    3. 夜貓奶奶

    4. 安靜的耳朵

    5. 背後請勿說話

    6. 摔跤種種

    7. 曾幾何時

    8. 往事如煙

    9. 忘了我是誰

    10. 也是一種快樂

    11. 四不像

    ?

    輯參 心裡的家

    1. 愛屋及烏

    2. 牽掛

    3. 悔不當初

    4. 被羨慕的外婆

    5. 寶貝!對不起

    6. 誰乖

    7. 母親的笑容

    8. 最親的人

    9. 讓你歡喜,不讓你憂

    ?

    輯肆 樂活安老

    1. 懷念的人

    2. 阿見的電話

    3. 玉蘭花香

    4. 不老美人蕉

    5. 從那邊過來的

    6. 昨日、今日、明日

    7. 樹葉奶奶

    8. 臭臉醫生甜護士

    9. 罵人奶奶

    10. 打人事件

    11. 見怪不怪

    12. 當你老了

    ?





    推薦序 



    自主選擇老後居所,是成功老化的要素!



    魏惠娟 博士



    (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教授、教育部樂齡學習總輔導團計畫主持人、國立中正大學高齡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國立中正大學高齡跨域創新研究中心副主任)




      成功老化的退休生活,至少有五項重要的層面需要提早規畫準備,它們依序是:運動保健、生活安全、人際關係、心靈安適、居住選擇與臨終安排,後面兩項應該是最難決定的,特別是居住決定影響層面比較大,有時候也不是個人想要如何安排就能如願。另一方面,老年居住安排可以參採的非傳統模式也不多,多數人選擇繼續住在中年後居住的房子,沒有想到(可能也不敢想)萬一,要如何處理的問題。



      根據衛福部民國一○六年老人居住狀況調查,結果發現期待「和子女住在一起」的選項,無論是男性或女性,都超過五成,這是年長父母們最期望的居住安排,前項調查發現女性又比男性更期待和子女同住。雖然期望跟子女同住的父母,比例已經有下降的趨勢,但是,過去以來的調查,都有一個選項是:居住在機構,這個選項的調查結果,幾年來並沒有太大的變化。換句話說,無論是實際居住在安療養機構的老年人,或是期望入住老人安養機構的比例,都低於百分之二,顯然,這一個選項在老人居住狀況調查中,都是最不被選擇的居住安排,主要原因與本書作者所指出的現象有極大的關係:



      大家一聽到我住在養老院,很多人都會露出奇怪的表情。「妳怎麼會去那裡住?」聽起來,「那裡」似乎不是個好地方。… …好像住養老院是被兒女遺棄似的,很丟臉的樣子… …



      多數的人雖然表面不明說,可是內心免不了也有那樣的想法,若非兒女不孝,那一定就是老而無用才會住進養老院。



      我個人由於做與高齡有關的研究,也開授樂齡生涯學習、退休準備課程,有機會分析學員的未來規畫資料,發現學員對於成功老化五個層面中的三個層面之規畫:健康、安全、靈性,都能夠有比較具體的構想與實質行動,但是,唯獨對於老後居住安排的問題,普遍沒有清楚的概念,雖然如此,對於住在機構,基本上多數人也是排斥的。



      從二○○五年開始,只要有出國機會,我都會盡量把參訪養老機構納入行程,到目前為止,已經參觀過日本東京、名古屋,芬蘭,美國紐約、洛杉磯、明尼蘇達,以及中國北京等地各式各樣的老人之家。在台灣,我陸續參觀過位於台北市、新北市、嘉義縣市、高雄市、台南市的老人之家。這些養老機構各有特色,特別是國外的機構,其環境氛圍、整體規畫都非常吸引人,參觀了那麼多感覺相當「高級」的養老機構(其實,這些機構在當地,都還只是屬於一般的機構而已),我只有一個感覺是:想要入住養老機構,還真要有兩把刷子,沒有相當的財務規畫,還不一定住得起呢!



      不過,可惜的是每一次參觀,都只限於硬體設備,以及管理策略的交流,沒有機會跟裡面的住民好好聊一聊。很高興能應邀拜讀黃育清女士的大作,讀後真是大開眼界。作者於二○○七年才六十餘歲時,決定與先生一同入住養老院(真是智慧的選擇),在與上百位長輩共同生活的過程中,透過敏銳的觀察,記錄老年社群中的各種樣貌,原來只是個人的隨筆紀錄(書寫,正是活躍老化的秘訣之一),最後竟累積成冊。



      作者的文筆非常流暢,觀察十分細膩深入,文字充滿畫面,跟著她的故事走,彷彿看見爺爺奶奶、照顧服務者彼此相顧、互相扶持的溫暖,當然也有老人像小孩一樣大吵其架的熱鬧畫面,更有溫馨的黃昏之戀,老人院裡各種各樣的人都有,有善良的、有霸道的、有一聲不吭的、有喜好長篇大論的、有動不動教訓人的。其實,這些生活故事,跟住在社區中,不也一樣嗎?但是,住在社區,雖是比鄰而居,可能還不一定能如養老院的老人一樣交流頻繁,由於在養老院裡每天有機會見面、互動聊聊,又因為都住在同一個機構裡,反而具有相當的社群意識。這些平實又感人的生活故事,在作者流暢筆觸的敘寫下,栩栩如生,引人入勝,如歷其境,讀來的確可以體會作者所說的:「只要能夠聚在一起,就是幸福、忘憂的事了。」其中有一位奶奶因為腿傷而暫時搬到養老院,但是,最後,她卻捨棄一個人獨居於自己華宅的日子,決定正式入住機構,選擇與大家同樂,這位奶奶豪邁地說:「我當初的決定是對的,不然,我現在會是一個人在家裡,那有什麼樂趣啊!」



      住在養老院究竟是喜樂或是哀愁?沒有辦法與兒女同住,是不是遺憾、難過的事呢?作者的回答真是有智慧,她說:



      有朋友問我:「是每個人都像妳一樣快樂嗎?或者,也有不快樂的?」當然都有,不快樂的人理由也很多,連天氣都可能是原因,身體不舒服更是理由,膝蓋痛、腿腫、先生說話不中聽……。住在華廈也未必快樂,住養老院當然更有埋怨的理由。不快樂不是因為住的地點、住處的遠近、交通的方便與否。任何一件事,都會有快樂與不快樂兩面。



      這一本書讀起來一氣呵成,不忍釋手,讀完之後,保證你也會很想去「拜訪」。如果你對於未來的居住規畫還沒有具體的構想;對於養老院,還是存有負面觀感;對於住在養老院裡面的人,仍然心存「憐憫」或「同情」,更不要錯過這一本書,它必會改變你對於養老院的刻板印象。配合閱讀本書,或許也可以開始把參訪養老機構當成是未來旅遊參訪的一站,樂齡生涯學習的經驗告訴我,提前構想並開始規畫老後的居住安排,是退休準備的重要一課。未來居住安排決定,也會影響個人對於財務規畫的想法與方向。不管如何,老後人生設計,總是愈早開始愈好!



    作者序



    活到老、學到老




      出版過兩本「老後」生活的書了, 沒想到還挺受歡迎的, 所以第三本的「老後」也要登場了。



      第一本書的出版完全是意外,因為記錄了我們在養老院的生活,自己覺得有趣,而去印刷成冊,總共印了五十本左右,分發給女兒們、孫子們、文壇的少數好友,以及同住的好鄰居, 真的只是覺得養老院生活有趣而已,沒想到好朋友?涵把我送她的那冊送給了一位熟識的編輯靜惠,承蒙她的慧眼賞識, 認為有出版的意義,於是「一群人的老後」誕生了。



      經過十三年沒有出書的歲月, 沒想到還會有這本「老來子」的出世, 我的興奮真不是語言可以形容的。



      書出版了,沒想到反應挺熱烈的,有人帶著書找我簽名,還擁抱了老後的我;有人向我買書, 送給他過去的同事、過去的同學, 讓我很擔心他破費太多。



      不過我也很欣慰, 好像有同感的老人不在少數, 只是他們沒有握筆, 所以看到我寫出了他們身體上的窘境、精神上的孤單, 心靈上得到了安慰。



      第二本《老後的心聲》在第一本出版後的七個月也出版了,有更多的朋友關心老年人的生活,有台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有新北市政府績優照顧服務員、有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有愚人之友基金會,以及撰寫與長照、醫療相關主題的作者, 都紛紛表示他們的關心和想法, 和前一本的推薦者成功大學老年學研究所的三位教授一樣,他們的推薦, 讓更多人在這個題目上有更多的興趣和關懷。



      第二冊比第一冊更引起注意,銷售成績不俗,還有幾次在暢銷榜上露了臉,讓我得到很大的鼓勵。最大的感動來自讀者,當有人說好喜歡這兩本書的時候,我好感謝他們,因為我們的想法是一樣的:



      「老了」還是有可愛的地方,「老了」並非一無是處,「老了」還是可以有學習、可以有進步。



      更讓我欣喜的是一名已負盛名的謝女士, 她讓我知道她對這兩本書「愛不釋手」。她說看了作品,更觸發了她許多的想法,她稱讚兩本「老後」,說那是打動人心的生命故事,讓我又愧又喜。



      我所居住的養老院也給我很多支持和鼓勵。以前寫的書從沒有辦過發表會,出版了「老後」,他們幫我辦了新書發表會,這是我的新經驗。 發表會在南港展覽館舉辦, 這是院方給我的鼓勵,不能不叫我深深感動。



      養老院裡住民很多,雖然我送出不少書,但也有被遺漏的,譬如平日少有往來的,不知道他對閱讀感不感興趣,還有人是專門愛好研究數理而較不熟悉文學的, 這些人我都不敢貿然送書。院方肯定知道了我的難處,他們很快為我做了個決定,兩本新書發表過後,放回養老院大廳的櫃台上,宣告大家,要看的可以帶上樓去看,看完放回原處即可。



      謝謝大家,看過後都給我鼓勵、肯定, 更感謝院方的用心良苦。



      第三本書寫的還是「我們老人」, 院內的居民、院外的老朋友都有, 當然也難免會寫到自己的老態, 例如記性愈來愈糟了, 耳朵對低頻率的接收有因難了; 剛起床時, 明顯地走路不穩, 甚至跌撞了等等。



      有人問我,「為什麼那麼努力, 一本接一本地寫呢?」不努力不行了, 八十歲的老人,哪有多餘的歲月可以浪費?體力明顯退步了,記得的事瞬間就忘,不趕緊把它記下來,它就要逃走了, 我怎麼能不勤快地記錄下一件件讓我感動的事呢?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