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中美貿易戰:一場沒有贏家的對決

中美貿易戰:一場沒有贏家的對決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1377100
朱雲鵬,歐宜佩
時報出版
2019年2月12日
100.00  元
HK$ 85  






ISBN:9789571377100
  • 叢書系列:BC 歷史與現場
  • 規格:平裝 / 200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BC 歷史與現場


  • 商業理財 > 經濟/趨勢 > 全球經濟

















    川普為何出手?

    禁止進口一隻iPhone手機,中國只損失8.46美元,而美國的損失則是八倍!

    台灣深受波及,鴻富、仁寶、富士康,無一倖免!



      「要是貿易戰持續擴大,蘋果手機被波及,那受傷第一名的是美國自己,其次是日本,再來就會是台灣;中國的就業會受傷,但附加價值受傷輕微。這就是貿易戰的最好例子:沒有贏家,都是輸家,而台灣追隨美、日之後,也絕對在輸家之列。」



      == 權力遊戲 ==

      *連鎖效應,台灣岌岌可危!


      當美國對中國進口出手制裁時,不是只對中國有傷害,也傷害了中國生?時所使用來自世界各國供應商的產品,包含美國自己的在?。2016年中國對美出口前20名,其中有15個是台商,鴻富、仁寶、富士康,無一倖免!



      *產業擴張還是經濟侵略?

      川普以中國產業壯大對美造成經濟侵略為由,在半年內展開三波對中貿易制裁,然而以數據來看,中國終究還是成長中的開發中國家,何以成為川普眼中釘、肉中刺?或者,美國其實需要塑造一個假想敵?好來轉移美國內政問題,而那個敵人,就是中國?



      *兩強相爭,必有一戰?

      以歷史為鏡,人類兩強相爭16次權力版圖重整,只有4次免於血腥戰爭,而這波爭鋒該如何落幕?



      == 半年內啟動三波對中貿易制裁,共達2500億美元 ==

      第一波:2018年,7月6日,關稅制裁項目818項,共計160億美元。

      第二波:2018年,8月23日,關稅制裁項目279項,共計340億美元。

      第三波:2018年9月24日,關稅制裁項目共5734項,2000億美元。



      在已然進行中的貿易之戰,兩強相爭,誰是最大的受害者?以蘋果iPhone7手機為例,中國出口一隻iPhone手機的價值為237.45美元,其在最後組裝過程中的附加價值只有8.46美元,其餘成本卻來自眾多經濟體:美國68.7美元、日本67.7美元、台灣47.8美元、韓國16.4美元、歐盟6.6美元……等。如果美國禁止中國生?的蘋果iPhone7手機進口,中國GDP(附加價值)的直接損失只有8.46美元而已,其他經濟體包含美國本土的直接損失則更大。



      本書詳述歷史軌跡中,列強崛起的勢力版圖爭鬥始末,由經貿產業詳實的數據,來分析自從美國總統川普上任之後,對中國展開一連串的貿易制裁手段,其背後的歷史成因與角力因素。再從心理推演、美國內政,以及昔日美國對日進行的經濟箝制,種種面向深入探討,而這一波的對中貿易制裁,將如何落幕?台灣在此波震盪中,該何去何從?



    名人推薦



      林建甫: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台大經濟系教授

      王健全: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推薦序

    美中貿易戰是經濟灰犀牛�林建甫 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台大經濟系教授

    一本兼具政經分析、掌握大國博弈思維的好書�王健全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作者序

    我們沒有悲觀的權利�朱雲鵬



    【第一篇:川普行動的來由:思想脈絡和政治策略】

    第一章:川普的思想:30年如一

    第二章:2016 年川普當選美國總統的經濟和政治版圖分布

    第三章:貿易戰的開端:白宮發布「討檄文」

    第四章:貿易戰在川金會後四天開打

    第五章:高峰會後暫停的貿易戰會重燃戰火嗎?



    【第二篇:對立的根源:恐懼、榮譽、利益】

    第一章:戰爭的起源在於恐懼:修昔底德陷阱

    第二章:美國人對中國的恐懼

    第三章:來自白宮的戰略報告:中國威脅論甚囂塵上

    第四章:中國的經濟力量被誇大



    【第三篇:大國崛起 必有一戰?】

    第一章:歷史的借鏡:大國如何崛起

    第二章:產業政策

    第三章:重商主義與重用武力

    第四章:史上16 個大國崛起中僅有4 例免於戰爭



    【第四篇:日本和美國互動的慘痛經歷】

    第一章:日本戰前到戰後的產業政策與經濟戰略

    第二章:美國對於日本進行301 調查、實施貿易制裁並迫使日圓大幅升值

    第三章:日本發生泡沫經濟的源由

    第四章:日本產業的對策:創新、升級與轉進



    【第五篇:貿易戰對中國大陸和台灣經濟的影響】

    第一章:供應鏈效果的測量方法

    第二章:供應鏈效果的測量方法

    第三章:中美貿易戰對台灣影響



    【結語】

    期待和平使者的出現



    ?





    推薦序



    美中貿易戰爭是經濟灰犀牛



    林建甫 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台大經濟系教授




      美中貿易戰爭是2019年最大的灰犀牛,我們一定要關注。但相關資料散落各處。很高興,我們有這一本有系統的書可以參考。



      我說是灰犀牛,而不是很多人講的黑天鵝。因為黑天鵝是指不可預測的重大事件。它發生的機率很低,但一旦出現,就具有很大的影響力。而灰犀牛一頭兩噸重,絕對是龐然大物,當它朝向我們衝過來,我們不可能不看見,它的衝擊力很大,帶來的威脅甚巨。



      本來有些人認為,美中貿易問題,是川普競選的語言,可能會隨著時間的過去,就逐漸的淡化。也有些人覺得,這是川普執政後,期中選舉的焦點,也會隨著選舉的完畢,貿易戰就會結束。但是我們看到,這個美中兩國的爭議,越來越大。因為這不只是貿易摩擦造成國際收支帳的不平衡,而是兩大國的霸權爭奪戰。我們看到美國運用智慧財產權當武器,擔心中國科技實力的養成,到2025年成為製造強國,到2035年超越美國。這個「中國夢」,帶給美國寢食難安。



      例如,華為公司在5G新科技的表現已經逐漸超越美國,帶給美國極大的威脅。所以2018年12月1日,加拿大警方應美國政府司法互助要求逮捕華為公司現任副董事長兼財務長,也是創辦人任正非的長女孟晚舟。理由是涉嫌違反美國出口管制向伊朗出售敏感科技,及做假帳。美國總統川普也正式簽署了華為的設備禁令法案,並呼籲聯盟國家禁用華為的設備等等。由此可見這美中貿易摩擦背後的真正問題,不是短時間可以解決。而美中貿易戰爭的進程,從互相加關稅的叫牌、執行後的互相傷害,造成人民幣的貶值、全球金融市場的震盪,一波波的衝向台灣,我們無法置身事外。



      這本書最大的特色,就是把美中貿易戰爭的前因後果,寫得非常清楚,不但分析川普行動的來由,還對美國貿易戰鷹派的思想脈絡和政治策略做了詳細的解析。本書剖析了大國對立的根源,把美國人的恐懼及榮譽、利益,做了深入的說明,也探討了大國的崛起是否必有一戰?這就是「修昔底德陷阱」,也就是類比斯巴達和雅典歷史典故,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來回應這種威脅,這樣讓戰爭變得不可避免。由於中國在改革開放後,經濟的發展一日千里,美國也充斥著「中國威脅論」。就像第二篇裡講的美國顯然已經把中共的崛起視為其全球地緣政治上的頭號對手,包含國防與外交,且不限於經濟。因此美國對於中共的「產業政策」非常感冒。在美國官員的眼中,產業政策是一種「經濟侵略」,是毒瘤,是「不公平競爭」,必須剷除。因此接連二三的招式都會出來,導致主要經濟預測機構都紛紛下修2019年全球的經濟成長率。



      歷史畢竟充滿著教訓。書中也鑑往知來,回顧八○年代日本和美國互動的慘痛經歷,以此鋪陳貿易戰的未來可能發展,研究對中國大陸和台灣經濟的可能干擾。由於這場貿易戰對台商、台灣整體發展的影響將不容小覷,書中也提出兩岸趨吉避凶的解藥。最後則期待和平使者的出現,希望化解這一場紛爭。全書一氣呵成,可以讓讀者真正的長知識。



      朱雲鵬教授是我台大經濟系的學長,不但專業研究做得很好,知識也相當淵博,因此文中旁徵博引,給讀者最好的知識饗宴。合作者歐小姐曾是朱老師的學生,中央大學產經所博士,目前任職中華經濟研究院,是產業分析專家。這個時代,合作是完成論文、著作最好的途徑;因為邊際效用遞減、邊際成本遞增,單靠一個人工作進度就很緩慢,合作可以增加效率,又可以發揮比較利益,增進作品的各方面效益。美中貿易戰爭,不是件簡單的事,也無法很快的解決,對台灣的影響又很巨大。現在關心國家大事的有志之士,不可不知。這本書來得正是時候。



    一本兼具政經分析、掌握大國博弈思維的好書



    王健全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美中貿易糾紛表面上看是貿易戰,但實際包括了科技及智慧財產權的爭奪戰、貨幣政策的鑄幣權,乃至全球經濟的主導權。目前主導全球遊戲規則的美國,擔心被下一個崛起大國(即中國大陸)取代,而心存恐懼產生的「修昔底德陷阱」,就是此一情況下的產物。尤其是中國宣傳的「製造2025」、「厲害了我的國」,加上華為、中興等大陸公司在5G、科技領域上的節節進逼,更讓美國心存恐懼。因此,發動貿易戰有其背景。



      在貿易戰過程中,美國自認本身有優勢,因為它的出口占比小、社會穩定度大、科技有優勢,加上大陸在供給側的內部改革下,再承受貿易戰,等於是腹背受敵。另一方面,大陸可以透過減稅、降息、出口補貼等多元化工具來抵抗美國的威脅,自然不可能對美國示弱。川普總統是個生意人,透過威脅、恫嚇,爭取更多的籌碼及讓步,是其主要手段,但川普背後的謀士以鷹派居多,灌輸川普不可輕易讓步,這也是美中貿易戰打打和和、撲朔迷離的原因。因此,美中貿易糾紛恐怕會演變成一場持久戰。



      在美中貿易博弈可能不會馬上結束的情況下,川普發動貿易戰的緣由與衝擊,值得我們深入觀察與分析,因為它影響的不只是企業的進出口、供應鏈的調整,還包括了景氣的可能反轉、匯率的波動,乃至股市、房地產的未來。因此,從政府、企業,到升斗小民將受到重大的影響。在美中貿易大戰方興未艾之際,本書的出現、即時而深入的分析,有助於化解社會大眾的疑惑並掌握其後續的發展,是本值得推薦的好書。



      本書從中國大陸崛起、中美對立的背景,以及過去美國面對主要競爭對手(如1980年代逼迫日幣的大幅升值來對付日本,致日本產生泡沫經濟,再也無力和美國抗衡)。毫不手軟的打擊行動,均可讓我們掌握美國的思路及未來貿易戰的發展。尤其是既有大國面對崛起大國的「修昔底德陷阱」及其背後的發展,均有深入的闡釋,是本兼具經濟、政經發展及歷史背景推演的好書。



      除了美中貿易大戰背後原因及歷史背景的解讀外,本書深入分析貿易戰對中國及台灣經濟的可能影響,具有相當的參考價值。尤其是針對日本,在面臨美國抵制、泡沫經濟破滅後的產業轉型對策,包括創新、升級與轉型,均值得台灣廠商、大陸台商的借鏡。



      本書作者利用供應鏈效果的測量、次級資料的加值分析、衍生影響,以及大陸台商的供應鏈、產業關聯表等方法分析貿易戰對中國、台灣經濟的可能影響。本書推論嚴謹且深入。在衝擊的影響評估上,具有相當的說服力,是本值得拜讀的美中貿易大戰工具書。



    作者序



    我們沒有悲觀的權利



    朱雲鵬 台北醫學大學暨東吳大學講座教授,前行政院政務委員




      中共和美國貿易戰的近因,是川普當選後所採取的對中強硬政策,而此戰的演變另還有長期的、結構上的源由。寫本書的目的,就是要解釋這些長期結構上的原因,包含反全球化、貧富不均、保護主義和美國的政治版圖,以及在近戰中川普政府所持的態度和作法,進而剖析未來的可能發展。



      本書另用經濟學上處理貿易供應鏈的方法,估計貿易戰對於中國大陸和台灣在經濟方面、產業方面的直接影響,包含中國大陸各主要產業部門外銷到美國的數量將如何變化。書中也評估了供應鏈以外的影響,包含投資面和消費面,也包含對於台商經營的衝擊。



      在撰寫本書的過程中,曾參與兩個研討會,得到重要收穫,特別在此感謝。一是財團法人余紀忠文教基金會於去(2018)年9月所舉辦「從全球貿易戰看全球政經變化」研討會,依序聆聽薛琦、劉遵義、許嘉棟、陳添枝、施振榮諸前輩先進的發言,所獲良多。二是財團法人現代財經基金會於一個月後所舉辦「全球經貿變局下的台灣對策」論壇,聆聽黃輝珍、李伸一、 吳中書、王健全、高長諸先進的發言,一樣給了作者重大的啟發。



      另外,在筆者研究的過程中,有幸接觸到幾位重要學者的思想和著作,對於本書所闡述的理念有重大的啟蒙,也在此提出。一是著名德裔經濟學者也是筆者好友李察•維納(Richard Werner);他在2003年所出版的《日圓王子:日本中央銀行領導與經濟轉折》一書,詳細分析了日本從繁榮走向停滯的過程和原因。二是韓裔旅英經濟歷史學者張夏準在2002年所出版《富國陷阱》,很有說服力地分析現在的已開發國家,在早年發展初期時曾普遍採用保護政策的現象。三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迪格里茲(Joseph Stiglitz)於2015年出版的《全球化的許諾與失落》以及於2017年出版的《再論全球化的許諾與失落:川普時代的反全球化》,詳細述說了全球化的效果、實施的偏差,以及後遺症的產生。



      另外還要感謝多位先進和好友在本書寫作的過程中所給予的協助,包含本書共同作者歐宜佩的協力研究,以及包含中華經濟研究院在內諸多智庫和學者的指點。謝謝你們。



      我們期待本書可以帶給讀者一個訊息,就是貿易戰沒有贏家,但一定會有輸家,而且必然傷及台灣在內的全球分工參與者。台灣的人民,台灣的企業領袖、政治人物和意見領袖,我們沒有悲觀的權利,但願大家可以竭盡所能,貢獻心力,防止人類悲劇的發生。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