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在多變的婚姻危機中找出路:山盟海誓比不過一張紙

在多變的婚姻危機中找出路:山盟海誓比不過一張紙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872658
蘭天
印刻
2018年12月31日
120.00  元
HK$ 96  






ISBN:9789863872658
  • 叢書系列:Magic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4.8 x 21 x 1.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Magic


  • 社會科學 > 法律 > 法律實例/應用











      離開婚姻並不是從婚姻中解脫。真的準備好承擔這一切?



      俗話說百年修得共枕眠,婚姻是愛情的昇華,走入婚姻後更是一輩子的功課。

      是佳偶天成,抑或怨偶孽緣?



      「律師,如果離婚,孩子會歸我嗎?」

      「我想離婚,但是不希望財產分一半給他。」

      「如果離婚,可否不管對方之前借開支票的財務糾紛?」

      「我萬萬沒想到是律師函,要逼我交出房子,無條件離婚,我當然不願意!」



      十五篇婚姻法律諮詢案例,十五道人生風景──

      •當婚姻只剩下拳頭時,是否要為了稚齡子女守在牢籠般的家?

      •若一方已然變節,癡情的一方如何收拾破碎的心,減少身心財產的傷害?

      •兩人世界如果闖進好幾個第三者,原配情何以堪?各小三又如何自處?當這些人在法庭齊聚一堂時,始作俑者的丈夫如何面對?

      •被遺棄多年的丈夫控告,棄婦是要逆來順受,還是堅強迎戰勇敢反擊?



      金錢與權勢毀了山盟海誓,也催毀了情,面對夫妻緣分走到盡頭,該放下或是爭取?要好聚好散,還是繼續待在不對等的關係裡?



      身為婚姻當事人的律師,從旁觀者角度提供法律上的意見,解決問題。然而,當事人的人生仍操之在己。請傾聽內心的聲音,問問自己渴想的婚姻圖像,試著尋找幸福的方向。



      在淒苦喧擾的家事法庭中,也有溫馨的場景。通常裁判離婚案件,法官循例傳喚未成年子女出庭,調查監護權歸屬事項,審判長會問孩子想跟隨父親或母親同住,這段過程常常是我不忍目睹的傷心時刻,因為要讓孩子在陌生肅穆的法庭作人生的選擇題,真的很殘忍!唯獨有一次台北家事法庭有位女法官特意準備糖果罐放在審判桌上,母親牽著四歲的兒子走進法庭,法官微笑著招手讓小男孩直接走上審判席,抱起他,給他一顆糖,和煦地問小男孩的名字、歲數、喜愛的玩具後,才開始詢問案件的相關問題。十幾年前的景象至今仍烙印腦海,感謝這位溫柔的女法官,在孩子不得已必須面對父母親的爭吵與破碎的家庭時,願意給小男孩些許安全感與母性的溫暖。──蘭天 律師



    名人推薦



      彭南元 │家事法庭法官│

      楊順清 │《台北二一》導演│

      劉哲雄 │《易經》講師│



    本書特色



      在情勢多變的婚姻危機中,道德倫常與法律無法放在同一天秤中評量,繼續,是不甘心?不放棄,是捨不得?懂得法律知識,突破情關,學習保護並善待自己。

    ?


     





    推薦序

    信任關係以轉化危機�彭南元

    視變局為人生計劃一環�楊順清

    預防重於治療�劉哲雄

    ?

    自序

    為她們做些什麼

    ?

    元配何去何從

    當丈夫愛上另一個男人時

    佛門難清家務事

    變調的多角戀情

    婚姻門裡門外

    母子緣,收養怨

    現代王寶釧的故事

    陸配的命運──家暴�離婚?

    性騷擾與婚外情

    母子法庭怨

    銀髮閨怨

    離婚少婦的債與怨

    豪門認親記





    推薦序一



    信任關係以轉化危機



    彭南元




      末學任職地方法院家事法庭法官多年,有幸歷經我國社會與家庭之劇烈演化,以及法律制度之因應變革。惟以近年來法院的家事事件無論在量的增加,以及在質之變異,都造成法院極大負擔,平日所面臨之挑戰與承受之壓力,不言可喻。



      多年的實務經驗發現:到法院打官司的雙方,雖多以對峙的樣貌出庭,其實,在他們的內心深處都期待法院能為他們量身定做一個符合他們需求的解決方案(包括裁判),不僅脫離困境,還能維持某程度的關係。



      法院為要符合以上需求,就要大大變改以往專以裁判的作風,首先,要本著同理心辦案。其次,要適時連結資源,發揮司法便民風貌,使國民相信法院是一個溫暖有人性的處所。最後,法院務必以維持家庭之平和安寧,謀求社會之共同共榮,以奠定國家之發展基礎。



      法院為落實以上難以實現之使命,必需要有很多幫手。大律師們是其中最重要者。由於信任關係,言行舉止都會影響當事人,如能協助法院落實以上,則紛爭事件達成共識應屬順利可期。然而,事常與願違,即使大律師們想協商,然造成對立之恩怨與誤會常難以撼動。此時,大律師們如能在各自堅守護衛當事人權益立場外,並能兼顧公共利益之維護(諸如父母離婚時如何兼顧未成年子女之權益等),則兩造間之敵我情勢常能大幅減低,利於法院發現解決紛爭的契機(量點),以轉化危機,功勞甚大。



      末學在意外驚訝中受邀寫序,在時限壓迫下,不免犧牲睡眠。深體作者在極端忙碌下著書,藉此分享律師生涯期間所經歷的種種辦案歷程與所作所得,不惟得以引發同道的共鳴與學習,同時更使身為司法人的我,確實瞭解作為一個好律師至少具備下列條件:首先,接案與辦案有其既定之遠大宗旨與專業倫理,貴以當事人的權益與需求為中心,不只以自己的報酬為依歸;其次,齊備並專精法律與其他相關專業;再者,接案前後對當事人情緒之同理、案情與利害關係之分析到位,尤其尊重自我決定。更者,以豐富的人生歷練,以人為本的生活智慧,無形中以言教與身教發揮了潛移默化之效;最後,終身學習使得身心靈時時提升。



      本文作者在接案時,藉由法律的專精與累積多年的實務經驗,在法律架構下,能洞悉法院的生態環境與動力關係,不僅為保障當事人之正當權益,同時也為法院發現真實,以不卑不亢而積極、敏銳又圓融的應對與處理,不僅是當事人最好的指導助伴,亦是法院的外在幫手。



      期勉自己今後在辦案時,要努力發現並深深感謝大律師們在協助當事人應對法院以及協助法院辦案所花費的心力與貢獻!



      作者在文中的敘事與表達能力優越,所描述的每個辦案歷程,點點滴滴,都彷彿歷歷如昨,生動、真實又扣人心弦。由於拜讀了這些生命中的各種美好經驗,使我內心升起無限的感佩之情,久久不能自已,實是我生命中的學習榜樣。



      •本文作者為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家事法庭法官



    推薦序二



    視變局為人生計劃一環



    楊順清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美人〉•李後主



      女兒赴美就讀高中已屆一年,此次返台已出落得亭亭玉立,從女孩變成少女了。而周遭不少經濟獨立的白富美熟女友人,她們伴侶出軌的比例甚高,而且大半至今都沒有離婚,默默承受著婚姻帶來的痛苦。因此,我杞人憂天起來,憂心女兒該如何學習選擇終生伴侶?而選擇有誤時,又該如何處理?事實上,古今中外的小說劇本,尤其古典詞曲懷春傷情的內容占了大半,大意是這樣:山光水色明媚怡人,似乎亙久不變,感情事剛開始甜甜蜜蜜,後來卻紛紛擾擾一團糟,等到青春不再,一切都悔恨莫及。



      所以一個父親面對成長中的摯愛女兒,不能只給她學歷和金錢,還要介意影響她幸福甚深的價值觀,在我看來,價值觀的選擇幾乎決定了一對伴侶可否一起度過婚姻的難關。而一般人對於以下價值觀取向的排序如下:



      1. 工作,賺錢與性(泛指物質情慾的滿足)。



      2. 健康與友誼(泛指身心的健康)。



      3. 家庭與信仰(泛指靈的需求)。



      自從柏林圍牆倒了,這個世界只剩下惟利是圖的消費主義,災難已經免不了了。價值瞬間崩壞,加上網路科技將所有遮羞布拿掉,我們目前活在一個沒有理想可以追尋,沒有大師可以尊敬,沒有風骨品味可以作價,沒有新聞訊息可以相信的年代。沒有足以抗衡物質消費的社會主義,我們只剩下危顫顫的人,一種極為軟弱的動物,渾身充滿著罪惡。當一對男女誓言結婚永浴愛河,卻把工作,賺錢與性擺在第一位,然而物質情慾是不知饜足的,更殘酷的是人必然隨著年齡增加而蒼老病殘,甚至金錢匱乏。所以欠缺家庭與信仰教導的男女,往往過了中年就要面臨彼此的背叛,感嘆感情事剛開始甜甜蜜蜜,後來卻紛紛擾擾一團糟,等到青春不再,一切都悔恨莫及……甚至走上離婚,對薄公堂訴訟的難堪境地。



      即便伴侶雙方對家庭信仰,健康友誼,以及工作錢與性,三組人生價值的排序都是一致的話,也很難保證終生幸福,只是婚姻的穩定度稍高一些。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我們幾乎要視無常為常態,視變局為人生計劃裡的一環,才能在欠缺理想的墮落世代中,尋覓到彼此相愛相守的微光。



      為什麼一本談婚姻法律諮詢故事的書,會談到上述那麼龐雜的議題呢?只因為書的作者是蘭天。



      第一次見到蘭天是在朋友家庭聚會的場合,她永遠是一個母親帶著孩子,也永遠是一個朋友帶著大姊的關懷,在你身邊呵護著。她真的不像一般嗜血的律師,幸災樂禍,推波助瀾,總希望世上多發生些不幸的離婚事件,毀信背義的合約官司,讓她可以謀取名利財富。我猜想她身為母親和大姊的歷練,職場上的風雲變色,觀察人生百態,領略人性幽暗,探索天道運行。這些人性詭譎巧取橫奪的難堪面相,都化為一幕幕可以記取教訓,啟發人生的正向因緣。加上她善於傾聽的溫暖個性,以及理性內斂的專業素養,甚至會考量當事人與訴訟對象的兩造雙贏。畢竟彼此曾經「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對立的雙方多是一起征戰過的甜蜜夥伴。



      蘭天就是這麼獨一無二的律師,所以舉凡婚姻裡的家暴爭產,棄婦權利,小孩監護,兩代情仇以及豪門恩怨,她都能在法律上迎刃而解,但事後總是跟我娓娓道來她內心的沉痛與感嘆。所以,這本書的出版應該是蘭天長久以來的一個夢想,夢想藉由一樁樁她變造過的法律諮詢故事,幫助芸芸眾生有所借鏡,在這個殘酷的世界,學習更多的生存本領。因為古今中外只要是人都會有生存和成長問題,也會和他者發生關係的矛盾衝突,希望能透過這些矛盾衝突,增加對人的理解與對生命的終極關懷。



      雖然蘭天是個如此溫暖的律師,但我們多年的往來過程中,我兩度成為她的「對方」,那真是蠻慘烈的經驗。第一次是我介紹一位電影行銷朋友找蘭天當律師,追討台灣一部賣座電影的行銷費,結果打給她的當下,她說對方導演已經找她當法律顧問了。第二次是我在一家紀錄片媒體公司任職,理所當然找她當法律顧問,後來我暫時離開該公司,她也就被該公司換掉了。等我回來該公司繼續任職,委託另一位大導演拍攝公司紀錄片,正擬定雙方合約時,蘭天居然也是該大導演的顧問,最後合約條件在她的專業與堅持下,幾乎可以用全軍覆沒來形容。不過,該公司如今再聘回蘭天,意思就是打不過你,就和你站在同一陣線上。以上純屬虛構,如有雷同,只是想說明蘭天的專業是不打折的,就算我們那麼密切的好友,一樣要你難受。



      最後希望這本書趕快出版,在女兒滿十八歲的生日送上,讓她未來除了有身心靈價值面的教導外,也有最後一道法律防線的保護。不過最好一輩子都用不上,你我皆然。

     

      •本文作者為亞太影展最佳影片《台北二一》導演



    推薦序三



    預防重於治療



    劉哲雄




      筆名蘭天的作者,不只是一位執業的律師!因為,在十餘年的互動中,更確切的認識到她是一位《易經》與佛法等諸多經典的喜好者、實踐者與推廣者。近來,她更由於經典的薰陶所引領心性的轉化,逐漸將執業的重心專注在著作權益的的維護上,並開始進行相關教育的推展以利益更多在這方面不善於自我保護的人;而我就是在她心性轉化下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因為就是在她的督促和支持下,才能將自己推廣《易經》的經驗與禪修練習的心得,藉由文本及電子書與讀者們分享!



      幾年前就已經閱讀過她所整理律師執業時的心路歷程,當時就建議她出書以引領讀者們,讓大家有機會因為理解而做好防患作業與準備,以避免在人生情感的渦流中重蹈覆轍、陷於糾纏不清的困境之中。如今,受邀撰寫推薦序,自己心裡反而生起了喜憂參雜的情緒!喜的是總算看到可以轉化人心的生命經驗得以呈現在讀者面前,自己也有機會將衷心的感謝化為文字;不過,憂的是自己是否能詳盡的就其書中所欲表達的願景,得其宜的進行應有的推薦作業?隨即憶念到《文言傳》「或躍在淵,自試也。」與「或躍在淵,乾道乃革。」的叮嚀:試試看,寫了、做了才知道真實結果會如何!



      在重新閱讀並隨篇做小筆記的綜合整理後,了解到本書匯集了諸多婚姻關係所衍生的各種變故情況,與排解變故所引發的糾結與情緒的湧動,也深切覺察到作者所欲傳達的訊息:即便案件告一段落了,但人生依舊是未完待續!



      其實,婚姻,起於彼此的意願,成於兩造共同的行動,終於一個大家都認為最妥適安排的「一家人」裡;然後,在「終則有始」的理序中,啟動了一個全新的開始。人世間,一切關係的建構過程,亦等同於「一家人」的確立模式,只是親密度有別罷了。



      於理而言,既然是全新的開始,新婚夫妻雙方都當理解彼此的差異性、彼此都有一顆瞬息萬變的心,與變化永遠都在的道理,同時一起討論在極親近的彼此接觸中,因為種種背景的差異所可能產生的磨擦和衝突,以及面對狀況時應該有的態度與回應模式,好架構良善對話與更細緻互動的機制。《易經》在開天闢地後屯卦《象傳》就作出了非常適切的提醒:「雲雷,屯。君子以經綸。」意謂:全新的開始,是一個需要投注心力以蘊蓄美善未來的起始時刻,因此當懷抱如治絲般的細緻心思與行動,經營彼此的關係與這個家。



      對於我而言,若針對前段文字所言深自檢視,那真的是事後諸葛,或有感而發的肺腑之言!因為,我的婚姻生活,也常出現意見相左時的磨?和衝突。但是,由於彼此對於維繫這個家和「交相愛」的心志與行動都不變,一切過程反倒變成彼此學習諒解、忍辱、培育共同興趣與一起成長的契機!



      前段文字之所以會用「『交相愛』的心志與行動」描繪彼此在婚姻中互動的情況,那是因為在一次次推廣與解說易經的過程裡,易經家人卦初九與九五爻《象傳》已經在相應於家庭生活歷程的覺知裡,深深地印刻在心中,並內化與外顯為行動的基本底蘊。細細地思索後,倒覺得家人卦初九與九五爻《象傳》「閑有家,志未變也。」與「王假有家,交相愛也。」二者與教堂裡牧師或神父於引領新人相互承諾的過程是相應的;只可惜它往往也因為被認定只是過程或儀式而受到輕忽、甚至被遺忘了!遂造成在婚姻的種種磨擦和衝突裡,無法回歸相互的承諾並進行應有的自省與調整,終導致婚姻或彼此關係不得不在律師的協助,以及經由法院來裁定其結果。那麼,法院見的狀況是否能避免呢?



      當達賴喇嘛被問起:離開西藏五、六十年的時間,如何調御自己的心,讓心維持在平衡平靜的狀態? 怹總是引用寂天菩薩於《入菩薩行》「若事尚可為,云何不歡喜?若已不濟事,憂惱有何益!」作為說明;自己也嘗試在遭逢狀況時刻意在心中生起這段文字,想不到也創生了平伏己心的效益。當然,易經家人卦的卦辭「家人,利女貞。」(「女」做「汝」解),意謂:家中的每一分子,應該都要以「如其分、得其宜、合於時的行動,共同創生不害、利己又利他的結果」──貞,則自然產生「閑有家」與「交相愛」──為保護家人、維繫家和萬事興境界而一起同心努力;事實上,這也是「一家人」的最佳行動!於此祝願人人都能以慈愛及智慧之眼看自己和家人,人人都得享平安喜樂!



      •本文作者為易經推廣講師與說書人



    自序



    為她們做些什麼




      從小喜愛閱讀,中學時一面苦讀準備入學考試,一面熬夜看小說,以為大學可以如願進入文學院就讀,最終難辭父母的期待,選填法律系作為第一志願。大一、大二在極端不適應杜鵑花城的自由開放學風中度過,每年暑假都渴望轉系,但終究因為膽識過低、叛逆不足、親情招喚,仍然留在法律系。



      走在椰林大道上,我曾多次細細尋思自己是不是真的熱愛法律?在大三之前,答案一直是否定的。上了大三開始修習法律實務課程,漸漸發現法律條文背後的價值與倫理,以及法規體系的邏輯秩序,加上師長們有系統的引導啟發,激盪出內心深處對於公平正義的追求,於是大學畢業後,繼續念法律研究所,甚至萌生前往大陸法系的故鄉--德國深造的念頭,不過,母親叨念一句:念完博士妳就嫁不出去了,打消我所有的留學夢。



      法研所畢業後認真準備國考取得律師資格,開始執業。當時跟著一位卸任法官辦案,民、刑事各種案件都接辦,舉凡刑事殺人、放火、貪汙、詐欺、醫療糾紛、車禍案件,或民事合建、拆屋還地、股權移轉、侵權賠償、離婚、親子監護事件皆需涉獵承辦。數年後自己開業,進入忙碌紛擾,家庭工作蠟燭兩頭燒的日子,經常奔馳在各個法院、看守所、調解庭、刑案現場、會議室之中,周旋於當事人、法官、檢察官、對造律師之間,社會閱歷不斷累積,法學知識逐漸提升,人脈關係加速形成,相對地身心健康、休閒娛樂與家人親密關係消耗許多,心裡長期承受沉重的負荷。



      近年來決定緩下工作步調,減少接案,回歸傳統經典,尋找生命的意義、天道運行的規律,以及正義的真諦。藉由中國傳統哲學思想與佛法修行,細細療癒滋養,同時回首前塵往事,省思在執業過程中,曾經的傷害──別人造成的,或自己給別人,將過往的案例沉澱反芻,透過文字自我對話,經年累月的心靈洗滌工程,逐漸獲得平靜自在。



      投入法律領域近三十年,承辦各式訴訟案件,其中以婚姻家事案件最為傷神費心,經常必須陪伴當事人走過生命幽谷。在起伏震盪的案情發展中,或聆聽當事人傾訴,或參與離婚談判,或代理出庭辯論,常常面臨揪心的時刻,陪著她(他)們哭一段、笑一回、心碎一陣、氣憤一場……。無論自己多麼難熬,仍需冷靜理性地以法律專業知識協助她(他)們截斷或修復親密關係,幸運的時候,可以擺脫椎心痛苦,展開人生新頁;然而在當事人無法解脫、放下,長期糾結在無盡的傷痛中,我也只能收拾心底的滄桑,在遠方默默祝福。



      承辦家事案件最令人傷神痛楚,因此已多年不再接觸婚姻訴訟或接受法律諮詢,但是過往一張張憂懼迷惘的臉龐,常在午夜夢迴縈繞心底,特別是深情忠貞的元配、苦守傳統三從四德的媳婦、窺見父親偷情的女兒、白髮蒼蒼的深閨怨婦、遍體麟傷的陸配……,心裡總繫念著能為她們做些什麼?近年來日漸體悟必須給予法律知識與生命態度,才能幫助她們突破情關,學習保護、善待自己。於是重新架構改寫案例情節,置入法律的分析,困境的探索,希望以虛構改編的故事,傳遞專業知識經驗與溫暖的關懷,祈願受苦的有情人傷痛減少,情分變濃,福分增加。
      

    2018•10•25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