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身在某種時間差之中
忘了是從常常半夜翻班拍戲、當空服員,還是十八歲去美國讀書之後,或是可能更早以前,剛有記憶之初,我就不太能適應制定出來的時間規則,當其他小朋友都在睡午覺時,彷彿全世界只剩下我還在觀察飲水機的水滴。
曾經感到很慌張,因為大家好像都能適應得不錯。不過後來我很快就放棄了,因為活在軌道之外也沒那麼糟,其實是很有趣的。等到能夠清楚意識到自己是怎樣的人的時候,我已經是一個走跳在自己的時區的人了。
至於為什麼拍照?一開始是因為怕無聊,不喜歡寂寞,不甘心自己一個人看著時間從窗外虛逝的感覺,所以拿起相機開始按下快門,證明自己曾經來過。
當然時間並沒有因為我的快門而停留,但我發現很多喜歡的照片,都是自己一個人無聊時所拍下的,拍照變成了一個很難得的獨處的理由。
我注意到並且拍下的畫面,通常都是不會因為時代更迭而有明顯變化之物,大致上跟我在同一個頻率上,可以隨我一起歸檔的事物。
大概有點羨慕這些事物,可以任憑時光飛逝,也不用改變自己的姿態繼續存在這個世界上。生而為人,不管活在什麼時區裡,總會需要調整自己的時差跟大家在同一條船上工作的時候,只是我的時區好像非常遙遠,每次都要花很多力氣,才有辦法把時間差調整回來。
當然,我是非常喜歡見到大家的,所以不管要飛多久,我都樂意為之。
在不同時區旅行的途中,調時差的時刻,我總是隨身帶著相機。
推薦文
影子
從小時候開始,我一直喜歡在生活中凝視某種物體,看著因為光線移動而呈現物體影子與光點飄動的變化,對我來說就像是人生片刻美好的記憶。後來在小津安二郎與侯孝賢的電影裡,看到這類影像,都會有被了解的共鳴感。2018年底第一次看到林予晞攝影個展的作品,在我心底也有這樣的共鳴,就是看到人生片刻的美好記憶。
我開始拍電影之後,就喜歡在拍戲的現場東張西望,因為除了鏡頭前演員表演的內容之外,我總覺得拍攝場景的每分每秒都有預想不到的光影變化。不論是自然的陽光或人工的光源,當光線移動的片刻偶爾會有出其不意的幻影出現,瞬間即逝。有時候,跟我一起拍片的攝影師懂得運用光影交錯剎那的張力,創造獨特風格。我覺得可以跟這樣的攝影師合作,真是一件幸運的事。
林予晞就是那種可以看到瞬間即逝光影交錯的攝影者。
她是什麼原因會在那個時刻拿起相機?是眼前的玻璃杯剛好與太陽光線相遇,折射出現的光點讓他覺得有趣,就像孩童時光的遊戲?她什麼時候會拿起相機?是看到有影子在奔跑,她追逐而去,試圖踩到那個影子,她也許覺得影子是神祕的東西?有時候只是因為經過的牆上地上馬路上有符號吸引他,可以表達她對這世界的驚奇。於是她就拿起相機,留下人生片刻的美好記憶?
我心底仍然有很多問號,但是可以看到林予晞的攝影集,真是一件幸運的事。
?
◎鄭文堂(電影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