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崑壇清音:徐炎之、張善薌的崑曲生涯(附光碟)

崑壇清音:徐炎之、張善薌的崑曲生涯(附光碟)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266587
林佳儀,洪惟助,水磨曲集崑劇團製作
秀威資訊
2019年1月10日
227.00  元
HK$ 204.3  






ISBN:9789863266587
  • 叢書系列:SHOW藝術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SHOW藝術


  • 藝術設計 > 戲劇 > 各類戲劇 > 東方戲劇











      徐炎之(1899-1989)、張善薌(1909-1980)為1949年渡海來臺的崑曲曲家,崑曲能在臺灣扎根,徐氏伉儷居功厥偉:或者號召曲友成立曲會,定期以曲會友,延續至今已逾一甲子;或者進入校園指導薪傳,培養年輕一代的崑曲愛好者。



      本書從徐炎之伉儷的崑曲生涯展開,著重在南京時期的公餘聯歡社崑曲股,以及在臺北時期的曲友往來及教學活動。接著分析徐炎之的唱曲及笛藝,及張善薌的傳承劇目,闡釋其延續全福班晚期的表演特色,及與當代專業崑劇團表演不同之處。徐氏伉儷雖為曲家,但其凝結在1930年代的表演風格,為崑曲史的重要一頁。



    本書特色



      崑曲曲家徐炎之(1899-1989)、張善薌(1909-1980)表演生涯傳記,隨書附光碟四片,收錄徐氏伉儷部分歷史錄音、追懷徐氏伉儷的紀念文章、張善薌傳承劇目身段譜、水磨曲集崑劇團傳承演出錄影共十一齣。



    專序推薦



      曾永義(世新大學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

      蔡欣欣(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所教授)

    ?


     





    【彩色圖版】

    一、徐炎之、張善薌伉儷寫真

    二、張善薌傳承劇目演出劇照

    三、紀念徐氏伉儷活動剪影

    ?

    崑曲叢書主編序�洪惟助

    序一笛橫吹八十年--題《崑壇清音》�曾永義

    序 向「深耕�生根」臺灣崑曲藝術的徐炎之與張善薌致敬�蔡欣欣

    ?

    壹、南北遷徙曲韻不輟

    來自金華的笛聲曲韻

    赴北京深造與結褵

    上海的體育與崑曲活動

    南京公餘聯歡社的崑曲風華

    戰火紛飛下的重慶曲韻

    還都南京與移居臺北

    ?

    貳、扎根臺灣傳承崑曲

    臺北市崑曲同期

    臺北的舊雨新知

    職業京劇團的學生們

    崑曲社的悠揚曲韻(上)

    崑曲社的悠揚曲韻(下)

    長年伴奏的學生們

    和平西路的院子

    學生成立的崑曲組織

    以演出為核心的傳承策略

    ?

    參、徐炎之的曲唱與笛藝


    清雅靜好的曲唱

    曲唱的特殊音讀

    飽滿精當的笛風

    通學的曲家風範

    ?

    肆、張善薌傳承的劇目

    〈學堂〉、〈遊園〉、〈驚夢〉

    〈佳期〉、〈拷紅〉

    〈刺虎〉、〈思凡〉

    〈小宴〉、〈斷橋〉

    〈琴挑〉、〈喬醋〉

    延續全福班晚期表演風格

    ?

    餘韻

    在臺灣以曲會及崑曲社薪傳崑曲

    凝結在一九三○年代的表演風格

    ?

    徵引文獻

    ?

    附錄一徐炎之、張善薌生平記事

    附錄二徐炎之、張善薌視聽出版資料

    附錄三張善薌傳承《牡丹亭•遊園》身段譜

    附錄四資料光碟目錄

    附錄五傳承劇目及演職員表

    ?

    後記二十年的醞釀�林佳儀

    ?





    崑曲叢書主編序



    洪惟助




      1994年我規劃主編《崑曲叢書》,2002年出版第一輯六種,以陸萼庭《崑劇演出史稿》修訂本為第一種。2010年出版第二輯六種,2013年開始,五、六年間出版第三輯。進度可謂相當緩慢。所以如此,一方面由於我的工作頭緒太過紛雜,另一方面,我們寧缺勿濫,希望每一種都是有價值、有意義的。在第一、二輯總序中我提出本叢書的特色:(一)一手資料的呈現和研究及學術研究的基礎工作;(二)一般少論及的音樂、表演、舞臺美術與各地方的崑曲;(三)有新資料、新論點的著作。



      我編的《崑曲演藝家、曲家及學者訪問錄》,唐吉慧編的《俞振飛書信集》都是原始資料的呈現,隨著歲月的流逝,根據此資料做研究者也日益增多。叢肇桓撰《叢肇桓談戲》論述他六十年崑劇生涯所見所思,趙山林、趙婷婷《明代詠崑曲詩歌選注》選編詠崑詩歌,都是珍貴的第一手資料。我撰的《崑曲宮調與曲牌》書後附《崑曲重要曲譜曲牌資料庫》為曲牌研究做了奠基的工作。



      周世瑞、周攸的《周傳瑛身段譜》錄周傳瑛所傳的十個小生為主的折子戲,有詳細的走位圖,每一折子有數十張重要身段照片,附曲譜。是表演藝術的重要著作。顧篤璜的《崑劇舞臺美術初探》是第一本崑劇舞美的專著。我的《崑曲宮調與曲牌》,洛地的《崑─劇、曲、唱、班》主要探討崑曲音樂的重要問題。



      沈不沉的《永嘉崑劇史話》是目前為止永嘉崑劇的最完整論述。我的《臺灣崑曲史》是第一部臺灣崑曲通史。「正崑」之外的各地方崑曲流行於比「正崑」更廣闊的地域,卻一直沒受到關注,我們將持續發表此類著作。其他如陸萼庭《崑劇演出史稿》(修訂本)、朱建明的《穆藕初與崑曲》……等等,多為有新資料、新觀點,經過深思熟慮而有所得的著作。



      第四輯六種,以林佳儀撰《崑壇清音──徐炎之、張善薌的崑曲生涯》為第一種。徐炎之先生夫婦是1949年至1989年四十年間影響臺灣崑曲傳承、推廣最重要的曲家。他們1949年到臺北,就與陳霆銳、周雞晨等曲友組織崑曲同期,此曲會一直維持至今不斷。1957年起在臺灣大學、政治大學、臺北一女中……等十餘校的崑曲社教學,並在大鵬劇校、中國文化大學、國立藝專等校開設崑曲專業課程。



      炎之先生傳播崑曲懷著高度的熱情,臺灣大學崑曲社第一屆社員,也當了四年副社長的陳大威回憶:有一次颱風來襲,風雨交加,當晚是崑曲社唱曲的日子,他想老師可能會來,就到教室等老師,果然老師準時到達,社員雖然只有他一位副社長到,老師還是堅持教學,斷電多次,仍教唱滿兩小時,他送老師離去,看著老師騎著腳踏車在風雨中消失身影。



      徐老師、師母持續熱情的教學,使崑曲在臺灣傳唱四十年不輟,培養了許多熱愛崑曲的曲友。如此重要的人物,雖有許多紀念的短文,至今未有較為完整的傳記。



      佳儀1994年進入政治大學中文系就讀,有機會接觸崑曲,1995年春天我和曾永義教授主持的「崑曲傳習計畫」第三屆,陳錦釗教授邀請王奉梅女士到校示範演講,並找佳儀與同學共同促成停社四年的政大崑曲社復社,由佳儀擔任社長。「崑曲傳習計畫」第四屆至第六屆(1996年11月-2000年10月)移至國光劇校舉辦,臨近政大,佳儀全程參與學習,並參加水磨曲集的活動,從此與崑曲結下不解之緣。碩士、博士論文,以致後來任教上庠,都與崑曲有關。 



      佳儀參與臺灣的崑曲活動越多,越納悶何以竟無論徐氏伉儷的專著。雖其生也晚,未能親炙徐老師、師母,仍發憤蒐求資料、訪問前輩,終成《崑壇清音--徐炎之、張善薌的崑曲生涯》一書,其內容不只論徐氏伉儷的生平及影響,更論其唱曲、吹笛與表演藝術,是一部有分量的著作。我見而喜之,邀此書列入《崑曲叢書》第四輯。



      《叢書》一、二輯六種著作完稿後,一起出版,第一個完稿者往往要等待最後一個兩三年。第三輯約稿後,先完稿者先出版,亦等待多年才能出齊。為不拖延《曲壇清音》的出版時間,本輯先出版此書,其他五種待書稿全部完成後再行宣告。



      感謝讀者們對本叢書的支持和指教,我們會繼續努力!


    二○一八年十一月 洪惟助於中央大學崑曲博物館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