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出生於一九三二年。我懂事不久,日本便面臨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
各位年輕朋友或許難以想像,戰爭剛結束時,日本幾乎所有的都市都在美軍的空襲下化為灰燼,我出生成長的鹿兒島也成了一片焦土。人們只能住在臨時搭建的鐵皮屋等等簡陋建築物中,因為缺乏糧食而挨餓受苦。
然而,即便身處如此環境,人們依然沒有失去一絲活力,反倒是下定決心,不管面對任何狀況都要活下來。人們奮發向上,拚命從事眼前可以努力的一切事物。當時是新制中學學生的我,也一樣為了讓家人溫飽,幫助父母、不辭勞苦地製作燒酒與鹽。
正因為每一個國民都有這一種「活下去的力量」,才讓日本脫離了國家滅亡的危機,更以此種力量作為反動,達成了令世界讚賞的奇蹟式戰後復興,經濟上有長足發展。
另一方面,閱讀本書的諸君,想必大半都是生於日本富足後的時代,成長於物質生活不虞匱乏的時期;不僅不愁吃穿,想要的東西也會得到滿足。
生於這種只知道日本財富滿盈世代的年輕朋友,往往缺乏挑戰困難事物、跨越障礙,及力求充滿創造、挑戰的精神。正因為現在已經獲得滿足,所以不會積極接觸新事物,只是安於現況。
或許正因為如此,才會出現許多被稱為「草食系」、「草莓族」等,雖然溫和體貼,但卻缺乏活下去力量的人們。
有一顆溫和體貼的心固然重要,但是只憑這樣的心,無法獲得跨越困難的力量; 企業將在市場競爭上敗退,並且遭到淘汰;國家則在全球化競爭下一路衰退。
時代已經與過去大不相同,經濟環境急速變化,技術革新的潮流也益發加速。在這種渾沌的世局中,我們需要的是,不因為狀況隨波逐流、不輸給周遭環境,絕不對一切事物低頭的強韌精神,也就是所謂的「鬥爭心」。
倘若,現在的日本社會處於一種難以培養鬥爭心、飢渴精神的狀況,那麼一肩挑起未來的各位年輕人,就只好主動追求必須發揮飢渴精神才能活下去的環境。我們必須與富足的日常生活訣別,主動投身於困難之中。話雖如此,這種「冒險」不是每一個人都能辦得到的。
既然如此,我們至少要透過書本等精神層面上的學習,去追求飢渴精神。
過去,無論是主動或被動,日本人因身處於悲慘的環境之中,每一個人都發揮了「活下去的力量」。然而生活變得富足的現代,想要激勵年輕人,就必須要有新的方法。同時,如何創造讓年輕一輩能夠主動奮發的機會,也將是今後整個社會必須思考並且盡到的義務。
我曾經在母校鹿兒島大學舉辦座談會,針對大學生以及研究所學生進行演講,同時還設有問答時間與小組專題討論。本書便是針對上述內容重新編撰而成。
本書的根本精神在於鼓勵可愛的學弟後進,希望本書對於今後將一肩挑起未來的年輕一輩而言,可以成為重新孕育「活下去的力量」的契機。倘若本書能夠成為各位擁有遠大志向、追尋人生的指南針,身為作者的我,將會感到無比喜悅。
京瓷名譽會長 稻盛和夫