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 定價117.00元
  • 8 折優惠:HK$9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遇見亞洲12座教堂:建築師帶你閱讀神聖空間

遇見亞洲12座教堂:建築師帶你閱讀神聖空間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1376875
王裕華,蔡清徽
時報出版
2019年1月22日
133.00  元
HK$ 113.05  






ISBN:9789571376875
  • 叢書系列:Across系列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Across系列


  • 藝術設計 > 建築 > 各式建築 > 宗教建築物











    看見亞洲教堂的宣教血淚史 體悟神聖空間的場所精神



      卸下宗派的束縛 感受屬靈的召喚

      在空間中遇見神聖,在靜默下聆聽聖音

      撼動人心的教堂建築,絕無僅有的閱讀體驗




      跨世紀的歷史痕跡,物換星移的世代交替,人與物會改變,但教堂的精神和信仰的真諦將永遠留存。在神聖的教堂空間裡,沉澱心境,聆聽心靈對話,感受宗教的氛圍,發現建築藝術與人類情感的連結。



      本書帶您漫遊臺灣、日本、新加坡、香港、南韓、菲律賓等最具代表性的教堂建築,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臺神學院禮拜堂、臺東白冷會天主堂、聖瑪利亞主教座堂、聖保祿天主堂、小坡天主堂、聖安德烈座堂、聖瑪利亞天使教堂、聖約翰座堂、明洞主教座堂、薩朗教堂、聖奧斯定教堂,並同場加映聖安瑟倫天主堂、聖巴斯弟盎聖殿。



      以精闢的文字介紹十二座亞洲知名教堂,搭配精選教堂內部及外觀的照片、3D金屬等角透視圖和建築平面圖、教堂建築師的生平介紹,宏觀掌握每座教堂的建築精髓。透過專業建築師的導覽與解讀,搭配《聖經》經文,讓讀者全面感受教堂的深度、廣度和真諦。



      認識教堂,更同時認識自己的文化處境!



    專文推薦



      高德隆蒙席 教廷大使館代辦

      蔡麗貞 臺灣中華福音神學院院長

      黃旭榮 校園書房出版社總編輯

      林承曄 日華國際旅社總經理

      謝榮生 中華基督教長老會臺北信友堂牧師


     





    推薦序 教堂代表的精神傳承與生命故事

    推薦序 一首「美善真」的心靈序曲

    推薦序 從教堂感受神的愛與溫暖

    作者序 感受意義非凡的屬靈閱讀

    Prologue Settle Down to Feel Lectio Divina



    Part1看見臺灣

    01稻穗黃金海中矗立的金字塔教堂--臺南後壁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


    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地興建背景

    普立茲克建築師--波姆

    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的設計

    臺南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的屬靈閱讀



    02當「中國琉璃瓦」遇見「拉丁十字架」--仰德大道祕境花園的臺灣神學院禮拜堂

    建堂背景

    臺神禮拜堂本色化的建築嘗試

    臺神禮拜堂的屬靈閱讀



    03鮮為人知的臺灣後山宣教工廠--白冷會在臺東的三座天主堂:白冷會總會聖堂、小馬天主堂、公東高工聖堂

    白冷會歷史

    白冷會的宣教神學

    白冷會總會聖堂

    小馬天主堂

    公東高工聖堂

    白冷會三座聖堂的屬靈閱讀



    Part2眺望日本

    04以屋頂刻劃「十字架」地景--東京聖瑪利亞主教座堂(Tokyo St.Marys Cathedral)


    關口教會的歷史

    建築師丹下健三的都市「機能、結構與象徵」宣言

    東京聖瑪利亞主教座堂的屬靈閱讀



    05傳統日本建築演繹現代建築的典範--輕井澤聖保祿天主堂(Karuizawa St. Pauls Catholic Church)

    聖保祿天主堂的興建背景

    安東尼.雷蒙的建築宣言

    聖保祿天主堂的設計



    同場加映

    戰後日本建築銜接國際的典範--東京目黑聖安瑟倫天主堂(Meguro St. Anselm Catholic Church in Tokyo)

    區域概況

    聖安瑟倫天主堂的興建背景

    聖安瑟倫目黑天主堂的設計

    兩棟教堂的屬靈閱讀



    Part3凝視新加坡

    06教育與希望的庇護所--新加坡「小坡」地區的學院天主堂


    緣起

    宣教士營造的場所精神

    都市再造下屹立不搖的「屬靈場所精神」



    07殖民地花園城市藍圖的核心--新加坡聖安德烈座堂(St. Andrews Cathedral)

    新加坡的崛起

    聖公會宗與殖民歷史

    十九世紀的維多利亞城鎮規畫

    聖安德烈座堂的興建歷史

    日據時期

    座堂的精神

    聖安德烈座堂的設計

    聖安德烈座堂的屬靈閱讀



    08以「生」和「死」為焦點對話的--新加坡聖瑪利亞天使教堂(St. Mary of the Angels Church)

    聖瑪利亞天使教堂的歷史

    方濟會的宗教精神理念

    教堂的精神

    聖瑪利亞天使教堂全區的設計

    聖瑪利亞天使教堂的內部設計重點

    聖瑪利亞天使教堂的屬靈閱讀



    Part4探詢香港

    09從帝國座堂擁抱普世教會--香港聖公會聖約翰座堂(St. Johns Cathedral)


    香港聖約翰座堂的歷史

    香港基督宗教的發展

    座堂的精神

    聖約翰堂的設計

    聖約翰座堂的屬靈閱讀



    Part5走訪南韓

    10山丘上的庇護所--首爾「明洞主教座堂」(Myeong-dong Cathedral)


    明洞天主堂的歷史

    座堂的精神

    天主堂的配置和設計

    明洞天主堂的屬靈閱讀



    11推動全球宣教的「江南風潮」--薩朗「愛」教堂(SaRang Church)

    韓國基督教與長老宗近代的發展

    薩朗「愛」教堂歷史

    教堂的精神

    薩朗「愛」教堂的設計

    薩朗「愛」教堂的屬靈閱讀



    Part6徜徉菲律賓

    12戰火中倖存的世界級遺跡--聖奧斯定聖殿(San Augustine Minor Basilica)

    王城區的規劃

    王城區的歷史

    聖奧斯定聖殿的歷史

    聖奧斯定聖殿的設計

    聖奧斯定教堂的屬靈閱讀



    同場加映

    另類的鋼構哥德風--馬尼拉聖巴斯弟盎聖殿(San Sebastian Basilica)

    天主教與菲律賓的殖民歷史

    馬尼拉的都市規劃

    聖巴斯弟盎聖殿的歷史

    聖殿的精神

    聖巴斯弟盎聖殿的設計

    聖巴斯弟盎聖殿的屬靈閱讀



    註釋



    ?





    推薦序



    教堂代表的精神傳承與生命故事



    臺灣中華福音神學院院長 蔡麗貞




      文化氛圍濃厚的古典都市設計,往往以教堂或市政大廳為核心地標,筆者旅遊時皆以參觀教堂或博物館為優先行程。但有幾次按照地圖仍找不到地標的經驗,沿途詢問路人,彷彿仍在尋覓灰飛煙滅的古代迷宮,如十八世紀時,英國布里斯托(Bristle)戶外布道運動發跡地的約翰衛斯理教堂(John Wesleys Chapel);以及十九世紀,上海天主教的徐家匯教堂。後者曾經是小型天主教區,設有修院、天主堂、天文臺、工廠、孤兒院、圖書館,宛如迷你的梵蒂岡。但兩間風華一時的教堂,竟然都淹沒在群聚的高樓大廈中,似乎已被世人遺忘。可見能夠屹立長存的不只是建築的造型,而是其所代表的精神傳承與生命故事,如新加坡聖若瑟學院創辦人布爾神父所言:「缺乏學院精神的教堂,如同缺乏子孫的國王。」本書的定位顯然聚焦在這塊屬靈遺產的經營,作者文筆流暢,每章都細數家珍地勾畫各教堂的屬靈故事,令人著迷。



      作者伉儷由《遇見世界十大教堂》處女作到《遇見亞洲12座教堂》的家鄉風味,背後肯定有動人的心情轉折故事。基督信仰不是亞洲人的本土宗教,卻在異地開展絢麗奇葩。映照歐美的教會滄桑史,亞洲的教堂又增添離鄉背井的宣教士與母國差會的互動紀錄,以及和亞洲建築人才攜手合作,鋪設獨具風味的神聖空間,兼具造就亞洲信徒眼界開闊、靈命進深的學苑。



      本書編排以臺灣本島起始,「看見臺灣」的標題令人想起教育臺灣人,珍惜美麗寶島好山好水的環境保護者齊柏林先生。最令我青睞的是公東高工聖堂,外表古樸簡約,卻蘊藏豐富的精神內涵,粗曠的原木長凳椅與天花板,不規則彩色玻璃所穿透的光線,隱約之間透露神可畏的臨在。原來本島海岸山脈旁,還有躋身進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寶貝,何等雀躍!



      至於袖珍城邦國新加坡的教堂也占了三分之一篇幅,作者中學教育曾受惠於斯,想來也是心存感恩回饋之情。第八章新加坡聖瑪利亞天使教堂「以『生』和『死』為焦點對話」的標題頗為吸睛,基督教會正是服務信眾一生重要階段的各種需求,舉凡嬰孩洗、婚禮與追思禮等,也引導聖徒憧憬未來天國的美境。



      邀請看官細細享受這場朝聖饗宴,深願聆聽十二座教堂的空間聖音之餘,滿心顧惜亞洲的世界遺產,並由衷感謝宣教士終其一生深入耕耘之功。



    一首「美真善」的心靈序曲



    校園書房出版社總編輯 黃旭榮




      基督教《新約聖經》的《馬可福音》中,記載了一則故事。受難日的前兩天,耶穌在一個人家裡作客吃飯,「有一個女人拿著一玉瓶至貴的真哪噠香膏來,打破玉瓶,把膏澆在耶穌的頭上。有幾個人心中很不喜悅,說:『何用這樣枉費香膏呢?這香膏可以賣三十多兩銀子賙濟窮人。』他們就向那女人生氣。耶穌說:『由她吧!為什麼難為她呢?她在我身上做的是一件美事,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要向他們行善隨時都可以;只是你們不常有我。她所作的,是盡她所能的;她是為我安葬的事把香膏預先澆在我身上。我實在告訴你們,普天之下,無論在什麼地方傳這福音,都要述說這女人所作的,以為紀念。』」(14:3-9)



      福音書的作者故意將這則故事,夾帶在猶太教高層欲謀害耶穌和猶大出賣耶穌的中間,就更能突顯這個女人的「美」,男人們都在做他們認為的「真」與「善」(賙濟窮人),我想這女人的美,不在她的慷慨(三十多兩銀子)、勇敢(這是男人的場子),她應該也不知道耶穌就快走上十字架,而是只有她注意到耶穌的憂傷,只有她同理耶穌的心,以祂為中心,想盡辦法要使她的主喜悅——這是人性之美。



      整本《新約聖經》唯獨這一件美事,是耶穌要人無論到哪裡都要訴說的。

      人們習慣說「真善美」,但也許耶穌在暗示「美善真」是更好的次序。



      基督教相信壯麗的世界是上帝所創造,上帝一定很愛美,而人是按著上帝的形象被塑造出來,理當是最愛美的一種存在。我服務的出版社,除了出版書籍外,也發行雜誌,希望能推動上帝的美學,一方面把雜誌編得精美,另一方面也努力尋找美學家用文章、相機說美畫美。前年因為《遇見世界十大教堂》這本書,偶然認識王裕華、蔡清徽長老夫婦,後來因為美學專欄的作家都暫時停筆,我和責編試著向裕華夫婦邀稿,他們邀請我們到101大樓見面商談,原來清徽任職於大樓裡。面談當天,我們發現這對夫婦在各自的專業上都具備深厚的學養,不但事業有成,為人也非常謙卑,信仰也十分虔敬,當下相談甚歡,我們也順利邀到稿。裕華夫婦在百忙中幾乎每兩個月就完成一篇稿件,也接受我們的建議,開始介紹臺灣的教堂,果然獲得讀者的共鳴,除了建築專業的精彩解說,更下了許多功夫介紹教堂背後感人的宣教故事,讓雜誌增色不少,專欄更是深受喜愛和歡迎。



      很高興第二本書即將出版,不僅臺灣,還含括日本、新加坡、香港、南韓、菲律賓的特色教堂,本人很榮幸,也很樂意推薦這本「美善真」的《遇見亞洲12座教堂》。



    從教堂感受神的愛與溫暖



    中華基督教長老會臺北信友堂牧師 謝榮生




      欣聞裕華和清徽長老夫婦將要出版《遇見亞洲12座教堂》,離首本著作《遇見世界十大教堂》已過三年,引頸企盼。



      《遇見世界十大教堂》中古典的教堂,我參觀過巴黎聖母院、羅馬聖彼得大教堂,還有旁邊的西斯汀教堂。現代教堂則參觀過美國加州的水晶教堂,其他的大教堂還有待機會前往。



      此次《遇見亞洲12座教堂》中,有幸造訪過陽明山臺灣神學院禮拜堂、臺東的小馬天主堂、公東高工聖堂、日本輕井澤聖保祿天主堂,以及新加坡聖安德列座堂。



      當年內人於臺灣神學院音樂系授課,常有機會前往嶺頭並徘徊於教堂附近,這座與我同齡的中西式混合風格的教堂建築,令人印象深刻。教堂裡的管風琴同樣吸引目光,將近一百二十年的高齡,經宣教師引入臺灣,四十年前裝置於禮拜堂內,並使用至今。



      「海岸山脈的瑞士人」和「公東的教堂」讓我認識了「白冷外方傳教會」,這群遠自瑞士的天主教宣教師,傳福音、建教堂、設醫院、辦學校、建立社會福利機構,他們已是臺東歷史人文中不可缺少的瑰寶。我雖不懂建築和藝術,但駐足於這些極簡的教堂內,還是讓我感受到上帝對這塊土地和百姓所散發出濃濃的愛。



      2017年8月,我們夫婦有機會待在羅馬五天,參觀了羅馬的四大聖殿:聖彼得大教堂、城外聖保羅大教堂、拉特朗聖約翰教堂和聖母大教堂。也參觀了據說是使徒保羅最後被囚和砍頭殉道的三泉隱修院。



      聖彼得大教堂和城外聖保羅大教堂的位置,是他們殉道後安葬的地點,和特拉朗聖約翰教堂均始建於四世紀初,由歸信耶穌基督的君士坦丁大帝命令或贊助興建。聖母大教堂則於四世紀中期,由當時的教皇利伯略興建。這四座教堂經過千百年來的改建或重建,歷經無數建築師和設計師,集眾人之智慧和藝術才華,方能呈現現今的風格樣貌,展現人神相會之所。



      世界十大教堂,建築的宏偉、藝術的絢爛、上帝的榮耀、人對神的敬拜和教會二千的歷史。亞洲十二座教堂,又感受神的愛與溫暖、十字架救贖的親切與臨在,歷代福音廣傳的恩典和使萬民作主門徒的應許。心中浮現這樣的祝福:「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3:16)。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