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職人魂•創新路:15個工藝品牌的進化之道

職人魂•創新路:15個工藝品牌的進化之道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0580433
張尊禎,黃小靖,陳明輝,張淑卿
遠流
2019年1月27日
127.00  元
HK$ 107.95  






ISBN:9789860580433
  • 叢書系列:生活館-Taiwan Style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7 x 23 x 1.65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生活館-Taiwan Style


  • 藝術設計 > 設計 > 設計方法 > 產品設計











      ──職人工藝回應時代挑戰的創新手帖──

      #故事性 職人精神的傳揚,涵蓋十大工藝領域,十五個經典個案

      #實用性 工藝知識與經營創新經驗的分享

      #藝術性 十五組職人手繪,數百張動人影像


    ?

      工藝職人的創新進化論

      本書希望發掘臺灣在地工藝品牌傳承的動人故事與現代工藝價值。書中所選擇的十五個案例,不管是具有十餘年或達到上百年的發展歷史,其新世代經營者在時代颶風挑戰下,皆致力於創新活化的努力,開展出豐富多樣的現代工藝風貌。書中有職人魂的刻畫,強調對傳統工藝價值的守護與傳承;有應變與探索的軌跡,記錄了困境突圍與開創轉型的策略與過程。不僅能一窺工藝產業的轉變與環境的關係,作為有心經營該工藝領域的有志者參考;對於喜歡工藝與設計的一般讀者來說,也是體會臺灣文化與生活美學的有趣讀本。



      全書以動人的圖像頁面開場,結合清晰易讀之主文編排,各種活潑的知識主題Box設計,酌搭兼具生活感之作品照、具紀實性之步驟攝影,與表現各類型品牌工藝特色之手繪插圖,以整體清爽舒朗之版面構成,提供讀者「遊於藝」的美好閱讀感受。



      書中涵蓋的工藝類項與案例:

      ▲藍染類__卓也藍染

      ▲編織類__那都蘭工作室

      ▲陶瓷類__安達窯、立晶窯、

      ▲竹藝類__光遠燈籠、元泰竹藝社

      ▲紙藝類__廣興紙寮

      ▲木藝類__永興家具、德豐木業、意念工房

      ▲金工類__天冠銀帽、谷同金

      ▲磚瓦類__三和瓦窯

      ▲玻璃類__春池玻璃

      ▲石藝類__父與子石雕藝術茶盤


     





    序_從職人進化之路看見臺灣工藝新價值

    編輯室報告_為進擊的職人按讚

    導言_六個面向,看見臺灣工藝創生十五帖

    ?

    15個工藝品牌的進化之道

    01 藍染

    卓也藍染_從復育藍草田開始,走出一大片藍天

    ?

    02 編織

    那都蘭工作室_織男挑戰傳統,代工走向藝術

    ?

    03 陶瓷

    安達窯_以工藝精神追求量產,讓藝術走入生活

    ?

    04 陶瓷

    立晶窯_ 古早食器食尚轉身,臺灣味的工藝復興

    ?

    05 竹藝

    光遠燈籠_跳脫宗教傳統,點亮不一樣的燈籠文化

    ?

    06 竹藝

    元泰竹藝社_竹製生活用品,傳達低塑生活理念

    ?

    07 紙藝

    廣興紙寮_創造臺灣好紙,建立職人尊榮

    ?

    08 木藝


    永興家具_秉持傳統榫卯工藝,推動現代東方家具

    ?

    09 木藝

    德豐木業_推廣木構造建築,創造人與森林共存

    ?

    10 木藝

    意念工房_融合人文和自然,木藝生活風格創造者

    ?

    11 金工

    天冠銀帽_傳統接軌時尚,銀帽走向金工

    ?

    12 金工

    谷同金_黑金變藝術,讓冷冽的金屬也有溫度

    ?

    13 磚瓦


    三和瓦窯_百年窯場玩文創,燒出紅磚新氣象

    ?

    14 玻璃

    春池玻璃_廢玻璃創意變身,實踐循環經濟

    ?

    15 石藝

    父與子石雕藝術茶盤_一雕一鑿,展現原石生命力

    ?

    附錄_工藝店家資訊



    ?









    從職人進化之路看見臺灣工藝新價值



    許耿修(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主任)




      近年來臺灣工藝產業多朝向文化創意方向發展,在以創新設計為主流的趨勢中,許多工藝美術作品或家具家飾、生活用品等工藝產品,不乏由傳統老字號或世代傳承的新世代工藝家產出,亦有多位新銳設計師從傳統技藝或材質,加入新元素而產出新穎的工藝作品,臺灣工藝在新世代傳統基礎及致力創新活化下,已同時呈現豐富多樣的工藝文化。



      「工藝老字號傳承軌跡與活化再生調查計畫」為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於二○一七年委託遠流出版公司台灣館進行之調查計畫,主要希望藉此瞭解工藝新世代在面臨大環境轉變、現代生活需求轉型或震災等災害劇變下,「如何堅持傳統開創新局?如何將沒落的產業或材料重新應用?如何從匠藝轉型為設計導向?」等幾項重點。



      該調查計畫是以臺灣本島的工藝老字號、跨世代工藝家族為主要研究對象,並依據既定的對象選取標準,於陶瓷、玻璃、染織、金工、漆藝、石藝、木藝、竹藝、紙藝等工藝領域各自選取一至數家為研究對象,透過深度訪談將總計二十家的發展歷程、傳承與育成、工藝技術、材料運用、設計整合、在地脈絡、產品種類及特色、行銷經營、核心精神、未來展望等各個發展面向,詳實地記錄撰寫,成為珍貴的調查資料。



      近幾年,本中心致力於推廣工藝文化與扶植工藝產業,陸續出版工藝相關專書,得以讓大眾認識臺灣工藝的美好、了解各工藝領域職人的努力與堅持。本書《職人魂.創新路》即是在此概念下,以「工藝老字號傳承軌跡與活化再生調查計畫」內容為基底,挑選其中十五家具有十年以上的發展歷程、並且在新一世代致力創新活化下,呈現出多樣性的工藝風貌。



      本書透過遠流出版公司台灣館專業的文字編輯、生動活潑的版面設計,將臺灣工藝世代傳承的動人故事與現代工藝價值──其「活化再生」與「創新」歷程,完整呈現在大家眼前,不僅可一窺工藝產業的轉變,十五個工藝品牌的進化之道更可作為有心經營該工藝領域的店家參考,不啻為一本工藝創新的參考專書。



    導言



    六個面向,看臺灣工藝創生十五帖




      每一個工藝品牌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每一個跨世代工藝家族都有其獨到的永續創生經驗談。



      本書十五篇深度報導,詳盡提供了第一手的經營心得及發展脈絡,透過當事人的親身口述與報導者的深入分析,能進一步了解他們曾面臨的瓶頸困境與轉型成功的原因,不僅可作為公部門之產業輔導及同業間學習觀摩的參考,對一般民眾來說,也能透過閱覽培養美學品味與工藝鑑賞能力,更加知道如何摯愛臺灣這塊土地!

    ?

      頂真的職人精神,不論產業規模大小



      在十五家案例裡, 以「永興家具」、「春池玻璃」二家達到企業化的規模,員工總數百人以上;其中「永興家具」擁有博物館、文創商品、木工學堂、刊物出版等八大版圖,跨足兩岸市場。探究其能在市場上獨占鰲頭的原因,乃在於第一代老頭家以好品質、好手藝奠定下事業的基礎,並保有技術純熟、經驗豐富的老師傅,成為地方產業(臺南家具、新竹玻璃)的領頭羊;再則新一代為行銷、管理人才,懂得整合資源,開創符合現代生活需求的產品。



      大部分的工藝店家屬於五十人以下的中型規模,如「安達窯」、「三和瓦窯」、「卓也藍染」、「意念工房」、「德豐木業」、「谷同金」、「光遠燈籠」、「廣興紙寮」等。皆因其具有技術研發創新的能力,在部分機械的輔助下,轉向半自動化生產,不僅縮短了傳統純手工的製程,還能走向模組化量產,擴大產能;有些更兼顧多角化經營,成立觀光工廠或體驗工坊,發展文創商品,擴大工藝領域,使事業獲得穩定成長。



      「立晶窯」、「那都蘭」、「天冠銀帽」、「元泰竹藝社」、「父與子石雕藝術茶盤」,仍偏工作室模式經營。其原因礙於大多工藝技術必須仰賴手工無法量產,或是市場需求未達量產的標準,有些也因無多餘資金擴充設備,使得規模發展受限。



      但不論產業規模大小,在工藝領域內都可看出職人頂真執著的精神,固守在崗位上持續耕耘努力,以呈現最完美的作品。

    ?

      見證產業變遷,與在地脈絡結合



      綜觀十五家個案的發展歷程,從十幾年至近百年不等,可說都歷經了社會與產業變遷才能至今不墜。



      其中以「三和瓦窯」歷史最為悠久,不僅見證了高雄大樹瓦窯業的興衰,成為全臺碩果僅存的一間瓦窯場,也是目前唯一提供臺灣瓦的古蹟修復材料指定廠商;對於臺灣磚瓦產業和磚瓦文化來說,是一處重要的文化資產,並成立「大樹鄉瓦窯文化協會」,共同推展傳統磚瓦藝術。



      埔里是臺灣手工造紙的故鄉, 「廣興紙寮」在走過半世紀後的今天, 不僅是當地現存屈指可數的手工造紙廠, 更是臺灣第一家兼及文化保存的觀光紙工廠。並以在地性農產品作為產品發展的優勢,以其精湛的手工造紙技藝,結合廢棄不用的茭白筍殼、葉,創研出別具地方特色的「茭白筍紙」,深受書畫家所喜愛,還兼具生態及環保概念,具有全臺灣、全世界僅有的獨特性。



      至於臺南府城,是傳統宗教產業重要的工藝聚落,更是金銀細工的大本營、銀帽製作工藝的重鎮,天冠銀帽雖然成立時間只有二十年,但在厚實的技藝基礎下,加入創新、跳脫傳統的新思維,從為神明服務的工藝,躍升至時尚舞台,在府城銀帽產業中開創出一條令人驚豔的道路。

    ?

      工藝技術改良創新,居同業領頭羊



      為因應時代潮流的變遷,十五家案例在工藝技術上幾乎都具有改良與研發創新,並透過研究開發,在製程與設備上獲得突破,讓其在同業中居有領先的地位,奠定根基。



      如「卓也藍染」便是相當成功一例, 花了十幾年時間將整個採藍、浸泡、打藍、製靛、收藍靛過程改成電動化,加上連續藍染機的研發成功,不僅將布染得快、漂亮,品質又穩定,更難能可貴的是,產業化的過程並未減低手工染纈的藝術性。同樣的,「光遠燈籠」擁有「為竹片套上接頭」和「一體成形」二項專利,解決了產能不足及人員短缺的問題;此外還運用TC布來印刷,將圖案直接壓印在布料上,大大縮短了傳統燈籠的製作時程。「廣興紙寮」則是憑藉著造紙職人的經驗與技術,不斷創新改良手工紙的配方與製程,依每位客人的需求重新客製,為每一批紙張製作生產履歷,因而在業界擁有手工紙品項最多、品質最好的口碑。

    ?

      以生活為導向,產品設計符合現代需求



      由於現代生活型態的轉變,傳統工藝的使用情境已與昔日大不相同,因此在產品設計上,更強調實用及美觀,與現代生活緊密結合。這一點,在新一代的接班人身上特別明顯。



      例如「安達窯」第二代加入後曾經每年推出一款動物系列的設計;二○一四年所推出的《沖茗》青瓷濾茶器,更是吸引全球客人喜愛,擴大消費客層。其研發動機來自這幾年對食安問題的關心以及符合自泡茶飲的潮流,一般市面所見辦公室用的沖茶器多為不銹鋼或不耐高溫的橡膠、塑膠材質,且造形也較為傳統呆板,安達窯克服技術問題,設計出洋蔥發芽造形的青瓷沖茶器,讓品好茶也可以是很輕鬆簡單的享受。



      「天冠銀帽」則運用纍絲、鏤空等技法,將原本裝飾在銀帽上的鳳凰、牡丹、如意等傳統紋飾化繁為簡,創作一系列生活銀飾用品,如花器、燈罩、項鍊配飾等,讓傳統轉化為當代設計的作品。同樣的,「永興家具」也是將傳統雕龍雕鳳的紅木家具,簡化為造形簡潔、蘊含東方人文思想的現代家具,更適合現代生活情境使用;旗下子品牌「青木工坊」則利用木料來製作文創禮品,希望傳遞林業經營與人類永續共好的願景,喚起對木頭溫潤質感的生活溫度。這一點,「德豐木業」與「意念工房」也所見略同,近幾年紛紛在本業以外創立木製生活小物品牌。



      誠如顏水龍先生在〈臺灣工藝產業之必要性〉一文所提的:「工藝產業不只是生產傳統的樣式和製品,而是要徹底改良現代人的生活方式,生產生活的工藝品。」這一段話,近七十年來仍舊不變,也是每個工藝店家所共同追求的目標。

    ?

      跨界合作,共同開創新局



      就大部分的工藝店家而言,工藝師就是產品設計師,因為對該工藝材料、工序的了解,更能掌握產品的設計要點;如果一名設計師不了解工藝領域,市場接受度與否、商品是否銷售成功,則往往不是設計師所關注的焦點。但找對了團隊合作,也許能共創亮眼的成績,如「谷同金」與「頑石文創」的跨界合作即是一例。



      「谷同金」的母公司擁有近四十年純熟的金屬加工技術,加上設計公司活潑創新的點子與時代契合的敏銳度,共同為二○一三年的「文創跨界創新亮點計畫」規劃出三大系列作品,將鋼材冷冽的質感蛻變成一件件具有個性、自然、生態、時尚、實用等不同旨趣的作品,這樣的跨界合作,不僅讓「谷同金」跳脫了傳產的框架,也重新找到臺灣產業再生的力量。



      「春池玻璃」是新竹玻璃產業成功轉型的一家案例,以回收玻璃起家,靠著其對玻璃原料的了解、掌握處理技術的關鍵,力求轉型研發環保玻璃綠建材。目前推行的「W春池計畫」,非常歡迎跨界與之合作,是以回收為主軸,串聯了回收玻璃、老師傅以及新銳設計者,如與名廚江振誠合作設計的餐盤、W飯店月餅禮盒內附的玻璃杯、為「新竹300博覽會」推出專屬的143玻璃杯等,都是集思廣益再激盪出的精緻作品。



      以傳承為使命,領略工藝之美



      對工藝的認識、美的欣賞,要從教育做起。「永興家具」所開設的「魯班學堂」,已深耕十年,基於老頭家對木質家具的要求、強調傳統榫卯手工技術的重要性,在扎實的職能訓練下已培育出許多木工人才;並且開辦「泰欽獎學金」,一方面紀念創始人葉泰欽,一方面也希望藉此鼓勵對木工有熱忱的年輕人。在藍染方面,有鑑於日本藍染文化有系統的延續,面對臺灣藍的斷層,「卓也藍染」每年不定期開辦國際性研討會及課程,讓民眾不必遠行即可領略天然染之美。或者透過觀光工廠、體驗課程的推廣,讓遊客可深入了解工藝的製作與文化、進而懂得欣賞與品味收藏。



      編輯室報告_為進擊的職人按讚

    ?

      工藝文化源自於族群與地方特有的生活方式,因此每個時代的工藝作品,都可視為一地歷史、藝術及文化特色的表徵。但傳統工藝的永續,絕非是封存於博物館中的文化遺產,要能賦予新生命與活化再利用以符合當代需求,才是落實傳承的正確途徑。《職人魂.創新路》即是抱持這樣的信念,在國立臺灣工藝發展中心的支持下,遠流台灣館團隊採訪記錄了十五個懷抱熱血初心的跨世代職人家族,如何正面迎擊時代挑戰,為傳統工藝找出進化之道的過程。



      遠流台灣館是以整理、傳揚在地文化美學價值為使命的編輯工作室,長期以來,本土工藝一直是我們持續關注的方向和主題。從二○一○年起,即陸續製作出版了《尋百工》、《職人誌》等呈現臺灣工藝職人身影百態的圖書;二○一五年,我們正式與國立臺灣工藝發展中心展開合作,共同規劃了《好物相對論—生活器物》、《好物相對論—手感衣飾》兩本從工藝家與生活家相互激盪的美學圖文書;二○一六年則重整並復刻了臺灣工藝之父顏水龍的重要經典《臺灣工藝》,回溯七十餘年前先知先行者對臺灣工藝產業的整體盤整與思考,於今看來仍相當具有參考價值。



      二○一七年,我們繼續在國立臺灣工藝發展中心支持下,進行了長達一年的「工藝老字號傳承軌跡與活畫再生調查計劃」,師法顏水龍先生,深入訪查了陶瓷、玻璃、染織、金工、漆藝、石藝、木藝、竹藝、紙藝等九大類、二十個跨世代工藝家族,從數次訪談中,深深感受到今日臺灣工藝產業所面臨的困境與挑戰依然十分艱鉅,然而在時代強風吹襲下,職人的堅持力與創新力又是多麼難得可貴,值得好好珍惜並引為借鏡。



      這本書的內容便是植基於「工藝老字號傳承軌跡與活化再生調查計畫」的成果,我們從調查報告中擇選具有參考性與指標性的十五個跨世代工藝家族作為進一步報導對象,選取的標準如下:

      (一)至少具有十年以上發展歷史。

      (二)必須有傳承的軌跡,但不限於家族傳承。

      (三)作品質量在同類型上具有領頭羊或標竿性之指引地位。

      (四)具有活化再生傳統技藝或多元創新經營的歷程。

      (五)擁有產業或市場競爭潛力。



      有別於田野報告書以口述第一人稱記錄,本書內文以報導體重新改寫,呈現工藝家族世代傳承的故事與活化再生的創新歷程,此外並穿插特別設計的各種子題方塊與對話邊欄,希望讓表達更加活潑,傳遞的經驗心得更實用具體。包括:



      *品牌三大特色:歸納整理該店家三大特點,讓人快速掌握其成功之鑰。並以特色插圖,展現品牌精神。

      *工藝小常識:一般人有興趣、易理解之相關工藝知識。

      *手路報恁知:該工藝技術製作流程與說明。

      *世代對話:工藝家族中不同世代經營者之觀點與心路。

      *品牌代表作:圖文說明三至五件代表性產品。

      *經營會客室:以問答方式,呈現品牌於行銷經營、設計研發、傳承育成等心得,兼及未來展望。



      從進行田野調查時的初次拜訪,到本書的編輯製作出版,一年來再度數次與十五個工藝家族相遇,有如與老友重逢,倍感親切,一有新的進展,也為他們感到高興,像是卓也藍染專賣店擴展到臺北來;那都蘭工作室的將博.里漢得到耆老與儀式的應允,可以使用傳統地織機來織布;德豐木業的民宅「半半齋」作品,獲得二○一八臺灣住宅建築獎首獎;天冠銀帽的「天冠工藝美學館」成立,正式跨足於金工美學的推廣。也有讓人感到惋惜的消息:父與子石雕藝術茶盤的陳世昌先生,於今年(二○一八)四月過世,面對老藝師的凋零,也讓我們驚覺及時記錄與傳承保存的重要性。



      去年此刻,許多工藝店家聊著技術人才斷層的危機、市場開拓的瓶頸,努力不懈中,仍難掩對前景的憂心。希望藉由本工藝專書的出版,可以讓大家看見職人在本位上的堅持與努力,進而支持臺灣的工藝品,使臺灣工藝真正成為能立足國際、永續發展的重要文化資產。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